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148節為民除虎

作者 ︰ 嵩山坳

第148節為民除虎

成祿不疑有他,興沖沖的便衣赴會,隨身只帶了四名掮了洋槍的衛士。刑名老夫子暗中早有了布置,等把他迎入後園水閣,便有相熟的差役把那四名衛士邀了去喝茶休息,隔離在一邊。

同時暗中傳齊了吹鼓手等接王命,暗中關照了三班六房和劊子手,等著出紅差。

外面劍拔弩張,如臨大敵,里面水閣中卻正談得很熱鬧,談到紅日沉西,說定了攤派的數目,忽然听得放炮,接著是‘咪哩嗎啦’吹嗩吶的聲音。

成祿楞了一下︰「這是干什麼?」

何穆自然明白,供奉‘王命旗牌’的龍亭,已經抬進大堂,這一下心里的一塊石頭落地,便匆匆站起身來說道︰「大概是有什麼事,我去看看,各位請坐一坐」

他是信口胡說,成祿卻被蒙住了。等了不多一會,只見何穆貼身的一個听差,匆匆而來,打個千說道︰「敝上請成大人到花廳里坐,有位貴客想見見張老爺。」

「喔?」成祿用遲疑的聲音問道︰「是那個?」

「听說是從京中而來的貴客。」

又是貴客,又是從京中來的,成祿便跟著跟過去了。

成祿未到,曾國藩已先在花廳中等候。因為接王命的緣故,特為穿著公服,珊瑚頂子,雙眼花翎,還有一樣特別顯眼︰黃馬褂。然而這還不足為奇,威風的是記名總兵,實缺參將,也是紅頂子的武官為他站班,金參將之下是天津知府胡林翼,再下面是縣大老爺何穆,這時也換了公服在伺候差使。

