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三十四章 文武群賢畢至 神醫會診甄豫

作者 ︰ 獠羽

隨著除夕爆竹聲的遠去,劉宇和孫琳送走了來到三國時代的第三個年頭。光和三年的創業,光和四年的辛勞,光和五年的積蓄,到現在,漢光和六年,劉宇終于開始用自己的手去撥動命運之輪的軌跡了。

幾個月來,譙郡眾文武都在按照預定的大計劃在展開工作,請朝廷任命劉曄為蜀郡太守的奏章,以及獻給張讓等人的禮品都由孫乾攜帶,臧霸護送著往京城去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任命旨意會在三月底,四月初的時候送到譙郡。許商等先頭部隊應經在二月份時就起程往蜀郡去了,估計到四月的時候就能夠在川中站穩腳跟。等到青州移民過去之後,劉宇內定的根據地益州就可以進入初期的發展階段了。為了保證劉曄在蜀郡的各項政令的實施能夠得到有力的保障,劉宇幾乎將自己手下三分之二的人才都派往川中支援劉曄,也就是說,等到9月份的時候,譙郡的人才數目將從新回到三年前劉宇剛剛就任時的水平。雖說秋收之後政務就會減少很多,但不代表就沒有事務。「看來到時還要自己擔綱再忙碌一陣了。」劉宇無奈的想道。

時間轉眼到了四月,孫乾終于帶回了任命劉曄為蜀郡太守的聖旨。這件事從始至終都是張讓的首尾,孫乾並未插手。張讓派他手下的一名官員向朝廷遞上了薦本,對重要國事都不在意的漢靈帝怎麼可能關心一個小小太守的任命,看都不看就交給張讓處理,于是,靈帝的昏庸和張讓的貪婪成全了劉宇,劉曄等人迅速按照原定計劃啟程趕奔蜀郡。要知道,現在時間就是金錢,在劉宇的再三強調下,赴川人員沒有浪費一丁點的時間。望著漸行漸遠的車隊,劉宇感慨萬千,自己改變時代的第一顆種子已經往益州去了,在它長成參天大樹之前,自己還要繼續小心的守護它呀。

回到太守府,劉宇忽然有一種很冷清的感覺,也難怪,人一下子少了很多,有這種感覺是情理之中。想想到九月份的時候,恐怕會更冷清了。

我怎麼多愁善感起來了!自嘲的笑了笑,劉宇伸了個懶腰就準備回內宅。忽然有名小吏前來稟報說,招賢館內來了四個人,一武三文,說是要來求仕。哦?劉宇的眼楮眯了起來,這近一年來,他和孫琳一直在外奔波尋訪人才,很長時間沒有關心過招賢館的事情,沒想到此時會有人到招賢館來應聘,劉宇心中反而有種好奇的感覺。左右無事,劉宇便同那小吏一起往招賢館而來。

來到招賢館內,就見有四個人正在廳中等候。劉宇一邊走上前,一邊拱手道︰「劉宇不知各位大賢前來本郡,致使各位就等,此宇之罪也,諸位幸勿怪罪。」四人連稱不敢。劉宇至主座座定,問四人道︰「諸公不以小郡鄙陋,屈尊前來,不知各位尊姓高名?宇也好和各位親近親近。」右手上座那個藍衫書生起身施禮道︰「學生陳琳,拜見太守大人。」劉宇眉毛一揚,面露喜色道︰「公莫非廣陵陳孔璋?」陳琳訝然道︰「未想府尊亦知琳之名姓,實乃陳琳之榮光也。」劉宇起身施禮道︰「宇向聞廣陵陳琳,詩、文、賦皆能,猶以詩歌見長,所做之詩,風格雄放,文氣貫注,筆力強勁,當世文采罕有其匹。後嘗讀公之《飲馬長城窟行》,頓覺公之憂國憂民,體恤百姓之心躍然筆端。今蒙公不棄,屈就于宇帳下,宇實在惶恐之至。」陳琳驚訝劉宇對自己的文風把握精到的同時,心中也升起知己之感,連忙抱拳道︰「府尊謬贊,琳曾于穎川書院問府尊所做《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句句文采橫溢,字字珠璣,實乃神來之筆,琳愧不能及也!」言罷,二人相視大笑。劉宇心中暗想︰杜甫VS陳琳?這個似乎沒什麼權威性的評價,貌似在詩歌造詣方面,詩聖要比建安七子之一強吧。當下拜陳琳為太守主簿。陳琳拜謝,回到自己座上。他下手的那個容貌短小的大漢起身抱拳道︰「某乃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聞明公招攬四方豪杰,特來帳下投效!」劉宇心中大喜,樂進呀,這可是後來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啊!雖然在三國演義中樂進並不是很出彩,但在正規史料的記載中,他可是能征慣戰,戰功無數,才堪與張遼、于禁、張郃、徐晃相並的世之良將。劉宇馬上將這個寶貝拜為郡中校尉,填補張遼的空缺。

