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榮耀 第二卷 稱雄江南 第二百九十一章 斗

作者 ︰ 曾鄫

「百室。國用。你們是怎麼看的」在內迂,這里除了劉浩然只坐了四個人,李善長、馮國用、劉存孝和王侍堯,侍衛長劉存勝站立在一側。

李善長和馮國用互視一眼,然後李善長徐徐開口道︰「陛下。依臣之見,此事應當是針對誰西派,意欲剪除陛下之羽拜」

「那百室認為是何人所為?」

「陛下,依臣之見無非是江南派李善長斬釘截鐵地說道。

「百室為何這麼說?。

「回陛下,依當時現場來看,凶手主要目標當是外務部尚書世家寶世大人,誰料事機有變,結果誤中副車,傷了于大人的性命

「哦,百室先生所言倒是有一番道理。」在場的都是聰明人。李善長一說,大家便明白他所言的意思。世家寶雖然當了十幾年的外務部尚書,但是他是蒙古人出身。在朝中無幫無派,游離于大明中樞核心之外,刺殺他不會過于觸動任何一派的神經。但是此人畢竟當了十幾年尚書,聲望甚高,而且此人能夠穩坐外務部尚書位置,除了獲得了劉浩然的信任,自然手段不俗。在朝中紛爭的各派中游刃有余,獲得了各派的認可,刺殺此人,當然會掀起一番波瀾,可以讓有心人借機飆。

按照李善長的意思,凶手槍殺于孝杰是誤傷,眾人心里一轉,並明白他的意思。在當時的那個情景。誰也預料不到世家寶、于孝杰的位置會生什麼變化,凶手只是被雇之人,哪里知道里面的深意,他只知道干掉世家寶,順便讓于孝杰受點傷。但是當時情況有變,凶手一時無法反應,卻又必須完成任務,結果槍是開了,結局卻全反了。眾人繼續一想,按照這個思路又從另外一個方面印證了李善長的猜測,江南派是賊喊捉賊。因為按照李善長的推斷,如果目標是世家寶,那麼在于孝杰在場的情況刺殺,如果于孝杰再受點傷,反而將江南派撇得干干淨淨。只是沒有想到情況卻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不過江南派不會善罷甘休,干脆將機就計,把自己裝成是最大的受害者,到處喊冤。事實證明,江南派這一招不錯,它已經獲取了朝野最大的同情。就連與其一向不對付的太平派、北方派這次也站在道義上支持它,一直保持中立的江西派就更不用說了。

「國用,你說說。」

「是的陛下,臣贊同百室兄的推測。淮西眾人一向忠于陛下,身居要職,江南派在其面前無非是奄奄喘息而已,犯不著下此毒手,反而會掀起波瀾

馮國用的說法也不錯,淮西派主要集中在武職,文職有李善長、胡惟庸等人,身居要職,深得劉浩然的信任,江南派在他們面前的確不是根菜,準西派誰會犯傻到對江南派下毒手。再說了,淮西派核心人物都知道劉浩然不待見堅持理學的江南派,要想對付江南派,在劉浩然面前多說些「壞話。」多揭一些「罪證」比什麼都強,的確犯不著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刺殺一個內閣侍郎。

「孝孝,軍中情況如何?」

「回稟陛下,軍中情況還算穩定,6海兩軍將士並無太多波動,他們大多認為這是江南文人的陰謀詭計。」

大明6海軍上層主要以淮西派為主,中下層則全是學院派軍官將領,除了劉浩然的命令,誰也不買賬。而且學院派軍官將領多是淮西派老將們帶出來的,與淮西派關系密切,現在看到矛頭指向淮西派和軍方,當然心中多有不忿。

「當此多事之秋,軍中一切以穩定為主,我會和丁大哥打招呼,也會書信給各大都督及領軍將領。讓他們安撫軍中。」劉浩然凝重地說道。

劉存孝當即拱手稱是。在座的人也心里有數,這個時候軍隊當然不能亂,只要軍隊還握在皇帝陛下手里,劉浩然就能立于不敗之地。而且李善長和馮國用也從此話听出一些端詳來,這是皇帝陛下在暗示他依然相信淮西派,否則他早就下手對軍中進行調整,而不是說要安撫軍。

「承華,你是怎麼看?」

「回稟陛下,依臣之見,而且大勢在江南派手里,我等只能靜觀其變,不過臣想,既然有人能使出刺殺這等陰謀詭計,看來已經到了事急跳牆的地步,難保他們此後不會再使出其它毒招,應當小心為上。」

