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98節文字獄(2)

作者 ︰ 嵩山坳

第98節文字獄(2)

正月十九日開衙,文祥、許乃釗、閻敬銘、趙光幾個人進到養心殿,等皇上的暖轎到了,魚貫入殿,在拜墊上拜倒,行了君臣大禮,「臣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輕‘唔’了一聲,卻沒有容眾人起身,「上一年八月間,朕為中俄兩國戰事,北上領兵,京中國政大事,ji o由皇後代朕親決。朕本來想,上有皇後,以天下之母會辦國事,下有軍機處列位臣工,都是朕多年心月復,即使偶有不諧,于大關節處,總也不至有失。誰知回京之後,細細翻查往來奏稿,居然出了大紕漏」

文祥不知道怎麼回事,听皇帝語氣不善,又說什麼‘有大紕漏’,這句話是何指?「奴才領班軍機,朝中出了大紕漏,奴才第一個難辭其咎,奴才敢請皇上天語訓誨,奴才請罪之外,日後也好謹凜辦差。」

「你想知道是怎麼回事?」皇帝抓起御案上的一本厚厚的奏稿,向下一丟,「自己去看」

文祥跪行幾步,拿起奏稿,一目十行的翻看了幾頁,很快找到了為皇帝用朱筆批紅的段落,「自我大清肇祖以降,三百余年,歷朝先祖多以消弭畛域,使天下臣民如出一家而殫j ng竭慮……。思及朕躬,自登基以來,雖從不以言論罪人,但近日驚聞,大學文法j ng薈之地,宣揚此等悖逆之言?朕實不知該員何等肺腸?」

再看看墨筆記錄的文字,文祥腦筋一轉,已經知道了緣故,眼見一場文字大獄就在眼前,文祥雙手微微顫抖著,將文稿遞給許乃釗幾個人傳閱,自己則面無人s 的伏下頭去,「皇上……」

「容閎終究是海外負笈歸來,言語文字中有所舛誤,還算情有可原。許乃釗」皇帝厲聲喝道,「你身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學識通達,入仕有年,你說,你這等大逆之行,朕該當如何處置?」

「皇上……」許乃釗滿頭是汗,「袁大人……袁大人一時疏忽……」

「呸你說得輕巧。」皇帝惡狠狠的迎頭啐了他一口,「一時疏忽?朕卻以為,爾等是看朕登基以來,多行寬仁,便以為朕是可欺之主,是不是?照這樣說來的話,朕便是心中總想仁慈,也不可得了呢」

听著皇帝口口聲聲都是誅心之言,文祥、許乃釗幾個踫頭不止,皇帝余怒未息,「還有那什麼鐘駿聲、林鵬年、歐陽保極等人,也算是朕親手選拔的天子m n生,面對如此喪心病狂語句,絲毫不肯心念朕躬,心念朝廷,出面舉發,反而為師弟情誼,以為尚高過,尊于朝廷煌煌法典?軍機處傳旨,北京大學堂教義奏稿,言語荒誕,著軍機處會同內閣,將所有大學堂教義立刻封存,所有參與其文編撰的一干犯員盡數嚴密訊鞫,命北京大學堂教習,前任吏部尚書陳孚恩幫辦此事,務必得其確情,按律問擬,毋得稍有漏網」

皇帝說一句,文祥幾個心驚三分,眼見得又是一場不知道多少人人頭落地的大案就在眼前,卻連一句勸慰的話也說不出來。還有許乃釗,本身雖不是親身參與文材的編輯和選定,但是以軍機大臣任總裁官,也是分外逃不月兌關系的,他把頭上的暖帽取下,嗚咽有聲的伏地踫頭,「臣以總裁官,專負其責,文材選定,出了這樣大的罪過,臣第一個要請辭差事,請皇上俯準。」

皇帝並不是真的想要掀起一場文字大獄,但事到如今,不好收篷,他瞪著許乃釗,言語惡毒的說道,「你自然也跑不了」他說,「不過,念在你心中總算還有朕躬,上一年的時候,還能不顧辛勞,北上sh 奉……,你暫時不必到……」皇帝有心將他貶出軍機處,但隨即又覺得這樣的處置實在過苛,與自己本意不符,再出口的話也變成了,「朕降你兩級,位在閻敬銘之後,你可心服?」

皇帝的話雖只說了一半,但眾人也都听出來了,心中暗自為許乃釗慶幸︰這一次他所犯的罪責比之肅順奏對不利,可謂嚴重得多,卻沒有如肅順那樣直接逐出軍機處,還算是天恩浩d ng呢

但事情的進展,很快失去了控制,刑部派人到袁甲三、鐘駿聲、林鵬年、歐陽保極等人在京中的寓所大行翻找之能是,很快找出了一些往來書信、公牘,陳孚恩帶人認真檢點,很快的,一本厚厚的奏稿,再度呈上皇帝的案頭,使這件事徒然升級。

