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十八章 夾擊

作者 ︰ 獠羽

世上就是有著那麼多不可思議的事。一個昨天還沿街乞討的乞丐也許搖身一變就成為腰纏萬貫的巨福,而上一刻還威風八面的顯貴,在下一刻就可能身陷囹圄。所謂世事無常,天意難測。也許有人說這些只不過是生命中的意外,但張寶今天可真的是嘗到了這意外的味道。

來自東西兩方的突如其來的軍隊使得剛才還在咬牙切齒的想要手刃劉宇的張寶驚恐不已。「這、這是何處兵馬?」張寶的聲音開始發顫了。虎牢關下十萬精兵歸降朝廷對于張寶的打擊太大了,朝廷大軍進駐虎牢,已經開始向汜水關挺進。這些壞消息足以使張寶心驚膽戰了,只不過弟弟張梁的死極大的刺激了張寶,再加上敵我力量對比懸殊,他這才有膽量做出那樣一副豪情滿懷的樣子。如今戰局突變,兩支陌生軍隊的到來,使得張寶心中潛伏的擔憂一下子被翻騰了上來——難道朝廷的大軍來得如此迅速?東邊的部隊又是怎麼回事?難道關東州郡的聯軍也已經來到這里了?

主將心里都如此忐忑不安,他手下的人則更加驚惶。一時間整個中軍開始混亂起來。副帥張燕這時陰沉著臉說道︰「地公將軍,雖然現在還不清楚這兩邊到底來得是哪路人馬,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從西邊過來的是一支龐大的騎兵部隊,單看煙塵,只怕不下一萬之眾!三河騎兵都已經派往關東征討了,那麼如此眾多的騎兵能夠從京師方向而來,以我看來,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三輔雍涼兩州的援軍已經趕到了京師!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地方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出動如此龐大的騎兵部隊。地公將軍,如今形勢逆轉,我們與那劉宇苦戰數個時辰,傷亡頗大,士卒疲憊,現在恐怕已經無力阻擋上萬雍涼鐵騎的進攻了。再加上從東而來的部隊我們還模不透他的底細,地公將軍,你應該盡早下個決斷了!我等還是速速退兵吧,等回到北地,在重整旗鼓也不遲啊!」

其實張寶的心中不是沒有生出退意,兩路軍隊的身份很可能就是朝廷的關西,關東兩路援軍。軍師定下的這個計劃本就是個奇襲計劃,現在眼看聚集在司隸的兵馬越來越多,別說什麼奇襲,只怕自己能夠全身而退都是奢求了。

如果沒有張梁的死訊,那麼張寶很可能就要下令全軍撤退了,可問題是現在他的親弟弟死了,張寶的情緒正處在極度不穩定之中,以至于喪失了基本的判斷能力。就听他咬牙切齒的說道︰「這兩路距此尚有一段距離,先將那劉宇狗賊擒殺,再行撤退不遲!」

張燕心中一陣冰涼——黃巾三巨頭的時代就要結束了!身為統兵大將,卻沒有泰山崩于前而不驚的氣度,只因為自己的私仇,就將數萬將士的生死拋諸腦後,試想,這樣的領導者如何能夠成得了大業呢?張角他們的輝煌已經隨著朝廷征討大軍的推進而一去不復返了,現在自己還有誓死跟隨他們的必要嗎?

張燕其實是個相當具有城府的人。事實上,張燕對于張角遠沒有那樣大的崇拜之意。他之所以會在並州相應身在冀州的張角,究其根本,是因為他自己本就對腐朽的大漢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心存不滿,反志早存。張角的黃巾起義只不過是給了他一個很好的崛起契機罷了。此次他應黃巾上層所邀,率兵攻打京師,也是因為想要在黃巾軍的勝利果實中分上一杯羹而已。

說穿了,張燕是個十分現實的人。這次出兵,他一共出動了4萬黑山軍主力,以及自己奉為殺手 的騎兵部隊。在他看來,自己對于張寶,甚至是張角都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畢竟自己的軍隊戰爭中損失也很嚴重,騎兵部隊損失近半,步兵部隊也傷亡上萬人。自己是從一個小小的數百人的小部隊,經過近一年的艱難困苦,無數籌碼準備,才發展到如今的規模,讓他坐視自己的這點家底在張寶的一己之私下成為炮灰,他張燕還不是那麼慷慨的人!

