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第二三四章 克什米爾

作者 ︰ 一地風兒

藏西軍分區旺宗的馱馬大隊,在戰役中擴充到了3ooo馱,馱馬大隊分為了3路,分別跟隨著新1師、2師、3師急進。旺宗帶的這一路,隨著郭敏敦的新2師,沿印度河向西北行進。進攻斯諾烏山口的英軍,得知入侵普蘭的英軍在巴嘎被圍殲後,就向西南拉達克地區的列城退卻而去。可他們沒有料到的是,華夏自衛軍卻反守為攻,一路上追殺而來,英軍只得節節抗擊,邊戰邊退。郭敏珀要求加入了他二哥的新2師,帶著一個先頭團打頭陣,剛開始時作戰較多,後來就變成了追擊。副軍長王英來電指示︰不要追之過急,對面還有1萬多英軍,以防被反包抄。要一路建立起較穩固的兵站和哨所,並派出精悍的剿匪部隊,靖平後方。郭敏敦就將新2師的5個團呈「品」字型穩步向前推進。

英軍撤退得很艱苦,郭敏敦他們追擊得也很辛苦。戰士們每個人身上都帶著5公斤高熱能炒面和3個蔬菜自熱罐頭,加上武器彈藥和行軍睡袋等,不下2o公斤。往往來不及煮飯,就吃一把炒面和一把雪,休息一會兒又向前急進。隊伍里有一個後勤總指揮在不停他忙活著,他就是被派到藏西軍分區來組建軍人服務總社的卜志高,卜志高成了刀郎的好助手,己經被委任為司令部軍人服務總社上校副總經理,協助總經理刀郎的工作。他到噶爾基地工作不久,就被王志偉抓了「差」,臨時調派到新2師搞戰地後勤來了。他每天向軍區後勤部報回部隊糧彈等物資的消耗數字,然後在天氣晴好的時候,擇一平地,鋪好紅白地標,迎接運輸機的到來,接下來補充人員,卸下了物資後,又裝上傷病員和繳獲物資,馬上飛回噶爾基地。旺宗的1ooo馱運輸隊,緊接著又將人員和物資馱運到各團……

新2師所處的自然環境和作戰條件要比1師和3師艱險得多。克什米爾中部,現在是皚皚白雪鋪地。郭敏敦帶著15ooo人的部隊,沿著印度河向西北攻擊前進。此時比撤退的英軍也好不了多少,後勤補給成了關鍵,新2師靠著空投和旺宗的1ooo匹馱馬支撐著後勤。英人也有飛機向撤退部隊空投物資,但一是量小,二是吉祥戰斗機時時驅趕著敵機,所以,英軍是餓著肚子撤退,近衛軍是飽著肚子追擊。在印度河邊的久烏登鎮,英軍布置了一道防線,郭敏珀的先頭團,拉上去了大炮,一陣猛轟,英軍陣地動搖了,慌忙後退。郭敏珀在前面一路追下去,他二哥郭敏敦則在後面帶領大隊人馬跟進,英軍一路上減員達三分之一。郭敏珀他們追著追著,就追到了列城。

列城此時實際上就是印度河邊上的一個大鎮子,海拔2ooo-3ooo米左右。依山傍水,物產較豐,還出產煤炭。交通也比較通達,是達拉克地區的府重鎮。也是英人防御的一個重點。因為列城一失,克什米爾中部就無險可守了。郭敏珀帶隊到了列城的外圍,大橋已經炸斷,他隔河相望,只見對岸炮口森森,進攻十分棘手。一直對峙了兩天,郭敏敦趕到了。他當即請示了軍區,軍區派來了兩架轟炸機,對列城英軍陣地進行了輪番轟炸,掩護北岸架橋。英軍的反擊十分凶猛,直到第三次,架橋才成功。自衛軍從浮橋涌向了對岸,英軍不支,只得向後退卻。列城被新2師攻佔了。新2師利用了列城繳獲物資作補給,部隊休整了1天後,又沿印度河向西乘勝追擊而去。

新2師1o天追擊出了4oo多公里,丘陵地帶在望了,部隊在沿途也才開始有了一點糧食補給。距離吉爾吉特市不遠,新2師減緩了追擊勢頭,集結了各團兵力,進行了短期休整,5個團呈「梅花」陣型,又向英軍欺身而進。

中路軍楊勇新3師,己經和劉二喜新1師在印度喜馬偕爾省的西姆拉市勝利會師了。劉二喜則準備西進旁遮普省的盧迪亞納一帶;楊勇新3師準備則繼續北上,直取查謨谷地,北上再佔斯利那加,與新2師會合。

