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十三章 遭遇

作者 ︰ 獠羽

劉宇帶兵直接前往汜水關也是他臨時起意,昨天晚上,他解決掉張梁,同時將有關招降事宜關竅說給孫夏知道之後,他自己便帶著幾個隨從影衛偷偷的模出了黃巾大帳,回到了自己部隊的營盤。本來他與郭嘉商議的是趁著夜色濃郁,令士卒多舉燈球火把以作疑兵的,但這次行動的順利進行使得劉宇相當的志得意滿,于是他便下了一個日後讓他幾乎後悔終生的決定——趁著自己的部隊士氣正旺,一鼓作氣,趁勢奔襲汜水關,在真正意義上將這次京師告急事件做個了斷。

對于他的這個決定,郭嘉並不支持。郭嘉雖然行事定計都喜歡別出蹊徑,但作為一個謀士,郭嘉深知自己的一個決定或者一個計策攸關數千人乃至數萬人的生死,人們都認為謀士在軍中的地位崇高而工作安逸,只需要向自己的主公出謀劃策,便可以在功勞簿上安心的大大書寫一筆,但又有誰知道,一個合格的謀士,尤其是一個合格的一流謀士,他所擔負的東西遠遠要比那些上陣殺敵的士卒要沉重。所以郭嘉認為劉宇直接帶兵突襲汜水關頗有不妥。

原因有二,其一,敵情不明。由于是繞道而行,而且時間緊急,所以對于汜水關的情報,劉宇陣營並不是很清楚。雖然可以大致推算,但關乎大軍生死,只是一個推測實在是難以讓人安心。其二,郭嘉自從來到虎牢關下,就覺得似乎有什麼地方總是有些不對。這些天他左思右想,始終不得綱領。雖然不知道是哪里有蹊蹺,但郭嘉的直覺告訴他,忽視這個不妥之處的不止是他,還有他的那個似乎什麼事情都能夠料敵機先的主公。而這個被忽視的地方,很有可能成為自己大軍潛在的最大的威脅。

因此劉宇一提出這個建議,郭嘉就很明確的表示了反對意見。只可惜,他反對的理由實在是不夠充分。如果是平時的劉宇,或者是兩年前初到貴地的劉宇,他肯定會仔細考慮郭嘉的這些疑慮。可現在的劉宇,自從出仕以來,一直一帆風順,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都在按照他預先設計好的劇本在一幕幕的上演。長久以來的順境使得劉宇喪失了嚴謹的處事態度,和郭嘉不一樣,劉宇壓根就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在這虎牢關下發生的一切,早在黃巾軍采取這個突襲京師的計劃之前就已經寫進自己的劇本了。雖說結果稍有不同,但

仍然是在自己的五指山中,有什麼可擔心的!其實劉宇也有自己的時間表。招降數目如此眾多的黃巾軍,消息根本就不可能隱瞞的太久,再說自己本就無意隱瞞,甚至連向朝廷報功的文書都已經準備妥當。到時朝廷必然會火速召見自己這個救駕功臣。到那時,自己就有足夠的本錢去爭奪益州的所有權了。只不過,在這之前,如果不能奪下汜水關,那麼整個司隸的門戶就依然是洞開的,這就使得自己的功勞會出現瑕疵,所以劉宇才突然決定突襲汜水關,由自己為這個可以說是由自己親手導演的大戲畫上一個句號。

故而劉宇認為,現在的關鍵還是在虎牢關下的這十萬黃巾精銳的平穩招降上,只要這邊不出差錯,那麼自己帶兵攻下汜水關根本就是小菜一碟。為了防止招降過程中出現變故,劉宇只帶了2000玄甲兵士前往汜水關,其他的部隊包括元戎弩兵以及虎豹騎都留給郭嘉指揮調用。再加上已經潛入黃巾大營的2000精兵以及孫夏心月復的左營部隊,估計就不會出什麼大的麻煩了。