于是張燕沖著張寶一拱手道︰「地公將軍,如今局勢危急,既然地公將軍要為人公將軍報仇雪恨,那張某也就不再奉陪了,我等日後若是有緣再見吧!」

張寶被張燕這突如其來的一番話說的暈頭轉向,顫聲問道︰「張將軍,你、你這是何意啊?」

我說得還不夠明白嗎?張燕心中一陣焦躁。自小生長在北地的他對于騎兵部隊的速度可是深有體會,如果從西方趕來的真的是雍涼鐵騎,那用不了多長時間,那可怕的騎兵大隊就會出現在自己眼前,到時自己這點兵馬還不夠人家沖鋒兩次呢。時間緊迫,張燕不想再和張寶廢話,當知道黃巾三巨頭大勢已去之後,張燕對于張寶的態度也就不再恭敬,也不再出言解釋,只是沖著張寶再拱了拱手道︰「地公將軍,我們後會有期!」

言罷,張燕丟下目瞪口呆的張寶,匆匆忙忙的帶著自己的心月復離開大營,招呼騎兵隊,集合步兵,迅速月兌離戰場向東方撤去。早在剛才李雄傳報噩耗的時候,張燕就已經察覺到事情不妙,所以他一早就命令自己的心月復到各營傳令,讓自己的部隊盡速月兌離戰場。黑山軍本就是在山中打慣了游擊的部隊,論起撤退之迅速,就是劉宇的精兵恐怕也要遜上一籌,再加上戰場上的敵人實在已經不多,所以黑山軍很快就月兌離了戰線,迅疾而有序的跟著張燕揚長而去,留下一幫黃巾本部兵士愣在那里大眼瞪小眼。

可憐的張寶,直到張燕率眾離去的煙塵揚起,他才反應過來。初夏的微風分外和煦,但吹到張寶身上卻猶如三九天的寒風般刺骨。眾叛親離啊!張寶的聲音顫抖著向著張燕遠去的方向破口大罵,幾乎將他能夠想到的惡毒語言全部宣泄了出來。可惜,現在的張燕已經听不到他那充滿怨念的詛咒了。

天又要變了。張燕坐在馬上思量著。黃巾三巨頭已經逐一倒下,他們所開創的時代只是如曇花一現般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起一圈波紋,隨後便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看來自己又要蟄伏在山中一段時間了。張燕心中長嘆一聲。身邊的一個親衛湊到近前問道︰「將軍,我們要從那條路回並州呢?」

沉思片刻,張燕說道︰「此時的汜水關恐怕已經落入關東聯軍的手中了。既然此路不通,我們就繞開它。我曾派人于附近山中打探,查到山中有一條小路可繞過汜水關直通豫州地界,我們就從那小路走,取道延津渡河回北方!」張燕此時的心情已經再次好轉過來,張氏集團的覆滅不代表黃巾時代的結束!等著吧,再等上個三五年,到那時,我就是這大漢十三州舞台上的主角!張燕長嘯一聲,打馬率兵飛奔而去。

再說黃巾大營內這時已經亂作一團。黑山軍突然的離去使得所有人都感到心中惶恐不安。力量減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點是——經過張燕背叛打擊的張寶,他的精神已經陷入了癲狂狀態,就見他雙目紅赤,嘴中不停的發出  的聲音,似乎是想要尋找一個怒氣的宣泄點。終于,張寶的憤怒完全爆發出來,可惜,他所指向的對象,是劉宇。「沒了你張燕,老子照樣能報仇!劉宇狗賊,我要生啖汝肉,將你碎尸萬段!」不過,這絕對是個錯誤的決定,因為,隨著地面震動的不斷加大,現在戰場上的黃巾軍士卒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馬上就要將自己送到幽冥之境的死神們的面容了!

