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七十七章 一觸即發

作者 ︰ 獠羽

听到原來是有絕密情報送來,劉宇先是一愣,隨即有些心不在焉的擺擺手道︰「等會兒再看。」說著話,目光又再次轉向產房的房門。現在的他心里面七上八下的,實在是不想為了情報的事情多費神思。哪知道那個士兵並沒有听從劉宇的命令站起來,反而是再次提高了聲音大聲說道︰「八百里加急,絕密,請主公拆看!」

這下劉宇有些驚訝了,一個小小的兵士,怎麼敢這麼大聲的跟自己說話!平常的劉宇根本就不會計較這些小事,但此時他的心情可並不怎麼樣,所以面色一沉,冷聲道︰「孤剛才的話,你沒有听到嗎?」那兵士依然跪在地上,將軍報高高舉起,絲毫沒有因為劉宇的怒氣而退縮。這時,郭嘉在一旁向劉宇說道︰「主公,此人並唯做錯什麼,主公為何要斥責于他?」一個小小的兵士不能引起劉宇的重視,但身為重臣的郭嘉就不一樣了。

劉宇被郭嘉這麼一說,心中一凜,稍一冷靜,馬上就想起當初自己所定下的關于情報的規定,凡是絕密等級情報,在送抵目的地之後,都要在第一時間遞交到有權拆看的人,而收到情報的人不管是身處于什麼情況下,也都要馬上拆看,這也就是為了不耽誤軍機,要知道,戰機稍縱即逝,一旦有所耽擱,那就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失。要說現在的這個情況,劉宇就算是不馬上拆看這封情報,也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但規矩就是規矩,更何況這個規矩還是劉宇自己制定的。剛才他的所作所為,可以算得上是出爾反爾,所以饒是劉宇的臉皮夠厚。這個時候也忍不住有些發燒。輕咳一聲演示了一下自己的羞愧,劉宇從那個士兵地手中將軍報接了過來。不過並沒有立刻拆看。而是將目光再次投向還跪在地上的那個兵士。剛才劉宇只是掃了一眼,但現在仔細看時,卻發現這個士兵地長相倒還真地是很不錯,這不是說他長得多麼帥,而是長的很有性格,稜角分明的臉龐顯示出一股剛毅正直的氣息。

這下劉宇倒是對這個兵士感興趣起來,剛才這個小小的士兵竟然無視與劉宇之間身份地位上的巨大差異,不卑不亢的要求劉宇按照規矩拆看情報,這種忠于職守,不畏權勢的性格。讓劉宇很是欣賞,他沒想到在情報部的底層人員之中,竟然會有這麼氣質不俗的人存在,看來在人民群眾之中,確實是藏龍臥虎,不可小覷。

「你叫什麼名字?」劉宇既然對這個士兵感興趣,自然就要知道他地名字,不過他也沒有抱什麼太大的希望,因為在古代,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有自己的名字。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沒有受到過系統的教育,沒有閱讀過什麼古籍文獻,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為自己的孩子取上一個甚至只是普通的名字。這種情況到了唐宋之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東漢末年,卻依然很常見,大多數出身于貧寒之家的人,所擁有地只是一個類似于張三李四的代號。

但出乎劉宇意料的是。那個士兵竟然回答道︰「回殿下,小人名叫董舉,表字高平!」不但有名,竟然還有表字?劉宇頓時對這個士兵的家世懷疑起來。在這個時代,有表字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只有那些書香門第。巨富豪雄還有官宦世家的子弟們才能在成*人的時候,被自己的父母賦予一個表字。用來代表長輩對他地期待。取字是一門學問,只有具有相當學問的人才能夠勝任這個工作,而董舉這樣一個小小的士兵,竟然也有自己的表字,可見他的家世不簡單。

「董舉,你地家世如何?」其實從董舉地衣著打扮上就能夠知道他的家境並不怎麼樣,但劉宇相信這個人地背後肯定有著他自己的故事。果然,董舉的回答並沒有讓劉宇感到失望,甚至讓劉宇再一次感到十分的驚訝,因為他的回答是︰「小人先祖諱宣,乃是世祖皇帝駕下洛陽令。」漢世祖,也就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劉宇心下恍然,果然不出自己所料,這個董舉還真的是官宦之後。洛陽令職餃不低,洛陽是帝都,洛陽令也就相當于後世的北京市市長。

