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堂之爭

作者 ︰ 獠羽

126小說網.漢朝是儒家思想發揚光大的朝代,出身書香門第的黃琬自然也是深受儒學的燻陶,這個時代的儒學其實和後世的那些還不一樣,不要忘記,是哪個皇帝確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綱領?是雄才大略,說出「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這樣的豪言壯語,終其一生都全力打擊外民族,使漢朝之威達于鼎盛,諸國見漢旗而膽顫的漢武大帝

這樣的一個皇帝,他會自己訂出一個限制自己理想的學說來成為自己的國學嗎?顯然不會,董仲舒當年所提出的儒學理念大多是注重于治理國家內政,而在對外政策的運用上,他則是迎合了漢武帝的那種大漢朝主義思想,主張對于那些不尊奉漢朝王法的化外諸國,若有失德,那麼作為宗主國的漢朝就應當負起「吊民伐罪」的責任而儒家文化中的那個「仁」字,董仲舒當然也無法回避,所以他在主張征討不臣的同時,也建議漢武帝對于那些戰敗國不要「滅其國」,而是要「以仁德感其心」,主張「重視教化之功,則不出十數年,彼之臣民可為我之臣民矣」

這種外交政策是漢武帝所認同的,劉徹雖然好兵,但也是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深知滅一國和收一國那個劃算以大漢的國力,也許能夠維持一支精銳的常備軍,但決不可能為連綿幾十年的戰爭買單,因此對于那些戰敗國,與其加深仇恨,讓他們永遠與漢朝為敵,倒不如留下一線生機,讓以大漢的文化教化,同化他們,讓他們變成大漢的順民,為自己的王朝年年納貢,歲歲稱臣,這樣,不但大漢的威望能夠上升,自己的國庫也能夠越來越充裕

漢武帝一朝的這種外交思想,影響了兩漢數百年,而這種思想的變化版則是影響了後世中國幾千年漢武帝之後的十幾代漢朝皇帝基本上都是保持了這種外交策略,對于外族一直是保持著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既要時不常的打壓一下那些不安份的異族,同時在打一巴掌之後也要稍稍安撫一下,對那些實力在周圍部落中數一數二的民族,用上點懷柔的手段,比如隨便挑上個差不多的宮女,賜個公主的名號,遠嫁到異族去和親

不管怎麼說,除了大漢初期近百年以外,東西兩漢三百多年的時間中,對周圍的游牧民族都是佔據主動優勢地位的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黃琬作為大漢太尉,即使大漢現在落魄了,但他打從心眼里還是看不起那些外族人,而儒家大臣的那種驕傲與操守,也讓他深以交結外奴為恥

看著黃琬皺著眉頭猶豫不決的樣子,司馬懿心中當然知道他到底是怎麼想的,他對于黃琬這種明明已經山窮水盡,但卻還是死要面子的心態十分的不屑,真正的謀略家從來不會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對抗比自己強大的敵人,能夠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外部力量來擊敗對手,那才是謀略的王道對于那些外族,既然能夠利用,那就要當機立斷才是

當然,在司馬懿這樣的人的眼中,外族只不過是被他利用的武器而已,能夠引得進來,也能夠趕的出去,如果請神容易送神難,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不過黃琬是沒有這種智略,可那又能怎麼樣呢,真到了那個時候,就不是他一個沒落的太尉能夠做主的了,劉宇的繼任者,可以是他司馬懿的主公,但絕不會毫無資本的黃琬

思慮良久,黃琬終于還是長嘆了一口氣,搖頭對司馬懿道︰「司馬先生,張將軍的好意,黃某心領了,黃某雖與劉宇勢不兩立,大不了以身家性命與他周旋,如先生所說交結鮮卑之事,黃琬身為大漢太尉,絕不能為」