全身披甲的騎士,同樣全身裹附甲片的戰馬,這一切都在彰示著來人的不同尋常!難道這些騎兵和這個戰場上那些衣甲古怪,行為更是恐怖的士兵是一伙的?聰明的黃巾軍士兵已經開始將兩者聯系在一起了,只不過有的時候,有的東西還是糊涂一點為好,一想到來人可能與自己圍困了2個時辰的這支怪物軍隊是同類,很多黃巾士兵的腿就開始打哆嗦,身體不由自主的向後退卻著。他們實在是不願意再和這樣的非人類打交道了。

不過,他們不想和敵人打,敵人卻不會就此放過他們!「準備——」騎兵隊列前面的一員黑甲棕馬的年輕將軍猛地將手向下一砍︰「沖鋒!!」

一根根通體泛著藍色光芒的長馬槍瞬間被騎士架在身旁,雪亮的槍頭晃得對面的黃巾士兵們如身入寒潭。「殺!!」震天的吼聲從這支看起來規模並不大的騎兵部隊中傳出,攜帶著死亡的氣息,這些造型怪異的騎兵騎著戰馬惡狠狠的向著慌亂不堪的黃巾兵群沖來!

這時,所有戰場上的黃巾士兵都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生命只怕就要輕易的喪失在這支規模不大,但殺氣彌天的騎兵隊的手中。裝備精良的虎騎兵在張合的率領下,就像尖刀劃破一張薄薄的紙一般,輕易的將本就亂成一片的黃巾軍沖得七零八落。就在幾個時辰之前,同樣是在這片土地山,一支志得意滿的騎兵部隊發動了一次沖鋒,可惜凡是參加沖鋒的部隊都被干掉了。現在,情景仿佛在重現,可是,結果卻大相徑庭。區區200人的騎兵竟然在萬余人的黃巾部隊來回踩踏沖撞,將失去了騎兵的黃巾軍殺得抱頭鼠竄。

潰散的黃巾軍並沒有能夠逃出多遠,一隊與剛才的那支騎兵風格迥異的騎兵正來回奔馳著阻擋了他們的退路。這支騎兵身上披掛著的,是和步兵隊相同普通的黑色鎧甲,座下的戰馬身上也並沒有太多的防具。每個騎士的身後都斜背著一張大弓,坐騎上則懸掛著好幾個箭壺。另外他們每人的身上還帶著一個奇怪的東西,看起來像是弩弓,但外形上又和弩弓相去甚遠。

這支黃巾部隊的士兵大多是來自冀州的黃巾老人,其中也很有一些幽州人,面前這支騎兵的裝備猛地觸動了他們記憶深處最恐怖的存在——匈奴騎兵!沒錯,這些人除了衣甲與匈奴人不同之外,弓箭裝備,以及打馬環繞的戰術準備,都和北地的匈奴騎兵如出一轍。

樣子差不多,難道本領也相同嗎?見識過匈奴人精湛騎藝和箭技的黃巾士兵心中冒著涼氣。似乎是為了證明他們心中的擔憂,就見統兵的那員白馬銀槍的將領將手中亮銀槍一抬,用充滿殺意的聲音下令道︰「豹騎兵,弓上弦,飛射!」

在戰場外圍縱馬環繞的騎兵們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取下了身後的強弓,在馬背上穩穩的搭弓上箭。黃巾士兵們絕望的看著敵人騎兵完成了他們所熟悉的那一連串草原民族騎兵的動作,隨著一聲聲弓弦崩彈的聲音,密集的箭雨傾泄在黃巾軍士的頭頂。數以百計的生命在這一刻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身在戰場中央的劉宇自然已經發現戰局開始逆轉。自從他听見虎衛營的號角以及虎豹騎的馬蹄聲,他就知道,這場戰斗的最終勝利者將是自己。現在他心中的疑惑是——援軍為何來的如此之快?

「主公!」身後響起一個熟悉的聲音,劉宇轉頭看時,就見自己剛剛收為親衛,戰斗開始前就被派往虎牢關求援的李路正努力擺月兌糾纏在自己身側的黃巾士兵,向自己的方向靠近。劉宇一帶馬,迎上前去,手中鐵棒一掄,頓時掃出一片無人區。帶著滿腔疑惑,劉宇問道︰「李路,我才叫你去找援兵,怎麼這援軍就來的如此之快?」

李路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興奮的說道︰「主公,張、趙兩位將軍的部隊我是在半路上遇到的,這都是軍師的安排!」接著就將大概的情況向劉宇訴說了一遍。

