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一百六十五章

作者 ︰ 獠羽

第一百六十五章

民團這個東西,就相當于後世的民兵,古代官府的軍隊,尤其是常備軍隊數量其實並不多,歷史上養兵最多的,是兩宋,那也是政策的原因,一有災荒,就豎旗招兵,讓那些流離失所的災民不至于因為生計無著而落草為寇。這本是一個仁政,但天災年年有,你一開始用這一招無所謂,但將這一招定做國策就有點過了,結果,建國百年,全國的總兵力竟然達到了百萬,這個數字太恐怖了,要知道,當兵是要國家支付糧餉的,這麼多張嘴,一人給一口飯,那也是一個天文數字,因此歷朝歷代中央王朝的常備兵力也很少有達到百萬的,何況宋朝的疆域還是中原王朝中最小的一個。也虧得宋朝的商業,尤其是對外貿易繁榮,有大筆的商稅和關稅可收,歲入近億貫,堪稱中國古代王朝中最富裕的朝代,但這麼高的財政收入,硬是被冗官,冗兵,冗費給拖垮了,到了後期,這皇宮里都湊不出錢來給官員打賞,皇帝也都十分的節儉,不節儉不行,手里沒錢啊。但養了這麼多的兵馬,到最後,沒起什麼作用。

兩宋時代,漢族文明高度發達,但漢族的武備卻是極為坑爹,百萬大軍,擱誰眼里,都滲得慌,但宋朝三百年,和周圍的這幫鄰居屢屢交戰,勝少輸多,像是西夏,那充其量就是北宋一個路的面積,宋神宗出動兵馬五十萬,征伐西夏,愣是讓人家給揍得找不著北。金國興起,遼朝窮途末路,北宋想趁機會大劫一把,收回幽雲十六州,發動十五萬大軍,那都是征伐方臘起義的精銳宋軍,結果等跟人家遼人一開戰,這十五萬人就跟紙糊的一般,遼軍那個時候已經被金軍給打的沒脾氣了,但一听宋人竟然來趁火打劫,登時火冒三丈,心說,金人欺負我們,我們認了,可你們宋人算個什麼,也敢來欺負我們遼軍的兵馬本來被金軍給打的沒剩下多少了,但還是湊出一萬騎兵,出城迎戰

一萬人對十五萬人,一方是敗軍之將,一方是乘勝而來,就算是用腳趾頭想,也應該是十五萬的那邊贏,但連老天爺都沒想到,宋軍的戰斗力竟然沒有下限十五萬手拿刀槍的宋軍士兵,被一萬筋疲力盡的遼軍打的全軍覆沒這大概是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最大的笑話,別說是十五萬兵馬,就是十五萬頭豬,讓那一萬遼人殺,也能把這一萬人給累個半死不活,可這些宋軍就這麼敗了,連豬都不如。那麼多的糧草器械,都讓人家遼軍給繳獲了。那邊金軍也听說宋軍出兵了,心說,咱們有約定啊,這邊本就應該是你們打,我們正好休息休息,哪知道等了兩天,等來的消息是宋軍大敗,金軍直接無語了,心中納悶,這遼人很脆弱啊,被我們一打,跟土雞瓦狗一般,怎麼能打敗宋朝的十五萬精銳呢?難道說遼人還有什麼底牌,還有什麼精銳,至今沒有出動?嗯,我們再打打看,沒準能有驚喜呢,所以整頓兵馬,攻打城池,結果還沒等交戰,遼人豎白旗了,投降了,知道自己打不過金軍,好漢不吃眼前虧,向金人投降,不丟臉。

這下子,金人算是把宋朝的百萬大軍的幌子給拆穿了,心說,原來你們大宋朝的軍隊,連我們的不過,你們還有臉稱什麼天朝上國,還有臉跟我們簽訂協議,要收回幽雲十六州,這不是扯淡嗎?耍著我們玩兒呢金人有一種被人愚弄的感覺,就好像一個殘廢到一個拳王的跟前獻媚,說我幫著你去打架,打完了,咱們好處平分。這不是把拳王當成傻子糊弄嗎?所以金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兩個回合,把北宋給端了窩了,從皇帝往下,幾乎所有的宗室,金枝玉葉,都成了階下囚,被人凌役,成為漢民族歷史上最可悲的一樁記憶。

所以說,兵在精而不在多,你有十萬大軍,十萬人都是干吃糧食不賣力的窩囊廢,那就是十萬顆老鼠屎,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把整個王朝的軍政給徹底敗壞。劉宇采用的也是常備兵制,軍隊職業化,因此,他手中的主力部隊,也就二十萬人,剩下的守備兵馬,又能有十幾萬,就這個數目,那花費的軍餉就讓戶部壓力很大。

十幾萬的守備部隊,分散在近百個城池當中,每個城池壓根留不下多少人,而且,這城池跟城池不一樣,有地位關鍵的,有地位無足輕重的,像宜君縣,也就有兵馬五百來人,守衛縣城都不太夠,那里還有余力去保護治下的村莊,所以這些村莊也只能自救,成立民團,成立護莊隊,或者好幾個村子抱成團,搞連環莊,種種措施,抵抗外來的侵略。

