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八章 並不存在于歷史上的人們

作者 ︰ 獠羽

管是在洛陽將軍府的**,還是在故關董卓大營中的還有那個形象與諸葛亮大為相似的李鈞,這些人在劉宇所熟知的歷史上,都沒有留下過名姓。但現如今,這些人卻散發出不遜于三國歷史名士們的光輝,出現在歷史的天空之上。

面對著一看就知道是塊兒美玉良才的**,劉宇知道,隨著這些不存在于歷史之上的人們的出現,三國的歷史終于在潛移默化之下,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

「張公,令郎乃是良才美玉,公又是我朝廣陵太守,劉某何德何能,能做令郎的老師呢。」劉宇是好將之人,面前的這個**,明擺著是一個智將之才,他要拜自己為師,劉宇心里怎麼可能不高興。不過人家張超怎麼說也是一方的封疆大吏,自己怎麼也要客氣一下。

張超還沒說話,**卻先站起來向劉宇拱手道︰「大將軍,雲封自幼就喜好兵事,今年歲稍長,有志為將,為我大漢保疆拓土。但可惜我雖有為將之心,卻無名師指導,多年來只能自讀兵法,暗中模索。方今之世,世人皆許大將軍為天下第一名將,林雖資質駑鈍,但仍懇請能被大將軍收入麾下,哪怕牽馬執旗,也在所不辭!」

劉宇听著微微點頭,張超此時也笑著開口道︰「大將軍,犬子平日就說,為將者當以大將軍為楷。大將軍今日就成全了他這一片誠意吧。」說著張超也向劉宇深施一禮。

「張公,某安敢受此大禮。」劉宇心里樂翻了天︰「既如此,我也就不再推辭。」說著劉宇看向**道︰「雲封,你如今可有軍職在身?」

**的臉微微一紅,有點不好意思的說道︰「大將軍,我,我還沒有擔任過任何軍職。」

「沒擔任過也沒關系,」劉宇無所謂的擺了擺手︰「雲封,我雖蒙世人繆贊,但若論才德。實在不足以為他人之師。這樣吧,從今天起,你就在我軍中擔任別部司馬,隨軍歷練吧。」**雖然感到有些遺憾,但還是向劉宇大禮參拜道︰「屬下**參見驃騎大將軍!」

「起來,起來。」劉宇的心情格外好,伸手拉起**,向張超、曹操說道︰「若我大漢多有幾個像雲封這樣的人。哪里還會有這兵禍連綿呢。」

曹操見劉宇的言語間頗有些無奈之色,心中一動,開口問道︰「元瞻兄,莫非邊疆又有戰事?」

劉宇嘆口氣道︰「孟德猜得不錯。你還記得去年禍害北方四州的張純兄弟的叛軍嗎?」

曹操低頭想了想道︰「元瞻兄說的可是勾結烏桓反叛地漁陽張純兄弟?」見劉宇點頭。曹操一臉詫異道︰「張純叛軍在前幾個月不是被遼西騎都尉公孫瓚打得大敗而逃了嗎?難道他們又卷土重來了?」

「談不上卷土重來。」劉宇搖了搖頭︰「公孫瓚在石門大勝之後,輕敵冒進,孤軍深入遼西烏桓部領地,反而被烏桓首領丘力居圍困在管子城。因為糧草不夠。所部人馬損折殆盡。如今亟需救援。」

「沒想到公孫瓚如此大意。」曹操皺緊了眉頭︰「這樣說來,朝廷應該會派遣宿將前往幽州統領兵馬抵擋烏桓入侵了。」曹操一邊說,一邊用眼楮掃了一眼劉宇。很顯然,他也已經在猜測朝廷會派劉宇前往幽州帶兵了。

其實劉宇自己心里也有九成的肯定是自己帶兵了。現在漢靈帝的皇權雖不穩固。但對于身處洛陽城內的劉宇來說,一道聖旨下來,他還是必須遵循的。既然怎樣都躲不過這領兵之責。那倒不如所幸做的漂亮些。

「雲封啊。」劉宇看向**︰「你知道我當年的志向是什麼嗎?」**一愣。搖頭道︰「願聞將軍之志。」

劉宇微微一笑,高聲誦讀道︰「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他的語氣中充滿了一種悲壯肅殺地氣勢在座的其他三人都不禁動容。這首滿江紅寄托了岳飛元帥的一腔報國熱血,自問世數百年間令一代又一代的人熱血如沸,如今放到漢朝,也不例外。

**固然是激動地身體有些發顫,城府深沉如曹操,也不禁扼腕長嘆道︰「為將者,會當如此,大人北伐,操不能為先鋒,實為所憾矣!」

劉宇眼楮猛地一亮,心中忽然冒出一個計劃。「來人,取紙筆來!」劉宇心中迅速將岳元帥的滿江紅過了一遍,修改了幾處地方,提起筆來一揮而就。

「孟德,這是我所填的《滿江紅》,今日就送與你,以補孟德之憾!」

三年前劉宇的那幾首詞早就傳遍半個天下,也由此引起過一陣填詞地風潮,不過可憐劉宇只會背詞,根本不會填詞,所以所有喜歡詞的人們雖然也想填詞,但卻都不得要領。曹操本身就是文學家,對于詞這種文學形式也是十分喜歡,可惜沒有人指導。如今能夠得到漢朝寫詞的鼻祖的墨寶,他當然

