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榮耀 正文 第四十七章 西線新動向

作者 ︰ 曾鄫

漁民出身的倪文俊是徐壽輝手下頭號大將,此人雖然打仗有一套,但是貪權好利。至正十五年他乘勢大敗元廷水陸大軍,克復漢陽,當時就準備投降元廷,接受招安,只是價錢沒有談攏,于是就迎徐壽輝復位,重立天完朝,自任丞相。後來他南征北戰,權柄一日甚于一日,于是就不把徐壽輝放在眼里,開始想著取而代之。

徐壽輝也不是吃素的,他屬下也有一幫人馬,並對倪文俊小心戒備著。倪文俊一擊未成,只得逃回黃州他屬下大將陳友諒處,準備正式與徐壽輝分道揚鑣,另立門戶。誰知道縣吏文書出身的陳友諒早有異心,看到倪文俊送上門來,當即率兵將其斬殺,並收攏其部。

陳友諒一直跟隨倪文俊,四處征戰中也立下赫赫軍功,在倪軍中威望甚高,所以他一出面,再打著大義的旗號,倪部大部分人馬都歸了他,實力驟然膨脹。

陳友諒自稱宣慰使,並將倪文俊的首級送至漢陽,向徐壽輝大表忠心,說其對倪文俊擅權專橫早已不平。徐壽輝見其忠心可嘉,便封其為平章。至此,陳友諒取代了倪文俊,成為天完朝頭號打手和最大的實力派。

劉浩然接到這個消息,不由長嘆一聲,歷史的車輪還是頑固地往前行駛著,歷史上朱元璋最大的敵人陳友諒還是如期地登上了歷史舞台。

但是事情發生了,必須想辦法去應對。劉浩然也顧不上方國珍陰持兩端了,自己也不見得對其有多大的誠意,都是暫時的利益關系而已,能保持表面上的安寧就好了。但是陳友諒就不能輕視他了。

在網上看過一些有關朱元璋歷史帖子的劉浩然知道陳友諒有多厲害,他兵強馬壯,又佔據長江中游地理優勢,動不動就順流而下,打得朱元璋狼狽不堪,甚至有一次都打到江寧城下。要不是後來陳友諒冒險輕進、戰略錯誤,加上老天猛給朱元璋開金手指,讓其在鄱陽湖僥幸大敗了陳友諒,這歷史還真不知怎麼寫。

劉浩然不奢望老天爺像照顧真命天子一樣照顧自己,他必須利用自己預知歷史的優勢,做好準備,用絕對的實力打敗陳友諒。

劉浩然考慮了一下自己的處境,比歷史上朱元璋強多了,至少東邊的東南被自己搶先一步弄到了手,不但不用擔心月復背受敵,還多了一大塊富庶的根據地。退回江北的張士誠有大江阻隔,加上已經被自己打喪了膽,暫時不用考慮他到時全力進犯,只要提防他在背後使小刀就行了。

方國珍倒是要好好考慮的,這家伙兩面討好,而且又擁有強大的水師,隨時可以北上攻擊自己,倒是一個大敵。不過此人沒有太大的野心,只要抓住一兩次機會打痛他就好了,而且自己的地盤緊挨著他僅有的三塊地盤,他敢海上偷襲自己,我就從西邊捅他一刀。

劉浩然板著手指頭開始算下來,發現自己最要緊的是發展水師,發展火器,西進建立一道防線。

水師不用說了,一可以控制江防,不再像歷史上的朱元璋一樣,被人直接打到江寧城下,二可以在此基礎上發展海軍,預防方國珍對東南的偷襲。

算起來火器就最重要了,水師海軍需要它,陸軍也需要它,只要能建立一支火器裝備的水陸大軍,陳友諒就算是人多勢眾又如何?一排火槍加火炮轟過去,打不死他也要嚇死他。

西線防線,劉浩然看了看地圖,決定在池州、祁門、婺源、信州一帶建立一道防線。這一帶是皖南、贛東山區,不利于大軍行進,領過兵打過仗的陳友諒自然不會棄長江便利而走這里,自然只要分兵扼守要道就好了。不過這里可以做為一個奇襲的據點,到時自己從這里遣一支部隊,直趨龍興路(今江西南昌),威脅江州(今九江)等地,算是在陳友諒的月復地插上一把刀了。

劉浩然最擔心的是池州、銅陵、和江北的無為一線。听說倪文俊繳獲了整個元廷湖廣水師,其中有不少巨艦大船,現在全部落在陳友諒的手里,佔據了水戰的優勢。而且無為北邊是廬州的左君弼,這家伙一直與自己不對付,自立一派,防不住他到時會給自己捅上一刀,那這一線的江防就危險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搶先動手,先把這個釘子拔掉,鞏固自己江防南北兩線。主意一定,劉浩然馬上行動起來。

