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追求 第84節:第三十八章(2)

作者 ︰ 希望之星

>

搜索「」就能找我tp:/.b.

為找一個學生尹學軍,張獻生老師騎自行車跑了三十多里路,按照學生檔案上填寫的家庭住址找到了這個村莊。見到村民們,問這個學生在那里住,村民們他家搬到鎮林場去了。他又跑到鎮林場,找到了這個學生的家。學生和家長都在屋里,張獻生就勸這個學生到北崗四中去上學。學生家長第一句話就是︰「你們學校每年能考幾個大學生呀?別看娃子分數考得不高,我們也不去。」尹學軍接著︰「你們學校的學生好打架,我怕挨打,不去。」張獻生听後頭搖了搖,感到無奈,也不再多了。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冒著酷暑的天氣騎著自行車又去尋找第二個、第三個……

一天晚上,張獻生找到于志堅,:「志堅,我把跑下去的情況和我的想法如實的給你匯報一下,錯的地方請你原諒。」「我的張老師,你該怎麼就怎麼,還客氣什麼呀。」張獻生︰「除了‘中專熱’以外,我們的聲譽也是太差了。到了學生家里首先問我們學校每年能考幾個大學生,並且就是分數考得不高也不來;二是我們的學生好打架,怕挨打不敢來;三是我們教學秩序混亂。這是我們招生難的關鍵之處。這也是多少年來當地老百姓對我們學校已形成的思維定勢,一下子很難改變過來,要有一個過程。就像一個壞人就是改變過來了,一開始做一點好事別人也不敢相信,要經過一段時間盡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才會慢慢接受和認可。所以,你也不要操之過急,教育是一個周期長的事業,更需要一個過程;但一定要想辦法改變這種局面,否則,學校很難辦下去。」于志堅低著頭皺著眉頭︰「張老師,你得對呀,你這是掏心窩子的話呀!我們處在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要想改變這種局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就在暑期全縣召開的教育教學工作會上,新上任的胡天偉對各高中提出了高考奮斗目標,實際上就是分任務。他對每所高中下達高考上省線人數的任務。當時所的省線就是指進入全省統一劃定的錄取分數線,大部分是本科院校。還有一些地方專科院校是根據本地區招生計劃和招生情況,一個學校一個分數線,省線要低。對北崗四中提出的高考上省線人數是多少呢?這數字非常特殊——「實現零的突破」這六個字。可以想象北崗四中以往的教學質量是個什麼樣子。

秋季開學時,北崗四中三個年級學生人數加起來不足四百人,還都是些低分學生。另外,一部分還是雙差生,教育專家們叫後進生。學校處于非常難辦的境地。于志堅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日思夜想,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局面。他想來想去,還是要解放思想,要變,要改變辦學模式。自己學校長期落後,總覺得重點高中的做法正確,老跟在人家後面跑,結果越跟差距越大。原因就是沒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所以,于志堅針對自己學校的實際,開始探索自己的辦學模式和辦學特色。

一天,于志堅又專門找到張獻生,就如何改變學校局面跟張獻生一起進行交談。他把自己的想法首先跟張獻生談了。張獻生語重心長地︰「志堅,解放思想這句話人們現在都在喊,可要真正做到不容易。□□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在□□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實際上指人們的思想認識,要隨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實際而變化。敢于實踐,勇于探索,反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要破除種種迷信和盲目崇拜。可見你動了一番腦筋,要想改變學校現在這種局面,必須解放思想,事實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不能迷信別人,不結合自己的實際老跟在別人的後面跑這就叫落後。」兩個人的思想火花又踫到了一起。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永恆的追求最新章節 | 永恆的追求全文閱讀 | 永恆的追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