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旌旗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八章 十面埋伏

作者 ︰ 天下誰人不識君

更新時間︰2012-09-19

李重現在早就將兩個大營合為一處,袁紹都殺過界橋了,駐守河岸已經沒有意義了,要不是廣宗縣距離界橋有點遠,李重都想撤回廣宗縣駐守了,不過李重還是讓廖化帶兵三千駐守廣宗縣,以防萬一。(看小說請牢記)

李重想要撤回廣宗縣的原因,真是害怕張頜猛攻自己的大營,事實上李重的大營只有一萬兵卒而已,旗幟都是虛設的。

曹『操』的計策是一路引袁紹追擊,一路設伏,在界橋至平恩縣的道路上,曹『操』一共設下九路伏兵。

除了抵擋袁熙的張遼,和張頜僵持的甘寧,曹『操』可以說是傾巢出動,能派出的都派出來了。

大致的軍力分配是這樣的,高順帶著一萬兵卒前去支援張遼,張遼這里要抵御袁熙的三萬大軍,最為危險,所以必須要補充兵力。

本來曹『操』認為趙雲支援張遼最為合適,但李重的意見是張遼和高順配合默契,堅持讓高順救援張遼,曹『操』仔細一想,李重說的確實有道理,也就同意下來,其實曹『操』也知道,自己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還得同意,人家李重不是你的下屬。

此外,趙雲、周倉、周泰、蘇由分別帶領三千兵卒一路設伏。

而曹『操』這方面則是由夏侯惇、曹休、徐晃、還有前來支援的曹仁,各自統領三千兵馬,而曹『操』自己率領約一萬人馬親自與袁紹決戰。

這九路兵馬加起來共有三萬五千人上下,和袁紹的兩萬五千人相比佔據兵力上的優勢。

而在兵力上處于劣勢的就是張遼和李重,張遼加上高順的援軍一共有兩萬五千人,對抗袁熙的三萬人馬稍落下風。

兵力最為吃虧的就是李重,一萬余人對抗張合的兩萬五千人馬,但是,千萬別認為李重有多高尚,趙雲、周倉、周泰、蘇由四人帶領的兵馬全是留在最後的,特別是趙雲的手下,全是精銳騎兵,可以快速回援大營。

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趙雲、周倉、周泰、蘇由四個人統領的部隊絕對是最後和袁紹交鋒的,也就是說,曹『操』和袁紹決戰,如果曹『操』獲勝了,這些伏兵才會出現,痛打落水狗,一旦曹『操』戰事不利,四個人肯定是要領著部隊跑路的。

對于李重的打算曹『操』心知肚明,但他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袁紹還不會中伏,曹『操』根本就考慮太多,反正和郭嘉商議的軍事計劃就是賭博,這場戰役勝了,袁紹元氣大傷,曹『操』就可以乘勝追擊,從而佔據青州幽州,敗了,曹『操』就要返回許都,喪失官渡之戰的大好局面。

界橋距離平恩縣只有一百余里的距離,但這一百余里可不是那麼好走的,袁紹幾乎就跟著曹『操』的後隊追殺,以至于曹『操』打打停停,到了第三天中午,才見到平恩縣的影子。

而此時曹『操』的一萬軍隊也只剩下五千余人,已經接近全軍崩潰的地步了。

袁紹十分興奮,三天了,曹『操』的糧草消耗也應該差不多,畢竟逃跑是不可能帶著太多的輜重的,而傳令的兵卒也不停的將前軍的戰報匯報給袁紹,至今為止,文丑統領騎兵追殺曹『操』很是順利,眼看就要沖破曹『操』的後軍了。

可就在這時,審配卻忽然發現一個問題。

雖然不太確定,審配還是來到曹『操』身邊,低聲說道︰「主公,好像有些不妥啊。」

「嗯!」袁紹急忙問道︰「有何不妥。」

審配皺眉道︰「出去張遼的萬余軍隊,曹『操』現在最少應該有兩萬軍隊,可主公發現沒有,這三天一直都是許褚帶人斷後,徐晃、夏侯惇等人到哪里去了,而且我怎麼覺得曹『操』的軍隊不像是有兩萬人呢?」

「全軍止步!」袁紹聞言立即大聲喝道。

一種不祥的預感籠罩在袁紹的心頭,雖然不知道曹『操』有什麼陰謀詭計,但袁紹卻也知道,這麼多武將的消失極不正常。

袁紹這在考慮曹『操』的心思,傳令的兵卒氣喘吁吁的跑了回來,在馬上拱手道︰「啟稟主公,曹孟德忽然停止逃竄,在前面列陣相迎。」

還沒等袁紹拿出主意,第二個傳令的兵卒也飛奔而至,口中高呼道︰「啟稟主公,曹孟德敗軍已經猛攻文丑將軍,文丑將軍抵擋不住,請主公定奪。」

文丑的手下只有兩千余騎兵,一路追殺下來也沒有什麼眼楮的陣型,曹『操』一旦傾力攻擊,文丑的兵力不濟,還真抵擋不住。

急切之間,袁紹做出一個最正常的反應,那就是命令文丑退軍,和自己主力部隊匯合。

由于曹『操』忽然掉頭猛攻,袁紹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左思右想之後,又給文丑派了兩千援軍,帶著眾謀士上前觀戰。