不過董舉的這個先祖董宣,這個名字被劉宇听到耳中,怎麼都感到十分的耳熟,好像有一定的印象,但這麼猛然間一回想,急切間卻怎麼也回想不起來。劉宇忍不住用手指揉了一下額頭,但還沒等他想起來,郭嘉卻已經是訝然說道︰「令祖難道是世祖皇帝時有名的強項令董公?」被郭嘉這麼一提醒,劉宇也立刻明白過來,怪不得自己覺得名字這麼耳熟,原來是東漢時期有名的清官,有強項令之稱的洛陽令董宣。

董宣的事跡,在後世流傳甚廣,盡管他不像宋代包拯那樣有著無數的傳說演藝流傳,但不畏權貴,強殺公主惡僕,並堅持公理國法,不向皇權低頭的事跡,也足以讓他名垂千古。據說董宣去世之後,光武帝派人去他的家中吊唁,使者驚訝的發現他的家中竟然幾乎是家徒四壁,留給他妻兒的,只有幾斛大麥,還有一輛破車。

董宣的食祿足有兩千石之多,而且他擔任的的洛陽令雖然官職並不是頂尖的,可卻是京城內有名的肥缺,就是這樣,在他去世之後竟然清貧至此,這讓劉秀大為驚訝,急忙遣人去詢問董宣的妻子家貧的原因,這才知道,原來董宣經常將領到的賞賜全部分給手下的官吏,而他自己的俸祿,有很大一部分也都用來資助那些貧賤的朋友鄉里。同時也感到十分的傷心,對自己的左右說道︰「董宣廉潔,到他死朕才知道。」于是馬上下旨,賜艾綬,並按大夫的禮節安葬。

在禮葬了董宣之後,光武帝還賜給了董宣的妻兒一筆資財,作為慰問。對這個董氏家族的記載。就至于此處。史書上甚至沒有記載董宣兒子地姓名,這也就說明董宣的兒子到後來。並沒有踏進仕途。或者就算是曾經當過官,也並沒有超過郡守一級地職務。一個清官地家族,到最後竟然就這樣衰落,並最終湮沒于百年的歷史之中,這實在是讓人感到嗟嘆。不過劉宇也感到十分的高興,因為董宣的這個後人董舉,在氣質和性格上都很有他先祖的風采。

「董舉,你既然是董公之後,那你可曾讀過詩書?」劉宇繼續向董舉問道。他現在已經打定主意日後要重用起董舉,不過他並不想讓董舉繼續從軍。標記1想要在戰場上做出一番事業。那也是要有天賦和資質,就像是許褚、張遼還有趙雲他們,都是習武的奇才,不過董舉的天賦顯然不在于此,不然的話,他也不會成為傳遞情報的士兵。不能擔任軍職,那就要從文職出身,劉宇並不是很擔心董舉的文化水平,董家祖上畢竟是書香門第,就算後世子孫不做官了。可那種文化底蘊卻不會就此中斷,果然,董舉回答道︰「回殿下,小人自幼便曾多讀經典。」

滿意地點點頭,劉宇卻又想起一個問題︰「既然你曾經讀書,那為何又要到情報部去從軍?官府不是已經發下了要在九月進行科舉考試嗎?以你的家世,想要走仕途的話,不是應該是從文職出身才對嗎?」听劉宇問出這個問題。董舉的臉上竟然露出一股悲傷的表情,聲音也低沉了很多︰「不瞞殿下,先祖病逝之前,曾留有遺訓,囑後世子孫無故不得入宦途。以免招致他人怨恨。使家族罹禍,故而百余年間。我家世代平民,不謀仕途。」

劉宇皺了皺眉頭,他沒想到身為強項令,一輩子沒有向強權低頭的董宣,在臨死的時候竟然會留下這樣的遺言。這種囑托無疑代表著董宣是在向世道人情屈服了。當然,仔細想一想,劉宇多少也能夠了解到董宣臨終時的顧慮。這個世界上,做人難,做好人更難,而要做一個好官,則要比做個好人還要難上加難。

在那個利益與**所交織而成的世界里,勾心斗角是永恆地話題,也許每個剛剛進入官場的人的心是純潔的,但當他們模爬滾打幾年之後,十個里面有九個半就會變成權力或者**的奴隸。封建集權之下的權力使人腐化,真正能夠不向強勢低頭的,也許一個朝代中也只能出現那麼一兩個而已。董宣是那一兩個中的一個。

但董宣沒有任何地信心能夠保證自己的後代子孫也都能像自己一樣堅持操守。與其在後世出現一個貪官權貴為自己的家族臉上抹黑,倒不如干脆的斷絕子孫們踏入仕途的道路。更何況,在那個黑暗地世界中想要獨善其身,談何容易,在各方勢力地夾縫之中求存,不被任何一方勢力所利用,不想任何的勢力低頭,稍有不慎,就會招致滅門滅族地下場,這樣每天生活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般的生活,還不如放下那些權力,做個自由的平民百姓!