劉浩然的眼楮里一道光芒一閃而過,他點點頭道︰「承華的意思我明白

過了一會劉浩然突然抬頭道︰「看來不做出一些讓步此事是平息不了的。百室、國用,你們說軍隊獨于內閣之外是不是太擅專了?」

李善長和馮國用不愧是跟隨劉浩然多年的老臣子,他這麼一說兩人都明白意思了。

「回稟陛下,歷朝歷代軍隊治于廟堂中樞之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以文治武也是慣利。此前樞密院獨立于內閣是由于北伐與一統戰爭等需要,現在大明四海異平,大的戰事已經沒有了,也應當走回到以文治武的路上來馮國用拱手答道,他執掌了十幾年格密院,講出來的話當然有分量。

「陛下,以文治武是大道。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文官不知將士前線浴血奮戰之艱辛,只以一已之見去考慮戰事,又不懂韜略戰法,怕會誤事,依臣之見,這職責還是要分明些好,只需在現有的設置上改進即可。」李善長接著言道,他雖然當了十幾年國相,但是當年也帶兵打過仗,所以知道戰事的艱辛。

「國用和百室所慮極是。我會好好考慮,再從長計議

「對了,承華,你要多與羅先生走動。雖然你現在是太平學派的領軍之人,但怎麼說也是江西省出來的後學之輩,要多向前輩們學習……劉浩然突然說了句沒頭沒腦的話,讓王侍堯一時回不過味來,但是他還是恭敬地應了下來。

而在此時,李善長和馮國用不由互相看了一眼,露出意味深長的笑意。

待到眾人離開之後,剛才一直面無表情地劉存勝露出急切之色︰「陛下,江南派逆賊已經動手。臣不甘看到他們就此亂為。」

「江南派為逆賊,你有證據嗎?」劉浩然笑著問道,「這件事他們干得漂亮,讓人一點察覺都沒有。而且他們應當想不到刺殺了于孝杰比刺殺世家寶的效果更好。」

「陛下,他們今日有膽刺殺世大人,明日便敢劉存勝說到這里便不敢再言語了。

「你是說他們敢刺殺聯吧。殺了聯,他們便可名正言順地擁立太子,理學便可堂而皇之地進入廟堂。」

劉存勝目瞪口呆地看著劉浩然。半晌也說不出話來。

「我就怕他們不敢動手,我早就在等著這一天了。」劉浩然的臉上不由露出一陣讓人

過了一會,劉浩然轉向劉存勝道︰「你去給內閣和樞密院說。讓樞密院錄事總長楊壕、內政部尚書朱元樟、應天府內政廳食事羅貫中組成一個聯合調查組,專責調查于孝杰案件。」

當天晚上,孫炎便不客氣的拜訪劉基府邸。他與劉基關系密切,不用通報便直接入內宅。

「我的伯溫先生,你怎麼還有閑心在這里看書呀!」孫炎一進。

「孫大人,你這是何意?」

「你還不知道嗎?」孫炎便將上午在保和殿劉浩然所言的「靜觀其變」以及下午找李善長等人商議的事情說與劉基听。

「原來如此,看來陛下已經有定計了劉基笑答道。

「伯溫先生,你這是什麼意思?你我不是外人,你不該瞞我孫炎雖然長于治政,但是為人豪夾灑月兌,在謀略計策方面卻是遠不如

基。

「孫大人,于大人遇刺一事太過突然,我也有些措手不及劉基有點盼顧左右道。

「伯溫先生!你措手不及也不該告病,留我一人受此煎熬。」孫,炎不滿道。

「孫大人,陛下不是說讓你靜觀其變了嗎?你何必去摻和呢?」劉基意味深長地說道。

「伯溫先生,你的意思是?」

「事情總有結論,就算是幕後指使之人找不出來,陛下也會給天下一個。交代

孫炎默然許久,略有所悟。閑談了幾句便告辭了。

看到孫炎的背影,劉基不由放下︰「這些人真是利欲燻心,居然做出這等事情。想讓我出頭,真是痴心妄想。陛下面南二十幾年,還看不出你們這些小伎倆,淮西派有李善長和馮國用這兩只老狐狸,豈是你等所能撼動的?潛溪啊,希望這次你被人當槍使不要涉及太深。」

明歷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宋鐮聯合二十六位資政大夫提出的內閣彈劾案正式遞交到資政院,紫金光祿大夫李善長召集在南京的資政大夫二百九十五人,召開資政院會議。移文內閣,要求內閣大學士、直學士當場接受語問和彈劾。

