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榮耀 正文 第二十七章 取太平

作者 ︰ 曾鄫

劉浩然來到當涂城下,大軍已經將此城團團圍住,並扎下營寨,準備明日大舉攻城。

是夜,劉浩然與馮國用等人乘月明勘查地形。他策馬站在小山前看了當涂許久,才回過頭來對眾人說道︰「當涂城地處大江南北要沖,我軍必須克之。現在我軍大舉南下,看上去勢不可擋,但實際上卻是險境重重。」

馮國用在一旁應道︰「的確如此。我軍渡江南下,與滁、和兩州隔江相望。據水師探子回報,元廷江浙行省左丞曼濟哈雅已經取代蠻子海牙統領水師,並調集了大量的巨舟,正溯江西上,準備收復采石磯,並伺機與我水師尋戰。一旦采石磯有失,而水師遭重創,我軍就斷了後路,被攔腰截為兩段,那時就危險了。」

傅友德和常遇春相視一眼,開口道︰「關鍵還在于水師,只要他們能拖住元廷水軍,為我們爭取一定的時間就好辦了。」

「對,只要有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能全取太平路,到時我軍就能在江南立足。」常遇春接言道。

「水師,俞統領和廖統領的壓力很大,我們大多是輕舟小船,與元廷水軍的巨舟相戰,只能依持靈活機動才能略勝一二,但是要想全勝卻又很難。」劉浩然思量了一下說道,「而且就算是全取太平路,我們也不能放棄江面上的控制權,否則元軍水師隨時隨地都會對我軍月復地發起進攻侵擾,我們將永無寧日,被死死地拖在這里。」

眾人都默然了,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問題是定遠水師勢力相差太遠,暫時控制江面,保證渡江沒有問題,但是要全敗元軍水師,完全控制江防,這難度太大了。

想了一會,劉浩然也想不出怎麼好對策來,只要嘆息道︰「當務之急還是先攻取了當涂,水師之戰,我們只能等待有沒有什麼好機會。參軍,你傳令給俞廷玉和廖永安兩位統領,讓他們盡可能地多招募漁民,征集船只,盡量拖住元廷水軍。」

「是,護軍。」馮國用朗聲應道,暫時也只能這樣。

「明日攻打當涂城,還是老辦法,四處全力攻打,然後擇其一點進行強攻,突破口我看就設在南門,其余二線部隊嚴密把守城外各條路口,務必不能讓一個敵人逃走。」劉浩然最後下令道。定遠軍攻城講的是四面齊攻,讓守軍覺得四面是敵,然後利用長時間的激烈戰事磨掉守軍的兵力、體力和士氣,然後以突破口為重點,四門再次一起猛攻,一舉攻破城守。但是這一方法對進攻方的軍紀、戰術素質要求非常高,也只有定遠軍才能嫻熟地用此種戰術。

目前當涂兵力不多,士氣低落,城陷應該是遲早的事情,不過定遠軍一向的習慣是不管戰事大小,都要慎重對待,要做到見小敵怯,見大敵勇,意思也就是遇到強大的敵人毫不畏懼,勇往直前,遇到弱小的敵人反而要小心警惕,因為戰場上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第二日一早,鄧友德、胡大海、茅成、葉升四個步兵團率先發起了進攻,雲梯密布在城牆上,軍士們如螞蟻一般沿著向上爬。開始的時候,當涂守軍還有點誓死守城的勁頭,但是定遠軍配合嫻熟,戰術得當,幾個步兵團輪番上陣,一點點地在消磨著守軍的士氣和體力。

快到到午時,絕大部分的守軍已經精疲力竭,有的張不開弓,有的連刀槍都舉不起來,更不用說舉起檑木滾石往下丟。看到時機一到,劉浩然下令吹響總攻號,全軍突然發力,四面猛攻,而常遇春和鄧友德更是圍著南門舍命攻打。不到半個時辰,南門守軍終于崩潰,南門失守。

看到南門火起,其余三門的守軍知道大勢已去,更無斗志,于是紛紛爭相逃竄,有的奪門而逃,有的匿入民居中。鄂勒哲布哈與張旭趁亂逃出東門,卻被等候已久的華雲龍所部給截住了,急切之中,鄂勒哲布哈與張旭只得舉劍自刎。太平路總管靳義,見城池破,便投水自盡,萬戶納克楚被俘。

定遠軍突入城中,先是控制官署倉府,布兵于街道要害,傳令各處,各散兵立即繳械投降,否則以負隅頑抗者誅殺。

定遠軍軍紀嚴明,絲毫不敢侵犯民居,倒是不少散兵潰勇,藏匿于民居之中,見定遠軍索拿甚急,便以百姓為肉盾,掩護逃遁,卻被定遠軍中善射弓箭手一一射死。

過了兩個多時辰,當涂城中已經平復下來,定遠軍也全面控制了整個城池。他們有的搶救著火的民居,有的救治被散兵潰勇所傷的百姓,有的四處巡邏,緝拿趁火打劫者。而各部典軍校尉和都尉率領典軍士官四處巡視,稽查違反軍紀的軍士。有十幾個軍士一時貪心,或偷拿或強奪了一些財物,甚至還有兩個精蟲沖腦的家伙居然跑去萬戶府的侍女,正好全被逮了正著。

