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追求 第9節:第五章(1)

作者 ︰ 希望之星

>

第五章

按當地習俗,農村的孩子到了十五六歲以後,家里父母就要操心給孩子找對象,也叫媳婦,提親等。通過戀愛方式結婚的不多,一般是通過對男女雙方都了解情況的中間人俗稱媒人來提親。媒人先把男女雙方的基本情況傳達給對方,如果雙方都覺得可以的話,就選個黃道吉日見個面兒。見面的方式是男方家做一桌好菜,女方在媒人的陪同下來到男方,吃過飯後,再倒一杯糖開水讓姑娘喝,如果姑娘喝了,證明姑娘願意這門親事,這就叫「看家兒」。這樣,男方不僅要給姑娘送紅包兒,還要買些衣服之類的,標志著訂婚了。于志堅是一個表現很好的娃子,又是一個高中生,找上門給他提親的不少。他對這件事不感性趣,滿不在乎,總覺得剛畢業還沒干點成器事兒,找什麼媳婦。可在父母眼里兒子早就該定婚了,母親趙雪催促他,他再三推遲。

這年年底,張諾英回家過春節期間,她向父親匯報了下鄉勞動鍛煉的情況,順便談了于志堅母親在豫南山區生活時救身負重傷的解放軍戰士的事情。張諾英的父親張忠良听後大吃一驚,︰「諾英,你同學的母親叫什麼名字?」「叫趙雪。」「一點兒不錯,救的就是我呀!我一定要去見見她,我的救命恩人啊。」「爸爸,你記得她名字?」「記得,怎麼會不記得,她救了我的命我能不記她名字。」張諾英激動的︰「爸爸,我們幫于志堅幫對了,是你救命恩人的兒子呀,怎麼這麼巧,好像上天安排好了的。」「諾英,你這次去的時候我和你一起去。」「那太好了。」

那時,農村生產隊過了正月初五就開工了。開工的前一天,張諾英和她爸爸帶上禮品來到于志堅家。張忠良和趙雪一見面,兩人就相互盯住對方凝視,及乎是同時認出對方,張忠良雙手握住趙雪的手︰「老姐姐,真是你呀!多少年來我一直都在想念著你。我怎麼也不會想到能在這里和你見面,救命恩人啊。」趙雪拉住張忠良的手︰「坐吧,坐下來好好談談,做夢也想不到還能見面。」兩人坐了下來,趙雪︰「當年你好堅強啊,那取子彈的場面想起來就心驚肉跳的。」「趙姐,沒有你,那有我醒過來的機會;沒有你,那有人給我取子彈;沒有你,那有我的今天。」「好,這就好,我也算是為人民子弟兵做了一點好事。」「你做一了件大好事呀!趙姐,來話長,全國解放後,為了報答你的救命之恩,我和我的警衛員一起又到你原來生活的地方找你去了,誰知道你會沒在那里了。山區人口稀少,住戶相隔又遠,問他們,他們也不知道搬那里去了。我站在當年戰斗過的地方,回憶起了當時的那場戰斗和趙姐你救我的場面,都還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最後,我很失望的走了,想,今生今世再也見不到你了。我女兒跟我提到你們請她吃飯時,你跟她談得那個故事很像我當年那個情況。我問叫什麼名字,她叫趙雪。我猛然高興極了,斷定就是你。趙姐,你的救命之恩我無法報答,以後有需要我幫忙的你盡管,我一定盡力而為。」「你們對志堅就很關心,我就感到很滿足了。」張諾英︰「趙媽媽,你以後永遠都是我的媽媽,我和志堅就是兄妹了。爸,你是嗎?」「女兒得對,是的,以後替我多幫趙媽媽做點事。趙姐,你就把她當做你的女兒吧。」「好得,你養了個多好的閨女呀!」……

也就在這年的初春,當人們還沉浸在春節歡快的回憶中時,老隊長趙義成的病情惡化了,他這時已住進了縣人民醫院,醫生確診為肝癌晚期。生產隊的領導班子成員去看他時,他已處于昏迷狀態,在彌留之際對班子成員︰