二月二十三日,孫炎率大學士、直學士到資政院,而大學士劉基依然是告病不赴。

在會堂上,孫炎等人一言不。任由宋鐮等老夫子痛斥,由于只是一方開口,雖然宋諜老夫子講得慷慨激昂,胡從憲等人講得是聲淚俱下,但是場面依然平靜,好像少了點什麼。

諾問過後,資政院開始投票通過對內閣彈劾案,一讀、二讀、三讀都非常順利,盡管淮西派的資政大夫們投了棄權票,但是江西派、北方派、太平派等眾多資政大夫這次站在了江南派這邊,連同江南派的資政大夫一起,贊同票自然過了半數。彈劾案通過。不過江西派、太平派在一讀時提出將彈劾案由針對全體閣員改為針對責任閣員,而江南派為了讓彈劾案通過,倒是答應了。

彈劾案很快被遞交給內閣。要求相應負責的內閣閣員按照彈劾案要求提出辭職。

三月初六,在彈劾案被通過的第二天,負責外務部的大學士胡惟庸、負責內政法務的大學士楊憲按照彈劾案要求提出辭職,劉浩然當即接受了兩人辭職。

但是在召開內閣全體會議推舉新大學士時卻起了波瀾,由于劉基一直告病不起,江南派沒有這位重量級人物幫忙說話,他們推舉的人選被江西派、北方派和太平派聯壓下去,最後形成了的方案是羅復仁接替胡惟庸,陳修接替楊憲。皆為大學士,羅復仁空出的學部尚書由通政使劉承志接任,陳修空出來的吏部尚書由營造部尚書章溢接任,而營造部尚書則有營造部侍郎張源接任。

提案在資政院通過時,不僅江西派、北方派資政大夫舉手同意,淮西派、太平派也舉手同意,在他們看來,只要不是死敵江南派拿下這幾個職位就是勝利。于是江南派成了少數派。提案迅被通過。

「惜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江西派、北方派怎麼會如此?」胡從憲一邊滿月復心思地投下一枚黑子,一邊向陶希言問道。

「化文先生,這就是爭權。江西派、北方派雖然在于先生事件中不遺余力地聲援我江南,但走到了爭權之時卻不會那麼客氣了。」

「這些人真是有辱斯文!」胡從憲只能忿忿地說道。

陶希言卻不開口了,心里卻暗自月復誹道,你以為這是吟詩作詞,大家講斯文和風度,這是爭權佔位。哪有那麼多客氣可講?江西派底蘊不輸江南派,只是他們此前一直比較低調,現在有了機會,怎麼會不一涌而上,而且都是講理學,江西學派要聰明的多,他們多行改進,摒棄程朱理學的糟粕,又結合了6氏心學等其他學派的思想,大有復古古儒的趨勢,已經獲得皇帝陛下的認可,而北方學派走得更遠,他們一早就開始打著復興古儒的旗號。又吸收了春秋百家的思想,更得皇帝陛下的歡心,這一次順勢而上,就是他們邁向廟堂的一大步。

胡從憲想來也明白了這些。手里擰著一枚棋子默思了半晌,最後忿忿道︰「都是伯溫先生,這個關鍵時刻卻告病,真是」劉基的聲望官職比他高多了,胡從憲也不敢過于指責劉基。

陶希言的臉上卻掛上了一絲憂色,看來這位伯溫先生已經看明白整件事的原委,既然他看明白了,皇帝陛下和淮西派文武兩位大佬李善長、馮國用難道看不明白嗎?

「啪」陶希言下了一子,心里卻暗暗嘆息道,誰是棋子,誰是棋手,看來已經不言而喻了。

「惜辭,再行他法,朱元璋、羅貫中奉旨徹查就是一個大好機會看來胡從憲還不死心,這次江南派費盡力氣,還搭上一個「珍惜」的閣部侍郎,卻為江西派、太平派做了嫁衣,胡從憲心里怎麼能咽下這口氣呢?

「化文先生,容我再想想陶希言只能如此答道,他心里猶豫不已,朱元璋、羅貫中那是這麼容易被控制的。再說了,這一次江南派不僅將胡惟庸得罪得徹徹底底,連與江南派關系不錯的楊憲也成了死敵,以後這兩位能量不小的人物還不死盯著江南派?而經過這一次,陶希言現江南派經過皇帝陛下十幾年的打壓,擁有的力量實在是太了。手里的力量又想成大事,只有冒更大的風險了。但是這個風險值不值得冒呢?

唉,陶希言不由在心里長嘆了一口氣。

書友弟兄們,不要吝嗇你們的票票,使勁地向老曾砸來吧!,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6州,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的榮耀最新章節 | 帝國的榮耀全文閱讀 | 帝國的榮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