「你是因為董公的遺命,所以才甘心到情報部做一個不會有什麼前途的士兵,而不是通過科舉,憑著自己的才華成為我益州的官員嗎?」這個理由好像能夠說得過去,但劉宇還是覺得有些過于牽強。不出所料,董舉神色黯然的搖頭道︰「雖然先祖有此遺訓,但小人會去情報部,卻並非因為這個原因。實不相瞞,家父在十年前就已病逝,小人是被母親一人含辛茹苦的帶大。本來準備遵循先祖遺訓,繼續以耕田為生,哪知家母兩個月前忽然身染重疾,亟需銀錢養病,而我家百年來世代耕作,家中根本沒有余錢,所以小人不得已便投效情報部,做個傳訊的差事!」

原來如此。劉宇點了點頭,雖然說這個事情有點老套,但卻是這個亂世隨時在發生的。這個董舉是比較幸運,能被自己發現,而自己注意不到的可憐人,則更是成千上萬。「這樣吧,」既然知道了緣由,劉宇就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待會兒你就將令堂送到太醫院去,孤派人去和張院正說一下。讓太醫院最好的郎中為令堂診治,當然。這些診療費用。就由官府承擔。」董舉讓劉宇這麼一說,忍不住又驚又喜,但終究是驚大于喜,連忙俯首道︰「多些殿下厚恩,但小人不過是個小小的傳訊兵士,身無寸功,實在是不敢領受殿下的恩典!」

劉宇一擺手道︰「你現在是個傳訊兵,但很快就不是了!孤有意讓你去刑部任個給事中,不知你意下如何?」這下不光是董舉吃驚,連郭嘉都有些驚訝。六部給事中是益州采用新官制之後重新確定職權地一個職位,刑部給事中是刑部官階中的第五等品階,為正六品官員,負責對刑部各司地事務進行稽查。雖然品階不高,但也是個舉足輕重地位置,但最重要的是,董舉現在可還是個沒有任何官位的小小兵士,他甚至連個孝廉都不是,就算給事中只是個六品官,但驟然就讓董舉擔任的話。那也是極為出格的,一個白身百姓竟然一舉成為六品官,簡直可說是一步登天了。

董舉現在是徹底被劉宇的話給嚇著了,他雖然對權勢並不是很在乎,但驟然間從一個小小的傳訊兵變成正六品的官員,任誰都不可能無動于衷的。不等董舉推辭,劉宇就繼續說道︰「高平,我知道令祖董公有遺訓。不許子孫從政,但當年王莽作亂,乾坤大亂的時候,令祖不也是為了天下百姓而追隨世祖皇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如今天下之局比起王莽之時更加混亂。奸臣當道。諸侯紛爭,想來董公若能復生。也必然會為了天下百姓而挺身而出!高平身為強項令之後,又豈能坐視天下萬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孤觀汝有乃祖之風,故而才懇請汝能答允!」

劉宇是欽封地王爵,可如今竟然對董舉這樣一個小小士兵說一個請字,任由董舉再有什麼理由,也不能再做推辭了,再說,他們老董家的人從董宣開始就一直是吃軟不吃硬,所以董舉也只好誠惶誠恐的接受了刑部給事中的任命。因為急于要將母親送往太醫院診治,所以董舉在確認劉宇確實將情報拆封之後,就先行告退了。

待董舉離開之後,郭嘉才向低頭看情報的劉宇問道︰「主公,董舉雖然是強項令董宣的後代,但主公就這樣將他任命為給事中,是不是有點輕率?」劉宇並沒有抬頭,一邊看著軍報一邊說道︰「奉孝不必擔心,董舉此人,確實是有董宣的風骨,給事中的品階雖然不高,但職責重大,六部管理天下政務,稍有差池,就關系萬民福祉,給事中乃是為了監察六部而設,若是不得其人的話,那就會成為擺設,像董舉這樣不畏權勢,不貪名利的人,是最適合不過了!」

