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九龍秘籍 第七十四章(上) 此衰彼漲

作者 ︰ 天理之外

正文第七十四章(上)此衰彼漲——

旁邊李廣義和王琳也都微微點頭,顯然覺得也是這樣,肯定其中有什麼不知道的奧秘所在。

「你說的沒錯。」邵翾開口了,「但是這些僅僅是官方的解釋,你們也知道,很多真實的內情,是永遠不會真正發出的。」

老道說的沒錯,j ng研道術的宋徽宗也是沒有認錯,那個頭蓋骨確實是中華氣運的鎮物,包括劉靜恆所用的陣法,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問題在于,不但中國人知道,很多別有用心的人也知道,也能看出來,源而來的日本。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軍迅速佔領了美國在華的機構,美海軍陸戰隊在秦皇島的兵營也被日軍侵佔,弗利和戴維斯成了俘虜。在天津的戰俘營中,弗利他們陸續收到從秦皇島兵營運送來的行李,但北京人頭蓋骨已不見蹤跡。

這其中,頭蓋骨早已經被當成一個珍貴文物,秘密運送到了日本位于四國島的軍事特別基地。

這個基地是日本在侵華的時期,特別設置的,里面不但集中了全日本各個領域最為優秀的科學家,同時還集中了很多其他領域的專家,比方說九段以上的忍者,包括傳說中的y n陽師。

起初,這個頭蓋骨,僅僅是作為文物存放的,所進行的研究,也僅僅限于考古方面的,畢竟,對于要一統世界的大日本帝國來說,了解各個種類的人口起源,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對于以後世界的統治和「共榮」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件神秘事件,卻引起了日本人的重視。

日本人是個很-信的民族,甚至在侵華之前,也是要等宮廷御用的y n陽師,通過天皇的血脈,引動天相預測了一下戰爭走向,才敢發動的。從頭蓋骨運送到日本的那一天起,日本的「觀星院」就感覺,日本的氣運在一點點的下降,起初也並沒有當一回事,以為是正常的天相演變,y n陽衰減。

後來,這一段時期,本來形式一片大好的戰爭,前線卻經常傳來莫名其妙的失利的消息。這邊引起了日本的軍方的重視,日本軍事學院,在分析了這些戰爭實例之後,得出一個結論,「這是不肯能的戰爭,從軍事理論上來說,完全是說不通的。」不要小看這個結論,這是集中了當時日本所有最優秀的軍事專家,一同研究的結論,而並非是簡單的為某個戰役失利,去辯護和辯解。

于是,作為不可以解釋的事,這份戰爭報告被送到了四國的軍事中心,其中有一個專-n由y n陽師組成的機構,專-n研究各種不可能解釋的奇怪現象。很多未解之謎,便是在這個研究中心得到破解的。

有一點不得不說,日本人的辦事效率和工作的態度,是整個亞洲甚至世界的楷模,懶散的中國人,是更不可能與之相比的。得到報告的第三天,這個研究機構的首領,上杉謙信就得出了結論,一定是有什麼聖物,去影響了皇國的氣運,而這邊,「支那」國的氣運,卻一點點的在增強。甚至這種增強,早已經超過了前些日子所觀測到的「此消彼長」的程度。顯然,是有什麼東西,影響了本就不穩定的兩方氣運對比。

有了結論,相應的對策便要想出來,畢竟不能一直坐等失敗,日本地少物稀,根本承受不住持久戰的消耗。找到實例原因,畢其功于一役,速戰速決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于是日方將自己最優秀的忍者和y n陽師,都派遣到了中國戰區,企圖探听到中國道-n和佛們的動向,最主要的是找出這個影響了皇國氣運的東西到底在哪,如果有可能,將其帶回日本,下策是盡量就地毀掉。日方給的期限也很死,務必在兩年之內,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在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想要再兩年之內,找到這麼一個只有傳說中才會出現的東西,其實無異于海底撈針,水中撈月。無奈這些人只能分頭行動,或者選擇打入我軍內部,或者是選擇和中國的修行人士j o友,盡量的靠近事實。