出兵之前,出于一個謀臣的職責,郭嘉再次對劉宇苦苦相勸,勸他大可以等到將虎牢關下的十萬賊眾收降之後在帶領大軍前往汜水關,何況,一旦汜水關的守兵知道自己的十萬大軍盡滅,只怕他們會不戰自退甚至投降也說不定。但劉宇並沒有听進這個勸告,他的理由是,虎牢關下的這十萬黃巾有一多半是因為形勢所迫,自己的後路已斷,不得以而投降的。如果被他們得知汜水關並未丟失,只怕這些人的賊心又起。要知道,這批黃巾賊軍里面可是不乏一些盜匪出身的亡命之徒啊。

被他這樣一說,郭嘉倒也有些猶豫起來,的確,這招降一計本就是著險棋,誰還能對這些從賊之人的人品打包票啊。的確,若是這十萬降兵降而復反,再次嘩變起來,那麻煩可就大了去了。要這樣說起來,劉宇的顧慮也不無道理,這虎牢關下還真是少不了人。郭嘉無奈之下也只得由著劉宇前去了。不過劉宇臨行之前,郭嘉還是向劉宇獻計道︰「主公此去,乃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但汜水關與虎牢關之間不乏探馬,主公大軍行進間,難免會泄露風聲,夫人,哦,不對,是孫將軍,孫將軍現在正與仲康將軍帶著虎衛軍在汜水關外的滎陽一帶剿除黃巾余寇,主公不如令人攜帶書信前往滎陽,與孫將軍約好時間,到時由孫、許兩位將軍引軍與關前佯攻,而

主公則率軍掩殺于其後,如此可保萬無一失!」

劉宇對于郭嘉的這種小心翼翼雖說有些不以為然,不過他畢竟還是個能夠虛心納諫的人,再說郭嘉的計策也的確是穩妥之計,所以便依郭嘉之意,派人攜帶書信通過汜水關旁的山路,日夜兼程往滎陽孫琳、許褚處聯絡。也幸虧郭嘉的這個老成持重的建議,才在不遠的將來救了劉宇一命。

劉宇帶兵走後,郭嘉便按照預先的安排,帶領著趙雲、張合、樂進三員大將來到黃巾大營協助孫夏進行黃巾軍士卒的招降與安置。孫夏對于郭嘉並不了解,劉宇沒有親自前來,這讓孫夏稍稍感到有些不舒服,似乎自己被輕視了。郭嘉當然也知道孫夏的這種心理變動,他對此只是一笑了之,倒是趙雲私下對孫夏說明了郭嘉軍師的身份,孫夏這才知道這個年輕的文士竟然是自己主公的首席謀士,心中頓時收起了小覷之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有眼不識泰山的羞愧,仔細想想,他也就釋然了,自己的主公就年輕的不像話,他手下的幕僚年輕一些也是正常的事。不過他知道了郭嘉的身份之後,心里不禁就存了結識的念頭,所以他和郭嘉的交談也就多了起來。

郭嘉本就是個性格不羈的人,歷史上的他在這個年級的時候,還正在年少輕狂呢。但現在他遇到劉宇之後,被劉宇一番話大開茅塞,再加上他一絲不苟的遵照劉宇的吩咐,在田間山林之內向農夫山民習學天地自然之道,性格較之一年以前已經變得大為成熟穩重。隱隱有了他在原來歷史上曹軍第一謀士的氣魄。此時見孫夏有心結交,他為了能夠更好的收服這個黃巾軍的現任一號人物,以便更好的掌握這數量巨大的黃巾降兵,也就對孫夏著意拉攏。

如此一來,兩個人的言談便逐漸多了起來,所涉及的話題也漸漸寬廣,孫夏說到這次黃巾軍突襲京師的計劃,言語間頗有些遺憾的味道。不經意間,孫夏說了一句︰「如果地公將軍的大軍能夠及時趕到,現在只怕就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孫夏說這句話是因為他認為劉宇的軍隊已經奪下汜水關,司隸的門戶已經被牢牢把住,張寶的黑山大軍就算兵臨汜水關下,官軍據關而受,以逸待勞,恐怕地公將軍也難有什麼作為了。