「要繼續擴大水田面積,糧食不能減產;東河河道改造工程還要整修加固;志堅是塊好料,要重用他!」

他六個子女,老伴也經常有病,家庭負擔很重,可他一句也不提家庭的事情。

清明時節,春暖花開,田野里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當社員們開始在麥地預留行里整地施肥,準備播種棉花的時候,噩耗傳來,老隊長趙義成病逝了。社員們非常吃驚,無不感到惋惜。他是一個一心為公,一心為民的好隊長,是整個公社的榜樣,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公社領導張文英特意為他舉行了追悼會,悼詞上︰

「中國**的優秀黨員,優秀基層干部,我們的好隊長趙義成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一九七五年四月二日九時四十四分與世長辭,享年五十八歲;對此,我們表示沉痛的哀悼!」

「趙義成同志,一九六三年擔任紅河大隊第三生產隊隊長以來,在**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指引下,用**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活學活用,學用結合。發揚革命老黃牛的精神,十幾年如一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帶領全隊社員艱苦創業,使生產隊各方面得到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東河河道改造工程上,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帶領廣大群眾用鐵鍬挖,用扁擔挑,硬是將彎彎曲曲經常泛濫的東河治理成筆直的水渠,百畝荒灘變成良田。另外,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累計為國家多交公糧三十萬斤。他為黨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繼承老隊長的遺志,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使我們的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趙義成同志安息!」

安葬那天,全隊社員都自發地去給老隊長送葬,人群中一片哭聲。他的姑娘哭得死去活來,並述著父親公而忘私艱苦創業的艱難歷程。為了大家,舍棄家,為了群眾,苦了自己。好多人無不為之感動地嚎啕大哭。這哭聲在向人們昭示著這樣一個道理︰勤政為民的好干部,人民是不會忘記的,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安葬結束後,于志堅站在老隊長的墳前默默的三鞠躬,以表達對老隊長悼念和敬慕。

大集體時期的生產隊,干農活一般都是群體性的,每個群體都要有人員負責。老隊長去世後,生產大隊對生產隊的領導班子做了調整,原來的民兵排長趙樂金擔任生產隊長;于志堅被提拔為生產隊付隊長。這一年,他不滿二十歲,年輕力壯,風華正茂。

上任沒幾天,隊長趙樂金交給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青壯年社員在大忙季節到來之前,將東河改造工程最後的修整加固任務完成。這也是他新官上任燒的第一把火。他不搞大呼隆,一是把所有人員分成三個組;二是把整個工程量按計劃分到每一天;收工時間不固定,完成任務才能收工,當天必須完成當天的任務;這樣,有較,有竟爭,既調動了社員們的積極性,又能按時完成任務。

于志堅一不指手畫腳,二不咋咋呼呼,和大家一起干,揀難的揀重的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動大家,帶動大家。社員們看于志堅默默無聞地干個不停,也都不好意思偷懶或消極怠工。一向老實肯干的趙金德︰「志堅,你不會當干部啊!你當干部的安排好,指揮好就行了,怎麼干勁我們還大?」

「你錯了。生產隊干部除了安排好以外,沒啥別人特殊的,就是帶頭干,以干為主。這活兒誰不知道怎麼干,不需要指手畫腳。」于志堅解釋道。

針對于志堅,免去了付隊長職務的趙順德當著社員們︰「年輕人,沖勁大,就是那三斧頭,時間一長,就很難了。」趙安德听到了,︰「順德,你可不要看志堅啊!我們都是看到他長大的,和其他年輕人不同,他可是磨練出來的年輕人啊。」「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希望他我們強啊!」趙順德馬上改口順著趙安德。

一天晚上,吃過晚飯,趙雪跟兒子︰「志堅,你這麼年輕干這個事情可不要隨便嚇唬人啊,要認理兒,要身正,要帶頭干。正人先正己,要當就當一個好干部。沒當干部時人們都夸你,當了干部更要讓人們夸你才行,不能落罵名。」「媽,兒子有你這樣的母親做後盾,一定能當一個好干部。」「志堅,老百姓有句俗話,叫︰‘師傅領進們,修行靠個人。’你知道祖師爺修行的時候修行到什麼樣,鳥在他頭上壘窩他動就不動,最後才修成正果。」「媽,我也要好好修行。」于志堅著笑著。趙雪還非常鎮靜地︰「真得,媽得你還不信。」「媽,我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永恆的追求最新章節 | 永恆的追求全文閱讀 | 永恆的追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