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首席御醫 網友上傳章節 第一百三十二章 狗屁理論

作者 ︰ 謝王堂燕

第一百三十二章狗屁理論

晉王?他這個時候來做什麼?

石韋忽然有一種強烈的預感,趙光義此來,多半是來跟他這皇兄「攤牌」來的。

話到嘴邊,石韋只得咽了下去。

趙匡胤眉色間也掠過一絲警覺之色,擺手道︰「宣他進來吧。」

石韋便道︰「既是晉王求見,那臣就不打擾陛下和晉王說話,臣先告退了。」

石韋想這趙家兄弟,必有一番私下的爭論,自己這種外人不宜在場,故才想回避一下。

不料,趙匡胤卻道︰「石愛卿也不是外人,不要急著回避,且留在這里吧。」

趙匡胤那一句「不是外人」,讓石韋的心頭一震。

他隱約意識到,趙匡胤現下把她留下來,多半是想將他引為援手。

石韋並不想與晉王正面沖突,但時機就是踫得這麼巧,君王有命,石韋豈能拒絕。

當下他便放平心氣,只平靜的留了下來。

隨著宦官的唱聲,片刻之後,趙光義一步一瘸的走進殿中。

當趙光義看到石韋也在場時,眼眸中明顯閃過一絲狐疑。

石韋站了起來,微微垂首,不卑不亢的向晉王見禮。

趙光義只微微點頭致意,便從石韋的身旁走過,拱手道︰「臣弟拜見皇兄。」

「三弟快快來身,來人啊,賜坐。」趙匡胤跟他這弟弟很是客氣。

趙光義款款落座之後,趙匡胤笑道︰「三弟,這是什麼風把你吹來了。」

「臣弟是有件要緊事,想要向皇兄進些諫言。」趙光義表情甚是平靜。

「三弟有何事,盡管說來。」

趙光義並未開口,而是以目光示向石韋。

顯然,他並不想石韋這個政敵在場。

趙光義輕咳了幾聲,他在暗示天子將石韋支走。

趙匡胤卻假作不知,說道︰「三弟,你不是說有什麼要緊事麼,那就說吧。」

見得天子不賣他的賬,趙光義臉上掠過一絲不悅之色。

「既是如此,那臣弟就直言了,臣弟听說,皇兄有打算遷都洛陽的意思,不知是真是假?」

趙光義道出了此來的目的,果然不出石韋所料。

石韋的表情也不外露心思,听靜听趙光義有何說詞。

趙匡胤呵呵一笑︰「原來是三弟是為了此事而來,不錯,朕確實是打算遷都洛陽,三弟你不會不贊成吧。」

趙光義的眉頭微微一凝,大聲道︰「不敢欺瞞皇兄,臣弟確實是覺得,皇兄這遷都的念想,似乎不太慎重。」

趙光義也不拐彎抹角,直言反對。

龍座上,趙匡胤和氣的臉色,漸漸也冷淡下來。

他呷了一口茶,淡淡道︰「洛陽居天下之中,有八關之險,朕遷都洛陽,正是仿效漢唐故事,怎麼就不太慎重了。」

趙光義站了起來,朗聲道︰「皇兄的雄心壯志,臣弟豈能不知,只是所謂此一時,彼一時,臣弟以為,方今的洛陽,早已不適合再做都城。」

趙匡胤卻道︰「朕此番西巡,一則為祭奠先太後,二者也是為視察洛陽,朕以為洛陽宮室城池雖不及汴梁繁盛,但已初具規模,待遷都之後再加修整,相信會不遜于汴梁。」

「臣弟說得不是洛陽的城池,而是洛陽的漕運。」趙光義提高了音量,「通濟渠自唐末以來,經年不修,泥沙堆積,漕運之數一年不及百萬石,又如何能養一城百姓,還有那十幾萬的軍隊?」

趙光義的說詞還是老一套。

趙匡胤耐著性子,仔細的听趙光義把道理說完,然後卻笑道︰「三弟的顧慮,朕其實早已考慮過,所以朕決定下旨修葺通濟渠,恢復洛陽的漕運,朕這幾日一直在思慮著派誰去主持修渠之事,不知三弟可有合適的人選。」

趙光義洋洋灑灑半天的爭論,卻給趙匡胤一句「修渠」給頂了回去,不禁一時語塞。

石韋看著趙光義那不爽的表情,心中卻在暗笑。

趙光義愣了一愣,馬上又道︰「若然修渠,必得征用大量民力,耗費大筆錢財,皇兄一貫主張節儉,如此豈不違背了皇兄的治國之策。」

趙匡胤卻又道︰「修整通濟渠,固然要耗民人力物力,但只要遷都洛陽,據山河之險,便可免去冗兵之害,從長遠來看,卻是節省了更多的錢財人力,這也正是朕遷都洛陽的主要原因啊。」