郭嘉默然,劉宇說地一點都沒有錯,正因為是監察六部,所以給事中可說是處在權力沖突最為激烈的地方,那些想要以權謀私,或者貪婪腐化的人,他們所實行的政令肯定會給天下的百姓造成很大的損失,給事中正是為了盡可能的避免這種情況才設置的,而一個意志不堅定地人如果擔任了給事中的話,那非但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讓官場的氣氛變得越來越惡劣,像董舉這樣寧折不彎的硬漢,確實是最適合給事中這個最容易被腐化地職位。

想通了這件事,郭嘉地注意力就集中到劉宇手中的這份軍報上了,此時劉宇已經將軍報看到了最後,而他地眉頭也已經的皺成一個川字。「可惡,怎麼偏偏在這個時候!」劉宇看完軍報之後,很是郁悶的嘟囔了一句,這話聲音並不小,所以郭嘉听得也很清楚。難道軍報上是壞消息?郭嘉在自己心中猜測到。如今益州風調雨順,四周的諸侯們也都不敢向益州有什麼不敬的舉動,想要收到一份壞消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這能是什麼壞消息呢?

郭嘉還在猜測,劉宇卻已經將情報遞了過來。就算是絕密情報,在拆看之後,就可以由拆看人自行處置了,而郭嘉身為軍機大臣,他的權限也足夠作為第二個觀看這份軍報,所以郭嘉並沒有任何推辭,就將軍報接在手中。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這封軍報主要就是向劉宇匯報兩件事情,第一件。就是董卓已經將新城建好。並將這座由數十萬民夫沒日沒夜工作了數月,付出了上千條人命才能夠如此迅速建好的新城命名為塢。同時,董卓還大肆抄掠關中世族,將那些根底雄厚的世家幾乎抄了一個遍,由此得到了數不勝數的大量金銀珠寶,至于錢糧就更是無法計算。根據那些董卓的手下進行粗略地估計之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塢中的糧食,足夠使用三十年!

這樣巨大地一筆財富,全部被董卓派人運送到了塢。董卓是高興了,但關中地百姓們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錢幣出現就是為了能夠方便流通的,可如今大量的錢幣被董卓納入了自己的私囊,導致了在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急劇減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為了能夠緩解錢幣矛盾,也為了能夠進一步的聚攬錢財,董卓下令將大量的已經通行天下數百年的五銖錢盡數毀壞,還下令將所有地銅人、銅鐘和銅馬打破,重新鑄成小錢,作為通用貨幣。

那些粗制濫造的小錢不僅重量比五銖錢輕。而且沒有紋章,錢的邊緣也沒有輪廓,不耐磨損。這些錢幣形象方面的不堪倒還是小事,但粗劣的質量以及重量嚴重縮水,這些新發行的小錢的流通直接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迅速貶值,物價瘋狂上漲。根據情報部搜集到的情報來看,如今在關中想要購買一石谷米的話,就大概要花費數萬錢。要知道。這些錢可不是後世輕便地紙幣,而是實打實的銅錢啊,數萬枚銅錢,即便是重量縮水,可就算是一個壯漢。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搬得動的。每次購物,都要趕著馬車。帶著一箱一箱的銅錢去購買,搞的老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百姓的生活陷于極度痛苦之中。董卓卻利用搜括來的錢財,整日歌舞升平,尋歡作樂,生活荒婬無度。

此時豪華的塢建成,董卓便不在已經被他弄得凋敝不堪地長安城中呆著了,他在民間大肆挑選了數百個俊美的少男美女,全部送到塢去充實城池,當然,也是為了方便他平日的荒婬無度,至于金玉、彩帛、珍珠,那更是在塢的倉庫中堆積的不知其數。而董卓地那些家眷也都和董卓一起遷到了富麗堂皇地塢中居住。

