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鐵律 第794章 亂彈

作者 ︰ 平湖蕩舟2276

楓山,位于江州北郊十余里之外,因滿山多楓樹而得名,每到秋天,片片楓葉紅艷如火,十分奪目。

今年入秋,楓山上的楓葉紅得特別嬌艷明麗,漫山遍野,就像一簇巨大的火把在熊熊燃燒。但與這如火楓葉相比,陳劍臣的心情卻是灰色的。

陳劍臣,字「留仙」,江州人氏,今年才十六歲,為一名生員,俗稱「秀才」。

取得秀才資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通過嚴格的童生入學考試,從低到高,包括縣試、府試、院試三個階段,一級級考上來,全部合格者才能當上生員。

這陳劍臣倒是了得,接連考取縣試、府試、院試三個第一,名噪一時,已被江州著名的官學——明華書院錄為廩生。

所謂廩生,就是「廩膳生員」之意,學習期間,由朝廷每月發放祿米,補助生活,相當于「公費生」,衣食無憂,只專心讀書即可。

可以說,陳劍臣擁有一份光明的前途——如果他沒有被穿越的話!

是的,現在的陳劍臣,他的靈魂意識已經易主,被一個來自地球的現代大學生給佔據了。

穿越,本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然而當現代大學生了解清楚自己所穿入的世界時,不禁眼前一黑——天統王朝!

一個和大明朝高度相似的國度——但也就是相似而已。現代大學生敢肯定,此位面的歷史進程不是他所熟悉的任何一個朝代,可以稱之為異時空。

其實,這些問題都不是關鍵。

關鍵在于,想在這個世界活得很好,出人頭地,陳劍臣就必須參加科舉,進行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考試。

成為秀才之前,有三級童試;進入學院讀書後,又要進行歲考、科考,按成績分六等;成績取得科考一、二等者,才能取得鄉試資格;然而這還遠遠未完,鄉試之後,還有會試、殿試呢……

簡直就是活到老,考到老。

所以,現代大學生的心情是灰色的。

他自高中起,最討厭的便是考試,什麼單元測驗、什麼期中期末、什麼會考高考,真是把他「烤」得焦頭爛額,怎一個「里焦外女敕」了得。

但能有什麼辦法呢?國情如此,千軍萬馬爭獨木橋,跟著大隊伍沖吧。

熟料意外穿越了,來到另一個世界,居然又變成了一個學生,接著考,考得更多了,這不是把人架在火堆上「烤」嗎?

「我頂你的肺!」

陳劍臣暗罵一句粗口,牽著一匹毛驢在山道上走著。

明年開春二月,學院就要開學了。

想及那猶如機器人般刻板枯燥的悲慘生活,陳劍臣就心生煩躁,于是一個人走出來,到楓山欣賞風景,兼且散心。

這個時期,來楓山欣賞楓葉的游人不少,大都是來自江州本地的文人騷客,三五成群,或負手立于山道邊上,作深沉觀望狀;或聚坐在前山風景區的亭子里品茗喝酒,高談闊論,張口閉口,詩詞如潮,你呼我應的,甚為熱鬧。

陳劍臣心情本就郁悶,不想去擠人堆,于是挑條偏僻的小路拐了進去。

這條小路很是清靜,只間或有幾聲鳥鳴從樹蔭間傳來,鳥鳴山更幽,更增添幾分雅致。走著走著,他的心情開始舒緩起來。

信手牽著毛驢,越走越遠,漸漸來到了一個荒蕪的山林深處,山草茂盛,樹木陰森,亂石縱橫,難見到一處人跡——唧唧……

突然陳劍臣听到前方有動物的哀叫聲音,緊接著一只小狐狸從叢林間跌跌撞撞著奔跑出來。

竟是一只罕見的白狐!

其通體雪白,不摻一絲雜色,皮毛如絲錦般光滑,還隱隱泛著一種淡淡的光澤,流轉似水波,十分奇異。

此狐右後肢正流著血,點點滴滴地落在地上,觸目驚心;而一雙很人性化的眼眸內,流露出哀婉痛楚之意,使人看見,油然生幾分憐惜。

縱然負傷,但白狐仍是奮力地奔跑著,似乎身後有什麼天敵在追趕著它。

嗷!