這李家鋪,原本也想弄個民團,但苦于找不到領頭的人,這軍事上的事情,不是過家家,關系到多少人的性命,你找個外行,過來瞎指揮一通,弄得不倫不類,到時候強盜外族的賊寇真的來了,這民團就是去送死,民團撐不住,激怒了歹徒,這一個村子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所以這個事兒就被掛了起來,一直沒組織起來。

如今何濤這麼一說,把這個事兒,就給解決了,老百姓深受劫掠之苦,對成立民團,那都拍著巴掌歡迎,村中的壯丁,也都自發的到何濤那里,標名掛號,每天一早一晚,按時點卯操練。等人員統計完了一看,這民團足有二三百人。何濤是個雷厲風行的人,而且確實是有本事,跟著軍隊東征西討這些年,經驗豐富,對練兵的事情,頗有心得,畢竟他當年也是從新兵的階段走過來的,當年人家怎麼訓練他,他這個時候便怎麼訓練這些人,何濤又是個實在人,把自己所學,傾囊相授,絕不留私。就這樣,一個願意教,一個願意學,這李家鋪民團的架子可就拉起來了,而且,實力一天比一天強,那些個壯丁,經過多日的訓練,行動間已經隱約的有了正規軍隊的氣勢。

轉眼間就到了秋收的時候,李家鋪的村民,都忙著收莊稼,何濤不務農,沒事干,又擔心有人來劫掠,所以每天都召集幾十號人,這幾十號人的人員不固定,從民團里面抽,輪流上崗,由何濤的徒弟們帶領著,在村子附近三十里範圍內查崗放哨,監視馬賊和鮮卑人的動靜,結果,這一招還真管事,就在秋收快要結束的時候,有壯丁飛馬來報,說有一股馬賊,正朝著咱們村子而來。這消息一說,村中眾人頓時十分害怕,有點六神無主,但何濤這個時候站了出來,沖著大家說︰「鄉親們,你們不用怕,以前這些個兔崽子來的話,大家或許還得忍氣吞聲,但現在不同了,現在咱們有了民團,咱們還怕什麼?不是我何濤吹牛,就憑我訓練的這些人,加上我手中的這條槍,今天我一定能把這般賊寇給打回他們的老家去」村民們一听,這提起來的心,放下去一半,這才想起自己的村里也有民團了,但對于民團的戰斗力,還不是那麼的放心,所以這心提起來,才放下一半。

老百姓心中怎麼想,何濤不知道,他可是很有信心,所以,敲響村頭的大鐘,告訴民團的人,緊急集合這平時就演練過的,那些壯丁都快形成條件反射了,一听到鐘聲敲響,那一個個都不敢怠慢,呼呼啦啦的跑到村頭,很快列出個陣勢,何濤便帶著這些人守在村頭,來個以逸待勞,專等馬賊上門。

沒有多大功夫,就听遠處馬蹄聲傳來,一支大約一二百人的馬賊,呼嘯而來。這支馬賊是經常到李家鋪來劫掠的一支,以前李家鋪沒有防御力量,這些個賊寇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把李家鋪當做是自家的後花園。這次他們山寨中又沒有了糧食,所以一如既往,又跑到李家鋪來發財,因為秋收時節,搶掠的收獲,往往要大的多。但今天他們來到李家鋪的村口,卻是大吃一驚,就見村口處,烏壓壓的站著一群人,手拿刀槍棍棒,列著陣型,頗有氣勢。這些個馬賊多與官府的官軍打交道,離著遠了一看,這群人仿佛有股子正規軍隊的模樣,他們這心里面就是一顫,你別看這些個馬賊欺負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十分在行,但要讓他們對付官軍,他們可沒有這個膽量,打得過打不過先放在一邊,要是和官軍徹底鬧翻了臉,那後果可就太嚴重了。

任何一個政府當權,這官匪經常都是一家的,官員們那不是刀槍不入的神仙,那也是居家過日子的普通人,他們也怕有人惦記著給他們敲悶棍,下黑手,而賊寇呢,大多數是不怕死的亡命徒,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真要是把他們給惹急了,潛進城來,抽冷子給誰一刀,誰也受不了,所以,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著想,只要這些人鬧得不是特別離譜,地方上的官員對于什麼黑惡勢力那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殺不到我頭上來就是。

所以,這賊寇和官軍,和官府之間,就有了那麼一種默契,你不要來招惹我,我也不正經的去抓你,大家心照不宣就行。故而,馬賊們遇到了官軍,那是能逃就逃,能躲就躲,反正官軍也不是真刀真槍的要分個你死我活,演戲嘛,總也得敬業一點,就算自己這邊有人運氣不好,被官軍抓住,投入大牢,那也不過是在牢里休息幾個月,一有機會,就能出來,繼續過逍遙自在的日子。但一旦殺了官軍的人,手上沾了官軍的血,那性質就變了,賊寇就成了對抗朝廷的反叛,對待反叛,那不管是地方的哪級官員,都是不敢再包庇的,絕對是糾結大軍,進行剿滅。

