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318章 皮帶傳動

作者 ︰ 石晶藍

本章標題改為︰無力再戰(改不了。只好寫在這里)

撤走了,周泰這邊撤走了。劉備不會追嗎?前面說過,超過來救援的二、三、四船隊因為超級運兵船的異象而沒有追。劉備這邊會不會也那樣呢?不。並沒有。劉備這邊,因為距離較遠,而受到的震撼較小。再有就是,劉備這邊一直在戰斗,沒空往運兵船那邊看。劉備自己就沒看。因而,劉備是要追擊的。

不過,水面的追擊可不比陸地。陸地上,邁開雙腳就可以追,水面上你邁開雙腳試試?水面上,得將船只理順了,這一步倒好辦;還得確定哪些人上哪些船,這一步就費時間了。這事兒如果放在平時,其實也要不了什麼時間的。關鍵這不是平時,而是戰斗之後。經過激烈的戰斗,很多人死了。如果按照原來的編制上船,就必然出現一些戰船基本滿員而另一些戰船沒幾個人的情況。因而需要將士兵們重新分配一下,平均一下。這就需要一些時間。

劉軍因為五艘指揮船而分為五支船隊,這邊沒有水軍將領,而是三斗代替的。三斗不太會帶兵。劉備當然是很會帶兵的。不過,劉備非常疲憊。在三國系列的游戲里面,劉備的武力一般都設定為八十左右,而周泰卻是九十多。劉備算高級武將,周泰就算王級武將。一名高級武將在刀校手的幫助下力拼王級武將,並且還殺傷了對方,戰果當然是輝煌的,不過自身的疲憊也是可想而知的。讓劉備來做這些瑣事,是不現實的。

還好這邊有閻柔。閻柔跟水軍較熟,跟陸軍不是很熟。總體來說,跟第一船隊的士兵不是很熟。不過沒有關系,劉備就在旁邊的,士兵是會听話的。于是,閻柔先大致估算了一下人數,再到船舷邊上看了一下剩余戰船的數量,心中做了一個除法,就開始直接點人了。先出來幾人,到某條船上去。再叫出幾人,到相鄰的船上去。不一會兒,就完成了士兵的調派。

前面還說過,周瑜的蒙沖航行速度要快于劉備的普通戰船。如果雙方處于交戰之前,那劉軍應該是追不上的。但現在是交戰之後。田軍投入戰斗人數的比例遠高于劉軍,因而田軍的疲憊程度也高于劉軍。這就為追擊提供了可能。

就是指揮船不能追,可惜了。如果有大風,指揮船能夠獲得足夠的動力的話,又何懼對方的斗艦。閻柔剛這麼一想,嘿。風就來了。閻柔喜出望外,立即吩咐戰船散開列隊,準備追擊。

但是,就在這時,三斗叫住了閻柔。三斗說,很可能會有一場風暴。閻柔一驚,也細細地觀察起來。經過這麼長時間,閻柔、劉備等人也能夠看出一些。果然,即將有一場風暴。閻柔當即和三斗合計了一下風暴中心有可能經過的路線。然後指揮船隊,轉了個方向,躲避風暴。追擊的事情,就算了。

閻柔還特別派了一艘戰船,去通知後面的船隊。讓他們注意風暴,向著以第一支船相似的方向進行躲避。

……

這是一場中雨。風,肯定是有的。要說多少級,也沒有多少級。不過,那只是現代人的說法。對于古代簡陋的船只來說,只要是風雨,就都有危險,就都等于風暴。只有周瑜那樣的高人,才能夠將海面的風雨。區分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因為這場中雨,兩軍很順利地分開了。戰前,弱小的是田軍;雖然戰斗中劉軍的損失更大,但是,戰後,弱小的仍然是田軍。如果沒有這場風雨,田軍的後果將是不妙的。