不過這時的長安名義上還是漢朝地首都,為了能夠牢牢的控制住朝廷,董卓還是要是不是的回到長安去視察一圈。他這樣往來于長安和塢之間,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每次來回,朝廷的公卿們都要在橫門外等候送行或者迎接,而董卓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也是為了能夠多少的籠絡人心,便經常在長安城外的大道之旁設立營帳,與朝廷公卿聚飲。當然,董卓不會無緣無故的請人吃飯,每次他都會弄出點花樣,比如烹煮或者燒烤活人,以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如此的倒行逆施,使董卓的權勢達到一個頂峰的同時,也讓反董卓的勢力達到了一個空前的數量。京中各勢力皆蠢蠢欲動,這就是軍報最後對長安局勢的評價。但現在長安禁軍,長安城衛軍,還有在長安附近駐扎的衛戍軍,都是董卓的親信在統領,那些反對勢力大多數都是手無兵權的文官,他們最多也就是在家中弄點護院的私兵,但在董卓的嚴密監視之下,那些私兵的數量都沒有超過二百人的,所以就算這些官員的私兵加起來,也不過城衛軍吃!

沒有兵權就沒有發言權,所以長安城中的反董卓勢力也還只是停留在蠢蠢欲動的階段,要真正有所行動,卻是千難萬難。但就是這個棘手的難題,也已經出現了一個契機,這就是軍報上所講的第二件事,呂布和董卓的關系惡化了!

說他們之間的關系惡化並不準確,正確的說,董卓和呂布之間的關系是進一步惡化了。董卓和呂布之間雖然是有著一個名義上的父子稱謂,但事實上他們也不過是在彼此利用而已。但隨著董卓的權利**還有他的地位的不斷攀升,呂布和董卓之間的分歧卻是越來越大了。主要還是董卓再也不提供呂布所希望得到的待遇。呂布這個人是個權力欲很強地人,同時他也是個極度貪財之徒,從本質上來說,他和董卓還真是臭味相投,但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壞到骨子里的人。所以在利益分配地問題上,遲早是要出問題地。董卓的生活越來越奢華。而呂布想要得到和董卓同樣的待遇。

試問董卓怎麼可能滿足呂布的這種過分的要求。而自諸侯討董戰役以來,天下的那些諸侯們已經開始陷入彼此之間的全力爭奪,對于長安這個名存實亡的漢家朝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而對于甘心蝸居于關中的董卓,也不是像以前那樣必欲除之而後快了。戰事地減少,使得只在武力方面有著過人之能的呂布在董卓的心目中的可利用價值不斷下降,董卓現在只是將呂布看作是自己的一個打手,而且還是一個沒什麼事可做的打手,那麼他自然不會多做感情投資!

他們兩個的第一次關系惡化就是上次劉宇表奏呂布為車騎將軍的事情。這件事劉宇事先已經給呂布通了氣,呂布以為有劉宇推薦。董卓在表面上也還是自己的義父,那麼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說,自己的這個車騎將軍地位置都是跑不了了,但沒想到董卓同意了劉宇其他的關于益州臣屬的升遷推薦,唯獨呂布的這個升遷推薦,被董卓給拒絕了。

呂布本以為能夠手到擒來的事情,到頭來等到的卻是一場空歡喜,試問像他這樣驕傲而又貪權的人如何能夠忍受,于是他馬上到太師府與董卓理論,想要弄清楚董卓這樣做的原因。可董卓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將呂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這個理由並不是能夠宣之于口的,所以董卓費了一番心思,用一番好言好語將呂布給打發了。

事情看似是得到了解決,但事實上,董卓和呂布都在那次事件中對對方產生了深深的不滿。呂布不是傻瓜,董卓在打發他的時候根本就是敷衍塞責,這點他還是看得很清楚地。一個車騎將軍地位置,又豈是三言兩語能夠說的清楚地,所以呂布已經徹底的明白,董卓對自己的態度到底是怎麼樣了。而董卓也在那次事件中發現呂布確實已經越來越不容易掌控了,就因為一個車騎將軍的位置沒有到手。他就敢跑到自己的府中。向著自己大喊大叫,凶相畢露。這樣的人,自己哪里還敢放心的任用?就算是條狗,那也要找一條听話的來養,動不動就呲牙的狗,沒人會喜歡。

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已經形成,而且情況十分嚴重,但這兩個人最終還是選擇了和解,原因就是他們都還沒有把握能在和對方撕破臉之後妥善處理產生的後果。董卓忌憚的是呂布那天下第一的武力,而呂布則是忌憚董卓如今在關中一手遮天的勢力,畢竟武功再高,也比不過數十萬雄兵!不過,他們兩人此時的關系已經徹底的淪落為互相利用,再無一點情意可言,只要再有一個合適的導火索,一個合適的機會,那麼兩人之間的沖突必將全面爆發。