這個回答實在是有些出乎司馬懿的預料,一怔之下,還勸道︰「太尉大人,請恕某直言,以劉宇如今的權勢,大人想要勝他,怕是勢比登天啊令公子的仇……」黃琬哈哈一笑道︰「家恨豈能比國仇犬子之死,乃我一家之仇,引外寇進犯,傷的是我大漢子民,毀的是大漢社稷,黃某是漢臣,若為此事,那便是漢賊,大義當前,黃某還分得清輕重」

司馬懿此時才真正認真的看了黃琬一眼,見他神色堅定,便知他適才所言並非虛假之辭,心中喟嘆一聲,起身道︰「既如此,懿此來是魯莽了,太尉大人既為百姓社稷著想,我也無話可說,只望大人能在朝堂之上勝過劉宇,為令公子雪恨在下便告辭了」正轉身,黃琬卻上前一步拉住他的衣袖道︰「先生回去,請向張並州陳說如今朝堂之景象,劉宇雖為宗室,卻非正統,他如今之形狀,雖外行仁義,內里卻與董卓一般有不臣之心張並州乃漢室柱石之臣,若能行文天下,召令群雄征討劉宇,則為大漢之幸,事成,並州便是中興漢室之名臣也」司馬懿微微一笑道︰「大人金玉之言,懿定向我家主公轉告他日若真能說得山東諸侯並起,朝堂之上還要有勞大人周旋」黃琬連稱當然,將司馬懿送至府門

等出了太尉府,司馬懿走入一條冷僻無人的小巷,在巷內,一輛馬車停在牆邊,好像已經等候了很長時間看見司馬懿出現在巷口,一個侍從打扮的人連忙從馬車上下來,恭敬的拉起車簾,等司馬懿坐進車後,他警惕的到巷口察看了一番後,才回到馬車上,吩咐車夫從小巷的另一個出口離開他則轉身進到車廂里面

「先生,黃琬是否已經答應了做內應?」剛進車廂,那侍從便迫不及待的向司馬懿問道「唉」司馬懿臉上露出一絲苦笑道︰「公子,我等似乎都看低了那黃子琰,此人雖是庸才,但對大漢卻也還算忠心,我今日已將利害講得很清楚了,可黃琬還是死要他那儒家學士的面子,不肯應允看來我們要別圖良策了」

那侍從听到這里,臉上也是露出失望的神色,但仍舊很不甘心的問道︰「如此說來,引鮮卑入境對抗劉宇這招棋是走不通了?」司馬懿呵呵冷笑一聲道︰「公子不必憂心,那黃琬與鮮卑均不過是我軍手中的棋子而已,雖然黃琬這邊不願內應,但鮮卑人我們還是可以照樣將他們給引進來,所不同的只是鮮卑人會死的多一些罷了而且這引外族入關中的計劃,本意就不是要靠那些草原狼消滅劉宇的勢力啊不過,這個計劃現在還有一些阻礙要解決,看來,要等到回去並州與主公、文和先生商量一番方能實行了」

就在司馬懿趕回並州,黃琬閉門籌謀如何才能在明日的朝會上出上一口氣的時候,劉宇也召集了自己手下的一批重臣,他們所商討的倒不是如何對付黃琬,而是要對現在國家的形式做出一個判斷

情報部已經將最近一段時間內搜集到的各類情報按照時間順序匯編成冊,發到了參會的文武官員手中,等到他們將這些情報大體看了一遍之後,劉宇才清了清嗓子道︰「諸公,這段時間我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迅的安定長安,穩定雍州的局面,不過在我們的周圍卻還是有一些耐人尋味的事情發生這些情報你們剛才也都已經看過了,以諸位之見,這里面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存在?」

郭嘉從看過這些情報之後,就皺著眉頭在思考著什麼,這時听到劉宇發問,便第一個開口道︰「主公,以嘉看來,這長安城中的大小官員們只怕已經開始抱成一團,想要對主公不利了」這話頓時得到了程昱、田豐等一眾謀臣的贊同

