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全球 第三卷 怒海爭鋒 第三十五節 開啟造船(十一)

作者 ︰ 染血的羽毛

此時朝廷還不知道發生在福建的事情,畢竟這里離京津地區實在是太遠了。

而就在張振宇整頓福建一地的吏治時,英國人此時出現了,來的居然還是自己的老熟人,英國商人羅伯特,不過據說現在他已經不經商了,而改為從政。

對于這樣一個人,張振宇倒是很想見見,也想從他那里知道為何自己拿下廈門之後,英軍再沒有出現在附近海域。

按照道理,這樣的事情應該不會發生才對,自己一拿下廈門,英軍很快進行瘋狂的反撲,甚至從印度調集軍隊才對。

但是實情是自己來到這里以後,英國人就走了,倒像是自己將英國人嚇走一般。

很快羅伯特被帶到張振宇的面前,廈門的前英軍司令部,這里以前的擺設還沒有變動,牆邊櫃櫥之中,張振宇打開一瓶紅酒,給羅伯特先生倒了一杯。

「老熟人,這一次為何見我?」張振宇開門見山的問道,對于張振宇來說,羅伯特確實是一個老熟人,自己的第一批機器還是從他手中得到的,雖然兩人是敵對關系,但是張振宇對于這個人,倒真的沒有多少的敵意。

「我想讓你放了我們的俘虜,並且對扣押的英國船只放行。」羅伯特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您的話讓我感到很意外,不知道若是我做了這些,貴國用什麼進行補償。」張振宇雖然對對方的無理要求感到很荒謬,但是對方這麼提出來,肯定是有原因的,英國人也不是傻子,怎麼可能以為自己會簡簡單單的放船放人。

「我們可以從福建沿海撤軍,您可以控制福建。我們知道,您與大清朝廷並不是一路人,對此,我們可以達成協議。」羅伯特的話讓張振宇不得不想起英國歷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首相,張伯倫,記得二戰初期的綏靖政策就和此時的狀況差不多。

英國一意想讓張振宇和滿清朝廷發生沖突,自己好從中得利,為此,他們離開了廣東,放棄了珠江口一帶,此時又打算退走福建,就是想自己和滿清引燃中間的那根導火線。

「對,你們必須從福建沿海撤軍,因為這是我們的土地,但是請您注意您的言辭,我現是福建一地的最高長官,這里本身就受我控制,還有,我與滿清朝廷是不是一路人,也不是你們英國人可以評論的。羅伯特先生,若是今天您來找我是為了這個您可以走了。」張振宇說完,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張振宇先生,您太過自信了。您在廈門取得的勝利,但是您還沒有意識到您的後院已經著火了。似乎滿清政府並不將您看成是自己人,而極力想對付您。」羅伯特顯然不想放棄,他拋出了一個巨大的內幕,那是從廣州那里與他們有合作的一個人口中得知的。

听了羅伯特的話,張振宇沒有絲毫的情緒變化,自己的後院著火,能著的起來麼?至于滿清和自己的關系,也還不用英國人來說。

英國人和滿人都不是什麼好貨色,這是他所知道的。滿人在百年以前侵吞漢土,是漢人的敵人,而此時的英國人也干著和滿人當年一般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敵人。

「我說過,您可以走了!」張振宇依然是那個請的動作,人坐在座位上,衣服懶洋洋的樣子,一只手做著請的動作,另一只手輕搖著手中的酒杯。

二月末,三月初,絕對不是一段平靜的日子,本來以為東南沿海海防會發生劇烈的變動和沖突,但是這一段時間這里卻異常的寧靜,而作為海上的霸權國家,英國,似乎並沒有想要收服廈門的想法,甚至,福建沿海英軍攻佔的幾處沿海據點此時也已經放棄,而在福建沿海海面,英國人像是幽靈一般,徹底消失。

茫茫大海上,即使出海捕魚的漁民都沒有再見到飄著米字旗的英國船。

但是到了三月初,在渤海上忽然有英國的大規模軍艦出現,僅僅只是幾天的時間,英國人竟然神出鬼沒一般的出現在了渤海。

這里可是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環伺的一片水域,更是大清王朝的京津地區緊鄰的一片水域。英國海船出現在這里,絕對是對大清王朝的最大威脅。

而在這個時候,在遙遠的福建,張振宇則向外頒布了自己擬定的律例,也稱戰時律例。

對英作戰不前者殺!對英作戰不利者殺!和英軍勾結者殺!和英商有貿易往來者殺!為英軍服務者殺!為英提供補給者殺!為英軍向導者殺!總共七殺,也被後來的史學家稱為七殺令。

而在七殺令頒布的當天,張振宇就已經令張繼調查這一次福建沿海海防多出失守的原因,不少官員為此惶恐,在很多人的眼中,此時的七殺令已經不簡簡單單是七殺令這麼簡單。

而在很多有識之士的眼中,已經意識到,福建一省的吏治可能要進行一次清洗了。

而事實也是如此,在這一次福建海戰還有陸戰之中,滿清官員多有作戰不利的事情,而這一次的大規模清洗,很有可能從根本上動搖滿清在福建的統治。

而後世的史學家在研究這一段歷史的時候,無一不驚嘆張振宇七殺令頒布的時間,這個時間剛好渤海灣出現英國軍艦,大清的統治中樞受到威脅,而在這個時候頒布七殺令,大清為了自己的京津地區安全正在努力抗爭,根本顧不得福建一省的事情,即使知道張振宇在那里大規模清洗,也是鞭長莫及,無能為力。

事實是這一次七殺令頒布之後,各處都出現了火爆的舉報場景,幾乎是廈門等沿海城市的官吏都受到了舉報,而在有些人暗中有意無意的操作下,這場舉報聲勢浩大的向著周圍地區擴散。

「我舉報,我親眼看到隔壁的張老二給洋人遞了一支旱煙。」

「我舉報,我對門的王小三給英國人送過雞蛋。」

當然,大部分的舉報都是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其中很多還是有價值的。

比如給洋人遞一支煙的張老二的閨女的嬸娘的隔壁家的一條狗曾經被縣衙張大人的二房抱過,從這件事情上可以推斷出這件事是由縣衙的張大人主使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兵臨全球最新章節 | 兵臨全球全文閱讀 | 兵臨全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