不已。

恭敬地接過劉宇遞過來的詞稿,曹操便迫不及待的讀了一遍,而後閉著眼楮沉默半晌,才長出一口氣喃喃道︰「‘西北禍,猶未平,邊民恨,何時滅…待從頭,重拓萬里土,朝天闕。’元瞻兄,好詞啊,好詞,操必當懸此詞于廳堂之上,時刻自勉!」

漢中平五年,公元188,冬10,公孫瓚兵敗被困管子城地消息震動了整個京師。漢靈帝又氣又急,火速召集朝廷大員商議對策。

「皇上,遼西烏桓部自丘力居擔任首領以來,便對我北部疆土屢有侵擾,此次又助張純、張舉二賊作亂,我煌煌天朝,豈能被胡虜如此相欺。臣請陛下速選精兵良將往幽州主持軍務,征討烏桓!」正在朝堂上慷慨陳詞地,是朝廷地太尉樊陵。邊患不息,最有責任的就是當朝太尉,如今樊陵如此慷慨陳詞,也不過是想要減輕自己地責任罷了。

大將軍何進對樊陵的話可是不以為然,出班奏道︰「陛下,樊太尉之言雖然有理。但如今朝廷精兵盡皆屯于西北,京畿附近除守備兵馬之外,已經沒有多少兵源可以調動,更加無力北伐啊。」

劉宇在一旁鄙視了何進一番,京師有多少兵馬,劉宇這個驃騎大將軍心里也有數,雖然的確談不上很多,但也足有十五萬左右。其中的西園新兵三軍就由八萬,加上京城衛戍,皇陵衛戍的兩支衛隊,皇城的禁軍。又有七萬多人。征討北疆需要調用地兵馬不過五萬,京城提供這點兵馬還是綽綽有余的。這何進睜眼說瞎話,恐怕有什麼陰謀吧。

就在劉宇思索的時候,朝堂上的大臣們已經七嘴八舌的亂作一團。漢靈帝高坐在寶座之上。被朝臣們吵得頭痛不已。一瞥眼看見劉宇若有所思的不開口,便開口道︰「眾卿且安靜!劉愛卿,依你看此事應該如何處置?」

听到漢靈帝的問訊,早已經在心中打好草稿的劉宇鎮定自若地出班回奏道︰「陛下。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在朝臣之中選擇一位德高望重,政務干練的宗室重臣前往幽州擔任州牧。以安定邊塞民眾的生活。另外。再選一員大將前往幽州統領兵馬防備烏桓再次入侵。同時救出公孫都尉。至于這兩個人選誰,還是由陛下決斷。」

漢靈帝听著劉宇條理分明地奏稱。被朝臣們吵得發昏的漢靈帝頓時有了耳目一清的感覺。不過要他選出兩個人去擔任要職,他可沒這個本事。無奈,漢靈帝只好又向大將軍何進問道︰「何愛卿,適才劉愛卿所言甚得朕心,但不知何愛卿對這兩個人選,可有什麼建議?」

「啟稟皇上,」何進回奏道︰「臣也認為劉驃騎的建議得當。至于這兩個人選嘛,臣以為現任宗正劉虞最為適合擔任幽州牧。至于這幽州統兵地人選嘛,既然是劉驃騎提出的建議,臣以為,那就讓劉驃騎去幽州最為妥當。再說劉驃騎乃是我朝第一名將,臣以為,派他前去北地,定然能夠揚我朝天威于域外。」

「這個,」漢靈帝有點猶豫,他將劉宇留在洛陽就是為了能夠牢牢的約束他,盡管他也掌握著京師半部防務,但在京師大量調兵,就必須要有皇帝的金牌令箭,所以不怕他有異心。但若是再讓他帶兵出征,豈不是縱虎歸山?

大概是看出了漢靈帝地猶豫,何進又奏道︰「皇上,京師兵源現在用于防守各處要沖尚且不足,臣推舉劉驃騎為統兵大將,也是因為憑劉將軍的名望才德,陛下只需委劉將軍以統轄四州軍事之權,劉將軍必能帥四州之兵高奏凱歌而還。如此即可平定烏桓,而京師也無需調動一兵一卒,實在是兩全其美之舉啊。」

听到這里,漢靈帝和劉宇的面色都是一變,漢靈帝是心中高興,劉宇則是在心中暗罵。因為他們都想到了,這何進地一舉兩得之策,事實上還有一得,那就是能夠有效地約束劉宇。管轄四州軍事,听著好听,說穿了就是空頭支票。四州地軍兵戰時听從劉宇調遣,一旦北伐結束,所有州兵都要各回原州郡駐防,劉宇手里一個兵都剩不下。

再者說,這四州兵馬戰力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數,如果戰力強的話,就不會被烏桓人縱橫無阻了。所以劉宇帶著這四州兵馬去打烏桓,天知道他還能不能活著回來。

不過這個建議卻是很對漢靈帝地胃口,劉宏眉頭舒展,一拍御案道︰「好,就依從大將軍之言,命宗正卿劉虞為幽州牧,命驃騎大將軍劉宇為北伐元帥,節制青、幽、並、冀四州兵馬,即日出征救援公孫瓚,討伐烏桓!」

「皇上,」劉宇在接旨之後,忽然再次跪倒階前,向漢靈帝啟奏道︰「臣請調漢中太守趙雲從漢中調兵兩萬,隨臣征討烏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