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靈 生靈的反擊(下) 第三百四十六章 綁架蕭峰(二)

作者 ︰ 夜狼

方心悅不由得瞠目結舌,完全不明白她語出何意,急忙追問道︰「曼兒,你這話是何意?為什麼你嫁給我之後,會成為我們方家,乃至一心宗上下所唾棄之人?」

楊曼兒面帶淒婉之色道︰「方公子,你出身名門大派豪門世家,是眾人的寵兒。而你的妻子,則是應當能夠與你門當戶對,對你的事業,對你的家庭能有所裨益之人。楊曼兒,不過是出身隴西敗落世家的平凡女子,無論家世,無論自身的能力,都完全難以與公子你相匹配。對公子日後的發展,無論是我,還是楊家,根本起不到任何的幫助,只會成為公子的拖累。這樣的我,嫁入你方家,日後又怎麼能不成為你家人和宗門所唾棄之人呢?」

方心悅被她的這一番話說得半晌無言,不知道應當如何回應,難道說可以赤果果地告訴她,自己就是看上了她那可以雙修的體質不成?

楊曼兒又接著道︰「方公子,你才貌雙全,才華橫溢,無論在你方家,還是在一心宗,想必都是長輩們所看重的、重點培養的未來棟梁,可以說你的未來是不可限量。^^無論從方家,還是一心宗,想必為了公子你的未來,長輩們都已經是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為你鋪平未來的道路。那麼,一個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幫助你獲取更為光明的未來的妻子,才是符合他們心意的媳婦。而我,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都是絕對不可能符合他們心意的。楊家雖然已然敗落,但是畢竟當年也是河西一帶的豪門,這點淺薄的道理,我楊曼兒還是懂得的。一個不能在日後的事業上對你有所幫助地妻子,方家和你的宗門是絕不會認可她的。即便在你的要求下。勉勉強強地接受了她,日後的生活也不會幸福的。所以,方公子還是不要再難為我這個可憐的小女子了吧。這世間,有得是出身名門的好女兒,以公子地相貌家世,還發愁不會有中意之人嗎?」

楊曼兒的這一番話,可謂是合情合理,再符合實情不過了。如果說楊曼兒不是「玄陰」體質。恰恰符合方心悅的需求,那麼她嫁入方家後的下場也正如她所說的這樣,只會成為所有人心中唾棄的對像,一個攀龍附鳳的虛榮女子。**

「雖然說,我並不知道公子你是如何說服貴家族和一心宗地,但是我想,你肯定會因此而失去長輩們的歡心的。公子又何必如此。既影響到了你自己的前途,還要讓楊曼兒到貴家族中受人的白眼和冷待呢?」楊曼兒幽幽地問道。

「這個……」一向自認口才無礙的方心悅也不禁啞了火,楊曼兒所說的一切都是再現實不過的問題,而恰恰就是它過于現實,才難以用謊言來蒙蔽。顯然這位楊曼兒並不是那種只有相貌卻胸大無腦的花瓶類女子,對于自身的定位,她很清楚,也很明了。想用花言巧語來蒙混過關,顯然是行不通地。可是他又能怎麼說?說自己一不是看上她的容貌,二不是看上她的家世。三不是……僅僅就是因為和她後自己就可以修為大進,並且得以修煉古功法,日後前途光明無限?傻子都明白。這只會引來姑娘地憤怒的巴掌。===原本就希望渺茫的自己會因此而徹底無望。可是楊曼兒她的問題,卻又不能不答,方心悅不禁大感為難。

就在方心悅現身出來攔住了楊曼兒的去路時,蕭峰與趙青華已經順著山路來到了隴西堂前。只見該建築雕梁畫棟、氣勢雄偉。一張「隴西堂」的巨匾高懸其上。抱柱上聯書「五千言道德一經鹿洞流芳龍門纘緒,十八子公候萬代柳袍常染蓉境長開」,「隴山巍巍鞏昌十方譽滿秦晉,渭水滔滔南安八景聲冠洮岷。」。大殿前,則置一座高大的圓形三足寶鼎。上面鑄刻古樸凝重的「隴西堂」三字,上加青龍頂蓋,終日香煙繚繞。

趙青華向殿內望去,果然如蕭峰所說地那樣,內設李氏先祖牌位三尊︰李姓始祖利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

「這李耳我倒是知道,應當是指我道家的始祖老子。」趙青華撓頭看向蕭峰道,「這利貞公和李崇公,又指得是誰?」蕭峰見狀連連搖頭。^^^^他雖然生于隴西。卻非李姓,對于這種東西又一向不大關心。自然是不知曉。「師兄稍等片刻,我找找這里的工作人員,他們應當能夠為你解惑。」

