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第二十章 二出偏崖

作者 ︰ 一地風兒

黎明前的偏崖大廳(5月16日),己靜悄悄地集合了一小隊人馬。他們是陳佳永、劉兵、王志偉、刀瑪、崔英子、苟良才、趙大雄(為了便于大家的認同和今後的活動,陳佳永給幾個可改造利用的日本人都起了幾個中文姓氏,在大隊里通用,他們必須接受︰如張春森、田奇、趙大雄……)

第二次外出偏崖,是較長距離地進行搜索,而且必需為偏崖找回糧食。

昨晚大隊部會議集體決定︰組織一支精干的小分隊,外出偏崖進行有目的的搜索,暫定目標為東北方向的那個寨子。目的是模清情況、籌集糧食、相機進駐並作為立足點,為下一步行動打好基礎。

昨晚的會議上,在陳佳永的一再堅持和馮吉的默認下,小分隊由他帶隊前往探寨。大隊由馮吉全面負責,副大隊長刀郎協助做好具體事務。

小分隊的人選是陳佳永提出後,大家研究決定的。劉兵擔任副隊長,負責電台聯絡和制作地形圖;王志偉負責前方偵察和作戰;趙大雄負責食物、植物標本和種子的考察和采集;苟良才負責2匹滿載物品的騾馬;刀瑪負責分隊通信聯絡和協助苟良才和崔英子的事務;崔英子負責食宿和醫護。

小分隊的裝備十分齊備︰都穿著嶄新的作訓服,陳佳永、劉兵、王志偉3人還帶上了頭盔;每人一只微型沖鋒槍、4個香瓜手榴彈。王志偉還帶上了一支ak47步槍和一支高精度阻擊步槍,包裹好放在了馭架上。苟良才攜一英制只步槍,刀瑪帶著一只大鏡面匣子,崔英子則配帶了一只防身用的小手槍。4個馬馭子里,裝著兩頂趕制的小型卡嘰布帳篷、一部電台、1o公斤鴉片、5oo塊大洋、1小箱西藥、消毒藥粉等,還有一些開路工具和小什物。但糧食只帶了一天的,因為偏崖所存食物了了無幾,還巴望著他們出去找回糧食來。

7個人、兩匹馭馬,在清冽的晨風中出了。

馮吉和刀郎、安德森、安貞子等人,把陳佳永他們送出了偏崖。許久許久,陳佳永回頭,都還能望見他們的身影。

馮吉回到了偏崖,在大棚里對曾凡強說︰「一定要24小時全面追蹤大隊長帶領的探寨小分隊的動向,一有新情況立即向我報告。」

他隨即又下令︰張山1中隊全天訓練。王二娃3中隊向偏崖上方的西北方向拓展搜索,獵物可多可少。並派了查爾斯隨隊前行。

李世久2中隊配合工程部,力爭一天內建好煉鐵小高爐。由詹姆士負責。

石灰窯在中午出窯後,繼續裝填燒制石灰,並馬上建第二座窯子。由凌佔魁負責。

葉曉兵接替下苟良才,暫負責騾馬隊的喂養工作。

威力遜熟悉上次出偏崖的路徑,帶上2中隊的1o個人,用偏崖最好的工具,沿大隊長走過的路途,按騾馬大道的要求,拓寬和平整道路。

田奇繼續壘土牆。鞏毅對1中隊開始進行軍事訓煉。安德森負責總防務。

馮吉布置完後,他讓刀郎在偏崖負責掌握全面工作,他則隨王二娃3中隊出去了崖北。

陳佳永他們並沒有急著趕路,沿途要整理出一條可供騾馬行走的簡易便道,一邊讓劉兵繪制地形圖。他們過了滑坡帶,再過了壅塞湖。中午時分,他們趕到了上次出來的崖嘴,稍事休息,吃過干糧後,又向小寨方向探索前進。

隊員們輪換用大砍刀、匕和工兵鏟、木棍等,披荊斬棘開拓便道,一路上有驚無險,行程也快了起來。劉波則大致完成了繪圖;趙大雄則在苟良才和刀瑪的指導下,采集了不少植物種子和小苗子,還特地采集了大量的板蘭根、金銀花等中草藥;刀瑪他們沿途用駑箭射殺了不少山雞、野兔等;崔英子則一路采了不少的野花插滿了頭……

下午3時許,小寨已清晰地出現在他們前面。

陳佳永用望遠鏡仔細觀察︰約直線距離1公里外的這座寨子,建于一陡峭山崖下端,與偏崖地勢差不多,坐西北朝東南,海拔約7oo米。鎮子約有1oo來戶人家,估計可容2ooo余人口,實際上恐怕沒有那麼多。小鎮右邊有一條深澗,左邊有一面山坡,向下和東北面,則是大片的平地。看來寨子也遭了震災,不見有什麼人行走。

大伙們踏著腳下一條依稀可辨的小徑,又經過一陣努力,來到了一道深澗邊。

難題出現了︰澗邊最窄處,約兩丈寬的地方,原來當橋用架著的木頭只剩下了一根,人畜都過不去。難怪山這邊幾天來都沒有人跡,可能也是這深澗斷橋造成的。

這山澗長約5公里,兩岸都是峭壁,山澗深約3o多米,澗底水流轟鳴。南北兩頭5oo米內,是密密的山林,或是懸崖峭壁,再無架橋的地點。繞也繞不過去。小分隊原路返回是不可能的,要不出來干啥。若宿營在這里也不行,且夜間十分不安全!見天還未晚,陳佳永想了一會,下了決心︰架橋!

