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八章 孫堅江東訪二張

作者 ︰ 獠羽

喬家將宅院建在城外不同,周家的府第就在城的縣城的城池本就不大,所以盡管周家不缺錢,但府邸卻略顯狹小,當然,這里的狹小也不過是相對于當年周異在洛陽城中的那座豪宅而言的,如果只是在這方圓百里之內,周家的宅院絕對算得上是第一等。

因為周瑜事先已經向家中寄送了書信,所以孫堅一行人到了周府門外之後,周異很快就迎了出來。眾人來到前堂,落座之後,周異先向孫堅說道︰「文台,一別經年,如今,你可是威風八面了!」孫家和周家也有幾代的交情,而孫堅和周異也是不錯的朋友,所以孫堅苦笑一聲道︰「周公,何必如此笑我,孫某如今根基全失,以致寄人籬下,如今漂泊無依,何來風光一說。」

周異笑道︰「文台,你如今胸懷大志,千秋大業不過在舉手之間而已,我這麼說,也不過是提早了兩日而已。不過,你現在要想博得一番基業,卻還有些許不足,若是文台不見怪的話,我倒是想厚著臉皮說上兩句。」孫堅大喜,連忙拱手道︰「某此次來,就是為了請周兄指點迷津,還望周兄能夠不吝賜教!」

周異笑了一下,說道︰「文台,自古打基業用武,而治平一方卻需用文,如今你手下兵精糧足,猛將不少,但可惜卻無一人可為你謀劃,為你掌控全局,處理政務。這樣下去的話,就算你他日能夠僥幸得了江東,你的位子也不見得能夠坐得穩!」孫堅點點頭,略有羞愧的說道︰「周公,我這個人素來好武事,與文士之間卻是少有結交,江東多士人,其中不乏有經天緯地之能為者,還請周公能夠為我引見。」

周異模了模自己自己的胡子,想孫堅說道︰「文台。江東人才眾多,不過,其中出類拔萃的,卻還要數江東二張!」孫堅一愣,他可沒听說過什麼江東二張,忙向周異問究竟,周異這才又向他解釋了一番。

原來二張也是兩兄弟,為長者。乃是徐州彭城人。,姓張名昭字子布。張昭年幼之時便聰慧絕倫,且品行篤誠,博覽好學。年方二十便因為才學廣博而被當地官員舉為孝廉。不過張昭不知是出于什麼考慮,推辭了這次舉薦,放棄了就此進入朝廷的機會,當時的人們都以為張昭肯定是瘋了。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後來張昭外出游學,至青州,與瑯琊趙,東海王郎等名士座而共論。言語得體,條縷分明,青州士人皆異之。

後來張昭回轉徐州。徐州刺史陶謙欣賞其才。隨向朝廷舉薦他以為茂才。但張昭卻再一次拒絕了陶謙的美意。當時地陶謙剛剛擔任徐州刺史,很想搞出一番做為。而第一步就是在徐州為朝廷尋找幾個有用之才。但他沒想到自己好心好意的想要保舉張昭,張昭卻根本不領他的情,這讓陶謙惱羞成怒,認為張昭是在故意的輕視自己,一怒之下,便傳令地方官將張昭擒拿入獄。

不過總算陶謙還不是個落井下石的人,他抓張昭,更多的是因為面子的問題,命令一出,他自己其實也很是後悔,不過話以出口,無法更改,所以也只好將錯就錯,讓張昭到牢里去好好的反省反省。當然,對于張昭,陶謙還是特別對待,雖然身陷,但每日飯食不缺,甚至還常有衣物送至牢中。

張昭這一入獄,在牢里就呆了兩年之多,陶謙不知道是將他忘記了還是怎麼樣,一直就沒有下令將其釋放。牢中雖然衣食無缺,看押之人對張昭也是照顧有加,但牢獄畢竟是牢獄,在這兩年中,張昭親身感受到了大漢帝國那日暮西山地頹態,而他親眼所見的一些人間慘劇,更是直接改變了他當初的那種想要獨善其身的想法,張昭終于開始考慮要怎樣才能用自己地一身所學,來讓世間百姓少受苦楚了。

公元185,時年二十九歲的張昭經過友人的傾力營救而獲得了釋放。這時的他雖然已經存了濟世安民之心,但卻也知道徐州陶謙絕對不是一個可以成氣候地人,這種人絕對不值得自己去輔佐。因為他畢竟得罪過陶謙,所以張昭出獄後不久,便攜家南下到揚州隱居,靜待時機,希望能夠找到明主進行輔佐。

周異對張昭的評價是,政略通達,治國之奇才,且為人剛直不阿,不偷榮取合,有古之直臣之風,若在朝堂,當可身登三公之位。三公就是一國最高的領導者,由此可見周異對張昭的評價多麼高。