「看來兩位並非前來拜祭我李氏先祖的李姓族人了。」旁邊傳來了一聲朗笑,一名中年男子從大殿的另一側轉了出來,看起來約有三十余歲,身著道袍道冠。看來是個出家的道士。

出身于青城的趙青華和蕭峰對道人自然是倍感親切,趙青華笑道︰「道長說的不錯,我們並非李姓,只是到這里來游玩,順便拜祭這里。不知道長如何稱呼?」

中年道士微微一笑道︰「貧道元真,俗家姓李,在這里看守香火。恰好听到兩位在此談論,就多了兩句口。」

趙青華聞言一喜道︰「那麼元真道長,你應當知曉這這利貞公和李崇公,指得是誰吧。還請道長賜教。」

元真道長笑道︰「既然你感興趣,貧道自然會相告,談不上什麼賜教不賜教地。這也是貧道在此地職責所在。我李姓一氏乃是國之大姓,遍布全國大地,據傳總數已過億人。但是恐怕很少有外人知道,我李姓的上古始祖為皋陶,實則出自軒轅黃帝。相傳黃帝五世孫皋陶出生在曲阜偃地,得偃姓,帝堯時擔任國之刑獄地大理職務,因斷案有方而子孫世襲大理職務,于是就以官名命族名為理氏。商未時期理氏後裔理徵,因執法剛正不阿,得罪了權貴,被紂王處死,其妻契和氏帶幼子利貞聞訊避難于外,因母子倆路上錢糧不濟,饑渴交困,性命危在旦夕,幸逢當地李樹果熟之季,二人摘李充饑,遂得以活命,後利貞唯恐誅連後代,又不忘活命之恩,于是改理氏為李姓,理利貞遂為李姓之一世始祖。也即是這李姓始祖利貞公。」

趙青華和蕭峰點了點頭,這還是他們首次知曉,李姓竟然是這麼一個由來。「那麼這位李崇公,又是何人?能夠與李姓始祖和道家始祖同供在這里,也是個大大有名之人嗎?」

元真道長不禁啞然失笑道︰「而這李崇公,在歷史上,倒也算不上什麼十分知名之人。他指得是隴西李氏的始祖李崇,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曇的長子,就任隴西守。其後人歷任均在隴西,所以說李氏家族定居隴西很早,李氏在此地滋長繁榮,逐步壯大起來,直至李淵建立了唐朝。之所以將他老人家的牌位供奉與此,是因為他是隴西李氏的始祖。其實在唐朝之前,北方各地,均有李氏的分支,並非集中于隴西一地的。」

「那麼為什麼後來天下李姓的均稱隴西,而李氏的堂號叫隴西堂呢?」趙青華更是好奇,接著問道。

「那是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命令臣子們編篡《氏族志》,並詔令天下,舉國上下以李氏至為尊貴,而天下的李氏後裔共奉隴西堂。始自,隴西遂為李氏宗族的共同標識。」元真一臉自豪地解釋道,「而這隴西堂也就成為天下李氏所拜祭的祖堂了。」

趙青華與蕭峰這才恍然大悟般地點了點頭,算是對這李氏的由來,略有了解了。趙青華打量了一下四周,「元真道長,依我看,這建築似乎並非是古跡吧?」

元真道長痛心地點了點頭道︰「不錯,原先的隴西堂早已毀于戰火,雖然在之後的千年中,隴西堂一再重建,但是卻始終沒有能夠完整的保存下來。這座隴西堂是在上個世紀末才在這里修復的。並且建設了迎賓區、朝祖區、祭祀區。這里屬于祭祀區,也就是主建築群,包括了隴西堂、祭祀塔、鐘鼓樓、觀戲台等等,你跟我來。」

「從這里,你可以看到朝祖區,那里設有六館一堂,即肖像館、忠烈館、名人館、金石館、陳列館、博覽館、功德堂。」他一邊說,一邊向殿堂的另一側走去。趙青華自然而然地就跟在了他的身後。蕭峰對這些東西並不像趙青華那樣感興趣,只是陪同他前來,也不好意思不跟著,自然就落到了他的身後,兩人相隔那麼七八米。

就在趙青華轉過一個彎後,突然耳邊傳來了一聲蕭峰輕微之極的悶哼,若非他一直有所留意,肯定是會忽略過去的。趙青華心中即是一驚,轉頭望去,跟在他身後的蕭峰已經不見了蹤影。

「該死,果然暗地里下手了!」趙青華心中暗罵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妖靈最新章節 | 妖靈全文閱讀 | 妖靈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