……

盤點此次戰損。田軍這邊,出動蒙沖二十、二十和一十,斗艦十艘。周泰率領的蒙沖,二十艘變成了十八艘,船只損失不大;但士兵去時四百,回來不到兩百人了,損失過半。蔣欽率領的船隊,二十艘蒙沖變成十二艘,艘只損毀較多。但不僅船上的二百四十人完整無缺地回來了,落水的一百六十人也回來了一百多人;只損失士兵四十多名。後面那十艘蒙沖是跟隨斗艦行動的,沒有戰損。

十艘斗艦,損毀六艘,回來四艘。船只損失是慘重的。但損失的六艘戰船上面的一千二百名士兵,回來的,居然有九百多名。只損失了兩百來人。這也算是奇跡了。

到了原來的礁石群之後,周瑜仔細清點損失。發現士兵總共死亡五百零六人。剩余士兵兩千四百九十四名。剩下斗艦四艘,蒙沖四十艘。如果按額定載重,只能承載一千六百名。于是改為每艘蒙沖載二十八人,四十艘共載一千一百二十人。三艘斗艦每船載兵三百四十五人,共一千零三十五人。剩下的士兵,上周瑜這艘斗艦。

這樣一來,田軍這邊,各船載人都較多。士兵一擁擠。就不能正常進行戰斗作業了。也可以說,田軍已經基本失去了戰斗的能力。

不僅如此,連睡覺也不能好好睡了。在額定裝載的情況時,以輪流睡覺的方式,是可以放倒了睡的。這會兒,就只能輪流坐著睡了。

于是,周瑜在挨過了這一夜之後,就率兵返航了。

……

劉備這邊的損失要慘得多。運兵船被摧毀一艘,這是最為沉重的損失。也許會有細心的讀者會這麼計算,劉備總共有兩艘運兵船,而這種運兵船又非常巨大,兩艘船必然不是同時生產的,必然是一前一後生產的;又根據劉備軍進駐長奇島和這次出征的時間,推算出該船的生產周期為半年左右。半年造一船,似乎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損失。現代很多大點的船舶,一艘就要造上好幾年。

這是不能這麼比較的。現代船舶的生產方式跟古代是不一樣的。現代生產,靠的主要是機械,是設備,人力是微不足道的。當機械設備一定時,人員加十倍,進度不但不會得升,反而還會下降。古代就不同了,古代生產。靠的主要就是人力。就比如造拱橋,主要的工作量就在于每塊石方的加工上面。而加工一塊石方的凸凹,在很遠的地方也是可以進行的。因而人越多,速度就越快。最後的裝配,是不需要多少時間的。

廣大讀者,可以說24K以上,即99.99%以上;今後就不再說明了,24K說的就是99.99%;都是接受現代科學教育的人士。而中國的現代科學體系是建立于什麼時候呢?時間不長,在五四運動之後。

中國古代,同樣是有科技的。只不過那樣的科技,現代人都不知道了。我們都知道。中國發明了火藥,也知道火藥的運用。由此可以知道,中國古代科技,首先運用于祭祀;而西方列強則將科技首先運用于軍事。如果單就軍事而言,有句話叫做「勝敗乃兵家常事」,說的是局部戰爭。但整體上的勝敗,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有的。勝的,就不用說了。敗的,很明顯,元、清即是。

現代仍然有相當多的愛國人士沾沾自喜于「同化」一說。元朝,漢族覆滅了;清朝,漢族又覆滅了。但漢族依然還是漢族。軍事上漢族敗了,但漢族卻憑借著龐大的人口基數,把侵略者同化了。

然而,在近代呢?在八國聯軍之後呢?真要說起來,這次漢族也僅僅是局部敗了。西方列強並沒有整體上佔領中國。但是,誰同化了誰?

