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追求 第44節:第十九章(1)

作者 ︰ 希望之星

>

第十九章

到了八月底,學校即將開學,于志堅再次來到北崗縣第四中學報到。來後才知道,上級在暑期對該校領導班子做了調整,書記、校長都是剛上任的。書記叫王勁松,校長叫趙進。于志堅直接找到了校長辦公室,趙進熱情地接待了他。趙進中等身材,微胖的方臉上瓖嵌著兩只鼓眼泡眼楮,看上去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于志堅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然後把介紹信遞給了校長,趙進看後︰「讓總務處高顯貴主任先給你安排住房,工作安排等待通知。」

學校給他安排了一間十幾平方米的瓦房,配了一張舊木床和一張沒有抽屜的舊木桌。他也就因陋就簡地把房間簡單地布置一下後,準備洗把臉,可門前連自來水也沒有,就端著臉盆出去找水。他發現幾十米遠的道路旁邊

有不少人在用水桶接水和挑水,走的走,來的來,絡繹不絕。他走近一看,就只有一個離地面不到一米高的水龍頭在供水,看來這種用臉盆做為蓄水的工具是不行的。他接了一臉盆水尷尬地回到了自己的寢室,簡單地一洗就按總務主任的交代,去總務處購買飯票和領取開水票。不管條件如何,先把吃飯喝水這個第一需要落實到位。他去了之後,屋里面就坐了一個人,也不理他,于志堅問︰「同志,辦理票證是在這里嗎?」那人給他瞅了瞅,︰「新來得吧?」「對,新來得。」「叫什麼名字。」「于志堅。」「于志堅,名字倒挺好,來,在這里簽個名。」票證辦理後,他就去打開水,到了開水房,又是站著一隊人。輪到他打開水時,一看,在一間低矮瓦房里,前面是鍋爐,後面住的是鍋爐工人。鍋爐是一個大鐵鍋上面箍著一個圓柱形大木桶,下端也只安裝了一個水龍頭來供開水。

學校一個學生食堂,一個教工食堂。教工食堂就在開水房旁邊,到了開飯時間,于志堅拿著碗筷來到了教工食堂。打飯的人稀稀拉拉,沒多少人在這里吃飯。他從窗口望進去,里面黑乎乎的,只有一個炊事員。沒有餐廳,打了飯菜就各自找地方吃,有人回到家里吃,有人串著門吃。于志堅剛來,不認識人,打了飯就直接回到他的住房。吃完飯,他就靜靜地躺在□□,兩次來到學校所看到的這些場面在他腦海里反復出現。他在想︰這也許就是服從分配的結果。

翌日,喇叭里突然傳出通知開會的聲音。「通知,通知,全體教職工今天上午九點,在教導處門前參加會議。……」連續重復了三次。于志堅听到通知後按時來到了開會地點,只有他一個人。過了一會兒,學校的幾個領導來了。接著,人們斷斷續續地往這里走,有的坐在自己拿得凳子上,有的把地上墊張報紙坐在上面,有的就直接坐在地上。大約等了半個多時才開始開會。會議由書記王勁松主持,新上任的趙校長就開學工作做了簡短的主題講話。接著,也是新提的教導主任羅峰對班主任和教師任課情況做了具體安排。會議在很消沉的氣氛中很快就結束了。于志堅被安排教高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任高一(4)班的班主任。人們都很快離去,于志堅沒有,他找到教導主任羅峰,問︰「羅主任,高一年級教師辦公在哪里?」「噢,你是新來的吧?教師辦公都在自己家里。」于志堅一愣,︰「噢,就在家里。」罷,他也迅速地走開了。回到了住處,他又靜靜地躺在□□。中午時分,他拿著碗筷向食堂走去,抬頭四處望望,校園里到處炊煙裊裊;一陣風吹來,大楊樹的葉子呼啦啦響,黃土地上長滿的蒿草如波浪此起彼伏;一路上還不時的听到雞鳴狗叫之聲。他總感覺這不是學校,像是村莊。

學校正式開學了,新生到校報到剛一結束,于志堅就將學生集中到了班上,拿著班上的學生名單及《中學生守則》走進了教室。學生們眼楮齊刷刷地盯著于志堅。這是學生遇到新老師的一種正常反映。于志堅聲音非常洪亮地︰「同學們好!」已形成條件反射的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老師好!」于志堅緊接著︰「同學們,我先點名,請大家注意,若有錯誤及時更正。」

