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網友上傳章節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夾擊

作者 ︰ 閃爍

談判在進行,戰爭也在進行。

四月的最後一天,【中】國陸軍攻入長崎,而北上的部隊也在這一天到達了北九州南郊,完成了對九州島上殘余日軍的分割行動,向東t ng進的部隊在兩天之後包圍了大分,控制了九州島上的最後一座大城市。

從五月四日開始,【中】國陸軍已經能夠炮擊本州島西南地區的城市了。

面對【中】國陸軍咄咄逼人的攻勢,【日】本陸軍除了嚴防死守之外,基本上沒有別的辦法。

打到這個時候,【日】本陸軍的精銳部隊已經消耗一空,在戰爭爆發後組建的部隊不但缺乏斗志,連基本武器裝備都沒有。當時,在一些日軍步兵聯隊里,每三名步兵才能分到一把步槍。至于重型裝備,【日】本陸軍幾乎沒有。別的不說,到五月初,【日】本陸軍還能投入使用的重炮只剩下了不到一千門,而且炮彈奇缺。相反,登上【日的【中】國軍隊能夠源源不斷的獲得來自後方的物資,而且在進入正規地面戰之後,【中】國陸軍的裝甲部隊發揮出了極為強大的戰斗力。從四月份開始,【中】國陸軍陸續接收「黑豹」式坦克。雖然這種由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技術援助制造的,連名字都沒有改變的中型坦克要到六月份才能到達【日】本戰場,但是在對付幾乎沒有坦克的日軍時,【中】國陸軍原有的四號中型坦克就足夠了,甚至連三號輕型坦克都能擔當主力。

對【中】國軍隊來說,踏上本州島,也只有一步之遙。

事實上,這個時候,最值得關注的不是【日】本戰場而是歐洲戰場,以及與之相關的遠東地區。

五月十四日,德軍提前發動了一九四一年的夏季攻勢。

不是德軍在搶時間,而是一九四一年的夏季來得稍微早了一些。

前面已經提到,一九四零年的冬季比往年提前了一個多月到來德軍不得不在沒有達成戰役目的的情況下,停止了圍攻烏克蘭方面軍的作戰行動,並且把攻佔基輔的時間推遲到了一九四一年。

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一些氣象專家就預測,一九四一年的夏季會提前到來。

事實上,在五月中旬,天氣還沒有完全轉暖。

重要的是春季的雨水已經過去,而且冰凍的烏克蘭平原在四月初就全部解凍了等了一個多月之後,道路已經干燥。

這些因素,讓德草總參謀部決定提前發動夏季攻勢。

德軍的首要目標依然是烏克蘭方面軍。

只是,在大目標上,德軍做了調整,即不再以進攻莫斯科為主,而是把重點放到高加索地區。

按照德軍的作戰計劃在攻佔基輔之後,將在南方軍團投入一半的兵力,爭取在秋季到來之前佔領高加索地區。在【中】央軍團只有六十四個師,其主要任務是牽制住莫斯科方向上的俄軍。北方軍團的兵力最少,只有四十八個師。所幸的是,該方向上的俄軍也最少,而且天氣還沒有轉暖。

德軍以攻打高加索地區為主有兩個原因。一是前面提到的,只有在德軍佔領了高加索地區之後,【中】國生產的重型轟炸機才能經該地區的機場飛往德意志第二帝國,參加轟炸英國本土的作戰行動。二是德軍急需奪取一處產油區獲得足夠的石油供應,不然德軍庫存的燃油將在一九四一年底耗光。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國只有一座產油區,即羅馬尼亞的黑海油田。

雖然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一樣,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了戰略儲備機制,並且在此次大戰爆發前擴大了儲存量,但是戰爭消耗空前巨大,原本認為能夠堅持到一九四二年底的石油庫存肯定會在一九四一年底耗光。

德軍要想打下去,就得奪取C座大型油田。

在德軍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就只有高加索地區的巴庫油田了。

當時,巴庫油田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油田之一,年產原油近四千萬噸,而且儲存量可供開采一百年以上!