原來郭嘉在得知張寶大軍即將到來的時候,心中大感焦急。自己的主公現在也許已經深陷重圍了!不過心急歸心急,郭嘉很快就冷靜了下來,作為一個軍師,他必須馬上對這個危局想出一條化解之路。籌謀片刻,郭嘉就勾畫出一個很具可行性的計劃。他先讓張合、趙雲兩人星夜啟程,火速追趕劉宇的部隊,而後又通過孫夏,從張梁的親信中挑選出那個叫做李雄的親兵,一番威逼利誘之後,李雄便趕到張寶的大營之內,把張梁遇害,大軍歸降的事情如實稟告了張寶,至于什麼朝廷數萬大軍已經拔營起寨,要奪回汜水關之類的,那就是純粹的瞎話唬人了。

不過郭嘉既然敢用這偽報計,自然有他的把握。因為劉宇表現出來的對黃巾之亂的重視,身為軍師的郭嘉自從黃巾之亂開始就一直在關注著起義軍的動向和情報。本來郭嘉對于這種農民起義並不是十分放在心上的,但沒想到起義軍的發展竟然入燎原之火一發而不可收拾,這令郭嘉震驚的同時,對于劉宇的目光如炬也是萬分的佩服。這一次郭嘉就注意到,張寶率領的,實際上就是並州的黑山軍。根據情報反映,並州黑山軍與黃巾中央軍團的淵源並不深,首領張燕能夠率領一支小小的部隊,壯大到這種程度,可想而知,這個人是個很有城府而且行事謹慎的現實主義者。這一次他之所以願意拿出自己的老本來協助張寶,郭嘉相信,這只是張燕的一次政治軍事上的投機,他本心中並不一定就對黃巾軍忠心耿耿。只要形式一有不對,相信張燕這樣的現實主義者絕對不會拿著自己的家底去和強大的官軍死拼的。

現實證明,郭嘉這一次料對了,張燕听說了朝廷大軍到來的消息後,果然毅然帶領自己的部隊月兌離了黃巾聯軍,匆匆撤回並州了。當然,如果張燕知道來人只有區區400虎豹騎的話,他是絕對不會如此輕易的撤走的。為了能夠更好的震懾敵人,郭嘉早就秘密吩咐張合還有趙雲,在接近戰場的時候,在各自馬隊的戰馬尾巴上多系樹枝,奔跑間揚起塵土,達到震懾迷惑敵人的目的。不出所料,深通騎兵戰的張燕從揚起的煙塵還有地脈中傳來的震動,作出來人不下萬騎的錯誤判斷。

至于出現在黃巾大營後面的虎衛營,那就不是郭嘉的安排了,可說是純粹的湊巧。在劉宇帶兵奔襲汜水關之前,郭嘉在勸阻無效之下,只得退而求其次,向劉宇獻上兩面夾擊之策。劉宇當時覺得穩妥一點也被有壞處,便命人通過山間小路趕到滎陽調孫琳還有許褚率領的虎衛營前往汜水關正面佯攻。

孫琳接到劉宇的命令,馬上拔營起兵往汜水關而來。當大軍行進到距關隘還有百里有余的時候,孫琳突然發現道路上的情況有古怪。就見並不寬闊的管道上,密密麻麻的遍布著雜亂的鞋印還有戰馬的蹄印。怎麼回事?孫琳心生疑惑。她在21世紀的時候先是在金融系學習,後來更是前往財政部任職,長期以來的職業要求,使她具備了對細節的分析把握能力。孫琳當下命令大軍止步,同時派出大量斥候四處查探。

調查的結果令孫琳心驚肉跳,大量的部隊行進的痕跡是從北而來,一直向西面司隸方向延伸,從部隊的長度來看,這絕對可說是一支大軍,人數只怕不會少于4萬,尤其令人驚訝的是,這支部隊中夾雜著很多的馬蹄印記,也就是說,有一支騎兵存在。這到底是誰的部隊?能夠擁有騎兵,那麼是官軍的可能性要大些,但是現在的北方各州自保尚嫌不足,再加上剿匪大軍正在和張角的主力對峙,怎麼會有如此眾多的援軍發往司隸京師呢?難道是賊軍?孫琳的心猛地一沉,如果是那樣,劉宇就危險了!

憂心如焚,孫琳馬上督促軍隊加速前進。一路上,孫琳心中不斷祈禱是自己在杞人憂天,可當她看到汜水關上那隨風飄蕩的黃巾旌旗時,孫琳馬上意識到︰出大事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