這幾個人被移交給了負責全軍軍紀軍法的典軍鎮撫馮國用,馮國用和幾位典軍僉事一商議,很快就依據戰時軍法做出了裁決,偷拿財物者鞭二十,強奪財物和者斬立決,全部當街執行。

看到五個人頭滾落在地上,十余軍士被打得哭叫連連,還有旁邊堆放著等候物主來認領的財物,壯著膽子圍觀的數百百姓隱隱感覺到,這支定遠軍真的不一樣。

入夜,當涂城陷入一片平靜之中,近萬定遠軍大部睡在街道兩邊,就是官署等地也只是派人布防,卻沒有入住。而街道上依然有巡邏隊和典軍隊在四處巡視著。

一夜過去了,看著那些從地上爬起來,敲鼓集合的定遠軍軍士們,當涂城的居民們終于相信了,這支軍隊的確是一支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未犯的軍隊,于是紛紛走出大門,圍觀這些軍士們。

在百姓們的注視下,這些軍士們肅正軍容,整齊列隊,準備迎接主帥劉浩然入城。而听到消息的百姓們更是熱情高漲,站在街道兩邊想看看這支軍隊的統帥的風采。

劉浩然和馮國用剛入北門,突然有一群人攔住了去處,一問,原來是當涂名士陶安和李習率領城中鄉老儒生前來相迎。

劉浩然立即下馬,快步迎了上去,並拱手道︰「劉某何德何能,竟敢勞煩諸位父老賢德前來相迎。」

陶安,字主敬,當涂縣人。六歲喪父,矢志讀書,日記千言,敏悟異常。稍長,投師李習兄弟,博覽群書,尤深于《易》。元至正四年(1344年),中浙江鄉試,至正八年,授江寧明道書院山長。至正十四年冬辭官歸省,避亂居家。

昨日,定遠軍半日便攻克當涂,而且其入城後的一舉一動都被陶安看在眼里。晚上,他跑去與李習商議︰「老師,現在四海鼎沸,豪杰並爭,攻城屠邑,互相雄長,然其志在子女玉帛,非有撥亂、救民、安天下之心。而定遠軍在江北所為,學生已經風聞,是少得的仁義之師。今日在當涂一見,果然名不虛傳,軍士們寧可借宿街邊也不敢侵擾民居,此舉實屬罕見。學生又觀其軍甚是雄壯,攻元軍如摧枯拉朽,勢不可擋,前途不可限量。」

李習當即撫了撫胡須,點頭道︰「我也風聞過定遠軍和其將領劉合肥的事情,真是難得。今亂世之下,還能如此堅持做為,非手段者難以成,非大志者難以恆。主敬,我知道你一直在尋求明主,一展抱負,今日,你應該已經意決了吧。」

陶安拱手道︰「老師,學生確實有意投附定遠軍。」

「亂世之中,光有仁義而無權謀,恐也難成大事。吾曾細查過這位劉護軍的行跡,應當是一代雄主,主敬,你有眼光啊。」

「老師,你此話的意思是?」陶安只是對劉浩然有個大略的了解。

「此子崛起于定遠,審時度勢,大戰清澗山,收繆大亨,後又聲北擊南,全取滁和。其部兵力雄厚,將士同心,卻能卑謙于毫州,投于羽翼之下,捭闔縱橫已見端倪。主敬,用心去做吧。」

「謝謝老師。」陶安細細品味了一下李習的話,當即拱手應道。

劉浩然一路步行,客氣地將李習、陶安等人接到官署,客氣一番後便只留李習、陶安議事,馮國用等人作陪。

「今時局迷亂,還請兩位先生教我。」劉浩然首先恭敬道。

陶安獻言道︰「布仁義,收人心,練雄兵,順天應民,足以定天下。」

「我欲取江寧,如何?」劉浩然繼續問道。

「金陵,帝王之都,龍盤虎踞,並據有長江之險,若據其形勢,可居中而兵臨四方,則何向不破,此乃天資明公。」

「主敬先生的一席話,更加堅定了我取江寧的決心。」劉浩然大笑道,並拱手謝禮。

不日,劉浩然遣鄧友德、胡大海取蕪湖,並改太平路為太平府,以李習為知府,以陶安為隨軍參議,召汪廣洋為為護軍記室。汪廣洋,字朝宗,高郵人,流寓太平,被李習所薦受召。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的榮耀最新章節 | 帝國的榮耀全文閱讀 | 帝國的榮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