這個導火索就在不久之前,在暗部與司徒王允的合作之下被制作了出來。王允當年就和劉宇的關系不錯,畢竟能夠參加劉宇婚宴並能夠留到最後的人並不多。在反董卓勢力中,王允是隱藏的最好的一個,這也是劉宇會找他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說他們合作完成的那個導火索,就是三國演義中那個連環計的翻版。只不過作為女主角的貂蟬,被換成了另一個女子。不過,這個女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和貂蟬很有幾分想象。

呂布喜歡貂蟬,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當然,他這個之徒所謂的喜歡應該只算得上是皮膚濫賤之婬,但他對貂蟬的美色念念不忘卻是事實。世界上最美好的蛋糕,就是看起來十分好吃,但你就是吃不到的蛋糕。以劉宇和呂布之間的實力差距,只要貂蟬不喜歡,那呂布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于是乎,貂蟬成為了呂布的一個只能在夢中才能YY的存在。劉宇知道呂布的這種心理,所以他才囑咐暗部仔細留意尋找和貂蟬有幾分形似的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底是被暗部尋找到了一個形貌和貂蟬又那麼四五分相似的農家女子,但這還遠遠不夠,貂蟬能夠位列四大美女之一,容貌只是一部分,她的獨特的氣質也是一個關鍵。所以暗部的人在找到這樣一個女子之後,又費了很大的心血對她進行培訓,這一培訓就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直到今日才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如果梳妝打扮起來,那個女孩能夠和貂蟬有六分的想象,而對于呂布之中對貂蟬一直垂涎的人來說,六分就已經足夠了。

按照計劃,這個女孩被送到了王允的府中,再由王允找機會送給呂布。當呂布第一眼看到這個女子的時候,差點就以為貂蟬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六分的相似,再加上呂布在自己心中的自動想象補充,六分也就變成了九分。看到呂布那眼冒精光的模樣,王允也不禁暗嘆劉宇的高明,其實像這個女子的容貌,最多也就和皇宮大內,或者董卓府中的那些美女一個檔次,呂布經常出入皇宮,也經常見識董卓身邊的那些嬌娘,想要用這樣一個女子牽住他的心,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就因為這個女子長得像貂蟬,所以才能一舉攻陷呂布的心理防線。

接下來的事情和原本演藝中的情況有點不同,王允當天就把這個女子送到了呂布的府中,而不是轉手送給董卓,因為董卓並沒有見過貂蟬本人,所以憑著這個替代品也就無法打動董卓了。但一計不成還有一計,這就要暗部在其中出力了。首先,呂布在歡歡喜喜的將嬌娘接回家之後,還沒來得及享用,就被董卓緊急命令馬上去衛戍軍公干,因為這件公務被安上了緊急公務的帽子,所以呂布也不敢有所怠慢,他和董卓雖然有所嫌隙,但還不能公開翻臉。反正美人兒已經進了家門,晚兩天吃就晚兩天吧!

接著在呂布離開之後,董卓忽然駕臨了呂布的府邸。這就是暗部的能量所在了,董卓的一個近侍告訴董卓,說王允送給了呂布一個美人,被呂布當成了寶貝。董卓是個地地道道的之徒,他知道呂布的眼光不低,能讓他當作寶貝的,那肯定不是凡品,反正在都中閑著無事,董卓就帶著人到呂布府中來看美女了。

按理說,那個女子的相貌還不至于能讓董卓神魂顛倒,但如果是她刻意的去勾引董卓的話,那就是兩回事了,董卓這個色魔哪里是經得住勾引的人呢?!而且這里面還有一層,那就是董卓不但,而且喜歡刺激,呂布是他的義子,在自己義子的府中,將自己義子的妾室就地正法,這種好像是父親凌辱兒媳的劇情設計,讓董卓身上的獸血加倍的沸騰起來,那麼接下來的情節也就順理成章了。

暗部在培訓這個女子的時候,也費了很大的功夫來教授她如何能使男人在行房事的時候更加的愉悅,所以董卓在自己的這個「兒媳」身上嘗到了從沒嘗到的味道,既然自己看中了,那董卓也不客氣,馬上就將這個女子帶回了府邸,並于第二天雙雙回轉塢。

可想而知,呂布當時是如何的暴跳如雷,接下來的情節就再次回歸到連環計的情節,總之,呂布和董卓之間,已經勢同水火,矛盾一觸即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