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軍閥 卷二︰大革命 第193章,地動山搖的前兆

作者 ︰ 閩南愚客

灤州起義最終算不上起義,幾天之後便銷聲匿跡了,在全國看來這只不過是一次立憲派的兵諫。然而好歹二十鎮這次激烈的行動,再次助燃了全國的革命浪潮,四川、西康、雲南、上海等地的起義行動拉開了序幕,雖然從規模上來說是由小漸大,但全國的形勢已經從死氣沉沉中爆發了起來。

吳紹霆在光復韶關之後,一直就留守在韶關處理整編第六團的事宜,同時他還要擬定一個合適的人選坐鎮韶關。韶關無論是戰略還是經濟,在廣東都是僅次于廣州的,內陸進出廣東的商旅都必經此地。如今海關、鹽稅都抵押在外國人手里,韶關這個關卡是難得的稅收好地方了。

原計劃革命粵軍第二師在韶關攻下後的第二天就出省北伐,可是廣州那邊還是發生了一些意外。廣州革命政府接到了一個消息,二十三鎮從廣西境內全部轉移至廣東,目前總司令部設置在雲浮,同時還掌控著廣東西南方向的眾多地區。當然,龍濟光在兩天前派人來到廣州,與胡漢民見了一面,含糊其辭的表達了二十三鎮的立場。

胡漢民知道如果龍濟光真的要反對革命,那就不會派人來聯絡了。

但是黃興等人還是很擔心,龍濟光這麼堂而皇之的從廣西轉移到廣東,這對革命政府或多或少都是有威脅的。二十三鎮不是革命的軍隊,任何不屬于革命的武裝都會是隱患,誰知道龍濟光會不會趁著粵軍北伐時突然倒戈一擊呢?

胡漢民立刻發電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在韶關的吳紹霆,希望吳紹霆能盡快回師廣州,保證廣州的安全。

吳紹霆對龍濟光突然跑到廣東來插一腳同樣感到很震驚,眼看廣州差不多都要被他掃干淨了,這時候二十三鎮的出現儼然就有一種驅狼來虎意味。他不關心二十三鎮會不會影響到廣州革命政府,關鍵是二十三鎮影響了自己的計劃,簡直是下了一手措不及防的棋!

接到廣州的電報之後,他並沒有急著返回廣州,此番出征韶關第一師炮兵團還留在廣州。此外,只要廣東水師還在廣州灣,任憑二十三鎮有多囂張都不敢輕舉妄動。相信這也是龍濟光為什麼選擇霸佔雲浮這個遠離珠江的地方,而不是直接霸佔更富饒的肇慶的原因了。

說來吳紹霆也覺得自己很幸運,1910年正好事清廷將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福建水師以及廣東水師改編為長江艦隊和巡洋艦隊的時候。如果不是在這年年初發動起義,廣東水師的幾艘不錯的巡洋艦就會調到上海,負責長江一線的巡防任務。

海軍自古以來都是進攻性質的部隊,雖然經過甲午戰爭之後,中國海軍已經元氣大傷。但就算不能對外作戰,對內攻防卻佔有極大的優勢。可以這麼說,只要掌握廣東水師全部戰艦,廣州即能長久無恙。

吳紹霆回了一封電報告知胡漢民,口頭上說第一師會盡快返回廣州,但卻沒有說出班師的日期。但為了保證第二師盡快出省北伐,他將第一團調回廣州,第二團則移駐清遠縣,與雲浮行程對峙之勢。

兩天之後,第一團順利返回廣州。

黃興認為廣州的防務已經足矣,同時這十幾天的時間里早就籌備齊全了北伐了物資,當機立斷帶領第二師北上。胡漢民等人為革命粵軍第二師進行了踐行,場面還算濃重,城內名流士紳們幾乎都出來相送。在太平門的街道上,到處懸掛的都是青天白日旗,出征部隊經過這里,旗手舉著十八星陸軍旗,斑斕的色彩相鋪相成,頗有氣勢。

第二師經過清遠縣時,倪端以第一師後勤部的物資做了一番接應。

行軍四天,第二師才抵達韶關。黃興在這里休整了一天,他與李福林、陳炯明等主要將領進城與吳紹霆會了一面。黃興在得知吳紹霆正在整編第六團時,算是能夠理解吳紹霆為什麼不急著返回廣州,想來韶關是一個要緊的地方,不得不用心防守。

中午,吳紹霆與黃興等人一起吃了一個飯,淺談了一些此番北伐的事宜。

黃興對北伐是很認真的,陳炯明則緊隨著黃興的想法,表示不該掉以輕心。不過李福林卻認為這次北伐肯定不會太困難,江西那邊早就蠢蠢欲動了,只要革命粵軍一到,必然群起響應,到時候江西還不是手到擒來?

