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第二五六章 華夏語文

作者 ︰ 一地風兒

南亞東北人民政府主席曾一齋積極支持推廣華夏語言和文字的工作,並親自撰寫了多篇文章,他對女兒曾慧道︰「慧兒,你這樣做,不僅僅是在支持你先生部隊的工作,而且是在轄區內推行和普及我們悠久燦爛、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意義非常重大。秦始皇對華夏最大的功績是什麼,就是統一了華夏的文字和度量衡。在我們的轄區內,華夏語言和文字的推廣,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你們一定要堅持下去。」

陳家耕先生對滇南鎮守府普及華語華文也非常支持。他對陳佳永道︰「賢佷,你們是在做一件對我華夏功德至偉的一件大事。只有征服了人心,當地人接受了我們的文化,才是真正踏牢了這一片土地呀!」

陳家耕近日也成了陳佳永後院小樓里的常客。他每天去看了商務經營報表後,具體的事兒就讓陳育矣和趙崇鑫他們去辦理,然後就過來和陳佳永交流談天。恰逢這一日唐徒繼堯到吉祥市述職公干,完了就提著乘飛機帶來的一串鮮魚,到陳佳永小樓里來找酒喝,就和陳家耕見上了面。二人都是互相仰慕已久,相見十分高興。

陳佳永打電話請來了曾一齋、師範大學校長愈時之、科技部長宣慶來等人,陪唐長官和陳家耕先生一起喝酒。陳家耕向這位昔日的滇省大佬敬酒,唐繼堯卻舉杯對陳家耕道︰「陳兄,我得先向您敬一杯酒再說,好麼?」二人飲罷,唐繼堯道︰「我做了多年的父母官,說來慚愧,還比不上陳兄您哪!你用一家之力,在廈門辦起了一所大學;而我借滇省一省之力,也才辦起了一所昆明大學。在萬象時,佳永賢佷向我談起了您,一直讓我敬佩得很那。您經商賺了錢,卻不是盡為已用,而是大力投入到我華夏人才培養的教育事業中,真是難能可貴呀!」

陳家耕忙道︰「唐長官,家耕就是因為自己讀書太少,後來不堪大用,所以才立志在家鄉辦學,為後生子弟們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讓他們多讀些書,日後好為華夏復興效力。」唐繼堯感動地道︰「就是就是,繼堯也將家資捐出,在萬象興辦了一所南掌大學,校園不日即將竣工,招生開學時,您一定要來。」陳家耕欣然答應,他對唐繼堯道︰「唐長官的南掌大學我是要支持的,我讓廈門大學派1o名教師到南掌大學無償支教1年。」唐繼堯十分高興,連聲感謝。

唐繼堯對陳佳永道︰「賢佷,我這次是來申請增撥教育經費的。南掌行政區轄地從暹羅的一部分到安南廣平出海口,從西北到東南近3o萬平方公里,到處都是寺廟,就是沒有一所像樣的學校。我己經規劃第一期建小學3oo所,中學2o所,師範3所,初期費用很大,得靠鎮守府全力支持才成呵。」陳佳永對唐繼堯道︰「唐公請放心,教育是一件重要的大事,教育優先展是轄區內的既定方針,不能省,也不能靠後,而且優先下撥經費。」

陳佳永請教唐繼堯道︰「唐公當時在滇省普及教育和教化少數民族有何心得?還望賜教。」唐繼堯道︰「賜教說不上,心得嗎還是有一些的。滇省有25個少數民族,大都還是純樸听話的,督府以撫為主。在教育上,堅決推行漢語漢文字,對已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數民族,則以教授漢語為主,采取雙語教學;對于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則教漢語。有的如納西族的東巴像形文字,只能書寫而不能讀出,不可能普及,就讓寺廟里的長老們研究去好了。我在南掌行政區也是這樣推行的。」陳佳永听了,喜道︰「您的經驗值得在全轄區推廣!」唐繼堯道︰「賢佷,你們已經做得夠好了,特別是‘繼祖老人講國學’,等節目,我每天必听,受益非淺呵。」

曾一齋對唐繼堯道︰「唐公深明大義,舊部沒有返滇,免除了滇省一場戰火。經營南掌有方,己顯出興旺之氣象,且又捐資辦學,實在是讓人敬佩。」唐繼堯朗聲一笑,卻道︰「我以前不過是一個舊式的政客和軍閥,就是回去了,也不過還是老樣子,干不了什麼大事的。這南掌和龍雲控制的地盤差不多大,我要重新學習,努力管好它。不過那龍雲海軍6戰連連長李喜子,近來最上心的一件事,不是別的,就是學「說官話」。每天晚上8時整,他就準時打開收音機,收听南亞廣播電台播出的半個小時的「說華語」專題教學節目。喜子是客家人,大體能听得懂「官話」(普通話),但是基本上說不來。他當上了連長後,連里近3oo名干部戰士,來自西南亞各地,有十幾個民族。他們說起話來,都是一片「鳥語」,嘰哩咕嚕的,如听仙音,可就是木瓜掉進了水塘 通(不懂)。幸虧連部的劉文書能講官話,他就讓劉文書每天在列隊操練後,教大家學一句常用的官話,他也跟著學,幾個月下來,才能用官話結結巴巴地訓話了。

