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唐再續 正文 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

作者 ︰ 雲無風

王摶此時已然平靜地道︰「陛下,李存孝旌節之事,臣意以為,只可答應,不可拒絕。然則旌節印綬,卻也無須即刻送到,就只說這邢洺磁節度使乃是新設,須得雕琢新印、制冊存案,總要花一些時候,如此拖上一年半載。」

李曄奇道︰「既是不能拒絕,早給晚給,遲早要給,又何必拖這一年半載,倒使晉陽說我小氣?」

王摶道︰「不然。陛下請觀邢洺三州所處位置,其西北乃是李克用的河東,西南乃是王重盈的河中,此二者可為一體,乃是邢洺所倚。而其北面乃是王的鎮州,再北則是李匡威的幽州,東面是羅弘信的魏博,南面便是朱全忠的汴州了,如此說來,其北、東、南三面俱是強敵,邢洺一地,立于此處,于李克用來說,實乃危、機並存。危者,易受圍攻,稍有不慎,便將丟失;機者,以此為陣,北可與王處直三面圍攻鎮州,東可威逼魏博,南可扼制汴梁,實乃一處戰略要地。」

李曄點頭道︰「愛卿所言甚是,只是這與授予李存孝之旌節早晚,有何關聯?」

王摶道︰「大有關聯。」他正色道︰「陛下,恕臣直言︰自巢賊亂起,皇室多有敗績,威嚴掃地,然天子畢竟仍是天下共主,各地藩鎮,哪怕實掌其地,也只得自命留後,未曾見有膽敢自封節帥乃至稱王稱帝者,這便是陛下尚可號令天下的表現。如今朝廷禁軍乏力,宜多訓練,以圖自強,而與此同時,對于諸鎮,則要想方設法分化瓦解,挑其相爭……邢洺一地,便有這般機會。」

李曄微微遲疑道︰「天下紛亂,原非善事,朕為天子,不但不勸,反使其爭,這般做法,似有不妥。」

王摶淡淡地道︰「陛下仁慈,欲使天下不爭,誠然君子所思。然則陛下以為,如李晉陽、朱汴州這般封疆大吏,手握雄兵數十萬者,真能不爭麼?況且這二人自上源驛之後,早已成了生死宿敵,若非其中一人隕落,另一人豈能罷手?」

李曄苦惱道︰「可若是他二人真爭出個勝負,只怕便是一統中原、河北之勢,猶如當年曹操,彼時他若要西進關中,朕如何當之?」

王摶心道︰「只怕這句才是你不願他二人相爭的心里話吧?只是你若只是這般害怕,不敢有所作為,又有何用,遲早他二人也是要分個勝負雌雄的,你拖再久,也拖不過早晚那一天啊。」只是作為臣子,這話能想不能說,至少不能直說,是以王摶只好換個方式,道︰「陛下可記得鯀禹治水之故事?」

李曄一愣︰「此三歲孩童亦知,朕如何不知?愛卿有何說法教朕,不妨直言。」

王摶也不客氣,拱手道︰「陛下,鯀之治水所以會敗,在于強堵而不疏導。禹之治水所以成功,關鍵卻正在于疏導。若視兵災為洪水,如今天下大勢便甚為明了。陛下請想,如今邢洺三州雖已入李克用之手,然則李克用若要讓天下承認這一點,卻首先要獲得陛下授予的旌節,而朱全忠、王甚至羅弘信等人,未必樂意自家眼皮子底下便臥著一頭如李存孝這般的猛虎,勢必要有所舉動。既然如此,陛下空出這一年半載,一來理由妥當,李克用無甚可說,二來這麼長的時間,若朱全忠等人仍奪不走邢洺三州,陛下再授旌節,他們也便無話可說了。在這之間,必然有一場甚或數場大戰。最有可能的,便是李克用與朱全忠的直接沖突。此二人乃是藩鎮之首,一俟他們戰成僵局,朝廷便可發揮作用,那時節,朝廷不論是擇其一而助之,或是以此威懾,來命他二人罷兵,他二人都只得听從。如是這般,他二人各自損耗實力,而朝廷卻可從其中獲取威望,正是一石二鳥之策……臣,請陛下三思。」