「成祿帶到」金參將隨帶的一名武巡捕,入廳稟報。

這話傳到廊下,成祿的神色就變了,帶入廳中,向上一望,正是打過交道的曾國藩,獨坐炕床,目光炯炯的望著他。

曾國藩這一次到天津來奉旨辦理公務的欽差,故而成祿雖然知道今天怕是要有大變故,也要先行禮問安,「見過欽差大人。」

「成祿」金參將冷峻的發話,「欽差大人有話問你,你要照實答供。」

「是,是」成祿磕著頭,自己報明職餃姓名。

「成祿,」曾國藩問道,「你調任天津駐軍提督,有多久了?」

「回大人的話,三月不到。」

「三月不到。喔」曾國藩自言自語地點點頭,停了一會問道︰「你有幾個女人?」

這一問,不但成祿顯出疑懼的神色,金參將也大為詫異,只有何穆心里明白,就這一句話上,殺成祿的理由便夠了。

「說啊」曾國藩雙目炯炯地看看成祿,「我倒要听你怎麼說」

「我……,」成祿很吃力地說了出來︰「我有四個女人。」

「你听听,」曾國藩看著一邊听審的胡林翼說,「到任不到三月,居然就養著四房家眷」

「吃空也吃不了這麼多啊」

「就是這話羅。」曾國藩看著他又問︰「我再問你,你那四個女人,都是什麼地方人?最小的那個是怎麼來的?」

成祿臉色灰敗,大概自己也知道要倒大霉了「是,是花錢買的。」

「我也知道你是花錢買的。不過,」他釘緊了問︰「人家是不是願意賣呢?」

這一次成祿說不出來了,只是磕頭如搗蒜,「欽差大人開恩」他說,「我一回去就把我那四個女人遣散。」

「遣散你當這是裁勇?」曾國藩冷笑道,「倒說得輕松看中意了,人家不肯也不行;不要了,給幾個錢送走。世界上那里有這麼自由的事」

「那請欽差大人示下,我該怎麼辦?」成祿低著頭說,「我知道錯了,請欽差大人治罪。」

「光治你一個強買民婦,逼死本夫的罪就夠了你知道天津縣內百姓對你怎麼想?恨不得寢皮食肉」說到這里,轉臉喊一聲︰「金參將」

「喳」金虎山肅然應諾。

「總督納大人是跟你怎麼說的?」

「說是請曾大人代為作主。縱兵殃民的軍官,無須多問。」

「好吧」曾國藩說︰「請王命」

一听這話,成祿霍然而起,大聲說道,「曾國藩,我是朝廷一品武官,沒有皇上的聖旨,你敢殺我?」

曾國藩理也不理,用力一揮手,「帶下去」

金虎山努一努嘴,立刻便有人上來,將大呼小叫的成祿弄了出去。何穆也疾趨而出,向在廳外待命的刑名老夫子重重地點一點頭,表示開始動手。

于是,「伺候請王命」的傳呼,一直遞到大堂,大堂正中一座龍亭,里面供著一面二尺六寸長的藍緞長方旗和一面七寸五分大小的朱漆圓形椴木牌,旗和牌上都有滿漢合璧的一個金色‘令’字,上面鈐著兵部的大印。這就是金虎山專程從保定齎到的‘王命旗牌’。

等曾國藩在鼓樂聲中向龍亭行完三跪九叩的大禮,站起身來,天津縣的刑房書辦,已帶著差役抬過來一張公案,文房四寶以外,是一張納爾經額和曾國藩會餃的告示和一道斬標。

曾國藩站著勾了朱,將筆一丟,大門外隨即轟然放炮,接著是「嗚嘟嘟、嗚嘟嘟」吹號筒的聲音,夾雜鼎沸的人聲,似乎寧靜的天津縣從來就沒有這麼熱鬧過。

監斬官是金虎山。他早就跟刑名老夫子商量過了,怕成祿手下的士兵會鬧事。刑名老夫子告訴他不必擔心,自從皇帝為兵務之事大發雷霆之後,在軍營紀律中,特別注意,同時他已派了三班六房的差役,在刑場多加戒備。再說,老百姓個個樂見成祿被斬,就是真的有貼身的心月復就想鬧事,也要顧慮眾怒難犯,不敢造次。金虎山听他說得有理,便放心大膽地蒞臨刑場,奉行差使。

曾國藩仍舊由胡林翼和何穆陪著,回到花廳休息,靜等金參將來繳令。一踏進門,只見天津縣的那幾名紳士環跪在地,拜謝曾國藩為民除害,感激之忱,溢于詞色。

「多虧得胡知府。」曾國藩有意推美,「像成祿這種無法無天的行為,胡知府是不知道,如果知道,早就下令嚴辦了。」

「飲水思源,全靠欽差曾大人為我們作主。」為首的老紳士說,「但願欽差大人公侯萬代」

地方士紳實在是出自衷心的感激,所以在曾國藩到大堂行禮的那時,已經作了一番商量,要攀緣留他三天,星夜到北京邀戲班子來演戲助觴,公宴申謝。又要湊集公份,打造金牌,奉獻致敬。當然,金參將和何穆那里也有意思表示。

曾國藩如何肯收?雙方揪扯了好半天的時間,終于還是讓他把眾人的盛情推拒了回去,然後曾國藩具折上奏,把在天津所行的差事向皇帝一一稟明,最後說,請皇上另撿賢明,到津任職。

皇帝看過折子,把柏葰叫到御前,問他接任的人選。

柏葰擔任這個兵部尚書可算是晦氣到了極點京中有一個肅順,京外有一個曾國藩,全然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曾國藩只憑營中參將,天津縣士紳口頭呈訴的狀子,居然就敢請王命,殺了一品武官?

他心里明知道這兩個人帝眷正隆,也不由得起了惱恨之意,听皇上問到繼任的人選,柏葰眼珠轉了轉,踫頭答說,「皇上,奴才以為,綠營兵士已成疲師,便是再從外省調任,怕也難負重望,不如就先命曾大人在楊村軍營中整頓一番,再說其他?」

皇帝覺得柏葰這番話似是而非,正在琢磨,柏葰接著又說,「奴才以為,與其再調任一個到天津去,日後還要曾大人在旁監督整訓,不如現在就命他在軍中整肅,待到軍容軍紀大有改觀之時,再從中撿拔一員德行俱佳者,由朝廷個任命之後,原地任職?」

「也好。」皇帝給柏葰的一番話說得動了心思,曾國藩是自己最重視的大臣之一,為人也很有些果敢之氣,這樣的性情用來對付那群丘八,實在是再合適也沒有了。而要是改派他人的話,這個人不知道能不能和曾國藩合得來?若是合不來的話,處處不听調遣,是換還是不換?

