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 第四章 幕僚

作者 ︰ 戒念

>

第四章幕僚

「少時,在閩浙總督幕中,遇到疑難的公事為他人所不解的,只有譚先生了如指掌,而區處條理,都能恰合分際。」——沈靜,《逝去的歲月》,強學書社,1932年出版。

譚鐘麟做了這麼多年的督撫,長期跟隨他的幕僚也有三十幾個。譚鐘麟的政治傾向是非常趨于保守的,要不然也不會得慈禧太後的信任,其幕僚班子和其他朝廷大員的班子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按照朝廷的體制分成吏科、刑科、戶科、禮科、兵科、工科,譚延還听現下較新『潮』的張之洞則還開設了洋務科和翻譯科。幕僚的月薪視其出身、能力、資歷和所擔任的職務不同而有高下之分,譚鐘麟已經是半截身子埋進黃土的人了,早就沒有了當初的銳意進取的精神,他對待幕僚的待遇較好,只是圖個善始善終,長期跟隨他的幕僚基本上每個月最少也有三十多兩銀子,多的甚至可以達到五十兩之多,這與幕僚的平均收入二十兩來明顯的高出了太多。

這個時代一個七品縣令的收入不過四十五兩,如果一年之內沒有什麼意外發生,年底還有一千兩的養廉費,平均下來也不過九十多兩,不過縣令還要應付賄賂上司、照顧家人,這樣平攤下來如果不是貪官的話,那日子過得是非常辛苦的,至于一個塾師的收入一個月也就五六兩的樣子。讀書人的命不好當不了官也就是做塾師,不過在譚鐘麟手下做幕僚便可以輕松掙到半個縣令,五六個塾師的收入,這是一個多麼令人眼饞的好行當!

譚延進入幕友堂之後,長期跟隨譚鐘麟的幕僚們心理也很清楚,主人治家非常嚴謹,也有兩個少爺曾進入幕友堂學習公務,後來承受不住譚鐘麟也覺得效果不佳便撤走了,至于這個三公子能夠待上多長時間就看天意了。以前譚延進入幕友堂也不過是一兩天來一次,但是這他的兩個哥哥明顯要勤奮多了,不過自從他考上秀才回到福州之後,便是天天都要在幕友堂至少辦公半天,若是沒有譚銘三上課,他就全天待在幕友堂。

由于譚鐘麟是鍛煉譚延處理政務的能力,所以並沒有給他規定處理某一方面的政務,只是憑著譚延的興趣來。這樣一來譚延幾乎把六科政務都熟悉了一遍之後,便隨機處理秉承上來的公務,也正是因為他有著強悍的記憶力過目不忘,才使得他的辦公能力大大提高,遠那些跟著譚鐘麟混吃等死的幕友要強得多。

不過才三個月,譚延除了某些「關節」還不是很了解之外,已經隱隱成為譚鐘麟的「幕僚長」了。對于譚延處理政務的能力,幕友堂的三十幾個幕僚都是非常佩服的很,而譚鐘麟更是喜笑顏開,雖然兒子的年齡還較,但是在譚鐘麟看來要遠其他總督的兒子要厲害的多,更加有出息的多。譚鐘麟也非常有意思,看到譚延處理政務如此得力,便專門給他一份幕僚薪水,因為他在幕友堂的地位,所以這份薪水有六十兩之多,這在當時可是一份不的收入了,這也是譚延第一份除去固定十兩月供之外的收入。

閩浙總督,正式官餃為總督閩浙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福建和浙江的軍民。在這個時代還沒有東北三省總督,那對于譚延來還是後世的事情,在這九位封疆大吏除了直隸總督是從一品大員之外,其余都是正二品,所以直隸總督為天下總督之首。閩浙總督按照所治理轄區的位置來看,在天下總督中排名還算可以,直隸差了些,不過由于浙江臨海發展很快,也算是和湖廣、兩廣、兩江總督一個檔次,事實上兩江總督就因為出了一個曾國藩,要不然光憑地利還是趕不上閩浙總督的,不過這絕對要雲貴和陝甘總督要強上不少。

正是因為這三個月來譚延廣泛接觸政務使得他對當前所面臨的這個社會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個時代也不愧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代,就譚延所接觸到的種種現象也著實讓他有些心驚肉跳——歷史書上的那幾行字並不能夠代表這段歷史!