李曄聞言大喜,起身走到王摶面前,輕撫其背,贊道︰「愛卿不愧是名門勛貴,名相子孫,這番話老成謀國,妥當周全,朕受教矣!一切便照愛卿之意來辦!」

他贊王摶名門勛貴當然毫無問題,太原王氏若不算名門,天下還有幾家名門?至于名相子孫,乃是因為王摶是武則天時宰相王方慶的第九世孫、肅宗時宰相王的曾孫,換了現代語言來說,這是個官N代。但是諸君須得知曉,後世的官X代,多是沒有什麼門第家風傳承的,良莠不齊,而且「莠」的比良的多得多,是以這個詞多是貶義。但在古代,譬如唐朝,若是有這個詞,那就絕對是個褒義詞。因為這個時代的宗族實力巨大,門楣家風要求嚴格,這種歷代官宦世家子弟之中縱然也會出幾個敗類,但大多數反而是德才兼備之人,越是歷史悠久的名門越是如此。

王摶深知李曄此人沖動易變,此時這般說了,也就是說了,崔胤等輩若然知曉,來他面前讒言幾句,難保這皇帝陛下不會又改變主意,因此還是先敲定另一件事比較好。

當下王摶便只是隨口謝過,便閉口不言。他名門出身,久歷官場,自然知道某些話自己主動說和被問再答是有不同的,因此他選擇了忽然閉口不談。

果然,李曄這皇帝也不是個喜歡深究之人,既然王摶已經告訴他邢洺節度使的事怎麼辦最好,他也覺得不錯,那就這麼定了,再有什麼更深層次的原因,他卻是懶得細想的。當下見王摶也沒什麼要補充,便又道︰「如此還有一事,便是那個李存曜,他曾寫詩謗我,如今李克用卻要為他請官……」

「臣不知李存曜何時曾毀謗陛下,請陛下告之。」王摶膽量不小,居然打斷李曄的話。

好在李曄的習慣是對宦官沒有好臉色,對大臣卻歷來縱容,當下雖然一怔,卻還是下意識道︰「愛卿如何不知?‘黑鴉宿唐林,飛虎鎮北疆。橫刀斷馳羽,彎弓落天狼。挺槍平淮北,躍馬救汴梁。今上不知恤,大軍欲渡江。’這不是毀謗于朕,又是什麼?」

王摶哂然一笑,道︰「陛下記得這首《不平》,卻不知是否知曉另一首《和王燕然送別詩》?那里面開頭便是‘長安天子笑正歡,太原孤臣淚已干。’此詩與前詩雖非同時而作,相差卻也不久,可以看做一體,如此便能看出李存曜之所言,無非是為李晉陽鳴冤罷了。君有過,臣失諫也,李存曜這話,實乃抨擊我輩朝臣未曾為陛下竭心盡力……」他忽然起身,隆重一禮,跪地請罪道︰「臣亦是陛下之臣,為臣而未盡死諫之職,臣有罪!臣請陛下降罪。」

李曄大吃一驚,連忙扶起王摶︰「愛卿何故這般?這都是……啊,這都是張浚與孔緯等人蒙蔽了朕,才至有此一失,干卿家何事?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王摶這才順勢緩緩起身,便听見李曄沉吟道︰「愛卿說得不錯,朕如今想來,那李曜倒也未嘗直斥于朕,而且你方才所說的那首《和王燕然送別詩》中,他還有兩句話,縱然當時朕見了,也是十分歡喜的,便是那句‘建功未必狼居胥,報國豈止玉門關?’,我料能作此詩之人,當非奸佞之輩。既然如此……王卿,你去與中書、門下商議,就說朕意以為李存曜可檢校兵部侍郎,實授壯武將軍、洺州刺史,封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

王摶躬身一拜︰「臣,領旨。」心中卻是松了口氣,暗道︰「嫣然啊嫣然,此番你該滿意了吧。」——

前兩天因事耽擱,今天還會有一章奉上,請諸君見諒。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東唐再續最新章節 | 東唐再續全文閱讀 | 東唐再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