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海魂 第二部 炮聲 第六章 有關斯卡帕灣的誤會(三)

作者 ︰ 夏天的風和雨

第六章有關斯卡帕灣的誤會(三)

即便突襲艦隊在內茲岬暴露了行蹤,不過艦隊仍舊在內茲岬休整了將近一個小時。

這一個小時並非無用功。首先,德系戰艦腿短的毛病是出了名的。戰列巡洋艦、老式戰列艦和輕巡洋艦因為噸位大,儲存的煤水和油料比較多,續航力綽綽有余,不過,面對近三百海里的「長途奔襲」,突襲艦隊為數眾多的小型驅逐艦和掃雷艦卻堅持不住。

由1885級魚雷艇和二手商船改裝而來的掃雷艦儲煤量可以忽略不計,它們幾乎是被十來艘大型驅逐艦和穹甲巡洋艦生拉硬拽的搬到荒涼的內茲岬,即便是遠洋驅逐艦的儲煤量和儲油量都降到警戒線以下,突襲艦隊迫切需要中途加煤加水和補充燃油。

其次,突襲艦隊並不是常規編制,而是由幾支偵查、戰列艦隊、驅逐艦支隊和掃雷艦支隊臨時混編,所以迫切需要重新編組整隊。王海蒂在泰晤士河行動中對于用途、性能和服役狀態不盡相同的戰艦有效的整合使用成為海軍學院秀才們的必備案例,特混艦隊首先在德國海軍出現。

最後,突襲艦隊還得為那些一次性的消耗品——改裝掃雷艦加裝「外掛」。拖拽的粗實纜繩被割開了,體積巨大的浮桶掛件被艦隊的輔助艦吊機安放在改裝獵雷艦前段和兩側,有限的幾名水兵穿著厚厚的救生衣駕駛船舶,他們的使命就是強襲泰晤士河河口的雷場。

29日上午9時27分,規模龐大的襲擊艦隊休整完畢,總計九十四艘戰艦分成四個方陣,第一掃雷支隊十二艘臨時改裝的掃雷艦和第五驅逐艦支隊八艘遠洋驅逐艦頂在最前面,第五預備役戰列艦隊五艘老式戰列艦和第三偵查艦隊四艘老式穹甲巡洋艦緊隨其後,第六、七驅逐艦支隊十六艘遠洋驅逐艦分別于兩翼護衛,第一偵查艦隊四艘戰列巡洋艦和第八驅逐艦支隊八艘中型驅逐艦落在後面,擔任增援工作。隊伍的最末是兩艘水上飛機母艦和十多艘輔助船只組成,由第二偵查艦隊四艘現代化輕型裝甲巡洋艦和第九驅逐艦支隊八艘驅逐艦掩護,在北海上排開長達15公里的戰線,以縱隊陣型朝29海里外的泰晤士河疾馳。

內茲岬距離泰晤士河河口不過只有兩個小時的距離。上午10時36分,突襲艦隊迫近泰晤士河,王海蒂下達了第一道進攻指令。

齊柏林號和李林塔爾號水上飛機母艦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

如刺蝟一般布置在左舷甲板上的偽裝火炮黎明前就被拆卸干淨,一條不到一百米的飛行跑道顯露出來。福克e5戰斗機擺放在艉甲板,油料被灌入機月復中的油箱,由海軍舊式半穿甲彈改裝的50公斤級炸彈被小車推出,又分別掛載在艦載機兩側機翼和機月復。維修技師忙上忙下,為脆弱的戰斗機做最後一次檢修。

飛機普遍只有80匹馬力的1915年,設計師不得不使用在機翼數量和翼展面積上下功夫,使飛機增加接觸空氣的面積以獲得更大的起飛重量,更多的武器載重和更長的滯空時間。

齊柏林號與李林塔爾號水上飛機母艦由民用商船改裝而來,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空間,又因為福克e5的機體不小,甲板上至多只能容納八架艦載機等待起飛。為了節約時間,技師只得將留在機庫內的福克e5推至電力驅動的升降機附近,隨時待命。

瞭望塔上的觀測士官抓著手里的話筒,將風向風速,海況和橫搖周期報告給艦島後側的飛行指揮塔台。老練的飛行和航海參謀根據觀測士官的報告,開始調整艦體的方向,努力使戰艦逆風而行。

滿載超過一萬噸的水上飛機母艦開始月兌離縱隊,在八艘大型驅逐艦的保護下,頂著來自北大西洋的西南季風全速前進。

這是水上飛機母艦第一次參與艦隊決戰,等待起飛的前夕,由三層建築、艦橋和三座縱軸布置的煙囪構成的艦島上站滿了送行的艦員。

「艦長,您說點什麼吧。」齊柏林號艦載機特別飛行中隊第一小隊九名飛行員在甲板上站成一排,不善言辭的老艦長輕輕咳嗽了一聲,送上老水手對藍天的祝福︰「德意志的雄鷹們,一定要活著回來!」

九名飛行員和他們的中隊長齊齊向戰前已經退役,戰爭爆發後卻毅然決然的重拾軍衣的老艦長敬禮。

腰間夾著飛行員頭盔,腰間別著一把毛瑟手槍,手里提著護目鏡的飛行員氣勢磅礡的沖出休息室,朝他們的座駕走去。這時,特別飛行中隊隊長漢納-肖叫住了他的下屬,開始領導訓話。

「伙計們,听著,此次行動我只有三點要求。第一,進入戰場後各自行動,注意自己的油量表,盡量避免與英國戰斗機和防空火力纏斗,自行掌握撤退時間。第二,我們的目標是英國人的民用船只、油料庫、煤站,將有限的彈藥用于英國標志性建築物得不償失。」