現在的定遠軍已經編練出三十五個步兵團,近十二萬人,守備部隊也有四十個步兵團,還有水師十個營,總兵力達到近三十萬,這還不算各地正在加強訓練的民兵,實力比歷史上的朱元璋要強多了,這也是當然的,劉浩然現在的江南行省地盤也要比歷史上朱元璋的大上幾乎一倍。

劉浩然與馮國用協商之後,在步兵團的基礎上開始分設諸路軍,第一路軍以常遇春為統制,陳德、張赫、趙大勇為副將,下轄八個常備步兵團,負責廬州經略;第二路軍以趙德勝為統制,花雲、張銓、仇成為副將,下轄六個常備步兵團,八個守備步兵團,駐守銅陵,並伺機經略池州,水師桑世杰、陳德勝、金朝興率四營水師在銅陵協防;第三路軍以傅友德為統制,華雲龍、胡大海、嚴德、吳復為副將,下轄六個常備步兵團、六個守備步兵團,駐守婺源,伺機經略信州;第四路軍以鄧友德為統制,朱亮祖、茅成、陳耀為副將,下轄四個常備步兵團,八個守備步兵團,駐守金華,鎮守建德、衢州、處州新佔三地,防御方國珍、福建行省;第五路軍以馮國勝為統制,楊璟、曹良國為副將,下轄四個常備步兵團,六個守備步兵團,駐守平江,鎮守東南,預防張士誠南下和方國珍海上偷襲,廖永安、廖永忠率四營水師駐瓜州、劉家港,進行協防;第六路軍以丁德興為統制,王弼為副將,下轄三個常備步兵團,六個守備步兵團,駐守江寧,拱衛金陵,並做為機動部隊;第七路軍以繆大亨為統制,濮英、張溫為副將,下轄四個常備步兵團,六個守備步兵團,駐揚州,負責江北一線的防御,俞通海率兩營水師,駐當涂,以為機動。

部署命令流水介地發下去,各部隊立即行動起來,而都知司和內察司也打起十二分精神,秘密地探知內外的一切動靜。

這日,劉浩然和馮國用去了江寧造船廠,他原本是想按照大航海游戲里的威尼斯炮艇造出一種新式戰艦,用于江河水戰。但是他只知道威尼斯炮艇的外形,卻不知道內部結構,這就讓造船工匠們為難了。

這時,一位祖先來自安提俄克的工匠,說其祖父原本是位造船木匠,曾經跟他提及過當時地中海多槳船的構造。大喜之下的劉浩然立即以他為首,召集一批工匠,結合了中國樓船的理念和技術,造出一種新式內河戰艦。船長三十米,分三層甲板,每邊有二十支長槳。最下面的甲板是專門劃槳的動力層,每四水手負責劃動一支長槳,一百六十位槳手外加四個負責傳達命令,控制同步的作頭,總共一百六十四人。

第二層是火力層,每邊布有十四個可以關閉的窗口,每個窗口有一門火炮,四個炮手負責操控,加上分段負責的火力指揮官四人,總計一百一十六人。

第三層甲板就是船面了,也就是接舷作戰層,有弓箭手、火槍手、刀手等一百四十人,加上舵手、水手長、作戰副官、軍令副官、艦長等十余人,總計四百三十人。

而每艘船上還有三根桅桿,各有三角大軟帆兩幅,硬蓬帆一幅,順風的時候張開可以增加速度,並且可以測試兩者在實戰的功效,而船首吃水線上方加裝了一個大的金屬撞角。

這艘戰艦的原型船很快被造了出來後,劉浩然檢查了一番,發現它長槳一動,速度極快,而且在作頭的指揮下,只要訓練得當,便轉向靈活,加上結構又堅固,便定為長江水師的主力戰艦。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負責接舷戰的十二槳船和六槳、八槳輔助小船。

船只定型了,可惜火炮卻還在研制中。

劉浩然大量收集銅,甚至借口韃虜捐建,將江南各地寺廟的許多大銅佛像也融了,用來做青銅炮,引起不少非議,讓劉浩然的御用文人在《江南邸報》上很是花了一番力氣去解釋。他根據自己的知識,確定了幾種火炮,一是步兵用的鷹炮、賽寇炮和米寧輕型長炮等容易攜帶運輸的輕型火炮,二是戰艦所用的四開加農炮。至于海軍艦載所用的重炮,只能等一步再說了。

不過對于劉浩然來說,當務之急是把炮造出來,他從佔據江寧開始就考慮造炮的問題,這個時代,造炮比造槍要簡單,他考察過江寧少量造火器工匠的技術,發現現在的火炮都是用鑄造法,雖然簡單迅速,可惜廢品太多,這主要是現在的冶煉技術不過關,鐵水里的雜質砂眼太多。後來張士誠送來了不少工匠,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在大都專做火器的,雖然技術有所提高,可依然達不到劉浩然的要求。

劉浩然考慮來考慮去,最後決定用銅做火炮,在鋼鐵的堅韌性和硬度達不到要求時,青銅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青銅鑄造也會存在氣泡砂眼問題。劉浩然一邊提高冶煉溫度和技術,盡量減少雜質,並根據他偶爾知道的一個歷史故事來減少銅水里的氣泡。