點名完畢,于志堅做了自我介紹,然後︰「同學們,我們在學時老師經常教育我們的一句話叫什麼?八個字。」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對了,我們從初中到高中是不是又向上了?」大家又︰「是」「因此,我們從今天起就成了高中生了。高中生一般情況下已進入了青年時代,正值青春年華。我們大家也許知道偉大領袖**對我們青年人曾經過這樣一段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得多好呀!我希望大家不能辜負他老人家對我們青年一代寄予的希望。要好好學習,有理想,有抱負,為振興中華而讀書。同學們是否看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我要求大家一定要看這部書。特別是記住主人公保爾ap;#8226;柯察金在烈士墓前對人生的思考。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也算是這堂課我給你們布置的作業。現在我把《中學生守則》給大家宣讀一遍,然後把它貼在教室里,請大家共同遵守。」

宣讀完《中學生守則》,于志堅又︰「一星期後,我們共同來選舉產生班干部,請大家認真觀察,發現人才,積極推薦,也可以自薦。班級工作暫時由王杰林負責;兩操暫時由張建剛負責。從明天起,我陪大家一起出操。」

剛開學,其他班級都還沒有正常出操,學生們還在到處亂跑,而他們班上的學生就在按時起床,按時出操了。出操的第二天,張建剛對于志堅︰「于老師,老生罵我們,兔崽子,出什麼風頭。」于志堅︰「你不要理他們,我們該怎麼做還怎麼做,只要我們做得是正確的,什麼都不要怕。」張建剛走後,于志堅自言自語地︰「啥風氣。」

為了使班干部在學生中有威信,成為學生中的領袖人物。于志堅注意選拔和培養班干部,實行□□選舉班干部,即使他提名的,也要通過全體學生表決通過。在此之前,他首先安排了一場「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為主題的演講會,一是創造學習氛圍,二是為選舉班干部做準備。按照確定的時間,一周後,全班學生公開選出了班干部。他十分注意班長的選拔與培養,給班長很大的權力。班長可以代替班主任處理班上的任何事情,如可以撤換不合格的班干部,可以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處理。做到老師不在也能管理好班級,達到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于志堅一上來就把班上管理的井井有條。

由于良好的班風,任課老師都喜歡在他班上上課,老師的教學積極性也提高了,也都對于志堅的班級管理交口稱贊。由于當時這所學校地處偏僻,領導頻繁更換,所以管理混亂,校風差,教學質量低。像于志堅這樣的班級管理基本上是一花獨放,其他班和他的班相反差太大。因此,開學沒多久,教師子女或親屬都要求轉到他的班上。

學校每周召開一次教職工例會,領導安排部署後就各自為陣。教師呆在家里辦公,自由度很大。每天有上課的、串門的、逛街的、還有在菜地里干活的;尤其種菜是學校的一大亮點。菜地多,並且蔬菜都長得非常好。這是因為校園面積大,空出來的地方也就多,教職工的房前屋後等到處都有教職工開墾的菜地,就像農民的責任田一樣看誰種得好。不論是一早一晚還是上課中間,經常都能看到有教職工在自己菜地里干活。一天,于志堅的鄰居體育教師郭同海跟他︰「于老師,你剛來沒有一點菜地,挺可憐的,我的菜地給你劃一塊。」于志堅︰「鄭老師,謝謝你的好意,我不要。你看,我一個人,也不做飯,不需要種菜,也沒時間種。」「于老師,你看,你不會算賬吧,你開個灶,自己做飯,多省錢吶,你看有幾個人在食堂買飯吃的。工作嘛,你干得完,現實一點。」「行,以後再吧,謝謝你的關心,郭老師。」