張遼在一旁憤憤的向劉宇道︰「主公,這些朝廷的官員們一個個都是狼子野心,當年董卓對他們動輒打殺,他們一個個都不敢言語,主公如此好言好語的對他們,他們倒張狂起來了主公,以某之見,不如將那些帶頭鬧事的官員都抓起來,好好懲戒一番,殺雞儆猴,讓這些人都知道知道主公的厲害」

張遼這話說的很重,但眾人皆默然不語,劉宇也是嘆了一口氣這番話都是大實話,那些官員們簡直都是賤骨頭,董卓當初用暴力手段對付他們,他們一個個奴顏婢膝,一句話都不敢說,如今自己給他們當成*人來看,給他們幾分好臉色,他們卻蹬鼻子上臉,一個個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俗話說,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還真是這麼個道理

「主公,這些朝廷的官員固然可惡,然我軍畢竟是定雍州,根基尚淺,于民生吏治之上還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此時大刀闊斧的對朝廷百官進行裁撤,一來有傷廟堂的元氣,二來對主公的仁愛之名,也是大有妨礙,以臣之見,此事主公還是慎重一些為好」說話的是門下侍中,現在朝堂上任職少府的崔琰,崔季珪

和張遼不同,崔琰作為當世有名的政治家,他從政事的角度上考慮的多,而在現在的這種情況下,崔琰的話無疑為中肯,和劉宇的意思

「季珪,那依你的意思,這次的事情,就這麼算了?若是黃琬那一幫文臣得寸進尺,那孤又當如何呢?」劉宇饒有興致的看著崔琰道

崔琰不緊不慢的站起身道︰「主公,臣並未說對那些礙事的官員置之不理,而是請主公慎重而已,以臣之愚見,當此情勢之下,不若大事小辦,急事緩辦的好」

一班謀士文臣听到此處,都紛紛點頭附和,劉宇也是會心一笑,點頭道︰「季珪不愧是治政之臣,此言大和孤意,既然黃琬在朝堂上頗有根基,一時難以對付,那就從他身邊的那些附和者慢慢辦起,先去其枝葉,而後再將其連根拔起」

等到眾人散去,劉宇卻又把郭嘉、田豐等一眾智囊留了下來,準備商量下一個戰略目標要放在哪里這時,孫琳拿著一封密報從外面走進來,待眾人向她見禮後,便將密報放在劉宇桌案上道︰「這是暗部剛剛送來的情報,從前兩天開始,監視黃琬府第的暗衛就發現有一個不是長安本地口音裝束的人進出太尉府,今天下午,這個人離開太尉府,上了一輛早就備好的馬車急匆匆的出城往並州方向去了現在暗部已經安排人手在官道所經的村莊綴著他們,同時把密報送了回來」

「往並州的方向去?」劉宇皺了皺眉頭道︰「難道是張濟手下的人?那個進出太尉府的人的身份查清楚了嗎?」

孫琳搖搖頭道︰「只知道那個人很年輕,書生打扮,在並州打探過情報的人也不認識不過,另外那個接應的人,倒是被認出了身份」

「是誰?」

「張濟的佷子,北地槍王,張繡」

听到張繡的名字,劉宇便不由得一怔張繡是張濟的佷子,但張濟本人無子,而張繡的父親早逝,是張濟將他撫養長大,而他本人也資質出眾,張濟對他是極為喜歡,當成是自己親生兒子一樣悉心栽培當然,張繡自己也很爭氣,跟隨老師童淵練得一手好槍術,被人封了個北地槍王的花名可以說,張繡就是並州張濟集團的骨干核心力量而就是這樣的一個骨干分子,竟然被派到自己的地盤上,和朝廷大臣勾結,而且,身份竟然只是一個侍衛?那具體負責聯絡的又是那個大神啊如果不是情報中說那個進入太尉府的詩歌年青人,劉宇恐怕就要懷疑是不是並州的智囊團老大魏信親自跑到長安城來做統戰工作了