皇帝點點頭,不過又想起來一件事,轉頭問跪在一旁的賈禎,「江忠源現在哪里任職?」

「回皇上話,江忠源自咸豐元年皇上求賢旨意明發之後,由曾國藩舉薦,分發吏部擎簽,任職四川建昌上南道,至今已經有兩年余了。」

「免了他這份差事,讓他到天津去,」停頓了一下,他說,「江忠源領總兵餃,幫著曾國藩整肅軍務。」

「喳。」

接到朝廷的旨意,江忠源哭笑不得當年他為了剿滅雷再浩流寇有功,被封為七品秀水知縣,但同僚從來瞧不起自己,認為他以書生領兵,難逃兵痞之譏。後來一怒之下,辭官不做了,一直到咸豐元年,方才借皇上下旨求賢之機復起,改任四川上南道。

雖然是三品道台,但這份差事也很不好做︰建昌上南道下轄雅州、寧遠、嘉定三府,邛州一個直隸州,衙門在雅州,地當川藏交界之處,專責是撫治土司。地方又苦,差使又麻煩,這還罷了,最令人不平的是,各省駐防將軍都不管民政,與地方官只有體制上的尊卑,並無管轄上的統屬關系,惟有成都將軍可以管建昌道,這自是因為建昌道管土司,職掌特殊的緣故。

由于這一管,建昌道憑空多出來一個頂頭上司,每趟進省公干,對將軍衙門要另有一番打點。將軍的‘三節兩壽’,其他地方官的賀儀,不過點到為止,建昌道卻須比照孝敬總督的數目致送。因此,江忠源深以為苦,幾次趁述職的機會進京活動,總想著能夠調動一下。

誰知道等來等去,居然等來這樣一道旨意?旁人都是由武轉文,在朝堂上覓立身之基,自己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了?

清朝任職地方上的武官最高品秩是從一品的提督,論品秩與與總督、駐防的將軍相同,但身分職掌不但不能比總督、將軍,甚至連從二品的巡撫都不如。因為總督、巡撫照例帶兵部尚書、兵部侍郎餃,掌管軍政,便可節制武將,提督見了比他低兩級的巡撫,亦須‘堂參’,更無論總督。

總督、巡撫照例又帶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身分等于都察院的堂官,提督若有不听指揮,不遵調度情事,可以指名參劾。封疆大吏參屬下文官,容有不準之時,如參武將,那怕是戴紅頂子的提督、總兵,無有不準的。為此,當道光中葉一場武裝沖突之後,四海稍平,匪患全消,宿將紛紛解甲,就因為覺得武職官太委屈的緣故。

自己這一次掛總兵餃,听起來是很榮寵,不過……哎江忠源長嘆一聲,無奈的喚進衙門中的主事、衙役,開始整理數年來的往來公文。

交卸了差事,順水出省,又順路去見了幾個老朋友,這才拖拖拉拉到了天津。

曾國藩也見到了朝廷的邸抄,皇上命江忠源到天津來,幫辦軍務,讓他又驚又喜。和自己比較起來,江忠源才算是軍務長才,當年在家鄉操演團練,用以抵抗反叛的流民的時候,他對于兵制的見識極是深刻,多次與自己書信問候的時候,也經常談及。

上一次在天津起草的奏折,很多內容也是從與他的通信中所得撰擬而成,這一次他能夠到天津來,想必日後定能大有教益于己身。

驚訝的是,江忠源當年之事他素有所知,好不容易棄武從文,居然又給皇上的一紙朱喻發回軍中,想來在江樵野的心中,即便是有老友重聚一堂的歡喜在望,也難抵心頭的郁郁不歡啊

七月初二,江忠源到了天津,先到欽差行轅拜見曾國藩,恰好,胡林翼也在,正在和曾國藩商議近日士兵操演中所需軍備物資一事。听下人來報,說從四川來的江大人遞手本進來了,曾國藩大喜,親自迎了出來︰「樵野兄?暌別年余,一向可好?」

江忠源卻不敢為彼此多年交好而失了上下尊卑,恭恭敬敬的跪倒踫頭,「給欽差大人請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