譚延憑借著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與譚鐘麟的特殊關系,不僅在幕友堂確立了自己的核心地位,還因為譚鐘麟年老不能處理所有的政務,實際上譚延到現在為止可以頂的上是半個閩浙總督了,除了非常重大的問題之外,他一個人就可以拍板決定。

譚鐘麟對譚延親近政務是持非常支持的態度的,不過隨著譚延已經掌握了幕友堂之後,譚延對于幕友堂的工作效率已經非常的非常不滿意——這些幕僚除了有三四個是新加入的閩浙人士之外,其余都是跟著父親混資歷的,譚鐘麟年紀已經大了,但是他還很年輕,盡管他並不看好自己的未來,但是他也必須要盡可能的為這片土地做些什麼之後才決定自己的去留,要想做些實事,那為幕友堂更新新鮮血『液』就勢在必行。

起來也很讓譚延『迷』『惑』的是閩浙總督總管福建和浙江,這兩個省福建地形不是很好,富庶程度肯定趕不上浙江,但是這總督府居然不在杭州而在福州,這挺讓他感到怪的。不過要想找到譚延現在所需要的幕僚,浙江和福建都必須要有熟悉本地的人,甚至還需要到廣州和上海去搜羅人才。

譚鐘麟是個保守派,在招募幕僚方面自然不能夠觸及他的底線,其實譚延非常欣賞李鴻章和張之洞,他們的手下有著眾多學貫中西、精通洋務的人才,而張之洞在自己的幕府中公開便有洋務科,這個旗號自然不可能出現在譚鐘麟坐鎮的閩浙總督府內。為此譚延發出的招賢榜中招募的主要人才便是精通外文的翻譯人才,他想在幕友堂中開設翻譯科。

對于譚延招募擴充幕友堂,譚鐘麟並沒有反對,他雖然不允許譚延與閑人交往,害怕他惹是生非,但是作為總督的公子,譚延又必然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以便切磋學術,增加社會閱歷。對于譚鐘麟來,譚延的這種轉變還在他的容忍範圍之內,他交給譚延這麼大的權力,也是希望譚延能夠在未來顯得更加游刃有余。

轉眼間1892年的春天到了,在出了正月之後,閩浙總督府的幕友堂中正在進行一場特殊的考試,這場考試是由譚延親自主持的,而其他幕友也頗為好,沒有太多的事務的幕友都在幕友堂中圍觀觀看,譚鐘麟也非常有興趣的來到幕友堂,想看看自己的兒子是怎麼來招收幕僚的。事實上與其是譚鐘麟看兒子怎麼招收幕僚,不如他是來看兒子的外語表演的——在譚延回到福州不久,譚鐘麟便知道自己的兒子正在學習外語,這使得他很好,不過看在譚延各項功課非常出『色』的份上,他並沒有阻攔,今天的考試內容他早就知道了,譚延將會用外語來直接考問應榜者,最後決定留下那些人——這些人將會成為閩浙總督府幕友堂中翻譯科的一員,月俸四十五兩銀子,並且視其工作能力還可能會有十兩銀子的獎勵,這在當時可是一個不的數目。

譚鐘麟不在乎金錢,事實上他的幕友堂在與他同是總督位置上的其他人相,人數還是非常少的,張之洞便有一個人數超過六十人的幕友堂,至于現在還是如日中天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那幕府的規模就更不可想象了,張之洞和李鴻章能夠養得起這麼多幕僚,他譚鐘麟一樣可以養得起——不要他每個月的俸祿,就是閩浙各衙門每個季度都會給總督府送上六千兩的「開支費」,另外還有逢年過節屬下的孝敬,一年加起來怎麼也有個三四萬兩,這幾個幕僚錢他出得起,不過關鍵還是要看這些錢值不值得付出。

由于待遇非常優厚,來應試的人很多,差不多有三四十人的樣子,這也大大超出了譚延的預料,為此兩天前他便出了一張試卷——全部都是英文的,上面有一百個問題,並且還需要應答者用英文或是自己所擅長的外語寫一份簡歷,答題時間為兩個時,上面的內容包羅萬象,全部都是關于西方科學、習俗、人文方面的。在譚延的眼中,這份試卷的難度並不高,不過考試內容非常廣泛,諸如「美國第一人總統是誰?」「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你認為西方最偉大的文學家是誰,並且出理由」等等,真正有些難度的是後面的外文簡歷,不過這對于一個精通外語的人來應該不是問題。

前生的時候,馮文郁三十多歲都沒有結婚,不過他在事業上也是一般人所難以企及的——他本是茶陵的一個農家子弟,但是從便聰穎過人,在高考中居然能夠考進北大協和這樣一個省錄取人數也不會超過兩位數的高等學府,碩博連讀畢業後,他就開始了游學生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他都待過,並且還為此很是下功夫的學習了德語和法語。