將密報放下,劉宇看了自己的智囊們一眼問道︰「剛才孫琳的話各位也都听到了,現在你們怎麼看?黃琬是不是已經和張濟達成了協議,要聯合山東各路諸侯來對付我們?」

郭嘉第一個搖頭道︰「如果主公是擔心諸侯討董那樣的事再次發生,那就大可不必當年董卓倒行逆施,荼毒天下,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且以外臣之身,挾持天子,窺伺大寶,不臣之心,天下共知,所以各路諸侯才有借口替天行道,清除君側,大義的名份是在諸侯一邊,畢竟漢室乃正統,討董就是平叛而如今情勢卻不同先帝在日,主公內安叛逆,外抗夷狄,先帝倚主公為擎天保駕之臣及入治益州,廣安民心除豪強,收南蠻,鏟奸佞,拔良臣,使天下之人心向川蜀,遷徙之民,塞絕道路,士人聞此情狀,莫不稱頌主公賢德今主公入西都,先逐逆臣,後安朝廷,扶持幼帝,整肅朝儀,滌清流弊,廣開言路,使京城內外,煥然一,百姓賴以安居且主公乃漢室宗親,帝王之師,位列執政,理所當然,天下大義在主公一邊,諸侯若群起刁難,便是對抗朝廷,大逆不道,到時不但無人響應,還會招來天下不齒這種虧本的事,怎麼可能有人去做何況主公乃天下第一名將,益州兵甲之利屈一指,山東諸侯此時又在互相征討,主公不主動去對付他們,他們就已經該謝天謝地不可能到雍州來自討沒趣」

這一番話說得屋內所有的人都連連點頭,就是劉宇有些臉紅的咳嗽一聲道︰「奉孝分析的很有道理,嗯,就是對本王有點褒揚過甚了」看著郭嘉低著腦袋似乎在偷笑的樣子,劉宇不禁來氣,又問道︰「奉孝,既然山東諸侯不太可能再次聯合,那張濟又怎麼會派人來和黃琬聯系,看樣子他們密謀的還是什麼大事怎樣,你能猜出點什麼來嗎?」

郭嘉將手中的小紙扇呼扇了兩下,自信的說道︰「主公,嘉雖然不善于猜度,但並州魏信所謀劃之事,卻能知道一二既然諸侯難以再次聯盟,那對付主公的,便只有那些外族了嘉前日在情報處得知,雲州鮮卑部落今年遭受了不小的風災,糧食牛馬損失不小,而這些鮮卑人一旦沒有東西吃,便會大舉南下,劫掠我大漢邊境如果在朝廷中再有那麼一兩個位居高位的官員為鮮卑人提供方便,那他們打到長安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來,張繡等人為什麼到長安來,不就很明白了嗎」

劉宇眉頭一皺,他倒還真沒把目光投射到北方的游牧民族身上,畢竟在歷史上,三國時代雖然群雄並起,但自從魏國統一北方之後,那些游牧民族也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而且,現在益州大軍的班底,都是跟隨自己出征過遼西烏桓的,對于游牧民族並沒有什麼心理上的畏懼,鮮卑的實力雖然比烏桓強上一些,但如果真的敢跑到自己眼皮底下撒野,那自己一定會好好的讓鮮卑人知道死字是怎麼寫的可一旦朝堂上有了鮮卑人的內應,那劉宇心里可就沒底了,像黃琬這個位置上的人,雖然沒有什麼大的能耐,但在後方弄出點麻煩,比如在糧草上,在兵源補給上,在人心安定上鬧上一鬧,那在前線的劉宇沒準就有**煩

「諸公,各位以為黃琬是否已經和張濟一方合謀了呢?」雖然對這件事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但劉宇仍是把問題拋到了自己這幫智囊的頭上田豐略一沉思便拱手說道︰「主公,豐以為可不必擔心黃琬與鮮卑串通之事」