此外,巴庫地區還有成套的石油精煉與石油化工工廠。

只要佔領了巴庫,德軍就不需要為石油發愁了。

對紅俄來說,高加索地區同樣重要。

雖然在政治上,莫斯科具有無比重大的意義。莫斯科不但是紅俄的首都,還是紅俄歐洲地區的第一大交通樞紐中心,特別是鐵路樞紐中心。當時,所有連接紅俄歐亞地區的鐵路都要在莫斯科匯集。但是除了政治意義與交通上的便利之外,莫斯科沒有太大的軍事價值,附近也沒有重要的戰略資源,甚至算不上是工業中心。相對而言,高加索地區的軍事價值就高得多了除了巴庫油田以及周邊的石油化工工廠,高加索地區還拖守著紅俄歐亞兩地,即從高加索地區沿著里海北上就能進入紅俄的亞洲地區,如果向西北方向推進就是莫斯科,向東北方向則是紅俄的哈薩克斯坦加盟共和國。

從軍事上講,德軍攻佔高加索地區,等于從南面迂回包抄了莫斯科。

正是如此,德軍才在南方軍團投入了差不多一百四十個師的兵力,而且其中有三十個裝甲師與坦克師。

事實上,德軍的進攻行動完全在預料之中,只是時間稍微提前了一點。

在眾多人預料之外的,還是【中】國軍隊在中俄邊境線上開始大規模集結,擺出了攻打紅俄的樣子。

在很多人眼里,特別是在西方軍豐家的眼里,【中】國陸軍算不上強大。

在國內戰爭時期,【中】國陸軍仍然是一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而且火炮、機槍等現代化武器裝備的比例並不高。國內戰爭結束的時候,【中】國一個步兵營配屬的機槍只相當于歐洲軍隊的一半左右,而每萬人擁有的火炮數量僅相當于歐洲軍隊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當時【中】國還沒有完善的軍工產業,除了能夠仿造一些毛瑟步槍、自行生產步槍彈之外,其他軍火都需要進口。

雖然在中日朝鮮半島戰爭中,【中】國陸軍有著非常驚人的表現,裝備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西方軍事家眼里,【中】國陸軍依然算不上是一支現代化軍隊,差距主要體現在後勤保障上。

當然,這也與朝鮮的地理環境與道路交通有關。

事實上,在中日朝鮮戰爭時期,【中】國陸軍的機械化程度已經很高了。當時,【中】國陸軍已經擁有上萬台車輛。

不管怎麼說,在大戰爆發前,甚至在一九四一年之前,西方軍事家都看不起【中】國陸軍。

直到【中】國陸軍登上【日,在短短兩個多月里就佔領了九州島,並且殲滅了島上的上百萬日軍,西方軍事家才猛然認識到,【中】國陸軍並不落後,已經站在世界前列,甚至絲毫不比德軍差。

如果中俄開戰,紅俄還有希望嗎?

要知道,此時平國陸軍的規模已經突破了五百萬。

與盟友德軍相比,也許【中】國陸軍的機械化程度還稍微差了一點,在裝備的x ng能上也有所欠缺。比如,【中】國自行生產的「黑豹」坦克就因為沒有高質量裝甲鋼,其防護x ng能比德版的差了一大截。又比如,【中】國在戰前沒有生產高初速坦克炮的能力,而在戰時由德意志第二帝國援建的火炮廠只能生產口徑在七十五毫米以下的坦克炮,暫時還不能生產威力更大的八十八毫米坦克炮。

只是,【中】國陸軍也有一個德軍沒有的優勢,即不存在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

受人口限制,德軍的總規模很難擴充到一千萬以上,能夠達到八百萬就很不錯了,而【中】國擁有數倍于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人口資源,只要軍事物資生產速度跟得上,【中】國陸軍在理論上能夠把總兵力擴充到三千萬以上。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即便把美國算上,美英俄日四國陸軍的總兵力都不可能超過三千萬。

當然,【中】國陸軍根本沒有必要武裝這麼多軍人。考慮到【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特別是生產效率,【中】國陸軍可以輕易的把總兵力擴充到一千五百萬,從而對極限兵力只有一千五百萬的俄軍形成明顯優勢。

到德軍再次發動攻擊的時候,【中】國陸軍的總兵力已經突破了八百萬。

雖然在這八百萬官兵中,有將近三分之一還在進行訓練,還有三分之一是在半年內離開訓練營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官兵有實戰經驗。此外,【中】國軍事物資、特別是重型武器裝備的產量一直沒有提上去,也就跟不上軍隊擴充的步伐,大部分新建部隊都是步兵,裝甲兵的數量並不多。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這支軍隊擁有極強的戰斗力,而且訓練有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如果【中】國向紅俄宣戰,那麼紅俄將被迫進行兩線作戰。

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兩支陸軍的夾擊下,紅俄還有希望堅持下去嗎?

要知道,在遠東地區,俄軍的總兵力不到兩百萬,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征召的部隊,精銳部隊在春季到來之前就被派往歐洲地區。遠東的俄軍同樣缺少裝甲兵,甚至缺少必要的步兵裝備。

一時之間,【中】國是否向紅俄宣戰,成為了最受關注的事情。!。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