漢納-肖裹著皮手套的手伸出三根手指,氣勢洶洶的喊出前兩點要求。在第三點要求提出之前,漢納-肖瞄了瞄忙著詢問戰艦轉向情況的老艦長,壓低聲線道︰

「第三,如果真的按耐不住,準許攜帶一定的私貨,比如艦隊決戰型扳手……」

10時23分,齊柏林號與李林塔爾號飛行指揮塔台先後下達了準許起飛的命令。艉甲板上待命的信號兵高高舉起旗幟,示意飛行員做起飛準備。

發動機轟鳴,螺旋槳劇烈轉動,艉甲板的軍旗獵獵聲頓時為刺耳的機械噪音取代。奧托-代諾斯掃了掃漢納-肖座駕的儀表,見一切正常,這才捏了捏年輕人的肩膀,擠眉弄眼的將手里的小工具箱塞進座艙。

「知道你偷了不少扳手、鐵錘和板磚,或許你不建議殺器再多一點……」

漢納-肖緊了緊脖子上的紫色絲帶,微微頷首。

「西南風向,風速兩級,準許起飛!」

信號兵對飛行員比了個大拇指,手里的黃色醒目旗幟上下飛舞。

漢納-肖飛快的從上衣口袋掏出一張黑白照片,將它叼在嘴里,緩緩推動操縱桿。略顯笨重的三機翼戰斗機開始在跑道上滑動,大約在70米處,風流的漢納-肖再度扔掉盧克納爾女伯爵強送的照片,飛機也搖搖晃晃的升上天空。

不多時,最後一架福克e5也升上天空,與李林塔爾號的10架戰斗機匯合。二十架作戰半徑僅有70-80公里的戰斗機勢如破竹朝45公里外的大倫敦撲了過去。

(——華麗的分割線——)

稍顯平直的海岸線突然深深的凹向西側,海水也從近海的碧色變成帶有惡臭味的黃色,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的目的地到了。

1915年4月29日的泰晤士,沒有往來穿梭的商船,不見平時威風凜凜米字旗軍艦,為大不列顛王國心髒供血的河流靜悄悄。

第一掃雷支隊十二艘一次性掃雷艦在呈喇叭口狀的泰晤士河河口橫沖直撞,第五預備役戰列艦隊五艘凱撒-腓特烈三世級老式戰列艦和第三偵查艦隊四艘老式穹甲巡洋艦沿著掃雷艦拼死趟過的狹窄航道,緩緩迫近最寬處只有29公里的河口。

未知的海域,可以預見的水雷、驅逐艦和要塞炮總是叫人膽戰心驚。旗艦凱撒-腓特烈三世號的瞭望平台上,四名瞭望員正小心翼翼的查看附近的海面和海岸線。

高倍望遠鏡的鏡筒中,哥特式的教堂,靜謐的村莊,蔥郁的叢林,荒涼的海崖,高聳的海岸民兵瞭望塔和崖下層疊的碎浪歷歷在目。

「這就是英國人的泰晤士河?」年輕的瞭望員從未造訪過北海對岸強盛的海洋國度,此刻,他正一臉興奮的打量鏡筒中陌生化的世界。「這就是所謂的龍潭虎穴?」

「德國人來了!」望著氣勢洶洶殺過來的德國艦隊,駐守在海岸瞭望塔上的民兵已經慌了手腳,畢竟,畢竟大英帝國已經有數百年沒有遭遇過海上入侵,不列顛人沒有相應的經驗。

指望這些背著獵槍和老掉牙的單發步槍的民兵是不切實際的,他們一口氣打光了全部信號燈,然後派人向兩公里外的小鎮駐軍報告。事實上,那些小鎮駐軍也未必靠得住。

北海慘敗,失去海上屏障的英國牛這才認識到他們本土的虛弱究程度︰由于兩強原則的施行,大英帝國有限的軍費絕大部分用于海軍,剩下的軍費僅僅只夠不列顛保存一支袖珍陸軍。歐戰前夕,陸軍在沒有征得議會同意的前提下募集了百萬士兵,這一政策曾經備受爭議,不過卻在1914年年終被一錘定音,被認為是保衛巴黎和拯救法國的關鍵性措施。北海決戰後,公論被推翻,歷史被翻案,不列顛數百萬精銳陸軍深陷歐陸西線戰場泥淖,本土僅剩下一些新招募的士兵和軍校生,牛逼哄哄的不列顛在眼含熱淚追悔莫及。

將部署在法國戰場的陸軍調回來是不切實際的,除非不列顛人已經喪心病狂。萬般無奈之下,國防委員會決定將原本用于支援法國物資和兵力用于本土防御︰新兵營里的士兵死活不論,一律送去任何德國人有可能登陸地點。軍校生保留學籍暫時離校,充任低級軍官。

小鎮的駐軍自然也是這種濫竽充數的貨色。好在他們的長官是個軍校生,知道失態的嚴重性,急忙向司令部反應情況。

等消息轉呈到陸軍大臣基奇納勛爵手中,德國人大舉進攻兵力城下的消息已經鋪天蓋地,鬧得倫敦滿城風雨。

並非陸軍的保密措施太過拙劣︰10時52分,赫敏市數萬居民親眼目睹六架奉命包圍倫敦的陸軍戰斗機被德國來襲的機群一通胖揍,11時07分,第一枚50公斤炸彈落在了泰晤士河一艘300噸級的郵輪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國海魂最新章節 | 大國海魂全文閱讀 | 大國海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