李喜子連隊里遇到語言不通的問題,在部隊里很普遍。也引起了上層的高度重視。李先派人下部隊去作了個調查統計,僅各民族地方語言大小都有5o多種,更何況地域差異,十里不同俗,這里哪怕是一個民族,如傣族,就有水傣、旱傣、花腰傣,他們內部之間在語言上也都有很大的差異。幾年前大隊的幾千名老戰士,都強制學過了幾句官話,但部隊擴編後,他們的官話簡直就被雜七雜八的方言淹沒了,語言不通,何以令行禁止!還真成了一個大問題。

李先讓政治部副主任蘇仁偉負責,在部隊中學習推廣華夏的官話。教師出身的蘇仁任去找到了他以前的同行---教育部長墨林,請求他的支持。墨林欣然同意,就在各校選調了官話說得好的教師1oo名,在部隊的各個師級單位開辦了一個為期1個月的官話教員培訓班。同時,蘇仁偉又編寫了《說好華語1oo句》、《部隊掃盲教材課文朗讀》、《講故事

說華語》、《听像聲學華語》等教學錄音錄像資料,去廣播電台請播音員錄制好後,迅下到了部隊連以上單位,供指戰員們學習,在部隊里掀起了一個學官話的熱潮。

墨林受到了部隊的啟,他和新聞文化部曾慧聯手,在各地的廣播電台和吉祥、個舊、河內、曼德勒、加德滿都電視台等,開闢了學華語的專題教學欄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墨林還親自帶人去到漢人鎮,爬上那高高的漢人寨,請楊繼祖老先生在漢烈堂里講解國學,並錄制成音像資料,6續整理、編纂成輯,名為《繼祖老人講國學》,在電台、電視台連續播放,轄區民眾又掀起了一片漢**。

卻是對這邊沒有死心,一定要防著的。」

俞時之對唐繼堯道︰「唐公老上司,時之敬您一杯酒。」唐繼堯道︰「時之呀,我當時十分看好你,你卻早早地過來了。」俞時之道︰「唐公,當時我過來,一是因了一齋兄的引見,二來也確實是為生活所迫。但是過來後,我也找到了一片新天地。」唐繼堯感嘆道︰「我當時也一心一意搞內斗去了,哪里顧得上你們喲,我伐貴州、征四川、侵廣西,打了個不亦樂乎,結果還是個空搞燈,現在想來,真遺憾那!」

陳佳永道︰「大家都有很多感慨,但是一條︰一切唯我華夏利益為重!對祖宗打下過的地盤,我等後輩在能力範圍之內,定當竭力收回,並努力經營之。」

陳家耕道︰「我們華僑在外打拼,一是為了自己的生存,二是不忘家鄉,那是我們的老祖根呵!我已經將滇南鎮守府制作的漢文漢語教材的全套,都往了廈門大學、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讓後人們好好學習。」眾人論及,都感慨系之。

唐繼堯對陳佳永道︰「賢佷,你幾個媳婦都在嗎?能讓我見見嗎?」陳佳永道︰「可以呀,林雪燕在家中休息,楊紅忙著建立銀行的事去了,葉玉蟬在司令部通訊處上班,柳如花在後勤部搞管理,田佳在司令部作秘書,田佳這會兒就在您跟前呢。」唐繼堯看著田佳的干練樣兒,若有所思地道︰「看來,我也得讓家人們出去工作才好,免得她們一天在家無事叨叼,讓她們出去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也為社會作點貢獻。」

田佳去叫來了安貞子,貞子向大家問了好,又問唐繼堯︰「唐叔,您還去打魚麼?」唐繼堯笑道︰「佷媳,我還打魚呀,這次提過來的巴勒魚,就是我親手在湄公河里打起來的,只不過打魚的次數卻少了,事兒多多,唐叔我這會兒不是又忙起來了麼。」

陳家耕和唐繼堯他們,在陳佳永後院的小樓里,從中午開始,或茶或酒,古往今來,慷慨縱論。晚上,馮吉、李先、劉雲濤、熊德佩等人也加入了小樓「沙龍」,大家一直互相交流到了深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