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要從良 釜底抽薪

作者 ︰ zgxjyu

這就像對弈的兩方,其中一個把軍、馬、炮擺在界河前打算吃掉別人的子,卻突然被人的過河卒子將了軍一樣,剩再多的棋都沒用了,吃別人再多子也白搭。

釜底抽薪的做法梅香儒喜歡對別人用,當得知有人打算對自己用這招時他能不急嗎?

薛益知道梅大人沒他這麼復雜的心思,狠下心來掐斷自己的胡思亂想。收斂心神專心回道︰「大人,切勿著急,大人燒了他們的糧草,幾萬大軍所費頗多,蚩戎本國並無糧草,全靠晟西國供應。這一牽扯到兩個國家所費時日就長了。再者,相爺回來時也看到大路上的雪都有幾尺厚,山中的雪更深,早就封山了,他們要想行動除非另開出條道來,否則進山容易出山難,以最壞的情況算他們另有圖謀我們也有足夠的時間應對。」

行家就是行家,幾句話就打消了梅香儒的顧慮,讓亂了方寸的梅宰相鎮定下來。總算能穩當的坐在椅子上听他說話了。

他怎麼就忘了,這麼大的雪山里的勁風會把雪吹得擁堆在一起,根本無法通行。這麼簡單的事他怎麼沒想到?看來還是關心則亂啊。更重要的還是心里沒底,虛的慌。

他知道自己指揮軍隊的最大弱點就是對這時代的各種條件、實際情況不熟悉,雖然自己有數千年的智慧結晶,卻不知道哪些可以在現有條件下使用。

當一切擺在眼前時,找出應對策略他是沒問題,就像敵軍攻城沒有弓箭他馬上可以想到草船借箭的典故,也可以照貓畫虎的弄出個相應的計策來,可是要讓他預測敵軍會有什麼打算,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做,他不是這個時代土生土長的人,又沒有這個時代的思想還真就預料不出來。

就像現在這般,他的致命弱點就暴露出來了,這也是他要著薛益惡補的原因。

戰爭動輒奪去成千上萬人的性命,他可沒有視人命如草芥的封建士大夫的上位思想。

這時代官員那高人一等的意識還沒能在他心里築底,無視別人生死這樣的狠戾梅香儒還沒有練成。雙方對壘中的血腥他都不能無視更別說讓他拿萬千兒郎的生命去驗證自己的一個想法增加自己的實戰經驗了。

他是知道外行指揮內行會誤多大事,所以他才在中軍帳中不亂發一言,免的誤導別人。

可他又不能完全無視,所以他才會慌亂。沉下心思的他開始鎮定的思考這種情況下怎樣做才是較好的選擇。

薛益見他不言語,神情卻已安定,又開言道︰「大人的提議不能不說是一種理想的選擇,大軍全部駐扎蕭山關,增加蕭山關的糧草供應壓力不說;這也讓兵力部署不均勻,如果不確定敵人會攻哪里就更應該分散兵力去駐守各城。蚩戎現在不可能再像先前一般派重兵圍困一城一池。就算他們圍困住哪一個城池,也可以調集其他幾地的兵來增援。這反而比被人全困在蕭山關城中好的多。」

梅香儒听了他的分析突然插話問道︰「為什麼先生會認為敵軍不可能再派重兵圍困一城一池呢?」梅香儒對自己的提議能不能得到薛益的支持並不在乎,卻很關心薛益做出的判斷。

薛益鄭重道︰「大人,益作出這種判斷是基于蚩戎國內的情況,蚩戎當初攻打大興目的不是想擴疆掠土而是為了掠奪大興的財富來幫本國臣民渡過危機。現在他們非但不能掠來物資,大軍還要消耗不秒物資就讓他們國內百姓的生活狀況更加惡劣。圖乎兒拖了這麼久不能勝利必然會承受來自各族宗長的問責。這樣的壓力下他必然會把當初挑起戰爭的初衷—搶劫物資作為戰爭的第一目標。而且他還必須很快的拿出些成果來說服宗主們。又怎麼會圍著一個久攻不下的城轉呢。」

梅香儒恍然大悟般一拍腦門子道︰「是哦,他們現在這搶劫的土匪心態怎麼會有耐心攻城呢?」

經薛益這麼一分析,梅香儒心里已有了明確的想法。看來分兵駐守各城是必然的趨勢了。

薛益卻在此時提醒他道︰「大人,別處倒無所謂誰去,唯有這鹽城恐怕派皇甫手下的哪一員將領去都不合適。」

梅香儒疑惑的望他一眼,不明所以的問道︰「為什麼?」

薛益看一眼他,他不相信派出強大陣容出去「探听情況」的梅大人會沒听說這事,可梅大人眼中確實是疑問的神色,不像是知道的樣子,再說梅大人也沒必要拿這事跟他裝腔作勢,只好解釋道︰「當初皇甫駐扎鹽城時,鹽城百姓對軍士們非常禮遇,听說軍中缺糧甚至捐出家中口糧。在大軍撤出鹽城時,當地百姓官員跪求皇甫即使不留下全部人馬,最起碼留下一支助他們守城。結果吳監軍和皇甫將軍爭執不下,最終是沒給鹽城留下一兵一卒,鹽城在他們撤出後很快失守,城中百姓淪為蚩戎人的奴隸,鹽城又是蚩戎佔據時間最長的一座城,大人可以想像百姓所遭受的苦難也就可以想像百姓對皇甫大軍的恨。鹽城百姓甚至發誓,皇甫大軍再過鹽城連城門都不會為他開。皇甫將軍本人去的話恐怕吐沫都能淹了他。」

梅香儒當初只想著怎麼樣奪回鹽城對這樣的八卦真還沒注意,听了薛益這一說才「哦」一聲,點頭道︰「原來是這樣,先生放心本相不會教將軍為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宰相要從良最新章節 | 宰相要從良全文閱讀 | 宰相要從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