因此,賊寇再怎麼厲害,輕易不想與官軍交手。這支馬賊也是如此,他們開始以為是李家鋪的人請來官軍,保護秋收,真要是這樣,那自己這些人,這一趟就算是白來。可再仔細看看,又覺得不像,官軍都是制式裝備,衣著器械都是統一的,可眼前這些人,衣服五花八門,手里拿的家伙,也是什麼樣的都有,這又不像了,等走進了,再仔細看看,這些個賊人,把心都放在肚子里面了,為什麼,認識,在對面人群之中,有很多熟悉的面孔。

是有交情嗎?那到不是,因為這隊馬賊原來經常到李家鋪來劫掠,和這幫村民,也多次打過照面,一回生,二回熟,村里面的人,他們也認識了不少。這幫賊心里說,看這個樣子,李家鋪這是成立了民團啊,要跟我們兄弟們交交手,要反抗我們劫掠唉,你說你們是何苦呢,就憑著你們這些泥腿子,就能對付得了我們?我們雖然是賊,那也是身經百戰,勝敗姑且不論,經驗十分老到,你們沒經過訓練,以為抄著家伙出來,我們就會怕了你們?豈有此理啊看來,我們平日里是對你們太過仁慈,讓你們都不知道自己是吃幾碗飯的了,今天,老子們就好好教訓教訓你們,讓你們長個記性

他們正在這兒發狠呢,就見對面領頭的那個中年大漢,將手中一條鑌鐵槍向前一指,大喝一聲︰「沖」一馬當前,殺將過來。這人就是何濤,何濤那也是久在行伍的人,知道,打仗這個東西,就在一口士氣,士氣足,看著不好打的仗,能打贏了,士氣衰弱,那必勝的仗,照樣能輸的找不著北。如今,這李家鋪的民團雖然被自己訓練出了點樣子,但沒見過血,沒真刀真槍的上過陣,那實力就得打折扣,若是不能把他們的士氣給提起來,這第一場大戰,勝負可就難說了,正所謂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眼見對面的這些賊一個個都漫不經心,何濤瞅準了時機,命令民團,發起進攻,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第一個沖入馬賊之中。

你別看那些馬賊平日里也經常打上兩仗,但要論功夫,那比起何濤差了太多,因為何濤接受過正規的訓練,漢朝的軍隊,那平時也不是放羊,你愛怎麼練就怎麼練,不是那麼回事,每個新兵,那都要由教官,教授槍法,刀法,告訴他們在戰場上如何應變。這些東西或許都是基礎,但卻也十分的實用,你真要是練好了,足夠你在千軍萬馬從中,保全自己的性命。何濤就是將這些基礎武藝練得十分精熟的人,這一條槍使起來,法度嚴謹,張弛有序,進招如同閃電,換招快似流星,大槍施展開來,那槍頭上的纓子,抖成了一朵花

那些馬賊當中,哪有這般精通武藝的,許多人對這等槍術見都沒見過,所以何濤一個人,一條槍,從馬賊人群之中殺了個來回,一點傷口都沒留下,但渾身上下血淋淋的,都是敵人的血。要不怎麼說,將是兵的膽,做將領的旗開得勝,那就是對手下的官兵最大的激勵,這些壯丁本來還有些怯戰,但一看自己的頭領在敵陣之中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他們的勇氣也被激發出來,血氣往上一涌,什麼擔心害怕的情緒,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一個個如同出籠的老虎一般,嗷嗷叫著,沖著馬賊撲了上去。

那些馬賊剛剛被何濤這一沖,都慌了神了,心中暗叫,這李家鋪什麼時候來了個這麼厲害的人?這等武藝,我們如何抵擋的住他們心里面先沒底了,這士氣自然也就散了,這個時候,民團又往上一沖,馬賊頓時大亂,一個個調轉馬頭,爭相逃命,那些壯丁見這些往常專橫跋扈的賊寇逃了,那更是士氣高漲,緊追不舍,足足追出去能有十來里地,才在何濤的吩咐下,收兵回營。

就這個樣,李家鋪的民團,在何濤的率領下,連續幾次,擊敗各路馬賊和多股鮮卑人,到最後,李家鋪的名聲就傳揚開了,不管是馬賊,還是鮮卑人,對于李家鋪都是避讓三分,不敢再去招惹。李家鋪出名了,何濤的名聲也是水漲船高,整個宜君縣都听說了他的大名。前面說了,漢代時察舉制,基層官員往往是通過這個渠道任職的,何濤驍勇善戰的名聲傳開了,大家都覺得,只讓他當個民團的教頭,太過屈才,所以,萬眾一心,由鄉老領餃,舉薦何濤擔任宜君縣的縣尉,統領宜君縣的軍事

所以,何濤這個人,是個真正有本事的人,對于朱勇這樣買官的人,心里很是鄙視,不過,盡管他們兩個不對眼,表面上卻還是一團和氣,直到前些日子,鮮卑人入侵宜君縣,大量的老百姓涌到宜君縣避難,何濤和朱勇這兩個人,才正式撕破了臉皮

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百六十五,到網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