「元皓,你是據何判斷黃琬不會勾結外族呢?」對田豐能夠這麼快就把黃琬給摘出去,劉宇倒是很驚訝田豐笑道︰「主公,豐年輕游學之時,曾與黃琬有過一段交往,先帝熹平三年,江夏郡為南方蠻族入侵,司空盛允接書後,因黃琬在側,便以此事問之,琬奏對曰上邦不與下邦謀,蠻夷之人欺我無備,一時得逞,若姑息,叛者不止南蠻矣力主征伐由此可知黃琬以儒臣自居,視外族為仇寇鮮卑之惡尤勝南蠻,他豈有變節與之勾結之理」見劉宇面帶沉吟之色,田豐又道︰「主公若不放心,待明日早朝,以言語試探一下,便知分曉」

第二日,黃琬的黨羽在朝堂上果然向劉宇發難,而黃琬本人大概是不想將自己暴露在台前,所以他身為苦主並沒有向獻帝哭訴作為黃琬盟友的馬日磾一派顯然是早就得到了黃琬通氣,但那馬日磾也是老奸巨猾之輩,他為了自身的利益和黃琬結盟,可並不代表他與黃琬之間沒有矛盾,讓黃琬與劉宇拼個兩敗俱傷,而後他再漁翁得利,這才是馬日磾真正想要的結局,因此,此次黃琬發難,馬日磾礙于情面不好不出手,但他這一派中跳出來的,都只是一些可有可無的嘍

面對黃琬一派的哭訴,馬日磾是看熱鬧,劉宇則是一臉冷漠仿佛此事不與他相干,整個大殿中,對這件事最為關心的,倒是那個坐在龍座之上的漢獻帝劉協沒有人會嫌手里的權力太多,對于漢獻帝這個擁有天下最至高無上的頭餃,本身卻沒有幾分權力的可憐皇帝來說,他對權力的渴望與狂熱已經達到了一個瘋狂的地步董卓倒台,劉協並沒有如願以償的得到本屬于自己的權力,劉宇當政雖然讓他的個人生活比起之前好了很多,但劉協知道,自己的這個皇叔,曾經的老師其實也只是將自己當作一個幌子罷了,他絕不甘心這樣的生活

劉協的這種心態其實和當初劉宇教授給他的那些強者為尊的觀念是有很大關系的,從小到大所經歷的政治斗爭,所接受的王者教育都讓劉協有著一腔中興漢室的雄心壯志當初劉宇是感念到後世國家在世界舞台山舉步維艱,處處小心翼翼的情況,又聯想到漢唐盛世之時,中國國威遠播的大國景象,心中感慨,才向劉協講述了許多國家霸權,民族主義方面的事情,而他對漢武帝使揚中國國威于域外的推崇,是讓劉協對自己的這位祖先充滿了敬佩,可以說,從那個時候起,劉協就立志要成為第二個漢武帝,讓劉宇口中所說的那種「萬國聞強漢之名而戰栗」的盛況在自己手中重現

只可惜,劉宇這等權臣的存在,讓劉協的滿腔壯志難以實現,所以,劉協在經歷過從董卓手中解放出來的喜悅之後,他心中的那一點對劉宇的感激之情,以及當年兩人的那一點師生之誼都已然煙消雲散,他心中所想的,只有怎樣才能找到機會,將劉宇打壓下去,從他的手中取回那原本屬于自己的一切

可是,劉宇和董卓大不一樣,不但實力強橫,而且城府極深,在朝堂之上喜怒不形于色,在民間是有著仁義的美名,這讓劉協急切之間根本就無法下手,而這一次黃琬要為黃壽被殺之事討回一個公道,這在劉協看來,簡直是一個打壓劉宇勢力的天賜良機