此時曹『操』手中的兵力也不是很多,將將超過五千,但這些兵卒都是曹『操』手中最精銳的部隊,自虎牢關的時候就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曹『操』破釜沉舟之下,身邊只留下數百人護衛,立即將袁紹的兵卒殺的節節敗退。

其中最護活躍的就要數許褚了,前些天在界橋一戰,許褚被文丑一箭『射』失了銳氣,被文丑壓著打了好幾十招,最後也沒扳回劣勢,可以說許褚是卯足了渾身的力氣想和文丑大戰一場。而現在的形式正好相反,許褚挾著大軍的沖殺之勢,二文丑則正好被敗軍的時期影響,心無斗志,之和許褚拼殺了幾十招就心慌意『亂』,感覺擋不住許褚的攻勢,撥馬而逃。

事實上許褚的武藝和文丑差不多,就算強也強不到哪去,這種級別的武將交手,勝敗幾乎不是由武藝決定的,因為雙方的招式幾乎都不會出現破綻,力氣也不會相差太大,差距一般都出現在雙方的精神狀態上。

而文丑一敗,立即就將這種頹勢帶給全軍,導致全軍潰散。

袁紹的軍隊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先是兵卒的敗退影響到文丑的戰意,然後被兵卒影響的文丑反過來又影響到兵卒。

看到文丑統領的前軍敗退,曹『操』毫不猶豫的指揮全軍沖殺,一直將文丑的敗軍『逼』退到袁紹的中軍前面,袁紹只能派高覽帶兵換回文丑的敗軍,這才堪堪抵擋住曹『操』的攻勢。

不過此時袁紹的老『毛』病又犯了,那就是好謀無斷,現在很明顯,戰況出現異常了,袁紹就應該快點下定決心,是和曹『操』在此決戰,還是快速撤兵。袁紹考慮的時間補償,就做出決定,事實上這都不是袁紹做出決定,而是被形勢所迫。

徐晃和夏侯惇已經自袁紹的兩翼殺來,三面圍殺袁紹,袁紹此刻十分後悔,要是能早一點撤兵,何苦要落到被人三面夾攻的地步。

袁紹無奈之下,只得派呂翔呂曠各自帶領三千人馬前去抵御夏侯惇和徐晃,自己帶著大軍飛速後退。

可太遠少還沒退出十里遠,官道兩側就想起密集的戰鼓之聲,曹仁曹休叔佷二人領兵殺到,袁紹又派出焦觸張南二人抵擋曹仁叔佷,自己接著向節氣哦啊防線逃竄。

行至半路,天『色』已經黯淡下來,高覽、呂翔、呂曠、焦觸、張南各自領著敗兵退回來,同時也給袁紹帶來一個非常糟糕的消息,曹『操』在身後緊追不舍,袁紹無奈之下,只得讓文丑帶領兩千烏桓騎兵斷後,自己連夜撤軍。

此時袁紹的軍隊可以說是困厄交際,疲憊不堪。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周泰、蘇由又領兵領兵沖殺而來,此時夜『色』正濃,袁紹也看不出二人有多少兵馬,只得狼狽而逃,手下的兵卒死傷無數。

現在袁紹陣中唯一能保持清醒的就是田豐了,急切之間,田豐也顧不得禮數,沖著袁紹大聲喊道︰「主公,快叫人通知張頜將軍,猛攻李子悔的大營,圍魏救趙啊!」

袁紹這策馬而逃,聞言渾身一震,當即讓戰馬緩步而行,飛快的思索田豐之言。

袁紹久經戰陣,知道自己這一路上必然伏兵眾多,但這也間接說明了李重的大營空虛,畢竟再好的計謀也改變不了自身的實力,李重一共就有三萬五千人馬,已經派出一萬人支援張遼,這點袁紹是知道。

周泰和蘇由派多少人襲擊自己,袁紹確實不知道,但袁紹也能猜測的差不多,應該在四五千人左右,而前方,必定還有李重的伏兵,這不難猜測,按照路程來計算,此地距離界橋確實不應該毫無危險,無論是李重還是曹『操』,都不會給自己太多的時間。

所以,袁紹猜測,李重最少派出了兩萬人馬配合曹『操』的行動,那麼李重的大營應該只有一萬五千人,這個數字只能少,不能多,畢竟李重還要分兵駐守廣宗縣,多多少少也要看護下後方的糧道。

而張頜手中卻有兩萬五千人馬,確實有攻破李重大營的實力。

想到這里,袁紹立即就排除數十名斥候,讓他們連夜趕到張頜的大營,讓張頜不惜一切代價,猛攻李重的大營,迫使李重的伏兵回援大營,打通自己撤兵的道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旌旗最新章節 | 三國旌旗全文閱讀 | 三國旌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