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

作者 ︰ 石晶藍

田潤很順利地見到了蔡琰。

這是蔡邕的書房。兩名親兵被家丁帶到偏房去了。王越,因為田潤介紹是自己的丈夫而留下了。蔡邕叫下人上茶,並且同時叫下人帶蔡琰過來。

三國美人眾多,田潤記得的,就有貂蟬、甄宓、小喬、大喬、孫尚香、鄒氏、樊氏、祝融、吳氏等人。蔡琰的美麗,也是排得上號的。而且,蔡琰跟這些美人不同,蔡琰是有內涵的。

蔡琰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據說六歲時她听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牆壁就听出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蔡邕驚訝之余,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後她更是琴藝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漢後參考胡人聲調,結合自己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後,感傷離知己,作《悲憤詩》,那是我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學術界評論其「真情窮切,自然成文」。其中的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堪稱別具一格。三國戰亂,經書史書十不存一。在天下稍定之時,蔡琰僅憑心中的記憶,就默寫出四百多部,無一遺誤。被史學界贊為「孤芳續漢史,血淚寫春秋。」

然而,蔡琰的命運卻相當不幸。十六歲,嫁給河東世族的大學子衛仲道,還算恩愛。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咯血而亡。蔡琰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嫌她克死了丈夫,百般ling辱虐待。最後,蔡琰在父親的反對聲中,回到父親的身邊。董卓伏誅後,蔡邕枉死獄中。長安大亂,蔡琰隨即被匈奴掠去,被左賢王納為王妃,那年她二十三歲。此後,蔡琰居南匈奴一十二年,育有二子。直到建安十三年,也就是208年,曹操派周近為使,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把她贖了回來。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這年她三十五歲。

嫁給董祀之後,夫妻間感情並不好。蔡琰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心中嫌棄蔡琰乃三嫁之女。只是迫于丞相的授意,不得不接納了她。在婚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誅。蔡琰顧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琰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蔡琰勢難自存,于是寬宥了董祀。最後也生有一兒一女。

美貌驚世,加上聰慧絕代,使蔡琰有別于眾多三國美女,成為男性穿越者的正妻人選。婚姻的不幸,命運的多舛,讓蔡琰更蒙上了一層淒美的色彩,讓人頓感憐惜。田潤自然是不能娶蔡琰的,但看一看的好奇心是有的。如果可能的話,改變一下蔡琰的命運也是願意的。而且,蔡琰既然是四大才女之首,其智慧絕不容小覷,說不定還能幫自己大忙。

只不過,田潤對蔡邕直接叫蔡琰出來有點疑惑。再怎麼說,王越在場,蔡琰也應該回避才是。

……

一陣輕脆的、急促的跑步聲傳來。蔡邕不禁嘆道︰「這丫頭……」剛說三個字,一個小姑娘就沖進了書房︰「爹、爹,澤坤姐真的來了麼……」小姑娘邊說邊四處張望,一眼看見田潤,就拐彎跑了過來,「你就是澤坤姐嗎?你真是澤坤姐嗎?」。然後就蹲在了田潤的身旁,望著田潤,等待回答。

「我就是田潤田澤坤,」田潤道,「姑娘你是……」小姑娘道︰「我叫琰兒。」「琰兒?」田潤一轉念,驚道,「你就是蔡琰?!」「是啊,我就是蔡琰,」蔡琰道,「別看琰兒現在還小,琰兒可學會了不少東西。等長大了,琰兒要跟姐姐一樣,做大英雄。」

原來蔡琰還沒長大啊。田潤問︰「琰兒,讓姐姐抱抱好不好?」蔡琰口中不答,一下子就抱住了田潤,用行動回答了。田潤再問︰「再讓姐姐親親好不好?」這次蔡琰雖然嗯了一聲,但還是搶先親了田潤。兩個人你親過來我親過去,好一陣才消停了。田潤松開蔡琰。蔡琰就坐在田潤身旁,而且還挨著田潤。田潤又問︰「琰妹妹,我們義結金蘭怎麼樣?」蔡琰立即高興地答道︰「好哇,好哇!」隨即又望向蔡邕,「爹,行嗎?」。

蔡邕見田潤喜歡蔡邕,也非常高興。但蔡邕畢竟年紀一大把了,沉得住氣。因此道︰「若與女人做官的辯題無關,我同意。」田潤听了,也道︰「當然無關。不過,我與妹妹契若金蘭,亦與伯喈先生無關,如何?」蔡邕沉吟︰「嗯,甚是。」

