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三章 設在袁家的鴻門宴(下)

作者 ︰ 獠羽

古代女子的地位低,尤其被士人輕視,這點劉宇在後世的時候就知道,回到三國時代也沒有忘記,但他偏偏在這個問題上有個軟肋,那就是孫琳在自己集團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

可以說,孫琳現在在劉宇的政治集團中已經站穩了腳跟,劉宇的幕僚們基本上也都認可了孫琳的二號人物地位,不過問題是這種認同是經歷了很長時間和很多事情之後才形成的。當年劉宇和孫琳穿越到三國,第一個接觸到的,是老實純樸的許家村的村民們。

漢代的女子地位低,說穿了也不過是集中體現在政治上和受儒學影響甚深的世家世界中,而在日常的生產和生活中,女子的地位還是被認可的,畢竟那個時候的女子也需要繳納稅賦,同樣也要工作掙錢,尤其是在東漢末年、三國初年的時候,女子經常需要和男子一樣下地種田勞作,所以在許家村的普通農民百姓的眼中,孫琳拋個頭露個面都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問題。

接下來,孫琳先是在比武場技驚四座,而後在玻璃的制作過程中又又憑借著她出色的現代技術能力以及現代經營理念贏得了所有許家村子弟的認同。畢竟在普通百姓的眼中,孫琳這樣的能人是值得尊重的。

當劉宇成為譙郡太守,踏進仕途之後,因為一度的人才危機,所以孫琳不得不在明面上幫助劉宇處理各種繁重的政務、商務。後來孫乾還有伊籍的加入大大緩解了劉宇和孫琳兩人的壓力,但孫琳並沒有就此交出譙郡的商務權力。原因很簡單,基于現代經營理念執行的譙郡商務系統當時只有孫琳才能駕馭。孫乾和伊籍雖然在思想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但卻都是出身于寒族,那種輕視女子的思想還不是相當的嚴重。加上孫琳是劉宇的夫人,既然決定效忠劉宇,他們兩個人也就不得不認同了孫琳接觸政務的事實。不過在以後的共事過程中,孫琳的才華和卓越的能力使孫乾和伊籍徹底在心里認同了她。

劉曄的加入也並不能改變這一情況,盡管劉曄是宗室世家子弟,有根深蒂固的排斥女子從政的思想,但問題是,劉曄剛和劉宇見面,就被劉宇連蒙帶哄的稀里糊涂的成了劉宇多年不見的總角之交,他把劉宇當成大哥,孫琳自然就成了大嫂。漢代時就講究長兄如父,長嫂為母,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大家都是宗室子弟,孫琳又的確是將劉曄當成自己的弟弟一樣對待,劉曄自然也不好再多說什麼,而後來孫琳展現了她在機械制造和物理理論上的時代領先性之後,劉曄就將那種家族中對待長嫂的尊敬延伸到了工作領域。

潁川書院一行,劉宇固然招攬了很多人才,但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矛盾。潁川書院是大漢士子們集中的地方,能夠想象,孫琳這樣的一個女孩子到那里將會受到極大的阻礙。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孫琳當時是扮作男裝進入書院的。因為是和劉宇住在一個房間,所以並沒有露出什麼馬腳。

離開潁川之後,劉宇兩人繼續北向往幽冀兩州尋找日後的猛將,及時避免了和新進入人員的沖突。田豐是兩人在冀州認識的,但田豐和孫琳接觸的時候,並不存在政治上的接觸,而是從私人的角度進行各種方面的討論。當然,和劉宇的知識量處在一個水平線上的孫琳無論在見解還是眼界上都讓田豐又驚又佩,甚至產生過「如果夫人也是男兒身的話,肯定是主公最大的對手」的想法。有了這種想法存在,田豐在後來對孫琳參政的怨言要少很多。

從北地回到譙郡,劉宇集團的極度膨脹,以及奪取益州為根基的戰略的確定,使得集團暫時分為豫州和益州兩部分。在這個過程之中,產生了巨大數量的政務和商務,在這個急需用人的時刻,劉宇都每天忙的找不到北,孫琳當然不可能游手好閑,有多大能力,就要承擔多大的責任,這一直是孫琳的人生信條。在這個過程中,以陳群、崔琰、國淵他們為主體的儒家精英團體對于孫琳參與政事,采取了不認同,但也不抵制的態度,畢竟在那個時候,他們這些人都已經被政務糾纏的焦頭爛額了。有個能力出眾的人來分擔責任,他們也不想反對。而且劉宇再分配工作的時候,也盡量的將孫琳的事務和孫乾、伊籍他們分配在一起。

黃巾之亂的討伐是武官集團的任務,比起文官來,武將們對于什麼男女之分看的很淡,軍營之中,實力就是一切,那里永遠是強者為尊的世界。而孫琳恰恰擁有可以令現階段的一眾武將折服的實力。

進入京師之後,是孫琳和劉宇難得的放松假日時間,這段時間里,基本上遠離了政治以及一切勾心斗角。

成功謀得益州,並進入川中之後,劉宇集團做為外來集團,面臨著與川人集團徹底融合以及重新洗牌的嚴峻任務,在剛進入川中的一年里,不斷的征戰以及戰後重建,還有降卒、流民安置工作的展開,讓整個益州集團的所有人又陷入了繁重的工作之中,那段時間也是孫琳最疲勞的時候,因為為了避免在中樞機構主政,孫琳主動前往巴郡地方,協助當地的建設工作,

跟著一年之後,她再次跟隨劉宇率軍出征,征討西涼。也就是在這次出征的時候,郭嘉出于維護集團內部穩定以及長遠的權力分配考慮,向劉宇進諫,要求限制孫琳在軍隊中的權力地位的進一步提升,但卻被劉宇否決了。後來郭嘉仔細考慮了劉宇的反對意見,同時結合對天下將會進一步混亂的判斷,得出了孫琳的地位在短時間內沒有撼動必要的判斷。

班師回到成都之後,三省六部制的政治改革使益州上下各級官員有點不知所措,急需一個熟悉這個制度的人進行引導。在這個時代,熟悉三省六部制的,也就只有劉宇和孫琳兩個人了。劉宇一個人挑不起這麼沉的擔子,所以孫琳不得不再次走到台前,全權負擔起商務部工作,同時因為當時也處在花露水的研發關頭,工部的一部分權責也被孫琳承擔了。

因為孫琳幾次由幕後走到台前,而且在商務。工部領域有已經是整個集團中無可厚非的創始元老,所以益州集團內部也就默認了這個事實。

但是,益州集團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孫琳插手政務予以有限度的默認,並不代表其他的人,尤其是其他世族勢力也能夠接受女子從政的事實。

所以袁紹就依據劉宇放任孫琳參與政事這一點來設計劉宇的,而他的目的,就是讓劉宇在天下士人心中名譽掃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