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地一百零七章

作者 ︰ 獠羽

「張將軍真的準備和劉宇為敵?」剛剛從聯合鮮卑對抗劉宇這個驚人計劃中醒覺過來的黃琬,在經歷了一開始的興奮之後,頭腦剛一冷靜,就想到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張濟真的有膽量,又或者說,有實力和劉宇對抗嗎?

張濟和自己不同,他是並州的州牧,並州離著長安有千里之遙,即便這個計劃除了什麼意外,劉宇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抽出精力去對付他。

而自己身在長安,雖然說掛著一個太尉的頭餃,但卻是無權、無勢、無兵、無錢,一旦計劃失敗,比一個被劉宇拿來開刀的,肯定就是自己。到時候,別說是扳倒劉宇,自己這一族,甚至說是九族,上百口人的性命,都會就此葬送。

這是一場有著很好的彩頭的賭博,最後的好結果很誘人,但壞結果也不是黃琬能承受的,所以,黃琬必須謹慎,他今日的一個決定,有可能關系到黃家上千人的性命。

在黃琬看來,張濟的這個計劃可行性很高,鮮卑族的勢力,身為太尉的黃琬很清楚,漢靈帝一朝,對鮮卑的軍事行動均以失敗收場,雖然如今鮮卑實力不如以前,但也絕不是能夠讓人小視的。

對于農耕民族來說,草原民族似乎在先天上便佔有很多的優勢,草原騎兵數目多只不過是一個原因,另外還有很多的原因,使得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不論是民族凝結度,還是單體戰斗力都強過農耕民族。

當然,這其中也有最為根本原因,一個農耕家庭,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只需要有一塊田地就可以。只要你肯下功夫,那麼老天爺自然不會讓你餓死,土地是萬物之母,她有足夠的能力為農耕民族提供生命所需的營養。

正因為這樣,農耕模式下生活得人們,他們的生活是閉塞的。是靜止地,是被束縛在土地上地。^^小說  0首發^^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民族如果長時間被束縛在同一個地點上,那麼他們的血液中的血性就會被湮沒。

據說後世家養犬的祖先。是古代游蕩在森林中,能夠與惡狼搏斗的野狗。但在人類有意的馴養下,這些勇猛善戰地野狗,慢慢的轉變成依賴于人類生活,供人類玩弄開心的玩物,這就是失去了天生血性的種群的悲哀。中原王朝統治下地百姓,大體與之相似。

而草原民族的族人則是不同,他們沒有能夠為他們提供遮風避雨之所地耕地,以放牧為生的他們,從來都不能奢望會在一個地方停留超過三個月。因為三個月的時間,足夠羊群將一大片草原啃食干淨。

每一個草原人,從他降生的那一天開始,就不斷地趕著羊群,帶著氈帳在草原上四處游蕩,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不可避免的要和各種各樣的因素相對抗,狡猾而凶殘的草原狼、稍有不慎就會陷進去的沼澤地帶,還有那不知何時就會突然變臉的老天。

後世開國地一個偉人曾經傲氣凜然的說過。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這三句話,有一半是和草原上的民族相吻合的,他們確實是整日里都在和天斗,和地斗,只不過結論不是其樂無窮,而是淒苦無比。

如果說,與天地之間的斗爭還可算是與客觀環境的較量,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總能挺的過去的話,那麼,人和人之間的爭斗,就是自作孽,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一定能夠逃月兌那死亡地詛咒了。

有人地地方就有爭斗,為了尊嚴而爭斗,為了利益而爭斗,為了生存而爭斗,中原王朝中的人通常都是前兩種情況,只有到了改朝換代,或者天下大亂地時候,才會出現第三種情況,因為第三種原因引發的爭斗,是最為殘酷的。^^小說  0首發^^

而草原上的部落、民族卻是經常要因為第三種原因而出現斗爭,尤其是草原民族經過一段休養生息,部族人口數量達到一個頂峰之後。有人,就需要養活人的物質資料,對于牧民們來說,這資料就是他們放牧的牲畜。一個三口之家的草原家庭,在整整一年的時間中,至少要將放牧牛羊的數目維持在每天二三十頭左右,才能達到最基本的溫飽水平,如果低于這個標準,這個家庭就會有一段時間要忍受饑餓的痛苦。

一個家庭最少有三十多頭牛羊,草原上人口繁盛的時候,家庭何止千萬,稍稍計算一下,便能夠清楚地知道,這個看似廣袤的草原上要養活的牛羊是多麼恐怖的一個數字。

的確,大草原廣袤無邊,碧草連天,但如果這每一畝草地一年只能養活一到兩只牛羊的話,這大草原似乎就沒有那麼大了。風吹草低見牛羊,這詩句的意境確實是十分美麗,但如果真的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那也就意味著草原各部族之間的斗爭將要開始了。

任何人都想要令自己活下去,但能夠利用的草地就只有那麼一些,為了能夠保證來年還能有女敕草長出,牧民們也不能放任牛羊將草根草籽都吞下肚去,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他們必須從一個草場遷到另一個草場。

如果另一個草場沒有其他的牧民,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可如果另一個草場,甚至是另兩個、三個草場都已經被其他部族、家族佔用了呢?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的活活餓死?很可惜,天底下沒有如此大公無私的人。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當自身的利益與他人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任何人都會在第一時間做出維護自己利益的舉動,而如果這個利益是人類的生存權利的話,那麼,等待著兩個利益沖突集團的,將會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小說520首發==

這樣地事情在大草原上相當地常見,一個部落。甚至是一個家庭。在來往遷徙的過程中,隨時都會遭遇到以生命為賭注的戰斗,所以草原民族和漢族相比,他們的血性一直都沒有退化,相反的,不斷的生存斗爭。使得他們地血性更濃了。

當然,草原民族之間的斗爭往往都是內部斗爭,是沒有強力政權居中調度的產物,一旦出現了一個強有力的游牧部落,成為草原民族的核心。那麼整個草原民族掠奪生存資源地對象,就成了毗鄰的漢民族。

這就是草原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實力上產生巨大差別地最主要的原因。試想,一只永遠饑餓著的狼和一只已經被安逸生活磨去了稜角的的家犬打起來的話,誰能夠贏,一目了然。從中國的歷史上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之間的斗爭歷程就可以看出來,中原王朝被草原民族打得體無完膚的時候,都是草原民族地人口達到最多的時候。

匈奴武力最強盛的時候,正好是匈奴人口最多的時候,冒頓單于動不動就帶著二十幾萬匈奴騎兵到漢朝邊境溜達一圈,弄得漢初幾代皇帝都不得不送上皇室的公主去求和。

唐朝的突厥部落,接連好幾次以超過二十萬騎兵的規模兵臨當時的國都長安城下,唐高祖也只能忍氣吞聲,唐太宗前期也只能簽下渭水盟約,至于說兩宋時期的草原民族那更是讓宋朝成為了漢族王朝中版圖最小,也是最窩囊地王朝。

如今地鮮卑部落,經過了檀石槐的短暫地大統一之後,雖然又再度走上了分裂的老路,但整個部族的人口仍然保持著一個高度增長的態勢。而部族分裂帶來的草原地域爭奪。使得鮮卑族民的生存資源被進一步壓縮。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