果不其然,一聲狼叫,片刻之後,一頭雄壯的黑色大狼潑辣辣地撲出來。

這狼真是長得巨大,毛色為極純的黑色,油光水滑,耳朵長而尖,一雙大眼凶光畢露,大嘴里獠牙交錯,令人毫不懷疑只要被它一口咬中,脖子都會被咬斷。

黑狼追得急,白狐惶惶然,慌不擇路,徑直往陳劍臣這邊跑來,雙眸泫然欲泣,有淚光在里面打轉,望向陳劍臣的時候,似乎在求他搭手相救般。

陳劍臣莫名心一動,動了惻隱之情,迅速俯身撿拾起一塊石頭,狠狠地朝著黑狼擲砸過去。

嗷!

黑狼反應極是靈敏,側身避開。不過受此一阻,它也不敢貿然追上來了,站立著,喉嚨里發出陣陣的悶吼聲,死死地盯著擋路的陳劍臣,非常凶狠。

陳劍臣被這頭畜生盯得有些心里發毛,他這才想起自己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如果硬要和黑狼肉搏的話,肯定沒有好下場。而他的那頭小毛驢被黑狼一吼,早嚇得魂飛魄散,月兌韁逃跑了。

武器,趕緊找武器……

想到這,陳劍臣急忙東張西望,想從地上尋覓到棍棒之類,可除了看見滿地的落葉外一無所獲,慌亂間連第二塊可以擲扔的足夠分量的石頭都找不著了。

悲催!

他暗暗叫苦,忽地像想起了什麼,往身後背負著的書里一掏,模出一個筆盒來。

筆盒不過一尺長,用普通的木料制成,頗為粗糙,看上去倒像根短小的木棍。不過筆盒里裝納的那支毛筆可不是尋常貨色,乃是伴隨著現代大學生之魂穿越而來的地球產品,歷經時空考驗,獨一無二。

——事實上他正是在博物館無意中接觸到這支名曰「闢邪」的古董毛筆後,才發生離奇的穿越事件的。此筆據說是「捉鬼天師」鐘馗所用之物,頗具來歷,甚有神話色彩。當然,沒人知道是真是假。

當穿越成為既定事實,陳劍臣還曾多次找時間對這支闢邪筆翻來覆去地做過種種研究,看其到底有什麼玄虛奧妙,可最終一無所獲,什麼發現都沒有,唯有悻悻作罷。就弄了個筆盒裝起來,放在書中,帶在身邊。

如今凶狼在前,手無寸鐵,倉促之下,陳劍臣只好死馬當活馬醫,拿出這個筆盒來當武器用,至于管用不管用,根本無法細想。

嗷!

黑狼忽地發出一聲怒吼,開始邁步進*。

陳劍臣大力吞一口口水,步步後退著,正在考慮是否要一邊逃跑一邊扯開喉嚨呼救的時候,幾聲狗叫救命般從另一側傳來。

狗叫聲起,黑狼嗚然地現出不安的神情,碩大的狼頭左顧右盼著,最後終于下了決心,再惡狠狠瞪了陳劍臣一眼,撒開四腿鑽回叢林中,跑了。

不用多久,左側的林間便跑出兩條靈敏的獵犬,獵犬後跟著一個老獵戶,年過花甲,留著一叢山羊胡子,他腰挎短刀,背挽獵弓,肩膀之上,搭兩根結實的繩子。繩子上綁著兔子、獐子等獵物。

陳劍臣暗呼「走運」,此時發現那只小白狐也不知什麼時候溜掉了,不過這也是正常的事情。

「張大伯,今天好收成呀。」

他認識那老獵戶,叫張老三,乃是他的一位鄰居。

「哎呀,原來是陳相公,老兒失禮了,你是來游山的吧。」

在天統王朝,秀才雖然僅屬于士大夫的基層人員,但畢竟是有功名在身的人,享有一定的尊榮,身份地位比起普通平民百姓,那是高出一截。而陳劍臣天資聰明,參加童生考試時三試第一,早已聲名在外,前途不可限量,面對他,張老三自然不敢怠慢。