在這份由陳孚恩主筆的奏稿中寫到,袁甲三于朝廷所差,多有怨懟,以下多有例證︰袁甲三對先皇朝政‘立心造謗,肆行怨誹’,多有不敬言辭。理由是,館選以漸而增,所以廣教育也,而犯員以此為‘清華之厄運’;散館間有所斥革,所以昭j 勸也,而其人以此為‘庶常為畏途’;廷試之後親定館選,乃鄭重其事也,而袁甲三以此為‘隨意欽點’;國書不工,復考漢書,y 節取其長也,而袁甲三以此為‘分外苛求’;體恤庶常,則令關差,鹽差給予幫俸,而袁甲三以為‘衙m n清苦,無所不為’;疏通翰林,則科道部屬分別擢用,而袁犯以為‘衙m n擁擠,不得開坊’;編、檢中可任台垣者,俾與考選,而其人以為‘恥莫大焉’;議注先皇萬壽之日,是日麗日和風,億萬臣民歡呼踴躍,而袁甲三必捏記‘是日大風’;記先皇生遐大事,極其悖妄,遂又自記,‘哮喘大發’,褻漫不倫,不敬莫大。

除了對先皇不敬之外,對新君的態度,也是‘悖妄不敬,怨訕詛咒’。理由是,咸豐元年元旦,龍飛首紀,景運方新,是日雲燦日華,海內稱慶,而袁甲三捏記‘大風’;咸豐元年以來,五行順序,七政呈祥,我皇上親詣壇廟,及凡吉禮之期,必風和日麗,倍于常時,而犯員每必記其‘大風、大霧、大雨、大雹’;記內殿覲見,乃敢謂‘寂無一人’;記侯迎聖駕,乃自稱‘是日用膳’;繕寫上諭,即s 志以為‘已作’;欽封諭旨,敢s 記以為‘難行’;殿試科舉,因嚴寒之時,聖恩體恤,先行賜食,待暄暖而後行事,乃記‘皇上午刻始至’;萬壽聖節,妄記‘督、撫、提、鎮進獻甚多’,捏無為有,捏少為多。

在大學士、九卿等審結此案的報告中說,「以上各款,惡跡如山,罪難悉述。甲三身為本朝臣子,而事事敢于譏訕,深受君父之厚恩,而念念期于詆詛,處心積慮,大逆不道,實為臣民所共憤,天地所不容。擢發難數,萬死奚辭。」

奏報到了御前,皇帝仍是存著幾分寬恕之念,他知道,這些供詞十成中的九成都是斷章取義,捕風捉影而來,如其中一段,是認為袁甲三在任職兩江學政的時候,所出的鄉試考題,非所適宜的罪行。

清代的鄉試,要考三場,第一場考四書(三題)和五經(每一經各四題,士子各佔一經);第二場考論(一道)、判(五道)、表(一道);第三場考經史時務策(五道)。在當年袁甲三所出的考題中,九卿認為有問題的是下面幾道題。

其一是四書首題,‘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言廢人’,陳孚恩等人認為,夫堯舜之世,敷奏以言,取人之道,即不外乎此也、況現在以制科取士,非以言舉人乎?袁甲三以此命題,顯與國家取士之道大相悖謬。

其二,四書三題,‘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為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審案的官員認為,出這樣的題目,‘更不知其何所指、何所為也’。

其三,三場策論題內有‘君猶月復心、臣猶股肱’之語。眾人認為,‘夫古人謂君猶元首,而股肱、月復心皆指臣下而言,今策問內不稱元首,是不知有君上之尊矣’

凡此種種,都可以作為學術而非政治層面的內涵來考量的,而且,袁甲三秉x ng剛直不阿,任職台垣,也很是得罪了一些人,這些人于他有報復之心,這一次不過是時逢其便罷了。所以,他一邊看著奏稿,心中一邊盤算,倒要如何開解了袁甲三的死罪才是?總不好讓這樣一個人,就為了說錯幾句話,寫錯了幾篇文字,而落得掉腦袋的下場吧?

內閣、九卿、六部並軍機處的人惴惴矜矜的跪在那里,皇帝不說話,沒有一個人敢先一步出聲。皇帝放下奏稿,抬頭向下看看,「就是這些了嗎?沒有旁的了嗎?」

「回皇上話,有的。」陳孚恩第一個踫頭答說,「臣奉旨查抄袁甲三府邸,從該員書房中翻出多年所記日記一本。內中多有狂妄之詞,臣略加整理,恭請皇上御覽。」

「呈上來。」把袁甲三的日記呈上案頭,皇帝看了幾眼,清秀的面龐一瞬間變得雪白

在自己的日記中,提及咸豐二年,隨皇帝扈駕熱河行宮,司職南書房sh 讀學士的時候,袁甲三提及了一件事,「十二月二十八日申時二刻,康慈皇太後生遐。摘纓成服,靈前哭祭。皇上幾番昏厥,孝心感天動地,臣等無不垂淚。然其時驚聞,有內sh 于皇太後生遐之日,進美以獻」