江東二張地另外一張,乃是張昭的族兄,姓張名,字子綱。張乃是廣陵人士,年輕時曾游學洛陽,和當時的洛陽名士

往,洛陽地各大世家也都對張地才干十分佩服,在張地聲望隨著那些大家族的刻意提攜而變得越來越大,但張並未將其當作一種榮耀,而是當作一種威脅,在游學兩年之後,他便果斷地離開了可以為自己提供飛黃騰達道路的京城,回到了廣陵郡。不過他返回老家,並不代表他的聲名會有所下降,當時廣陵上下,從士人到百姓,無不知張之名。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廣陵太守便向朝廷舉薦張為茂才。和張昭不同的是,張並沒有拒絕這次舉薦,他們兩人比起來,張顯然是更精于謀劃和觀察大局。張知道,自己的名聲已經傳揚開去,如果這個時候拒絕舉薦的話,非但不會讓世人忘記自己,反而會讓他們更加德好奇,從而加倍的到處對自己的名望進行渲染。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自己一味的推月兌朝廷的招攬,到時候除了換來朝廷的憎惡之外,其它的什麼好處都得不到。基于這個原因,張到最後成為了朝廷的茂才。當時的三公九卿都爭著想要將張這樣的大才納入自己的麾下,但面對所有的征闢,張都一並推辭不就,本來這樣做很容易招致他人,尤其是在洛陽的當政者的不悅,但令人驚奇的是,因為當時的上位者們都不願看到一個大才落在別人的手中,所以在張拒絕了所有征召之後,他們反而達成了妥協,那就是這個人既然大家都想得到,而且意見又不一致,那麼干脆,這個人誰也不要去爭,就讓他做個閑散的茂才,在廣陵慢慢養老吧!就這樣,張避免了進入當時那個已經烏煙瘴氣的朝廷。後來黃巾起義爆發,張對于黃巾軍可說是深惡痛絕,不過他是個文士,不能上陣殺敵,所以只好帶著自己的家眷到揚州來避難。

對于張,周異的評價是,敏而通達,統觀全局,有匡正時局之才,洞徹世情之能,一句話,張是個難以多得的具有優秀戰略思想的人才。

得到了周異的舉薦,孫堅心中不由大定,于是他便請求周異書寫信函,而後派自己的兒子孫策親自帶著厚禮,前往二張隱居的曲阿縣城去請二張出山。]

大概是周異的舉薦起了作用,又或者是二張終于覺得自己在家中閑置的時間太長,應該出來為天下效力了,總之孫策並沒有費多少口舌,就將二張請到了城。

面對兩個賢才,孫堅心中就是一陣陣的激動,畢竟這兩個人關系到自己日後在江東的發展,于是他放段,真心真意的向二張求教如何才能在亂世中求存。

張精于策略,便向孫堅道︰「將軍,江東地廣,物產豐饒,且有大江天險在前為屏障,可謂進可攻,退可守,實乃是英雄得以成大業之所!不過如今的江東士族,大都是在孝桓皇帝之時遷居而來,這幾十年間,當年那些過江之人就已經形成了幾大家族,其中以顧、全、朱、陸四大家族為首。將軍若想安坐江東,就必須得到這四大家族的認可與協助,方可一展拳腳,與天下群雄相爭!」

孫堅點頭然其言,又問道︰「我若取江東,當如何對待這些世族,還請先生為我一謀。」張昭在一旁道︰「江東世族勢力龐大,且江東士人十有**出于這些世家,所以將軍若得江東,首先就要存了與世家共坐共享之念,對世族不可堵,只可疏,任用其家中賢能之才,以結好其心,同時廣納張、周、吳這些勢力較小的世家中的人才,用來牽制四大世家的勢力,而後張榜招才,自寒族中拔擢將才,賦以兵權,再由將軍親自統之,以制衡世族權勢,只要將軍居中調解掌控得當,江東士族自然可以為將軍所用,不敢造次矣!」

孫堅聞言大喜,就向二張一躬到地,懇求道︰「孫堅德薄,又缺才干,兩位先生大才,還請相助孫某一臂之力!」張昭二人連忙離座還禮道︰「將軍不必如此客氣,我二人本就得知將軍乃是當時豪雄,故而才願來此一見,及見將軍,才知道果然名不虛傳,若是將軍不棄,我二人雖然才疏,卻也願為將軍效勞!」

孫堅這時可是驚喜萬分,沒想到這樣兩個大賢竟然這麼輕易的就來到了自己麾下。幾人重新見禮之後,張卻又向孫堅說道︰「主公,為今之計,主公需速速遣人往江東,與四大世家族長相商,若是能得他們相助,江東指日可破!」

孫堅正要點頭稱是,忽有一親兵急急忙忙的跑了進來,單膝跪地稟報道︰「啟稟主公,袁術在三天前攻陷了壽春,佔據淮南,揚州牧劉已經敗往秣陵而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