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追求 第33節:第十章(2)

作者 ︰ 希望之星

>

七月十八日,于志堅第三次走進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的考場。開考前,他向參加考試的人群中望了望,像他這樣的「老兵」寥寥無幾。考試開始了,考場里寂靜無聲,屏息靜听,只有筆尖在試卷上發出的「沙沙」聲,這聲音像春蠶在咀嚼桑葉,考試氣氛和考生狀態明顯與前兩年不同。隨著一九七七年高考制度的恢復,教育質量在迅速提高,在校高中畢業生逐步成了高考的主力軍,靠自學應考的社會青年越來越跟不上高考的前進步伐,結果,于志堅再一次以失敗而告終。

第三次高考的失敗,對于志堅的打擊程度可想而知。他總覺得別人在議論他,恥笑他,在眾人面前很沒面子,簡直沒臉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對他信心的打擊更大,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喪失了信心,人生的道路上出現了迷惘,他在痛苦中徘徊。一天,他在《中國青年報》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叫《人生的路啊,你怎麼越走越窄》。文章里主人公的經歷和他驚人的相似,可以是同病相憐,都是在艱難痛苦中尋找人生的路標。

于志堅在迷惘中又想起了良師田盾。一九七八年高考結束後,田盾就因病回到了他的老家上海去治病。田盾在恢復高考制度後,為了他單位的子女高考補習,可以花費了他極大的心血。當時,那里的老師已是很缺乏了,他一個人帶好幾門課,經常備課到深夜。除了上課,另外還經常有學生到他家里找他解答疑難問題,經常處于忙碌緊張狀態,真可以是費寢忘食。他後來因勞累過度病倒了。田盾走之後,他們兩個就用書信的方式在保持聯系。九月中旬的一個星期天,于志堅把這次高考的情況和目前的處境給田盾寫了一封長信,連同《中國青年報》上的那篇文章一同寄給了田盾。

就在這個時候,曾秀麗的身影開始頻繁地出現在于志堅身邊。她一九七八年夏季高中剛畢業就報名參加了民辦教師招考且被錄用,和于志堅同一個時間進入紅河學校任教,于志堅三歲。她圓圓的臉蛋細膩嬌女敕,白里透紅像化了妝似的特別誘人;雙眼皮,大眼楮,長睫毛;櫻桃嘴,紅潤的嘴唇襯托著潔白整齊的牙齒;頭發烏黑發亮,又粗又密,辮著個齊胸的獨辮子;五官端正,身材勻稱,人們公認的美女。好多人還把她著楊貴妃,一點兒也不夸張。

曾秀麗很喜歡于志堅,主要是因為他工作之余一個心思搞學習,其它事情一概不去考慮,是個成器的人。她最近看出于志堅的心情不好,她就借故有疑難問題來請教于志堅,這樣就有接觸的理由。

那個時候,大隊的學校一到星期天,大部分老師都回去了,于志堅可以是以校為家,很少回去。就在他給田盾寄信的這個星期的星期天晚上,他正在自己那半間房里看《中國青年報》刊登的《論人才成功的內在因素》這篇文章,突然有人敲門,他一開門,原來是曾秀麗。他一愣,有些吃驚地︰「是曾老師啊!」他不敢讓曾秀麗進屋坐。曾秀麗拿著一本書笑著︰「沒想到吧,我能進去嗎?」于志堅這才不好意思的吞吞吐吐地︰「能,怎麼不能,你進屋坐吧!」曾秀麗進去就把她拿的書打開︰「于老師,有一道數學題我解不出來,想請你給講講。」曾秀麗找到那道題給于志堅看。在解題的過程中,曾秀麗有意靠近于志堅。不一會兒,于志堅有點高興地︰「曾老師,你看,解出來了,是一個組合問題,到達河的彼岸一共有12種走法。」曾秀麗借題發揮,︰「是啊,于老師,你這麼聰明的人,怎麼就想不開呢?你也不能只盯住高考這一條路啊!農村有句俗語叫‘條條道路通北京’。你還年輕,像你這樣有出息的人還是很有前途的。」曾秀麗一語中的,得于志堅豁然開朗,他︰「你得好阿,謝謝你的關心。」「行了,我走了,遇到難題再找你啊!」于志堅正想再和她多幾句,她突然走了。

曾秀麗走後,于志堅一個人在靜靜地思考著︰是啊,我不能把實現人生的價值只寄希望于高考的成功上。他很長時間沒有睡著,他想啊,想啊,又想到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書的主人公保爾ap;#8226;柯察金,想到了母親的教導……。

一九七九年九月下旬的一天,于志堅收到了田盾的來信。他心情無激動,立即打開信目不轉楮的看著。

「志堅:」

「你的來信收到,情況我清楚了。你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所處的環境和條件決定了你不可能一帆風順。高考的失敗,雖然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要正確對待它。高考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徑,上大學不等于成功,成功不等于一定要上大學。要放棄短識,把目光放遠點。面對挫折要勇敢,就像你的名字,要堅強。只要不放棄努力,機會總會有的,希望總是有的。

「我也給你寄了一篇文章,你認真地看一看,也許對你有所幫助。

「祝你事業成功!

「此致。

「軍禮。

「田盾。

「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日。」

田盾隨信一同寄來的這篇文章的標題叫《奮斗不止,總有希望》。寫的也是一個年輕人兩次高考失敗後的經歷及最後的成功。這篇文章對于志堅的啟發很大。更主要的是使他的信心得到了恢復,精神重新振作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永恆的追求最新章節 | 永恆的追求全文閱讀 | 永恆的追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