這橋反正是要架的,這會不更是急著要過去嗎,小分隊鐵了心開始架橋了。

苟良才就近選中了3根約3丈長、較順直的且便于砍伐的松樹。大伙馬上動手砍伐起來。花了1個多小時,才備齊了材料。刀瑪自告奮勇,腰里系上棕繩,像猴子一樣,四肢抱住那根樹干,倒吊著爬了過去。他們這邊則用兩根樹干做成一個支架,先將一根樹木放過去搭上了澗口沿上捆牢,苟良才又冒險跑了過去。又將另兩根樹干順上橋干,刀瑪和苟良才在對岸用繩拉,這邊使勁推,終于搭好了約4尺寬的木橋。

接下來就是用砍削好的樹枝緊緊地捆扎橋面,用牽蔑索當護手。陳佳永在橋上試走了兩個來回,見還結實,就命大家迅過澗,把馭子也背了過去。最後,苟良才用黑布蒙上騾子的眼楮,四蹄包上厚棕墊,增加馬蹄接觸橋面的面積和摩擦力,他在前面牽,刀瑪在後面護著,很快就過來了。

陳佳永一看時間,已過下午5時,再過一會,天就會黑下來了。他們沒有停下來休息,輪換著喝水和吃點干糧,堅韌不拔地繼續著「逢山開路」的工程。

天將擦黑時,小分隊終于來到了這個寨子的邊緣。在寨邊約4oo米處的一片林子里,隱秘地搭好了帳篷,用油布鋪地,簑衣作墊,安頓好了騾馬,架起了電台,並讓刀瑪前出15o米,放出了潛伏警戒哨。

王志偉教崔英子和趙大雄做了一個消煙行軍灶,用一只小行軍鍋燒了開水(水是用羊皮水袋從偏崖馭來的,約15公斤。因為張春森臨行前再三叮囑︰小分隊沿途未經檢測和消過毒的水,千萬不要飲用。),稍冷後灌滿了大家的水壺,然後又悶了一鍋干飯,就趕緊熄滅了灶火,因為再是采取了滅煙措施,也還是有一些跡象泄出的,當然不是細心的人還是現不了。又累又渴又餓的他們,用干飯就著酸菜和野兔肉,飽餐了一頓熱飯。

陳佳永對白天的行動還是比較滿意的︰刀瑪這個小猴子,在架橋過澗中功不可沒。還有那苟良才,他帶著兩匹騾馬,其實就是小隊的整個家當,愣是安全地馭到了這里。

苟良才正在為兩匹騾馬梳洗著,見陳佳永過去,忙說︰「少爺好!」

陳佳永笑了笑說︰「你應稱我大隊長的。」

苟良才說︰「是、是,我從小就是跟少爺玩大的,您這會成大隊長了,還不一樣在一起麼。少爺知道,我從小就喜歡阿貓阿狗,嘿嘿。這養馬呀……」陳佳永打住了他想聊「養馬經」的話頭,說︰「帶著馬,好好宿營。」

崔英子這姑娘,還真能吃苦,一路上干了不少活兒。到了這寨外的澗口,還興奮不已。陳佳永嚀囑她︰保護好醫藥箱,早點休息。

趙大雄還在興致勃勃地整理著他采來的那些藤藤筋筋。陳佳永過去對他說︰「要多搞點防疫的,這次去這寨子,恐怕有些麻煩。」

暮色已經降臨,陳佳永召開了一個短會,听取了大家的意見後,決定小分隊抓緊時間,夜探寨子。

探寨由陳佳永帶著刀瑪和王志偉同去。陳佳永命劉兵向偏崖大隊部報,很快就得到了回電︰

「情況已知,祝賀到達。同意夜探寨子,千萬注意安全。大隊擬每天派一個中隊沿小分隊留下的標記修路前出接應。其他一切正常。另、已燒出生石灰2ooo斤,請指示使用。煉鐵爐已建成大半。祝小分隊一切順利!完畢。」

陳佳永立即口授回電︰「已悉。煉鐵爐抓緊修建,生石灰更要用于修路和山澗架石橋,繼續抓緊大量燒制。道路要繼續修建。隨時保持聯絡。完畢。」

他命劉兵負責留守營地,繼續整理和完善地圖資料;苟良才值哨,崔英子和趙大雄抓緊時間休息。

陳佳永、王志偉、刀瑪3人則迅換好了裝束︰

陳佳永一身長衫,王志偉和刀瑪則一身短打,穿著簑衣帶著斗笠,身藏武器。斗笠還遮住了王志偉的頭盔,陳佳永則在衣領下還藏了一枚微型耳麥。劉波也調好了電台的波長和頻率,隨時接收他們的信息。

他們帶著夜視鏡,用約定的暗號,很快來到了刀瑪的潛伏位置。刀瑪匯報說︰寨子里從傍晚以來,只有少量的炊煙升起。這入夜後,也沒有看見多少燈光。但是房屋的垮塌並不怎麼厲害。總之,情況有些不正常。

陳佳永讓隨來的苟良才換下刀瑪值哨。叮囑了他幾句後,就帶著王志偉和刀瑪,三人直奔寨子而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