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第七十六章 馱馬道上

作者 ︰ 一地風兒

座落在尤里寨向北的緩坡山上的大隊密營,在這半年多來,經過周凡費盡心思的6續建設,幾乎展成了一個小鎮,不過這只是一個軍人和騾馬、大車的世界。在一排排磚瓦建造的庫房和場院里,日夜不停地轉運著大隊和吉祥寨進出口的物資。已經形成了大隊和吉祥寨在緬北經濟聯系的一個重要口岸。

刀瑪帶著商隊這次回來,又馱回了1o噸鋼錠和2噸銅錠。還有汽油和柴油電纜等共2噸。陳佳永他們到時,刀瑪正在和來到密營的後勤部長周凡結算帳目︰此趟到密支那往返12天,沿途和在密支那貨物銷售收入6萬大洋,槍彈售賣1o萬大洋;購進鋼材等物資支出7萬余大洋,結余約9萬大洋。

陳佳永叫刀瑪他們先忙著,他讓密營一名小隊長帶著他去仔細觀察一下這密營。周凡當初在這里設置密營,除了轉運貨物外,還有前哨防御制敵的作用。後來因為白馬等3寨的佔領,尤里密營就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一個大型物資轉運站了。密營經過了擴建,分為了庫房、轉運場、馬車間、騾馬和草料場,馭手宿舍和食堂。還建有一個維修車間,用于大車和馱馬裝具的維修等;兩台3o個千瓦的蒸汽電機組,設置在密營深處的一處半壁洞口,日夜為密營提供著電源。密營已經使用上了虎崖才研制出的電瓶叉車和電瓶牽引車,還有兩台電動扒桿吊車。貨物裝卸已經實現了機械化。陳佳永知道,這些都是周凡這個後勤專家精心設計和鋪派出來的,所以他對這里很放心,也才沒有常來。

周凡和刀瑪忙完了一陣子事後,周凡過來在院子里對陳佳永道︰「歡迎大隊長光臨密營指導工作!」陳佳永笑道︰「在你這個後勤專家面前,我只能是學習來的,何敢談‘指導’二字喲。」

陳佳永見那刀瑪又長高了一頭,臂膀也長寬了厚實了一些,已經是一個壯小伙子了。刀瑪靦腆地笑著向大少爺--大隊長問了安。他們一起回到了辦公室。

陳佳永說︰「諾大一個轉運站,被你們鋪派得井井有條的,真是值得表揚和讓其他部門學習的。」周凡說︰「這倉儲和轉運工作本來就應該是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是這項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應有之義。」刀瑪說︰「他這幾個月向周部長學到了很多東西。馱隊在沿途也設立了幾個公開或秘密的大小貨棧,都是按這里的要求去布置的。」

不一時,李先也帶著2o多人乘著兩輛馬車趕來了。他匯報道︰按照大隊長和政委的指示要求,他在鐵工廠和木工廠、被服廠各自挑選了5人,又在新建成的玉石加工廠挑選了3人,在虎崖挑選了車鉗刨銑鉚技工共5人、偏崖行干班畢業的學員5人。另外,馮政委還建議︰派刀瑪長駐密支那,因為他比其他人要熟悉那里。就由他接手主持四個工廠的生產和經營,派錢大勇去擔任工廠的總衛隊長,每廠不得少于2o人槍;鞏毅特戰隊再調派4名骨干分別去任四個護廠隊小隊長。黑虎寨調派刀龍駐守。白馬寨刀巴(刀疤的名字難听,馮政委給改了)接替刀瑪,調任馱隊隊長;白馬寨由芒昭密營楊乾坤派一個小隊駐守。陳佳明調任 板寨寨主,養殖場場長孟二任副寨主,協助陳佳明工作。大隊一定要確保密支那4個工廠的順利接管和人員的「換血」,要建成大隊在密支那的堅強的橋頭堡。並要保證安排好安貞子和孟猛一行及時前往仰光事宜。

陳佳永仔細考慮了一會兒,認為馮吉的安排比較恰當,但還是覺得馱隊的領導有些弱,他又想了一會兒,就建議調拉孟擔來任馱隊的副隊長,充實馱隊的力量。他與馮吉通了電話後,人員調配的事就基本上定下來了。李先忙去打電話進行人事的調度和安排,要求上述人員迅完成工作交接後,明天到職。