不過就是這樣的一份試卷,能夠考過六十分的只有三個,還有五個過了四十分,其余人的成績慘不忍睹,竟然還有六個干脆是零分,這是渾水『模』魚的來了。這個結果顯然讓譚延非常沮喪,不過他依然希望能夠在下面的面試過程中找到自己最需要的翻譯人才。

經過這一番筆試之後,一共摘出了十三個人來參加面試,當第一個面試者走進幕友堂之後,譚延用法語開始了自己的提問︰「你叫什麼名字?」

年輕人非常流利的用法語回答道︰「我叫沈靜,字文淵,來自上海,早年隨父親去過法國和英國……」

面試的結果可以是讓譚延喜出望外——十三個面試者能夠通過他這一關面試的人有九個,當然這其中還有兩個他無法「鑒定」,人家是精通俄語和意大利語,他只有臨時聘請了兩個外國人來當監考,按照他的要求來進行面試提問,結果也非常理想,這兩個在筆試中是零分卻交上了用意大利語和俄語寫的簡歷的家伙居然能夠和兩個外國人談的天花『亂』墜,實在是讓譚延感到有些意外——看來聘請這兩個外國人所花的五十兩銀子沒有白花。

本來幕友堂翻譯科的招收人數在五人,沒有想到最後過關的有九個,不過譚鐘麟非常大方的同意譚延把看中的人留下來,這讓他多少有些欣慰。譚鐘麟在招收幕僚之前和譚延進行過一次談話,也正是因為這次談話,他才知道父親為何同意他建立翻譯科——張之洞的幕友堂有個翻譯科,中間有個「鎮宅之寶」便是精通十國語言的辜鴻銘。

譚鐘麟和張之洞的交情算不上很好,只是僅限于了解對方而已,最重要的是兩人都認識王運,王運和張之洞手下的頭號幕僚桑治平都在肅順王府中擔任過西席,這段交情使得張之洞和王運之間也有著很深的來往。王運對張之洞的評價讓譚鐘麟對張之洞非常有好感,可惜他已經老了,只想著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張之洞有當天下第一總督的雄心,手下羅的人才恐怕除了李鴻章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相,他譚鐘麟雖然老了,但是他還有兒子,他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譚延的身上。

這九個合格者加上譚延總共不過精通英、法、德、俄、意大利五國語言,相對于張之洞手下那個號稱精通十國語言的辜鴻銘,譚延心中多少有些沮喪,不過令他高興的是總歸手下有了一些精通外文的根基人才,以後慢慢羅也就是了。再這五國語言已經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勢的語言——它們的背後是六個頂級列強,處在這個世界食物鏈的頂端,當然以後還會有日本,不過現在還沒有到甲午年,也並沒有發生日俄戰爭,日本在世界上還算不上是一個列強,就是在亞洲,表面上也被清朝給壓制住,那個辜鴻銘精通的十國語言對他來多少有些雞肋了。

附身譚延的馮文郁在前生的時候雖然喜歡玩三國游戲,但是在這個時候卻沒有人才收藏癖好,這也是因為他對自己能夠在這個『亂』世中稱王稱霸不夠自信。辜鴻銘也是在歷史上留下自己印記的人,可惜譚延對這個人同樣了解不多,如果有心招攬的話也要等張之洞退位後再了,那個時候是個什麼樣子?譚延自己都不敢肯定那個時候還在不在國內了!

有了這九個外語人才,閩浙總督府的翻譯科總算是建立了起來,在這九個人中,譚延最看好的是便是沈靜、陳飛和寇青三人,這中間沈靜和寇青都是出身商人,不同的是沈靜的家族是個大商家,而寇青和他的父親都是上海租界外國洋行的高級打工者,至于陳飛在譚延的眼中更加離譜——陳飛居然是個秀才,不過後來屢試不第迫于營生才在上海洋行中找了份差事,沒有想到這家伙還是個語言天才,掌握了英德兩國外語,後來生活穩定後,在上海租界中長了見識,覺得科舉之路並不適合他,所以就干脆在洋行中做下去,要不是譚延的招賢榜許以厚利,並且也讓他看到一絲能夠做官的光明,估計他還會就這麼在洋行中干下去。翻譯科中的其他幾人有四個是當代海龜,加上沈靜這半個海龜,到也是正好五五分成,這也讓譚延心中多少有些好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北洋最新章節 | 北洋全文閱讀 | 北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