蔡琰道︰「爹同意了。你就是我的姐姐了。」田潤亦道︰「對。我們也不玩交換譜貼的把戲。一言為定,就從此刻起,你就是我的妹妹。」說罷,兩人又抱了一回。良久分開,田潤問︰「妹妹今年幾歲了?」蔡琰答︰「十一。」「哦,十一啊。姐姐十九。哎呀不好,」田潤忽然想起,蔡琰十六歲就要嫁給衛仲道,于是連忙問道︰「伯喈先生,妹妹可曾訂親?」蔡邕道︰「年歲還小,尚無。」

「啊,」田潤舒了一口長氣,「這就好了,這就好了。」隨即又想,自己也不可能在京城看著蔡琰。怎樣才能阻止這樁親事呢?有了,「伯喈先生,我為妹妹說門親事如何?」

蔡邕道︰「琰兒還沒到年紀,此事且容緩議。」田潤道︰「說親,不等于成親。說親,就跟生意人下訂金一樣。先說到那兒放著。等妹妹長到十六歲,成不成親還兩說。」

「嗯,言之有理,」蔡邕道,「不知男方是……」

田潤道︰「我是這樣想的。家世,一定要清白,是否富貴不要緊。因為無論富貴,都不是男方本人奮斗的結果。要想讓妹妹今後過上好日子,男方的才能就比較重要。而才能呢,又分為很多種。有經史之才,有治世之才。有造福于百姓之才,還有懷才不遇之才……」

蔡邕止住了田潤的長篇大論,道︰「澤坤不必顧忌,直說男方就是。」田潤只得道︰「我為妹妹擇定的男方,姓趙,名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其人忠肝義膽,文武雙全。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曾為本郡所舉……」

「好,好,既為郡守推薦,就一定不是庸人,」蔡邕道,「更何況適才澤坤所言,到時候是否成親還兩說。因此,澤坤所說的這門親事,老夫應下了。」

……

田潤萬沒想到蔡邕會這麼痛快地答應,因此聞言還愣了好一陣。然後才說︰「多謝伯喈先生應允。」蔡邕笑道︰「澤坤對琰兒的疼愛,老夫一望可知真假。知道你會為琰兒著想的。不過,老夫依然堅持認為女人不宜做官。」

「是啊,」田潤道,「耽擱了這麼久,也該談正事了。」

蔡邕又道︰「盡管有女漿、女鹽、女冪等人,掌祭禮、賓客、喪紀之事。然後這些人不過是皇帝的侍婢而已。就連教習讀書的班惠班,亦是如此。女人做官,其實上並無先例。」

田潤道︰「有沒有先例,其實並不重要。凡事有當為不當為。當為者,雖千萬人,吾往矣。」

蔡邕沒想到田潤就這麼簡簡單單地就把沒有先例給否決了,而且還說得在理,故反問道︰「澤坤怎見得做官便是當為之事?」田潤亦反問道︰「依伯喈先生所見,做官應當怎樣做呢?」

蔡邕答︰「做官者,雖時獻一策,偶進一言,釋彼官責,慰此素。固未能輸竭忠款,盡瀝胸肝,排方入直,惠彼黎元,俾吾徒草鄙並有聞焉也。」

田潤沒有听懂,只得以自己的語言說︰「依不才所見,要回答由誰做官的問題,必先回答做官之後到底要干什麼的問題。要回答做官之後到底要干什麼的問題,必先回答為何需要做官的干那些事的問題。因此,問題的根由,在于百姓為何要有官。

「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經營自家田地,是為正道。然而天下百姓眾多,如果沒有官府的管制,讓百姓自發勞作,必然會陷入糜亂。比如,百姓種糧,這是應該的。但如全天下百姓都種糧食,鹽從何來、布從何來?因此,就需要為官者調劑,控制好了,才能百業興旺。這些事情,我會,因此我就是百姓需要的官吏。」田潤說的這些,別說蔡邕沒有想過,那時代的人都沒想過。

蔡邕想了想,道︰「澤坤所言,頗有新意。不過據老夫所知,歷朝歷代,官府都沒有做過這樣的調劑,官府只是控制一下稅賦就成了。似乎……似乎……百業照樣興亡。」

田潤道︰「伯喈先生說的,又是先例的問題。沒有做過,不等于不該做。以往,官府沒有調劑,百姓靠的是集市調劑。比如糧食大豐收,看上去本來是好事。然而,吃不完的糧食如果賣不掉,換不回其它自己需要的東西,又成了壞事。來年,農夫就不會花大力氣種糧了。」

這次,蔡邕想了很久。最後說︰「澤坤所言,與老夫所知大異。或屬正理,或屬蠱惑,老夫一時難以分辨。老夫只能說,車騎將軍再提議澤坤做官,老夫將不再反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