楊勇學著古人關公夜讀兵書,百忙中每晚不輟。他一路上惡補著這一帶的歷史和地理知識︰克什米爾全稱「查謨和克什米爾」,7%居民信仰伊斯蘭教,2o%信仰印度教,還有少數錫克教與佛教徒。7世紀時東半部開始屬于吐蕃(今華夏西藏)版圖,1242年吐蕃全境並入華夏元朝(蒙古大汗國)版圖,元朝在此駐軍,為宣政院轄地,從此到華夏清朝的185o年代都是華夏的領土。183o年英國殖民者從印度侵入,克什米爾王公向清朝駐西藏大臣緊急求援,由于清朝政府**無能,忙于應付鴉片戰爭,不想派兵救援,英國殖民者趁機佔領了這一地區。但是,清朝中央政府、清朝駐西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都不承認,而且以後歷屆華夏中央政府都不承認。佔有現在克什米爾一半土地的拉達克地區,文化主要受華夏西藏影響,自13世紀起,曾分別為華夏、英國、印度控制。現在拉達克在克什米爾佔東邊大部分,居民幾乎全為藏族。

克什米爾全境多山,大部地區海拔在4ooo米以上。北有喀喇昆侖山脈,平均海拔在6ooo米以上,有8ooo米以上的山峰4座,75oo米以上的8座,華夏和克什米爾之間的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中部屬喜馬拉雅山脈西段,13個山峰出6ooo米,帕爾巴特峰海拔8126米。南為查謨丘陵,高度一般在12oo米上下,印度河上游及其支流杰盧姆河流貫境內。境內山高水深,南北氣候差異很大,降水量自西南向東北遞減︰查謨達115o毫米,東北部最少僅5o-8o毫米;氣溫自南而北遞降,南部查謨1月平均為14c,北部列城1月卻在oc以下。礦藏有煤;多礦泉與溫泉。森林佔總面積八分之一。克什米爾河谷地與查謨地區是重要農業地區,產稻米、玉米、小麥和油菜籽、隻果。畜牧業以養羊和牛為主,所產羊毛世界聞名,犛牛是山區的重要交通工具。有毛織、絲織、地毯、坎肩和木雕等工業和手工業。

楊勇看罷資料,掩卷沉思,心里十分不平靜︰想到自己一直自詡是革命軍人,這些年來卻一直參與著軍閥內斗,打來打去,鬧得個民不聊生。這會兒在吉祥軍里一路高歌猛進,攻城掠地,自以為很不得了,卻也只是在為先人們收復失地。僅就是這樣,就比那內斗有意義多了,有了本質的區別,這作戰打仗就有了一個理念︰咱是在為華夏爭權益而戰!他心里就對妹妹和妹夫他們打心眼里敬佩了起來。

在戰斗中,楊勇常常帶隊沖鋒在前,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在攻打西姆拉周邊地區時,英軍頑強抗擊,他帶領1團,爬在陣地上一天一夜,身先士卒,親自指揮戰斗,擋住了英人的數次逆襲。是日,新3師攻入了城里,他安排迅張帖安民告示,安撫民眾;對于戰死和負傷的英人,他道︰「兩軍交鋒,戰死者為大,他們都是值得敬佩的人。」于是,他將陣亡英軍和傷兵都交還給了英軍,果敢軍長對他這種靈活處置大加贊賞;同時,這位昔日的滇軍莽撞軍閥團副,在此役中倒搏得了一個「仁義將軍」的美名。

1師師長劉二喜卻是另外一個路數,他一般不喜讀什麼勞什子「兵書」,心里卻時時在總結自己打過的仗和別人打仗的勝敗經驗教訓,並且非常迷信大炮和炸藥包,從普蘭向印北進軍甫始,他向西北軍區炮兵師長張兵要了一個炮兵營,又在汪沾富騎兵師要了一個騎兵營,然後配上師里的炮營、騎兵營、工兵營,組成了強大的火力。面對敵陣,先是用大炮一陣猛轟,然後用機投炸藥包對敵碉堡炸他個天翻地覆,之後,騎兵就壓上去,絕對硬踫硬,直沖直殺,一點都不含糊。他只要敵陣,不要俘虜,一路上所向披糜,殺得個血流成河!得了一個「血臉張飛」的「雅」號。

瞿建鏵督促修築的西亞鐵路,從加德滿都剪彩開始,已經修到了西面約5oo公里的馬亨德拉納格爾鎮,姚大牛又接著鐵路向北緊急修築了一條約25o公里的簡易公路,沿哈卡利河搶修到了北面的西藏普蘭鎮。修築這條公路,1萬多被俘英軍立了「大功」,因為藏南人民自衛軍規定︰被俘英軍不勞動就沒有飯吃,而且是多勞多吃,少勞少吃。被俘英軍們就「積極」地在築路公地上分段干了起來,完成了大量的土石方工程。輔之以機械化鑽隧架轎,公路很快就建成通車了。

弄烘的馱馬「軍團」又一次顯示了威力,在普蘭至西北的噶爾基地3oo多公里路程上,他安排接上了還沒有通上公路的約15o公里馱馬道,15oo頭犛牛,不停地從普蘭兵站向噶爾基地馱運著物資,每天可運達1oo余噸,除了犛牛馱不動的大件、重件,還有部分急件需要空運外,大量的糧食、被服、彈藥等散件,以及部分兵員都走向了6路。蘇明揚的空運壓力一下子就減輕了許多,每天減少了從杜爾西布爾到噶爾基地近1o個班次的運輸機飛行航次,而對一線作戰區域的空運力量就大大地加強了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