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劉宇返洛陽(中)

作者 ︰ 獠羽

「主公,」郭嘉此時在一旁說道︰「不管這刺青代表什麼,但至少說明魏逸風的家族在南中蠻族之中絕不簡單。嘉以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雖然在南中培植了很多勢力,也布下很多眼線,但卻幾乎都集中在蠻族的下層,而對南蠻的上層並不了解,對其兵種以及兵力配備也所知不詳。如今逸風的家族很有可能是南中大族,相信在南中也肯定有很多親朋故舊,所以嘉認為,不如就派逸風帶領情報部的人員親自往南中一行,如此既可以方便他查詢自己的身世之謎,也能為我軍日後平定南中打下更好的基礎。而且若是萬一逸風能夠重振其家,我軍到時就能有更大的勝算了。」

「嗯,」劉宇沉吟了一下,皺著眉頭道︰「奉孝所言雖然確實有道理,但南中此時不亞于龍潭虎穴,逸風若去,又不能多帶人手,何況他家族的仇敵現在極有可能是南中的大勢力,他若前去,只怕凶多吉少。唉,此事還是問過逸風自己,再由他抉擇吧。」

劉宇之所以不想就此定下主意,並不是婦人之仁,而是因為現在的魏浪身為自己集團的高層,而且人才難得,若是有個什麼閃失,那也是益州的損失。更何況,如果一個人本身不是真心投入工作之中,那他的工作效果也就絕對不會好到哪里去。不過以魏浪的性子,劉宇有八成的把握賭他自己請纓。

果不其然,當知道自己家族很可能是南中望族,而且到南中會有很多線索探知到自己家族當年情況的消息之後,魏浪沒等劉宇傳召,就自己來到州牧府,堅決請求前往南中。看他的態度十分堅決,而且這件事一旦成功將會給自己的集團帶來巨大的好處,所以劉宇權衡再三之後,最終還是決定讓魏浪帶領情報局的幾名得力人手前往南中,同時傳令南中的暗部、丐幫的分舵的一切事務都要受魏浪節制,以便相機而動。

南中的事情隨著魏浪的南下而暫時告一段落,而劉宇返回洛陽的事情也迫在眉睫。人情這種東西,有時候不見得比軍情簡單。朝廷中的各方大佬,各處大員,全都要安排一份禮物。劉宇雖然掛著驃騎大將軍的頭餃,是朝中的超品大員,但他畢竟還算是外放益州的一方之主,如今回京,所有人的眼楮都盯著他的禮單,倒不是他們缺這幾個錢,而是劉宇的禮單就代表了他的政治站隊,和誰是一伙,和誰不搭調,從一張薄薄的禮單中就可以窺得天機。所以這禮品送什麼,送多少,都讓人煞費苦心。

不過劉宇手中從不缺新鮮物事,就比如這一次,他在指示屬下籌備禮物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分別對待。那些清流文官們對于錢財並不看重,所以並沒有多少必要送那些金玉珠寶,既然他們都是讀書人,那就投其所好,送給他們書籍。

書籍,在後世人看來也許沒有什麼,但在沒有雕刻印刷技術,造紙水平也比較落後的漢代來說,紙質書籍可以說是十分罕見的。漢代的讀書人所讀之書都是以抄寫的方式得來的。往往一個原本,而後幾十個人分別抄錄。這樣抄寫起來很麻煩,所以在一些學院的啟蒙教育中,往往強調背誦的重要。後世的老師們常說的兩句話就是「好腦筋不如爛筆頭」「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其源頭就在于古代讀書人的這種背和抄的習慣。但這種方法也實在是太過麻煩,所以漢代的圖書總量並不多。

在劉宇改進了造紙技術和發明了活字印刷技術之後,書籍的制作已經成為了很輕松的事情。但劉宇並沒有依靠制造販賣書籍來賺錢,並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為什麼不能,這里面也有幾個原因。

其一,劉宇手中的藏書種類太少。剛才已經說過,漢代的書籍都是以抄錄的方式傳播的,所以市面上所能找到的翻來覆去就是那麼幾本書,益州雖然也號稱人杰地靈之地,但到底是地處閉塞之地,益州的幾個世家里的藏書也很是有限。第二個原因就是漢代因為書籍的總量少,所以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能讀書的,並不缺書,缺書的又不太喜歡讀書。漢代的教育比起後世的幾個朝代要差上很多,全國五千余萬人中,能夠識得字的,也不足十萬人而已。而且能夠識得字,而且能夠識文斷字的,又多是出于一些書香門第的世家子弟,這些人並不缺書。而那些稍微懂點字的人,讓他們去讀那些經典,缺了人指導,也根本就讀不下去。倒不是沒有即識得字,又能讀懂書的人,但這些人數量實在不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三國時代出身寒族的多為武將,而文臣卻幾乎全部出身名門了。

而第三點,也是劉宇最忌諱的一點,就是用賣書來賺錢,非但無法收得天下士子之心,反而會弄巧成拙。漢代的階級如何劃分?士農工商。讀書人是瞧不起農民,但如果比較起來,他們更瞧不起商人。大漢的商業也不是不行,商人也不是不多,靠從商而至富可敵國者,也不在少數,但卻從來沒有人能夠靠賣書發家,只里面固然有制書不易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那些讀書人寧可自己去找書抄,也不會去買那些帶了銅臭味的書籍,怕髒了自己的手。劉宇如果造書,雖然可能會賺點錢,但一旦那些讀書人知道他竟然拿著聖人之言去賺取私利,那他可就真的要被天下的讀書人罵死了。別的不說,劉宇的那個忘年交的大儒鄭玄恐怕會第一個出來罵他。

所以,劉宇在心里清楚的很,書,可以造,但只能用作禮品,絕不能用來賺錢!這次進京,劉宇給那些較為正直的文臣準備的,就是一系列的禮品書。這部分禮品書中包括一樂(《樂經》)、二典(《爾雅》《孝經》)、三傳(《公羊傳》《轂梁傳》《左傳》)、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按理說,四書的劃分是宋代的事情,是朱熹老大的功勞,不過劉宇也不客氣,直接將其佔為己有了。

除此之外,劉宇又將自己多年來多多少少努力回憶起來的一些程朱理學的學問,比如理氣論、動靜觀、格物致知論等編輯成冊,命名為《儒學新探》,也列在禮品書之中。倒不是劉宇自不量力,他在儒林之中雖然聲名不顯,但這本《儒學新探》的題記作者卻是天下有名的鄭玄。盡管只是一篇題記,但也足夠讓天下士人青睞這本書了,更何況在這個題記中,鄭玄對劉宇這些理論大為褒獎,尤其是格物致知論,更是被鄭玄推崇為開百年儒學未有之境界。

禮品清單在益州各部的悉心準備之下,終于有了一個有條理的單子,而劉宇在各項準備工作都做好之後,也終于在益州眾官的拜送下,離開成都,北返洛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