孫夏的這句話說的是輕松平淡,最多就是又那麼一點遺憾之意,但這句話落在郭嘉的耳朵里就如晴天霹靂一般,將郭嘉的腦子震得嗡嗡作響。郭嘉身體搖晃兩下,勉強撐住身體不至于癱倒在地。孫夏被郭嘉的慘淡神色嚇了一跳,不知道軍師為什麼會突然臉色大變。剛要出言詢問,就見郭嘉像是中了邪一般一把抓住自己的肩膀,不住搖晃著大聲問道︰「黑山軍?黑山軍不是被並州當地官軍剿滅了嗎?張寶又是從哪里搬來的黑山軍?」

孫夏雖然不知道郭嘉為什麼听到黑山軍會如此激動,但還是一五一十的道︰「並州官軍只是剿滅了黑山軍的外圍部隊,另外還到處亂殺無辜百姓充數報功而已,黑山軍的主力根本就隱匿在黑山之中,絲毫未損。」

冷汗從郭嘉的頭上涔涔留下。他終于明白了自己一直以來心中不安但又一直思索不出的那個被所有人疏忽的破綻是什麼,地公將軍張寶!主公劉宇曾經對自己說起過他所設的這個大局,按照劉宇的劇本,由張角帶兵往上曲陽吸引董卓的官軍北方集團主力,而張角的兩個兄弟張寶和張梁則帶兵突襲京師。可如今,這虎牢關下卻只有張梁率領的十萬廣宗分兵的黃巾精銳,而地公將軍張寶卻始終不見蹤影。這就是那個郭嘉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不妥之處——本應該出現在這司隸之地的張寶,一直都沒有出現!

按說依照郭嘉的本事,他應該還是能夠察覺到張寶不在的這個破綻的,可劉宇對于這個計劃的自信使得郭嘉忽視了對這整個計劃的通盤考慮。其實也怨不得郭嘉,說起來,劉宇能夠策劃如此龐大縝密,有如天方夜譚的計劃,偏偏黃巾軍,官軍都像是棋盤上的棋子被劉宇玩弄于股掌之間,這就足以讓郭嘉對他刮目相看了。此時的郭嘉畢竟還不是日後那個自信滿滿,算無遺策的郭奉孝,他對于劉宇的神機妙算現在甚至處在一個盲目崇拜的階段。

盲目的個人崇拜,使得郭嘉在潛意識里不能夠冷靜的去思考那些主公劉宇所遺漏的東西。自己的思慮不周,使得自己的主公可能陷入危險之中,郭嘉現在簡直就想自刎謝罪了。若是主公有什麼不測,那自己可真就萬死莫贖了!

不過郭嘉畢竟是個出色的軍師,雖然遭逢大變,心智一時混亂之後便即清醒過來。事已至此,光是自責已經沒有什麼用處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啊。郭嘉連忙將孫夏拉到一個軍帳之中,屏退旁人,壓低聲音對孫夏說道︰「孫將軍,如今大家都是一家人了,我也不再隱瞞于你,其實汜水關並沒有被官軍奪下,你所听到的情報,只不過是我們當時放出的偽報而已!」

孫夏的臉色霎時間變得慘白如紙,顫聲問道︰「軍師,你是說,冀州通往司隸的通路,仍然在黃巾軍的手中?地公將軍張寶還是可以率領大軍長驅直入?」孫夏的腦子頓時亂成一鍋粥,他不用腦子都可以想到,如果現在這黃巾大營中的人知道汜水關沒有丟,地公將軍的大軍隨時可以來到的話,那將會是一個什麼場面。只怕當時就嘩變也不是沒有可能,而且可能性極高!

看著孫夏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團團轉,郭嘉自然明白他在擔心什麼,他擺擺手道︰「孫將軍,我知道你現在在擔心降卒嘩變的事,但現在這個還不是當務之急,現在主公已經自己帶兵前往汜水關突襲了!如果主公能夠搶在張寶之前拿下汜水關,那麼一切都好;但從現在的情況看起來,只怕主公踫到張寶的可能性更大啊!」

就在郭嘉說這番話的時候,他口中的主公——劉宇,已經陷入了生平最大的危機之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