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五十三章 孫清曉請命征南

作者 ︰ 獠羽

從劉宇進入益州主政之後,益州南部就一直是劉宇集病。從本身上來說,南中這個地方,劉宇並不是十分看重,除了山險水惡以外,落後的農業生產水平以及當地人的文化發展水平都讓劉宇提不起興趣,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南中在地理位置上屬于益州的心月復之地,不得不重視的話,劉宇恐怕壓根就不會打南中的主意,畢竟大漢和益州的相連的其他地方,不管是益州也好,雍涼也好,隨便拿出一個來都比南中有攻取價值。

但問題是南中的位置太敏感。當年劉宇之所以選擇益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益州的崇山峻嶺為它提供了一道絕佳的自然屏障。就像江東有長江做為保命的屏障一樣,這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也足以保證劉宇在出兵的時候可以免除一切後顧之憂。當年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夠無所顧忌的和楚霸王項羽死拼,原因就在于他每次出兵都不必擔心自己的後路被抄,最不濟也能夠退回川中固守,依仗著山川之險,照樣有很大的把握割據一方。

歷史上的蜀漢國力在同時期的三個國家之中最弱,但卻頑強的存在了半個世紀之久,而且在這中間還成為了當時三國中的第一強國魏國的心月復大患。這里面諸葛亮固然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但能讓諸葛亮最大限度發揮他的才能的後盾就是益州的易守難攻。蜀漢的人口最少,所以在三國之中兵馬也是最少的,與魏國和吳國很輕松的就能夠弄出十萬大軍到處跑不同,諸葛亮費盡心力才在訓練出一支十萬人的常備軍,如果不是因為防衛益州本土所需的兵馬很少的話,估計諸葛老大就算是再有本事,也只能望魏興嘆了。

不過諸葛亮在全面北伐之前,力排眾議所做的一件事就是收服南中。諸葛老大是三國中屈指可數的大才,他之所以在蜀漢元氣尚未完全恢復的時候,不顧眾人反對。不辭勞苦地跑到鳥不拉屎的南中去的原因就是他也很清楚的明白南中對于整個益州的關鍵。總之一句話,不求南中對于益州有什麼助益,也不求從此能夠牢牢的控制南中部落,只求這些蠻族不在後面扯益州的後腿!就單純是為了這種原因,諸葛亮的南征也是勢在必行。

如今劉宇集團也同樣面對著這樣地問題。說實話,這些年來劉宇一直在謀求一種和平手段能夠將南中的部落安撫下來,讓他們能夠安安分分的在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上過和平地生活,但可惜。事實證明,劉宇的這個和平共處的計劃徹地破產了。

盡管劉宇采取了很多的政治優惠,但南中蠻族還是采取了最極端地回應方式,于初平二年四月悍然出兵襲擊了益州南部的建寧郡。好在建寧太守朱敘拼死守城,而駐守為的張任、嚴顏也及時從情報局那里得到了情報,很快出兵救援建寧,這才粉碎了南中蠻族的這次進攻。不過從情報局傳來地情報來看。這次襲擊還只是一個前奏,如今的南中各部落已經基本上達成了一個協議,用不了多久,在他們準備完畢之後。就會大舉入侵劉宇集團所控制的益州南部各郡。

這個情報讓張任和嚴顏都感到十分頭痛。他們手中雖然有五萬人馬,結合起地方上地部隊,總數也能達到**萬人。但問題是這場仗如果真地打起來。那就會是一場關系到整個益州未來局勢地戰爭。而這種層面的戰爭地重擔,還不是張任或者嚴顏能夠獨立承擔起來的。所以他們馬上就奏報成都。希望成都能夠指派一位才德兼備的人來擔任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的主帥。

誰都無法想到,這份奏章在送到成都之後,竟然會得到一個讓益州集團上層極度震驚的答復。當時劉宇還統兵在上庸安排善後的事情,所以張任等人聯名的奏章就被報送到了軍機處留守,同時也是輔官之首的劉手中。對于南中的形式以及南中對于益州集團的重要性,自然瞞不過極富戰略眼光的劉,他很清楚的直到,這一仗不打則已,只要開戰,那就一定要將整個南中地區平定。可是現在益州的主要軍事力量都分布在漢中和上庸地區,留在益州本土的將領,能夠征戰沙場的很多,但能夠統籌全局,擔負起平定南中的帥才,卻是幾乎沒有。

在劉宇軍中,不乏大將,比如張遼、趙雲、許褚、張合、甘寧等人,都是千軍不易的大將,但因為年齡和閱歷問題,現在能夠獨當一面的,現在也只有趙雲、甘寧和張遼三人,而現在這三個人都各有軍務

