明風萬里 第八章 年號之議

作者 ︰ 石頭比較多

>

第八章年號之議

雖才相處兩天,可在場的大臣們心中都明白,當今是個智睿之君,剛強不可奪其志,這點從登基開始就表『露』無疑。登基時當仁不讓,迅速定下位份;大臣『逼』李選侍移宮時果斷化解,處理的恰到好處;面對朝中蜂擁而至的黨爭暗『潮』,又撩起大行皇帝遺詔,一推就是三年;面對各地上報的災情,又是減膳,又是詔令求救災作物……

這一切,大臣們心里都跟明鏡似的,但他們今日卻不得不來。不管是三年不動輔政大臣,還是閣臣和大九卿連坐,殺傷力都太大了,他們扛不起。既然扛不起,那就要做出表態,向皇帝請辭……

內閣首輔方從哲覺得冤枉,自己這個首輔被兩個東林黨人架著,好處不多,卻還要做出頭椽子,心中感到陣陣窩火,可又不得不上前應付。只好出列奏道︰「啟奏陛下,臣已知陛下之志,臣願再為君效力三年。但請三年後,陛下能容許老臣致仕。」

「方先生執意如此,朕只好遂卿之願。但三年內,還需多多勞煩先生。」朱由校心中暗笑,三年後,朝中自然大洗牌,不管朕能否降服東林黨,你都不能再在內閣。就是你想留,也留不住啊……

「老臣謝主隆恩,」方從哲從容拜倒,「老臣還有一事啟奏,請陛下恩準。」

「方先生盡管講來。」朱由校有些膩歪,你煩不煩啊……

「陛下明察,閣臣與大九卿連坐之策,雖是好意,但恐有違朝廷設官之意。」方從哲不卑不亢,也顧不得皇帝臉『色』難看,直言相告︰「七卿者,六部堂官、都察院都御史也,再加上通政司使、大理寺卿,此為九卿;太常寺卿,太僕寺卿,光祿寺卿,詹事,翰林學士,鴻臚寺卿,國子監祭酒,苑馬寺卿,尚寶司卿此為九卿。其他不論,但就都察院而言,其身負監察百官之責,老臣亦在被監督之列,又豈能與老臣連坐。此種情弊,還請聖上明察。」

左都御史張問達終于松了口氣,總算有人公道話了,真不容易。可我剛才怎沒想到此節呢?顧不得許多,忙和眾人上前,奏道︰「臣等附議。」

朱由校一下子就樂了,笑著道︰「看來朕真的是不學無術啊,竟鬧出如此荒唐之事。也罷,這連坐之事,就僅是內閣閣臣和六部官員吧。三年不做調動者,也僅僅閣臣和七卿,如何?」

「臣等遵旨。」方從哲等人連忙應道。

「葉先生赴京還需一段時日,朕卻一日都不想再行耽擱。諸位愛卿夾帶里有什麼好的人選,就先給朕推薦幾個。」朱由校轉向方從哲,「內閣里議一議,方先生給朕報過來。如何?」

「臣等遵旨。」

「諸位愛卿可還有事上奏,如無,就給朕講一下大行皇帝喪儀吧。」

「啟奏陛下,臣有本奏。」禮部尚書孫如游連忙出列。

「愛卿盡管奏來。」

「臣剛剛記起,陛下登基之時,曾下詔曰,‘以明年為天啟元年’。可對?」孫如游有些著急。

「對啊。」朱由校一愣,「此事可有差錯?」

一旁的大臣們卻听得是個個臉『色』大變,左都御史張問達搶前一步,急道︰「孫大人可曾記得,大行皇帝登基詔書是如何的?」

孫如游一臉苦笑,道︰「還能怎麼寫?也是明年改元,‘以明年為泰昌元年’。」

大殿內一片死寂,年號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帝王紀年的名稱,每當新君即位,總要更改。可這更改年號是有法的,皇帝死了要改年號,可這皇帝不會永遠在除夕夜駕崩,這就有了時間差。怎麼辦?開國之君,藐視天下,不會使用前朝皇帝年號,自然可以隨時改元;同一君主,不必忌諱,也可以隨時更改年號;唯有新老皇帝交替,新皇帝多為老皇帝晚輩,為尊崇前任皇帝,就會把前任皇帝死後那段時間讓出來,自己在第二年元月改年號,稱改元。即位詔書上就會出現這樣一句話,‘以明年為某某元年’……

可現在卻出了問題,萬歷皇帝是在七月二十一日駕崩的,泰昌皇帝在八月初一登基,九月初一駕崩,然後又換了個天啟皇帝,九月初一登基。這下就難辦了……

過了半響,朱由校才怯生生的道︰「既然兩封詔書沖突了,那就速速派人追回詔書。朕後年改元如何?」

孫如游搖搖頭,「不妥,大行皇帝從未在明年執政,又怎能以明年為泰昌元年。」

朱由校一愣,「這麼,就是朕和先帝用一個年號,也不行嗎?」

「對,」方從哲應道,「一帝一年號本為國朝制度。況且大行皇帝也未曾在明年執政。此議不妥。」

「那以今年為泰昌元年如何?」劉一完,卻自己搖了搖頭。「此役不妥,顯皇帝執政到七月,怎能以父讓子,廢萬歷年號。」

朱由校一听,急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不是進退兩難嗎?賭氣道︰「那要不就以今年八月皇考登基算起,以八月後為泰昌元年,八月前為萬歷四十八年。同時修改歷法,以八月為元月,朕明年八月再改元。如何?」

大臣們眼前一亮,這倒是個好主意。只不過以後每年八月為一年之始,這實在有點不便。幾個大臣粗粗商議後,上前奏道︰「臣等商議完畢,請陛下下旨,以今年八月後為泰昌元年;以明年元月,改元天啟。」

朱由校一愣,這就解決了?忙問道︰「就這樣定了?」

孫如游奏道︰「陛下之言,即可兼顧禮法,又可兼顧事實,卻為良策。唯以八月為元月,擾民太甚,不可取也。」

于是眾人商定,頒下詔書。以萬歷四十八年八月後,為泰昌元年。以明年為天啟元年。算是了結了這樁難案。君臣之間又商討了幾句,神宗顯皇帝、孝端顯皇後和光宗貞皇帝的喪禮事宜,幾位大臣才告退而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風萬里最新章節 | 明風萬里全文閱讀 | 明風萬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