正在無數日本仁人志士,開始努力地為皇國氣運奔走的時候,一場戰事的失利,使他們不得不加快了步伐。

說到這里,邵翾又抬起了頭,仿佛考校一般的,對文揚笑道︰「你知道我說的是哪個戰役麼?」

文揚已經徹底的無奈了邵翾的這種態度考校方式,但依然很恭敬的回答︰「我的父親當年是38軍的軍官,對于軍事,我還是理解一些的。我對于那場戰爭,還是很了解的。」

1944年7月17日,88師俘獲敵56師團作戰計劃中得知,敵師團長訓話記錄:「華軍之企圖:此次中國遠征軍反攻滇西,其目的在于打通滇緬公路,取得國際補給線,並確佔緬甸,以為其盟軍進攻南洋諸島之基地。」此時,以美國為主力的盟隊同日軍進行了一系列爭奪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戰斗,以著名的中途島戰為轉折,使日本失去了在太平洋上的主動權。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當年初,日寇被分割在幾個戰場:南洋諸島日軍除「y-碎」外已無出路;中南半島日軍被動挨打。中國戰場,號稱百萬的關東jun,其j ng銳已被ch u調不少,只能以日本東北移民甚至兒童補充。關內日軍駐防點、線都感困難。日本本土對這部分日軍的供給幾乎中斷,衣食都要從佔領區掠奪。1944年,日寇在華侵略軍約140萬人,75萬關東jun被粘在與蘇聯對峙的東北不能動彈。關內60余萬軍隊,除守備要害不能撥動的外,50余萬基本上傾巢出動,用集中兵力,分進合擊,逐點克服之法,對大陸j o通線的中隊大打出手。

在整個戰場上漸顯頹勢的日本早已兵源緊張,按照吉野孝公的記錄,進攻騰沖的遠征軍是守敵日軍的30余倍:4萬人攻打1300名日軍。

已經在日軍手中淪陷兩年的騰沖城,為明朝正統年間南征將士15000人用石頭建築的堅固石城,這個著名的「極邊第一城」城牆有6米厚、8.36米高。建築之時為了便于防守,城池還因勢造形,前昂後偃,如銅牆鐵壁。再加上日軍長達兩年多的苦心經營,城牆堡壘環列,城牆四角都是大小的堡壘側防,堅固的城池使遠征軍的進攻屢屢受挫。

美軍援助的新式武器發揮了強大作用,「火焰噴sh-器吐著通紅的火舌燒遍城內各戰壕。從戰壕里跳起的士兵,全身被火包著,像火人一樣到處lu-n竄,身體不到10秒鐘就被燒盡了。城內滿目皆是這樣的尸體殘骸。一派火焰地獄的景象」。

由于騰沖城內街巷稠密,房屋相連,日軍利用民房家家設防,巷巷築堡,戰斗慘烈,每進一尺,都要付出慘烈的代價。正如第20集團軍會戰概要所言,「攻城戰役,尺寸必爭,處處j 戰,我敵r-u搏,山川震眩,聲動江河,勢如雷電,尸填街巷,血滿城垣」。由于犧牲慘烈,又將防敵增援的130師投入攻城戰役,經42天的「焦土」之戰,將守敵全殲。

美聯社消息報道說:「9月14日,中隊佔領了雲南省古城——騰沖,……在第一次大的反擊戰中,中隊掃清了緬甸——雷多公路的主要障礙,並為駐扎在緬甸北部的史迪威將軍的盟軍打開了會師之路……」滇西大反攻的時機抉擇1944年8月4日,在重慶的石心急如焚。

日軍試圖打通中國陸上通道的"一號作戰",勢如破竹,戰火馬上要燒到廣西了。宋子文提醒石,「美國準備派赫爾利為總統特使來華,並催促說中國戰場形勢嚴峻,關于史迪威指揮中隊的事必須立即行動!」石提出的要求是,「就按照三個條件來辦,第一,軍隊不能接受史迪威的指揮;第二,史迪威和我的關系必須明確;第三,租借物資要完全由中國控制」。

此時的石,在「日失一城」的壓力下,繼續與英美盟國進行著利益協調。1944年季開始,日軍設想在中國大陸打通一條從滿洲到越南的陸上通道,攻佔美軍在中國大陸的軍用機場。日軍結集50多萬軍隊向豫湘桂地區大舉進攻。8個月中,中隊損失兵力五六十萬,喪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大部和貴州一部,丟失大小城市146座及美軍空軍基地7個,飛機場36個。

今天這章的字有點多,分成兩章來寫,緬甸大反攻寫的非常詳細,有兩個原因,第一,我本人非常崇敬這場戰爭的英雄們,一直是我從小的偶像,而且這場戰爭對中國來說,舉足輕重。對戰爭的最後勝利,很關鍵。

第二……這是一個坑,很多要從坑里出來的……很多。

最近收藏不漲啊,收藏不漲啊……郁悶,感謝大家支持,我愛你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茅山九龍秘籍最新章節 | 茅山九龍秘籍全文閱讀 | 茅山九龍秘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