根本無法調回,所以劉在左思右想之下依然是不得也只好將這件事上報給益州留守孫琳,請她做決斷。

這份告急奏章在孫琳的手里停留了三天,就在劉心中著急,想要求見孫琳討要最後定論的時候,孫琳卻將一個讓劉大為震驚的決定拋到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孫琳決定自己親自掛帥,在成都點起三萬兵馬之後,去為會合張任、嚴顏所部,同時從附近州郡增調兩萬人,會合成十萬大軍,討伐南中。

得到這道命令,劉愣是在自己的書房里發了半柱香時間的呆。孫琳要掛帥征討南中?!這讓劉的腦子里一陣轟轟亂響。當然,劉絕不是不知道孫琳的本事,他也算是跟隨劉宇夫婦最久的幕僚了,在劉宇剛剛當上郡太守的時候,他劉就被自己的這個莫名其妙的故舊兄長拉下了水,成為劉宇集團中最為重要的臣屬之一。和劉宇夫婦共事了這麼多年,孫琳的能力有多強,別人或許不清楚,但他劉卻是一清二楚。雖然身為女子,但卻有著不下于劉宇的廣博學識,不凡的政治手腕、卓絕的理財能力以及滿月復的韜略。在武藝上,劉宇軍中的武將能勝過她的幾乎沒有,就是許褚、趙雲在孫琳的紅鸞寶刀下面,也不過是維持一個不勝不敗的平手之局。至于說戰陣之道,對于自黃巾起義時開始就一直跟隨在劉宇身邊身經百戰的孫琳來說就更不在話下了。

總之,憑孫琳的能力,莫說擔任一個平南元帥,就算是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也未必不稱職,當然,這個前提是如果她身為男兒身。無可置疑,劉看到孫琳的這個決定,第一個反應就是拒絕,這並不是他懷疑孫琳的能力,而是實在是太敏感了!不為別的,就沖著她是劉宇的元配這一點,就足以讓劉在心里反對她南征的這件事了。

縱觀漢朝四百年的歷史,內侍與外戚之間的斗爭屢見不鮮,總的算起來,還是外戚給漢朝造成的麻煩多一些,西漢的王莽直接結束了長大二百年的西漢王朝,要不是光武帝劉秀雄才大略,沒準漢朝在二百年前就已經交待了。東漢的霍光,權傾朝野,上上下下只知道有驃騎,不知道有天子,總算這個霍光沒有王莽那麼大的野心,否則東漢是不是能走到今天也還是個未知數!

外戚從哪里來的那麼大的權力?很簡單,權力來自太後!漢朝的皇帝繼位之初大多幼小,不得已只好由太後臨朝,不過漢朝的列祖列宗們已經被當年的呂後弄怕了,所以明令太後臨朝只能听政,而不能治政,所以太後只能指派得力的大臣做為輔臣來處理朝政,而這個輔臣,往往就落到外戚的手上。

孫琳是穿越來的人物,所以外戚是一點影子都沒有,但她本身的才干以及劉宇一直以來表現出的放任態度,都讓劉宇集團中的臣屬們更加的不安,當年的一個呂後,才能不見得多麼的驚世駭俗,就已經能夠鬧出了天大的風波,如今自己主公的元配夫人才干驚天動地,要是日後她也要行呂後之事,誰能管得了?劉宇日後肯定是要成為皇帝的,這一點是劉宇集團內部的共識,他們也是為了這個目的來傾盡全力的輔佐劉宇,所以像劉這樣鐵定能夠成為劉宇朝廷的三公重臣的人,他不可不對日後鐵定的皇後孫琳產生忌憚。

劉這樣的舊臣都反對孫琳掛帥,那麼其他兩省的官員態度如何可想而知,孫琳的這個決意被三省聯名封駁了回來。如今益州集團對三省六部制已經完全習慣,所以即便孫琳是益州留守,面對三省的封駁,也不好強行更改。不過這件事似乎是在孫琳的意料之中,因為她在受到三省反對之後,很沉著的將所有的情報以軍機處的名義報送劉宇,由劉宇來親自做決斷。

因為這樣做是按正規的程序來的,所以成都的三省官員無法從中攔阻,鑒于劉宇對自己夫人的一貫放任態度,三省的主要官員陳群、崔>等人紛紛書寫奏章,發往上庸向劉宇陳述其中的厲害,希望劉宇能夠為了長遠考慮,駁回孫琳的這個請求。

不過,很可惜,陳群等人注定要失望了,因為等了一個月之後,從上庸傳回了劉宇的諭令,明確的告訴眾人,他同意由孫琳掛帥南征,同時還有一個消息,就是劉宇將在近期回成都,親自為孫琳主持拜帥儀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