以康有為為代表的一大幫有識之士率先提出,以夷之道以治夷,變法強國,向西方學習先進的軍事科技。學軍事,就事論事,沒什麼不對。但他們就這麼去學,又哪里學得會呢?要學習西方的軍事科技,首先得學會外語,了解西方語言習慣和一般常識。還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于是,順便就學習了地理、學習了生物、學習了哲學和政治。西方是那樣的好啊,全都好啊。最後,西方列強的大炮僅僅是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然後門里面的漢族人迫不及待就沖了出去,把西方各門學科抓過來,然後在變法強國的旗幟下,實現了同化。現代的漢族,已經不是傳統的漢族了。

說到這里,也許一些讀者會不同意,而同意的讀者會有些傷心。不同意的讀者可以想一想,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有那一樣是從源自中國的?我知道,一定有。就比如漢語。不過,也是現代漢語。換句話說,就是西方化了的漢語。古人作詞,眉頭一皺,張口就來。那是具有可能性的。因為古人的思維,本來就是以古漢語進行的。現代人如果也這麼來一下,那就是秘書事先寫好了,教會女助理;然後在女助理循循善誘的啟發和身體力行的比喻下,首長事先背熟了,到時候來的假唱;不,應該是現場假做詩。

除了漢語,還學會了出自中國的什麼學問?千萬別告訴我民俗,得說主流學問。沒有了吧?不得不承認,我們已經被西方同化。而且是在西方基本不動的情況下,我們漢人為了抵御西方,自己主動同化的。

我並不是說,中國原有的科技比西方的強。我也不敢說。八國聯軍那會兒,我們不是打不贏麼?那應該是落後了吧。但是,落後二字,應該說僅僅是當時的軍事。軍事落後,並不等于中國文化落後。

中國古代,關于科技方面的成果,還是有幾樣東西留下來了的。都江堰算一個,趙州橋算一個。多的暫時就不說了,我也懶得去查。就說趙州橋。趙州橋建于隋代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這個,在百度百科里面可以查到。

好笑的是,百度百科居然還列明了趙州橋的原理。現代人能夠知道趙州橋的原理?真的知道,為何造不出這麼長壽命的橋梁?現代造好就塌的橋染就不用說了,那屬于人為,非現代科技之罪。不塌的橋,正常使用的橋,優質的橋,最優的橋,壽命有多長?

答案我都不用說出來,大家都心中有數。差距太懸殊。這麼說,同樣不是為了證明中國古代科技比現代科技強。而是為了說明,誰都有長處,誰都有短處,誰都有強過對方之處。中國古代科技與現代科技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體系。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古代科技被埋葬了。這兩個體系客觀全面地講,誰強誰弱,已經無法比較了。

劉備這邊造船的時候有幾萬士兵出力的,並且幾萬士兵也是能夠出力,出得了力的。因而別看只是半年時間,工程量卻是異常巨大的。別的不說,僅就長奇島上面的森林資源來說,就無法造出第三艘運兵船了。要繼續建造的話,就得從別處運送木材過來。

在寫到周瑜決定打運兵船的時候,曾經說過運兵船的意義。這里再從成本的角度,說明了損失的慘重。而為運兵船陪葬了五千士兵,反而不算什麼重大損失了。

此番出兵,劉軍總人數就是五萬。五千只佔一成,因而不算什麼。其實,要說那五千士兵本來也是能夠救起不少人的。只因為那場即將來臨的風暴,使船只都開走了。風暴過後,那五千士兵就死定了。

……

劉軍躲避風暴,是在海上的。他們不像周瑜那樣,事先有個礁石群。因而,也還是會受到風暴的影響的。海面上的事情就是這樣。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印度洋海嘯,就起源于一場局部的地震。而海浪,則把災害帶到了千里之外。同樣,海浪也將這一場風暴送到了劉備的船隊那兒。通過這事兒,也可以說明,在沒有礁石沒有島嶼的大海,躲避災難是非常困難的。

當然,劉備軍畢竟偏離了風暴的中心地帶,沒有蒙受重大的損失。不過,在戰斗損失的基礎上,再來這麼一場巨海的損失,劉備軍也不得不終止了對青州的軍事行動。次日一早,全軍返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