「黃愛卿,適才廷尉所奏之事,是否屬實?」在黃琬一派言辭攻擊的空當,劉協突然向一直在堂下低頭不語的黃琬發問他對這個太尉很是有些不滿,你說你的兒子都已經死在劉宇手上了,你身為大漢三公,怎麼能不執一詞,只是在哪里低頭沉默呢要知道,你的這幫子手下們再怎麼吵嚷,也比不上你這個苦主的痛訴啊

漢獻帝的發問讓本來沒打算在朝堂上沖鋒陷陣的黃琬一時間有些措手不及這也是黃琬還沒有模透漢獻帝的心理,在董卓當政時,所有人看到的,都是漢獻帝懦弱的一面,讓董卓隨意擺布的一面,他們誰都沒有想道這根本是漢獻帝在隱忍不發,只是認為劉協的確只是一個沒有魄力的庸君而已這樣的一個皇帝,與劉宇還有著師生之情,救命之恩,他會反抗比董卓實力還要強大的劉宇?對這種可能,黃琬還有馬日磾一派的人根本是想都不會去想,在他們看來,劉協不站在劉宇那邊為他搖旗吶喊就已經很好了

可眼下劉協竟然針對這件事向黃琬發問,黃琬這樣的老狐狸頓時就嗅出了其中不同尋常的味道︰難道皇帝準備借著這次機會向劉宇發難?這個想法讓黃琬心頭一陣火熱,劉協現在雖然可說是個光桿司令,但畢竟還是大漢王朝的皇帝,所謂名分天定,如果有了他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勢力,那麼整倒劉宇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對于劉協的問話感覺出不同味道的可不止黃琬一個人,像馬日磾還有另外的一些老狐狸,那都是心中暗自揣摩劉宇自然也听出了劉協這話外之音,不由得皺了下眉頭,心中暗想,看起來想要當個權臣還真是不能當好人,我對漢獻帝還有這些大臣已經是夠能容忍了,可現在看起來,這些小子都不是吃好糧食的主兒啊老虎不發威,你們還真當我是病貓不成?

劉宇不喜歡在朝堂的爾虞我詐上多下功夫,也不想去琢磨那些所謂的權術之道,但這並不代表他不善于去利用形式搞斗爭黃琬雖然對劉宇手中的軍事力量有所估計,但他卻沒有對劉宇手中的政治力量做出一個準確的評價其實只要稍微想想就知道,這個世界上肯定還是那些見風使舵的投機者佔著大多數,如今的劉宇權傾朝野,除開他自己手下的那些嫡系不算,其他想要抱住劉宇的腿往上爬的官員可說是如同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只要劉宇願意,讓那些人逼著劉協退位估計他們也都願意

所以劉宇是一點擔心的表情都沒有,反倒是拿眼楮瞟了黃琬一眼可偏偏不巧,這一瞟正好讓黃琬給看見了,這下黃琬可就心火上頭了,這老頭本就因為兒子被人給掛了,心里郁悶的要死,可對頭是劉宇這個實力變態的皇親國戚,他心里就是有萬丈的怒火,也是沒法發出來,畢竟要從以後的大局考慮不是漢獻帝剛才那個模糊不清的暗示,黃琬琢磨了半天,思量著自己手里的牌還不夠多,于是就準備把鴕鳥當到底呢,可還沒等把頭埋到土里,就看到了劉宇那充滿了「蔑視」的一瞟本來劉宇沒什麼想法,但落到黃琬這兒,那意思就成了︰就算有皇帝給你撐腰,你又能怎麼著?老子一樣把你吃的死死的

所謂士可殺不可辱,黃琬書生出身,這麼多年在官場上混,原是把他的那點書生脾氣給磨干淨了,結果今天又讓劉宇用無聲的蔑視給勾起來了,老頭兒心里也發上狠了,咬牙切齒的琢磨︰好你個劉元瞻,你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啊老子今天還就跟你卯上了,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我今天拼著這身老骨頭,也得從你身上咬下三兩肉來