此一番話,再度將趙光義的所謂論調駁回。

這位晉王的臉上,此刻閃爍著幾分惱火的神色,似乎並未料到天子竟是如此深思熟慮。

沉默。

殿中陷入了沉默。

那兩兄弟互相對視著,彼此間神情平淡,但那復雜的眼神,卻在進行著激烈的交鋒。

石韋隱然感覺到一種肅然。

沉默許久之後,趙光義的表情忽然變得慷慨起來,他起身上前,拱手道︰「洛陽確實有山河之險不錯,但臣弟以為,治理天下,在德在不在險,請皇兄三思啊。」

「在德而不在險……」

趙匡胤默念著一句話,眼神中閃爍著驚詫的目光,似乎為這一句話的殺傷力而感到震驚。

好一句在德而不在險。

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很符合儒家的精神,以古以來,帝王們總是把一個德字掛在嘴邊。

那些聖人之言中,也總是教導統治者們,要以仁以德來治國。

盡管歷代帝王治國,多是表面以儒家治國,實質卻是以法家御民,但卻沒有哪一個公然承認。

趙匡胤自開國以來,一樣也宣揚著以仁德治民。

如今趙光義搬出「在德不在險」來,竟是在拐著彎的斥責趙匡胤,一味的想依賴山河之險,卻忽視了「仁德」才是根本的利器。

趙匡胤一下子傻眼了。

他沒辦法反駁,因為他若是反對趙光義,便是在否定自己的治國之策,更是把自己置于古來明君的對立面。

趙匡胤縱然英明神武,但眼界卻依然逃不出這個時代的局限性。

趙光義那鬼什麼的「在德不在險」,把趙匡胤說得啞口無言,但石韋听之卻覺著好笑。

看著啞口無言的趙匡胤,石韋心中急啊,暗想陛下你倒是回嘴啊,你總不能因為他那一句話就放棄了吧。

趙光義見著兄長那般樣子,嘴角隱約閃過一絲得意。

而趙匡胤卻將目光悄悄投向石韋,似乎是尋求著他的援手。

石韋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天子已被晉王壓了下去,如若不能拿出有力的辯證,那麼他苦心經營的遷都計劃,便有可能在這里被打回原形。

形勢已到千鈞一發之際,石韋必須要有所行動。

他思緒翻轉,無數的念頭涌上心頭。

眼看著趙光義又要開口,石韋不及多想,「啪」的一聲拍案而起,指著趙光義喝道︰「晉王,你好大的膽子,竟然敢罵陛下是無德的昏君!」

大殿之中,一瞬間死一般的沉寂。

左右那些宮女宦官無不面露駭然之色,就連龍座上的趙匡胤,也為石韋的舉動給震住。

那可是晉王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連天子也未曾說過一句重話。

但是現在,卻給一個小小的醫官使,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公然喝斥。

「瘋了,這位石御醫八成是瘋了。」那些宦官宮女們如是想。

「石遠志啊,朕是讓你替朕說話,沒讓你罵晉王啊。」趙匡胤心里也在暗道不好。

趙光義則是一臉陰沉,緩緩的轉過身來,那一雙眼楮如刀子一般掃刮著石韋的身體。

他盯了石韋好一會,一字一字的冷冷道︰「石醫使,你可知道你方才在說什麼嗎?」

趙光義的語氣和眼神中,彌漫著令人不寒而栗的壓迫感。

石韋中覺從腳底涌上一股惡寒,本能的暗生幾分懼意,但他卻很清楚,如今他已是騎虎難下,絕不能退縮。

「石韋啊石韋,趙光義也不是什麼三頭六臂,不就是個瘸子麼,怕他做甚。」

心中暗鼓起勇氣,石韋遂一臉激昂,大聲道︰「陛下自登基以來,以仁德治國,天下百姓無不深受陛下德政之惠。而今,晉王你卻拐著彎的罵陛下只重險而不重德,下官怎能不為陛下感到氣憤。」

石韋雖然罵了趙光義,但罵得卻「在理」,這使得趙光義心中雖恨,但當著天子的面,卻無法發作。

他只得暗自隱忍,冷冷道︰「本王當然知道陛下以仁德治國,本王的意思,只是想規勸陛下,堅守仁德治國的國策,而不為所謂的據山河之險而變移本心,本王何曾有罵陛下的意思。」

听得此言,石韋腦子一轉,馬上道︰「晉王殿下這話,下官就有些糊涂了,德與險這兩者,似乎並非有什麼沖突,為什麼就不能夠並存呢?」

「嗯?」這回輪到趙光義發愣了。

石韋見狀,不等他回口,緊接又道︰「陛下早說了,遷都洛陽,據山河之險,便是要省去冗兵之害。而免了冗兵之害,百姓便不需窮竭民力,以養眾多不事生產的士卒,如此豈非正是對百姓施德嗎?」

趙匡胤的微微點頭,似在贊許石說得好。

石韋接著道︰「這樣看來,遷都洛陽,既是施德于百姓,又使京師據于山河之險,如此兩全其美的良策,下官實在不明白,晉王殿下為什麼就非要反對呢?」

「你——」趙光義一臉驚怒,卻不知如何反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首席御醫最新章節 | 大宋首席御醫全文閱讀 | 大宋首席御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