吳紹霆告誡了李福林千萬不要草率,革命粵軍出省那是代表著全粵革命人的顏面,千萬不要丟人顯眼了。他還說,這次出省未必只是接應江西,按照大革命的走向,必然要打到南京去。此次任重道遠,尤其是會黨的同志未必順心如意,一定要好好節制手下。

最後,吳紹霆向黃興承諾,廣州境內的他一定會照顧妥當,並且第二師北伐一應物資,他都會親自張羅,盼望第二師能早日完成革命宏業。

第二天,黃興率部從韶關過,直接進入江西境內。

革命粵軍的出省,標志著全國的革命事業由保守轉變為積極,一支新的助燃劑再次投放到了星火原野之中,凶猛的火焰已然點燃。

同時,這也意味著朝廷對南方革命勢力重視程度的提高。廣州首義之後,因為廣東省偏遠在南疆,朝廷勢力鞭長莫及,而且前段時間一直不見廣州革命政府的大動靜,所以只好名義上通告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四個鄰省,組織平亂軍入粵鎮壓起義。

可是這道命令形同空設,雖然這四個鄰省依然有愚忠滿清的官員,但本省之內革命勢力涌動,自顧不暇,哪里還有余力彈壓廣東的事務?這四省的總督很是在擔心,萬一平亂軍剛剛組建還沒來得及開拔,內部卻已經先亂了起來,結果本來是去廣州平亂的,反倒變成了本省之亂,豈不是得不償失?

當然,關鍵還是四省認為廣州革命還沒有鬧大,他們還能繼續觀望一段時間。

如今卻大不一樣,革命軍都凝成了力量主動出省作戰了,這是直接威脅到本省的利益。

閩浙總督松壽、福州將軍樸壽在革命粵軍出省的當天,就開始調集省內軍隊。先是抽調了徐靜清的巡防營加強福州的戒備,以免省內革命分子作亂,接著由福州將軍樸壽親率兩千六百人的八旗舊軍,敦促新軍第十鎮在漳州集合,預備分水陸兩支,向廣東發動進攻。

不過第十鎮統制孫道仁與部下許崇智早就密謀已久,就在從福州調往漳州途徑廈門時,率部起義,回師反攻福州。徐靜清巡防營與孫道仁積極響應,里應外合,頓時解開了福州起義的序幕。只是福州起義並不輕松,第十鎮只有部分兵營響應起義,余下大部分都留在廈門坐觀事態發展。

閩浙總督直轄衛隊與福州將軍樸壽的八旗舊營合計三千余人,兵力上甚至佔有優勢。

再加上福建滿族士紳文早先蓄養一批滿族壯丁,在這個時候積極響應旗軍。文將這一批壯丁編為殺漢團,在城內瘋狂的截殺學生革命團體。

福建的局勢不甚明朗,但孫道仁和許崇智的起義成功阻止了福建軍隊進攻廣州的企圖。

至于廣西方面一直按兵不動,張鳴岐調不動陸榮廷,二十三鎮的龍濟光也跑到廣東去了,他孤立無援之下只能不聞不問。

湖南方面在吳紹霆攻克韶關的當天,就已經開始發動小規模的起義。

起初是湖南與廣東交界的邊境之地有會黨作亂,只可惜這樣的小打小鬧非但沒有給湖南本地同盟會成員帶來什麼好處,反倒讓省內的舊軍勢力加強了戒備,導致同盟會發動大起義響應廣州革命政府的行動受阻嚴重。在一月十七日這天下午,由于走漏了消息,導致湖南巡防營開始收繳新軍子彈,逮捕嫌疑深重的革命黨成員,同盟會湖南分會不得不提前發動起義。

湖南同盟會領導人焦達峰與黃興早年結識,同時是共同創辦華興會的元老之一。他得知黃興率領革命粵軍出省作戰的消息後,連忙發電報給黃興,央求求先改道來湖南,支援此處的革命大業。因為湖南新軍被收繳了子彈,很多新軍將領要麼被逮捕,要麼被故意調離,致使起義時革命武裝力量十分薄弱。

黃興接到焦達峰的消息之後,顯得很猶豫,他早先也想過先去湖南再去江西,或者由湖南直入湖北,在華中地區掀起革命大波,更具有威脅力。然而黃興是湖南人,但革命粵軍中大部分是廣東人,所以他的意見未必就能得到采納。

胡漢民、廖仲愷這批粵系的同盟會成員,一直都催促著早日帶動全國革命形勢,等到全國大部分省區獨立了,那在廣州或者南京就能召開代表大會,完成建國大業。只有建國之後,才能統一全國革命力量,然後徹底完成光復中華、驅除韃虜的夙願。

粵系同盟會認為要先推動中原地區和華東地區的革命,因為這兩片區域接連甚廣,而且比較富庶,帶來的影響更加巨大。湖北承接南北,清軍勢力濃厚,即便能光復也未必守得下來,所以不贊同由湖南走湖北的路線。

黃興無奈,只好回電焦達峰婉拒了邀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908大軍閥最新章節 | 1908大軍閥全文閱讀 | 1908大軍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