學校這麼差的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于志堅歷歷在目並且有點不可思議,一上來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動。但這沒有使他氣餒和隨波逐流。他的人生經歷決定了他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都是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適應環境,再去不斷地改變環境。他面對現實,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對班上所有學生每人建立一個檔案,內容包括學習成績,家庭情況,性格特點,愛好等;將優、中、差的學生相互組合在一起,建立互幫互學組。從一開始就認真關注每一個學生,不能等到考試後再去發現落後的學生,不能等到學生滑到不可救藥的邊緣再去關心。他提出要預防落後,不能等到落後。課堂教學他采取學生預習授課方式,上新課學生必須預先自學,預習後再授課。讓學生帶著問題學,有目標地學,從根本上實現課堂教學的師生雙邊互動。他要求學生必須按時完成作業,課堂作業當堂訓練,當堂完成。課後要求上交的作業,必須按時上交,一個都不能少,請教別人也是進步。批改作業是一個又花時間又枯燥的事情,不管多忙,他都認真批改,按時反饋給學生,並且持之以恆。這樣,通過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于志堅的踏實肯干,刻苦鑽研業務,工作作風過硬,各方面工作都走在前面,沒有多長時間,就得到了廣大師生及學生家長的好評,在北崗四中就有名氣。

自從開學上班之後,于志堅就忙個不停,一心撲在教學育人上。時間很快到了年底,他給他母親承諾的年前選個日子結婚的事還沒辦,心里在想,就利用新年元旦放假給婚事辦了,這樣也不耽誤工作。

十二月初,他利用一個星期天回到了老家,把他準備結婚的想法和母親進行了商量。趙雪二話沒就同意了。她早就盼望這一天,這也是她目前最操心的一件大事。母親同意之後,他就去找曾秀麗。曾秀麗星期天也回到了自己家中。他就到曾秀麗家,和曾秀麗及其父母一起商量了他們準備結婚的事宜。二老都沒意見,很通情達理,還考慮到年輕人工作忙,要求婚事一切從簡。

于志堅就和曾秀麗商量,在新年元旦前約一個時間進城去一趟,簡單地買一些結婚必需的用品。曾秀麗︰「你剛到那里,不要隨便請假,最好是利用星期天去。」「秀麗,你得對,我們就利用星期天去。」

十二月中旬的一個星期天,他們二人來到了縣城。按規矩,男方要給女方一大筆錢,叫彩禮,供女方結婚買東西用的。曾秀麗舍不得花于志堅拿的錢,只買了一套衣服和一些日用品。她非要讓于志堅多買一套衣服,考慮他原來就沒有一套像樣的衣服,又加之現在上班接觸人又多,也該好好的「武裝武裝」。

有情人終成眷屬。一九八五年元旦,于志堅和曾秀麗正式舉行了婚禮。他們的婚禮非常簡單,于志堅這邊就安排了幾個人騎自行車代上陪新娘子的年輕女子去了曾秀麗家,這就是接新娘子的車隊。這天,曾秀麗就穿了一套新衣服,上衣是紅底紫花色薄棉襖,褲子穿的是深藍色的,腳上仍然穿的是運動鞋,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打扮了,基本上和往常一樣。走時,曾秀麗也不坐車子,自己也親自騎自行車一同到了于志堅家。之後,按照當地習俗舉行了結婚典禮儀式。到了晚上,于志堅的朋友們都來了,一是慶賀;二是來熱鬧熱鬧,這里叫鬧房。這個叫新郎新娘談談戀愛經過,那個叫新郎新娘喝交杯酒;這個向新娘子要喜糖吃吃了牙不疼;那個向新娘子要煙抽格外香。他的農民朋友趙金德︰「志堅,你們歲數都不了,不多生,應該快生,最好是「跨門喜」。大家笑聲陣陣,熱鬧非凡。大約十一點左右,人們才慢慢散去。

這天晚上,他們兩人終于可以名正言順的同床共枕了。曾秀麗緊緊地抱著于志堅長出了一口氣:「志堅,我們可解放了。」于志堅有點驚訝地︰「秀麗,誰壓迫我們了嗎。」「我們自己壓迫自己呀,你想想這些年我們受了多大的束縛啊!」于志堅明白了,︰「都怨我了,也是為了事業有成嘛。」曾秀麗又貼著于志堅的耳朵不好意思的聲︰「志堅,我們趕緊要孩子吧。」「行啊,听你的。」兩人放開了手腳,不再像原來那樣擔驚受怕受著束縛,盡情的享受著新婚之夜的甜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永恆的追求最新章節 | 永恆的追求全文閱讀 | 永恆的追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