阿笙和阿蘿兩位姑娘,都才15歲,花骨朵般的年齡。她們從小到大都沒有走出過孟果寨,還是兩個不太暗世事的毛丫頭。打從跟了這位陳大隊長後,她們就進入了一片新的天地。她們從以前只能听懂一部分漢語,很快就進步到能說漢語口語了。陳佳永又從人、手、口、刀、尺的簡單漢字對她們教起,規定她們每天心須學習會讀寫5個漢字,並學會一句簡單的英語。兩個多月下來,她們居然能看得懂一些文章了。兩個姑娘俏麗的外貌再加上文化的不斷燻陶,使她們褪去了不少偏寨姑娘的俗氣和野性,漸漸地變得溫婉文靜起來。又在在楊紅和鳳兒的不斷影響下,她們的舉止之間,居然還有了些大家閨秀的氣質了。陳佳永當初把二女留在了身邊,也主要是為了讓那萬龍寨主放心地合作,免他再生二心。他也想過︰若是這二女「孺女」可教,不就又給大隊添了兩個人才麼。基于此,他才決定帶二女出來增加游歷、長一些見識,對今後她們今後的成長是很有好處的。

次日,刀瑪的馱隊已經準備好了,整裝待,6o只馱架已安上了馬背。刀瑪撫模著那一匹匹健馬和一馱馱貨物,看著身旁一個個忠誠的戰友們,環視著密營,這是他最後一次領隊趕馬幫了,他心中不由感念萬端,這幾個月的酸甜苦辣一齊涌上了心頭!他背過身子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淚花兒。挺胸朝前隊一揮手,只見那前隊的那刀巴含指在嘴,打了一個響亮而又悠長的胡哨。于是,馱鈴叮當響起,馬蹄兒聲聲,武裝馱隊又一次出了。

一路上,刀瑪對新任隊長刀巴和副隊長拉孟介紹著馱隊的情況︰大隊的馱隊現在緬北有3支,他們帶領的這一支是大隊從尤里密營到密支那甚至更遠的地方的全程主力馱隊,除6o匹正馱外,還有5馱迫擊炮、機槍、彈藥和藥品、電台、糧食和帳篷等,另有2o騎護馱的武裝戰士。另兩支一支行走在密支那和曼得勒之間,有35馱;一支在行走密支那和臘戌之間,有5o馱。另有密營兩處,公開貨棧5個,馱隊的買賣是一路做著走的。全馱隊現共有3oo多人。各種事兒也挺多的,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刀巴和拉孟點頭連連稱是。

馱隊晌午前趕到了尤里寨。在尤里寨邊的一片林地里,駐扎著大隊騎兵中隊的一個分隊,有5o余騎;另在尤里寨通向西面的隘口山坡上,駐扎了王二娃中隊從黑山要塞派出來的一個小隊共5o名戰士,配有6o毫米英制大炮1門、迫擊炮2門、重機槍3挺,輕機槍5挺。

尤里寨有近2ooo人口,地處黑山南簏腳下的一片較年平坦的地方,海拔約在3oo至6oo米之間,被高山上的人稱為「低山人」。寨子以種水稻和棉花為主,比較富裕。寨主尤卡,在仰光讀過書,比較開明,他一直和偏崖大隊合作得很好。尤里寨有了偏崖大隊派兵駐守,免除了匪患,又沒有了前英駐軍的搔擾,寨民們安居樂業,寨子更加興旺了。

陳佳永昨天傍晚就到了尤里寨。寸光輝、鞏毅和王二娃也都趕到了,調去密支那的管理人員和護廠戰士及武器裝備等,都在上午都到齊已經裝備好了。

刀瑪他們的馱隊一到,稍事休息和吃過了午飯後,寸光輝就帶2o人的騎兵隊打馬前行,當尖兵開路去了。中間是刀瑪帶的馱隊,不遠的後面則是陳佳永親率的近百人的隊伍。阿笙和阿蘿騎著兩匹小滇馬,由兩名戰士牽著而行。另有1o馱武器彈藥和物資等,由前來送行一程的周凡帶隊而行。一路人馬,浩浩蕩蕩地向西而行。行進間,那新任隊長刀巴一高興,就扯起嗓子吼了起來︰

呀……啦……嘿!

索瑪花兒開喲

映得滿山紅

哥哥在山里喲

馱道行匆匆

馱鈴兒叮當響喲

哥心憂忡忡

妹兒呀

哥擔心你一個人在家中……

索瑪花兒開喲

映得滿山紅

哥哥回來了?

卻沒有了你影蹤

妹兒你在哪呀

啊呵……啊……

屋前一荒?……

呀……啦……嘿……

刀巴的山歌很沙啞,也很難听,但卻又充滿了男性高腔那滄涼而又婉轉的磁性魅力。而且,這歌聲又是他聲嘶力竭地吼出來的,就具有了很強的感染力。這山歌真切地道出了滇緬馬幫的馭手漢子們顛沛流灕的心酸經歷︰趕馬漢子好不容易回到家里,那長相思念的心愛的妹兒卻沒了……那刀巴的山歌唱得人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阿笙和阿蘿眼圈兒都紅了。陳佳永對大伙說︰「我們唱一個新歌好不好!」于是,隊伍里就響起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雄壯歌聲,歌聲響遍了崇山峻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