想到這里,黃琬一個大步就從文班之中跨了出來,緊接著就是一個五體投地趴在丹墀之下整個過程行雲流水,看得文武百官連上劉宇在內都是心中暗暗贊嘆︰黃琬這個太尉沒白當,你看看,人家一個書生出身的人,竟然能夠這麼流暢的做出如此高難度的動作,真是令人佩服佩服

漢獻帝也是嚇了一跳,他坐的高,沒看清細節,只見到黃琬一下子就趴在地上,還以為他是一不小心摔了個狗啃屎,心中不由得感嘆︰看來黃琬是真的上了年紀了,腿腳都不利索了,你說你從文班到這丹墀前面就那麼幾步路,這都能摔上一跤,我還怎麼能指望你和劉宇斗呢?

歷史上對于劉協的評價,都是說他如果在太平盛世不失為一個守成之君,其實這還是高看了他一眼,劉協這個人非但是進取不足,謹慎有余,他已經可說是膽小了,但這也怪不得他,一個小孩子,還沒有享受到多少快樂,就因為一時間表現出來的小聰明而被董卓給推到了傀儡皇帝的寶座上,從此過上了提心吊膽、膽戰心驚的日子,董卓的專橫跋扈、暴戾恣睢使得劉協每天都擔心自己見不到明日的太陽,而皇帝的身份又使得他不能像其他人那樣能夠以逃避來對抗,所以只好咬緊牙關,坐在那冰冷的帝王寶座上捱一天是一天

可以說董卓給漢獻帝的童年留下了極深的心理陰影,這個陰影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心理障礙,使得劉協難以真正的提起勇氣去面對朝中的權臣,比如原本歷史上的曹操以及現在的劉宇當然,劉宇自認為對漢獻帝還是十分和藹的,可惜在羊的眼里,狼長得再和藹可親那也是狼啊劉協就是那個可憐的羊羔,剛才他一時沖動,起了想要依靠黃琬對付劉宇的想法,如今回過味來,登時就是一腦門子的冷汗,他自己老師的本事他心里當然清楚,此刻看到黃琬的腿腳都不利索了,劉協的心里是把涼拔涼的,可自己剛才確實是讓黃琬實話實說了,這個時候也實在不好反悔,只能在心里祈禱這個黃老頭不要做出什麼激怒劉宇的事情來了

可惜黃琬不會讀心術,而且這個時候因為剛才那個動作難度太高,弄得他的腰好像要斷掉一樣,所以一時間只能繼續趴在地上裝忠誠,所以也沒能看到漢獻帝那副快要哭出來的臉,否則的話,以黃琬多年來練就的察言觀色的本事,沒準還真能看出些端倪來

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敵,黃琬想要對付劉宇可不是一天兩天了,他也不止一次的幻想過自己在朝堂之上人矚目之下疾言厲色的彈劾劉宇,而後很痛快的將劉宇踹翻在地,狂笑著再踏上一只腳……如今,他朝思暮想的機會終于來臨了,那篇在肚子里面已經滾了無數遍都快要爛掉的討劉檄文從他的嘴中噴薄而出且一發而不可收拾

于是,朝堂上的這幫大臣們就看到黃琬從一開始的悲情訴說發展到高談闊論最後變成了漏*點演講,言辭間動人心扉,讓這幫子大臣的臉色由紅變紫,由紫變青,最後由青變白,一個個哆哆嗦嗦的杵在那里打擺子那些官職較小的一邊打哆嗦,一邊在心里暗示自己「我什麼都沒听見我什麼都沒听見……」而那些算是重量級的高官們,如馬日磾這樣的,則是在心里面狠狠的咒罵黃琬,心道︰「你這老東西和劉宇這邊有殺子之仇,想要拼命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你想死的話可以堵到劉宇他們家門口去罵啊,那樣的話,你就是罵到滿門抄斬,也和我們沒關系不是可如今在朝堂上你把劉宇罵成這個樣子,我們可怎麼辦呢?那劉宇還不把我們當成是你的同謀啊」但是黃琬的狠話都已經放出去了,馬日磾這些平日里和他走得近的官員也只能是暗自乞求劉宇能夠英明的明辨是非,看出這件事和自己這些人真的沒關系啊