「是的,不過剛才這林子里突然跑出一匹狼來,可嚇得我不輕。」

陳劍臣沒有提及白狐的事情,卻對那匹狼有些忌恨,現在正好說出來,讓張老三去捕獵。

張老三雙眼一亮,嘴里叮囑道︰「張相公,你游山的話應該在前山,後山這邊頗多野獸,你單獨一個人恐怕會有危險。」

「多謝大伯提醒,我這就出去。」

陳劍臣可不是什麼二愣子,這時候哪里還有游山玩水的興致?回家吃飯才是王道。

那邊張老三已經吆喝著獵犬,聞著氣息跟蹤,往叢林深處追了過去。他的兩頭獵犬,經驗豐富,只要地面上有蛛絲馬跡,都能給嗅出來。于是一路吠叫著,漸漸遠去。

陳劍臣無心去想鄰居的捕獵順不順利,掉頭準備下山,可他才走出幾步,背後「啾啾」聲響,回頭一看,可不正是先是兩個前肢舉高,合攏在一塊,像人作揖施禮一般,在向陳劍臣恭恭敬敬地躬身;躬完身,進而整副身子俯落下來,屈膝跪拜,乖巧的小腦袋,恭恭敬敬地磕在地面,砰然有聲。

一邊拜,一邊啾啾叫著,好像在說著感謝的話語。

見狀,陳劍臣大吃一驚,呆若木雞,只感到口干舌燥,瞬間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小白狐磕完頭,爬起來開始朝著另一個方向一瘸一瘸地離去,不過及至十余步開外,它忽又停住,轉身,面向陳劍臣再一次重復進行著剛才的作揖磕頭動作。

如是一共三次,殷殷然,肅肅然,一本正經,看得陳劍臣都發生了錯覺,覺得它不是一只小狐狸,而是一個感恩戴德的小女孩子似的。最後它嬌小的身影被叢林所掩蓋,慢慢消失掉,連聲音都听不見了。

「狐狸精?」

半餉之後,陳劍臣才反應過來,听見四周山風吹動,沙沙聲響,不禁覺得脊背一陣發涼,此地不宜久留,該念頭飛快掠過,他三腳那只小白狐嗎?

只見它人立而起,對著陳劍臣,並作兩腳,沿著羊腸小道,飛一般跑下山去,要趕緊回到家里。傍晚時分,狩獵的張老三從山上歸來,不過他的獵物中並沒有那頭大黑狼。問之,原來是追丟了。楓山後山地勢連綿復雜,山高林密,多是人跡罕至之地,甚是難行,加上天色已晚,老獵人追蹤了一陣子沒有發現就不敢繼續深入了,唯有悻悻作罷。

……

日子有腳,似無重量,悄無聲息地從每一個人身邊溜走,並不會因為這個世界多了一名穿越者而有所改變。

轉眼間,秋去冬來,天氣一天比一天冷。

相比這難耐的寒冷,陳劍臣更感到頭疼的是,他發現自己完全讀不進那些「之乎者也」了。

這個位面世界的政治制度,以及主流文化意識形態,和地球位面明朝時期的極其相似,科舉內容更是非常相近,同樣有一個「儒家」存在,同樣考的是八股文。

真是咄咄怪事!

這讓陳劍臣感到恍惚迷糊,猶若夢中,覺得自己穿入的不是異時空,而是地球位面的古代歷史。

——天統王朝立國已近千年,一統天下,可謂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立國之初,武帝登位,當即采納內閣大學士董忠旭的意見,開始施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綱領,以「仁義思想和君臣倫理觀念」為核心,維護統治秩序,神化**王權。

可以說,這一套非常管用。

隨著每一代王朝帝王的堅定執行,該理念形態已經深入民心,深入到每一個人的骨髓里,從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進而把整個天統王朝經營管理得像個鐵桶似的。

在鐵桶里頭,千千萬萬的百姓安安分分地活在其中,一如渾渾噩噩的螞蟻。

只可惜,陳劍臣並不是一個安分的人——他的不平凡來歷,注定了不甘于安分。從他的閱歷角度,相對容易洞悉清楚到很多深層次的東西,可不是那麼好愚弄的。他還發現天統王朝的儒家思想體系和其所熟悉的儒家思想體系存在不少差別。

比如說,天統王朝的儒家鼻祖乃活到一百三十八歲的開國功臣,內閣大學士董忠旭,後人皆尊稱其為「董聖人」;而入仕的必經之道「八股文」所考取的題目內容,絕大部分都源自于董聖人生平著述的《德書》、《禮書》、《忠書》、《法書》,不得自由發揮,越雷池一步。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場鐵律最新章節 | 官場鐵律全文閱讀 | 官場鐵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