十八世紀,單筒望遠鏡開始應用,但是很多國家的玻璃達不到光學要求,因為玻璃里面總是有微小的氣泡。可據說威尼斯人卻做得非常出色,他們出產的玻璃很少有氣泡。為了得到這個先進技術,法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終于由間諜獲得了這項技術。很簡單,用鐵棒在熔化的玻璃水里不停的攪拌。劉浩然雖然不知道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但是也給了他極大的啟發,用一根鋼棒在銅水里攪拌。

接著劉浩然采用網上曾經看過的失蠟鑄炮法。先用蠟制成一炮形,與真炮絲毫無異,尺寸精度非常高。再將蠟模用泥封密陰干。鑄時用火烘模開孔,讓蠟熔化流出,然後將青銅灌入,五日後再開模,將青銅炮取出,用各種工具將炮管內外打磨光滑。制好的火炮拉到荒野之地,將炮管里塞滿火炮火藥,用長引火繩點燃,人員躲在遠處土坑里。過一會隨著一聲巨響,火炮在空中騰越,最後落地,以沒有裂紋為標準進行驗收,完成一門火炮的鑄造。

由于眾多先進工匠的加入,以及劉浩然提供許多新技術和思路,也確定了精度極高的度量衡,使得江南行省的冶煉、制造技術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而江寧鑄炮廠也能夠很順利地造出一批火炮來。

除此之外,劉浩然也在加緊燧石滑膛槍的研制,力爭早日裝備部隊。

龍鳳三年九月,趙普勝奉陳友諒之命,再攻安慶,余闕拒戰月余,趙普勝敗走。十月,陳友諒親自領兵前來攻打安慶,苦戰四天四夜,終于打敗了元廷義軍元帥胡巴延,攻佔了安慶門戶要沖-小孤山。陳友諒乘勝追擊,在山口鎮再敗胡巴延,大軍直至安慶城下。

余闕鎮靜自如,指揮部下據城堅守,擊傷了攻城的饒州民軍元帥祝寇,陳友諒軍士氣大落,只得領兵暫退。

十月,趙德勝與陳德勝領水陸大軍進取池州,四面圍攻,重點攻北門。四個時辰下來,北門城破,守將元帥洪二被斬于亂軍中,副將魏壽、徐天麟等被擒。入夜,敗走官軍聚船只數百艘,試圖收復池州,被陳德勝伏擊,大敗而逃,池州落入定遠軍手中。

十一月,常遇春率四萬大軍圍攻廬州合肥城兩個月,城中援絕糧盡,軍民難支,左君弼部將萬貴等人遣使求降,並趁夜打開東門,放定遠軍入城。左君弼見城破,只是率千余殘部突出重圍,西逃六安。

十二月,徐壽輝遣大將明玉珍攻陷重慶路。明玉珍原本僅有兵士一千多人,船不過五十余艘,沿長江溯夔州(治今奉節)而上,準備只是撈一票就走人。誰知道鎮重慶的四川行省左丞相鄂勒哲圖想奪轄下義軍元帥楊漢的兵權,設宴欲殺之,被楊漢察覺逃走。

楊漢率五千本部人馬順流而下,在巫峽遇到了明玉珍,便歸降于其,並慫恿去攻打重慶。明玉珍猶豫不決,其屬下萬戶戴壽勸道,反正大家是來撈一票的,萬一攻陷了重慶,就可據蜀自保,就算是失敗,大家退回來也沒有什麼損失。

明玉珍就整頓兵馬,逆江而上。鄂勒哲圖聞訊立即逃走,城中父老舉城投降。

在北面,形勢也有了一定的好轉,在龍鳳三年六月,發了狠的劉福通遣關先生、破頭潘、馮長舅、沙劉二、王士誠率兵入北渡黃河,轉入山西、河北作戰,準備從朔方直搗元廷的上都;遣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入關中支援李武、崔德;毛貴繼續在山東經略。自己率領大軍開始向汴梁進軍。

八月,劉福通攻汴梁未果,干脆北上攻陷了大名府,歸德府知府林茂、萬戶時公權見劉福通勢大,便舉城投降,未及,曹州也降,加上毛貴繼續在山東攻城掠地,河北一時震動。

但是西路依然遭到了察罕帖木兒這個強人。幾路人馬在漢中匯合之後,西進攻陷了秦州、隴州,佔據鞏昌,並準備從鳳翔進犯長安。察罕帖木兒遣一支兵馬守鳳翔,並引紅巾軍來攻。待到紅巾軍圍攻鳳翔時,自率鐵騎晝夜急行二百里,然後分左右兩翼沖擊紅巾軍,鳳翔城中守軍也隨即出兵,內外合擊,紅巾軍大敗,被斬首萬余,分幾路潰逃。李喜喜入蜀,朱元璋返回漢中,其余西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的榮耀最新章節 | 帝國的榮耀全文閱讀 | 帝國的榮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