劉宇坐在漢獻帝的身側,對于朝堂上這些大臣的樣子自然是能夠看的一清二楚,他心里也禁不住有些哭笑不得,曾經喊出「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的大漢朝變成如今這副模樣,並不是一朝偶然,看看這些大漢朝臣的嘴臉,這樣一個賢者退,庸者存的朝廷,根本就沒有在歷史中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同時,劉宇也真切的看到,權力真的會讓一個正常人變得瘋狂,即便是日薄西山的漢朝廷中的權力爭奪竟然也如此的激烈,這讓劉宇心感厭惡的同時,也加堅定里找個適當的時候將漢獻帝的這個朝廷趕出長安去的想法,如果有人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那就讓他們去做,反正劉宇自己是不想讓這個腐朽的朝廷對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勢力進行侵蝕

「黃太尉,令郎平日里行事如何,不知太尉大人您是否知道呢?」看著黃琬有點沒完沒了的樣子,劉宇不得不給自己的手下打了個眼神,于是心領神會的程昱便從文班中邁步走了出來

黃琬沒有想到劉宇自己並不接招,而是派出一個手下來招呼自己,一愣之下不由得冷哼一聲道︰「老夫書香門第,詩禮傳家,壽兒雖稍有頑劣,卻是老夫自幼教養,本性是好的即便是平日里言行有些輕浮,可也罪不至死程大人雖是御史大夫,對小兒的品行,不見得比我這個做父親的加了解」黃琬對自己兒子這次為什麼會死自然是有一番深入的研究,說實話,他對黃壽此次的作為也是很憤怒,畢竟黃琬本身是個以大儒自居的人,律己頗嚴,兒子行為不端,他這個做父親的是又痛心又自責,但他仍然認為黃壽的本質並不壞,只是被小人所誘惑,誤入歧途而已也不怪他這麼想,黃壽在自己的老子面前表現的還是很老實的,董卓當政時期,他也盡量呆在家里,不敢到處惹事,唯恐為家族招來橫禍劉宇主政後,奉行的是比較自由和開放的執政方針,對皇室,對眾大臣都給予必要的尊重也正是這種方針,才使得黃壽以為自己可以肆行無忌,惹來殺身之禍黃琬整日里忙于政事,不可能了解兒子的一舉一動,所以才會做出黃壽本質不錯的判斷

對黃琬的話,程昱只是報以微微一笑,不緊不慢的說道︰「太尉大人的品行,下官自然是佩服,下官也知道,黃大人您是四世公卿,兩代三公,令祖是品德高潔,天下稱頌,及病逝,孝桓皇帝賜謚曰忠,如此看來真可說是詩禮之家,儒門典範」

程昱這一番話,說的黃琬心里很痛快,覺得這個程仲德雖然是劉宇的手下,說話倒還是滿公允的嘛不過程昱的話可沒說完,還沒等黃琬痛快夠,程昱便將那個從古到今都讓人感到崩潰之極的轉折詞給說了出來「太尉大人的德行自然是無話可說,可是,令郎就實在是有些讓人看不過去了」也不等黃琬從這個轉折中回過神來,程昱便從袖袍中拿出昨晚上便準備好的奏折,沖著在場的文武百官一晃道︰「本官身為御史大夫,專管糾察文武,彈劾不閑不肖不臣之輩,黃壽非是官身,昱本也管不到他,但如今他的命案牽扯到了當朝太尉,牽扯到當今執政蜀王殿下,如此一來,我便不得不向在場的眾位大臣將他平日的形狀說上一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