只是這一句話,便徹底的j 怒了皇帝,他把手中的奏稿團成一團,用力拋下丹陛,「h n賬你們……都是h n賬」

陳孚恩不驚反喜皇帝如此動怒,則袁甲三一條老命必不可保心中想著,卻絲毫不l ,連連踫頭,口中請罪,「臣等糊涂,臣等糊涂。」

「這樣的文字,你們也敢如實記述,上呈朕躬?你們妄自以讀書人自稱……」皇帝恨得面s 青白,錯齒有聲的痛罵不絕他說,「聖人當年也有‘丘也x ng,苟有過,人必知之’的話,想不到,袁甲三自負道學君子,暗室欺心,居然如此詆毀君父」

肅順听得懵懵懂懂,其他人卻是懂得的,這是《論語》中的話,說的是有一個叫陳司敗的人問孔子‘昭王懂禮嗎’?答曰‘懂禮’。孔子走後,陳司敗又問巫馬期(這是孔子的一個學生),‘如今說君子不偏袒,這話是不是不對?昭王在吳國娶了一個同姓的nv子(古代的觀點,同姓不婚),這怎麼不叫失禮呢’?

巫馬期回說孔子,孔子說,‘我真幸運,我有了錯,別人一定會知道’。

按照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的解說,這句話是孔子不可自謂諱君之惡,又不可以娶同姓為知禮,所以故意受過而不辭。皇帝這時候說這樣的話,很顯然是在以古比今,大罵袁甲三探究宮闈密屑的偽君子,真小人的本s 。不過陳孚恩心里明白,嘴上不能解說,只好給肅順一個眼s ,示意他稍安勿躁。

乾清宮中,皇帝離開須彌座,在九龍口上來回踱著步子,口中兀自咆哮不止,「可恨袁甲三深負朕望太可恨了,想不到朕多年以來,竟是養了一只白眼狼兒在身邊,你們說,袁甲三如此大逆之行,該當何罪?」

文祥、許乃釗等軍機大臣在看到倭仁、陳孚恩、瑞常、周祖培、沈淮幾個會餃而上的供詞、奏稿的時候,就知道袁甲三活不成了咸豐二年,皇帝康慈皇太後暴病而亡;未出三天,皇帝就在熱河避暑山莊的寢宮中臨幸金佳氏,這本來也是瞞不過眾人的,只不過礙于天子之名,不敢訴諸口舌,倒是沒有想到,袁甲三竟然落于筆端了?便是前面所有的罪責都不問,只是這一節,就足以定他的死罪事到如今,就是心中再有不忍、憐惜之情,也不敢為他出面求懇。

陳孚恩看是個機會,立刻踫頭答說,「臣以為,袁甲三一案,案情明晰,令人發指。應比照大不敬罪,將袁甲三凌遲處死其原籍並京中府邸,一概誅九族,年16歲以上子佷,斬立決」

「臣以為不妥。」閻敬銘立刻越班奏答,還不等他說話,皇帝先一步擺手,「你閉嘴朕現在不想听你說話」

「…………」閻敬銘滿肚子話都給憋了回去,不死心的用力踫頭,「皇上讓臣說,臣要說;皇上不讓臣說,臣也要說」

「來人」皇帝根本不給閻敬銘開口的機會,厲聲呵斥,乾清宮外的御前sh 衛一擁而進,「參見皇上」

「把閻敬銘叉出去」

幾個sh 衛分開人群,往外拉扯,閻敬銘給拖得袍服凌lu n,頂戴落地,兀自張著嘴巴大喊大叫,「皇上,皇上不可為一時之怒,傷及無辜啊?皇上,袁大人有罪,罪在他一人,又與妻孥子nv何干?皇上開恩……」sh 衛理也不理,抓著他的衣領子,一股腦的拉出了殿外。

殿外冷風灌入,皇帝的思緒清醒了一點,這會兒斷斷不能為閻敬銘的話收回旨意,用手一指,大聲說道,「袁甲三一案,照陳孚恩所奏,誅河南項城袁氏九族。上溯三代,盡數戮尸梟示。家產盡數充公,族中十六歲以下男子、十五歲以下nv子,賞功臣為奴。」

「鐘駿聲、林鵬年、歐陽保極,以咸豐十年之會試三鼎甲之榮,居然以為君臣大義尚不及師弟之情?大逆不道之惡行比諸袁甲三也並無稍減傳旨,將這三個人也比照袁甲三之例,夷三族」

「還有,這一次所有參與北京大學堂教習文材選擇編撰之臣,一個也不能放過,全部摘去頂戴hu 翎,全部掃地回家」皇帝冷酷的目光在乾清宮中掃視一圈,最後說道,「陳孚恩此番舉發有功,著賞還四品頂戴,任職刑部司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