樂進回座後,劉宇左手邊的兩個儒生打扮的年輕人一起站起來向劉宇施禮道︰「學生崔琰(國淵),見過師叔。」劉宇覺得今天肯定有喜鵲在自己窗頭叫喚,怎麼招賢館里的人一個比一個牛呢?剛才的陳琳、樂進已經帶給他很多驚喜了,現在面前這兩個人竟然是崔琰和國淵!難道今天是天庭舉行日行一善活動的日子?我正愁沒有治政之人呢,老天馬上給我送來兩個不下于陳群的干才。

崔琰,字季珪,冀州清河東武人氏。後世關于他的故事流傳最廣的莫過于「床頭捉刀人」的趣談了。這件事應該是有,因為現在劉宇面前的崔琰的確是個不折不扣的帥哥,而且是那種頗具陽剛之氣的極品!不過劉宇對于帥男向來不感興趣,他欣賞的是崔琰的才華和那股凜然正氣。崔琰才華出眾,不但長于治政,也頗有遠見卓識。袁紹的三個兒子都曾爭著想要得到崔琰,曹操也對他欣賞非常,剛見面就拜他為別駕從事。至于崔琰的正直則更是有名。曹操曾稱贊崔琰道︰「君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貪墨者慕公之名而清,壯士聞公之名而厲,公可以率為時之表率者已。」史書也評價他︰清忠高亮,雅識經遠,推方直道,正色於朝。總之,這是個御史大夫,也就是最高檢察院檢察長的不二人選。

國淵,字子尼,青州樂安人氏。他是後世曹魏的杰出政治人才。尤其善于屯田養民之道,與當時的屯田大師棗祗不相上下。鄭玄曾稱贊國淵道︰國子尼,美才也,吾觀其人,必為國器。能被當世儒學宗師如此贊譽,他的才華可見一斑。

劉宇對這兩位大才的到來固然是興奮不已,劉曄往川中赴任,自己派出了三分之二的家底,孫乾到9月份也要遠赴蜀地。自己正在為遷移過後的內政空白頭痛,崔琰等人的到來當真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劉宇毫不猶豫的任命崔琰為功曹,國淵為郡丞。只不過,劉宇對于崔琰兩人的那句「師叔」,迷惑不已,便問崔琰,崔琰答道︰「我與國子尼皆為鄭公帳下弟子,主公與老師以兄弟稱之,自然是琰等的師叔。」劉宇恍然,原來是自己那個忘年之交鄭玄把他手下的得意門生派來幫助自己了,心中不由對這個老哥哥感激不已。

崔琰等人的到來,使得劉宇再無政治上的後顧之憂。而接下來這兩個人的到來,則讓劉宇大大的舒了一口氣。伊籍來報,經過幾個月的尋訪,終于將劉宇點名尋找的張仲景、華佗兩人請到譙郡來了。

太守府的客房里,甄豫正在接受華佗和張仲景兩人的診治。說起來,甄豫也算是個幸運兒,張仲景和華佗雖然同是三國時代的著名醫學家,但始終緣慳一面,兩人誰都沒見過誰,更不要說坐在一起進行會診討論了。劉宇相信,有這兩個尊神保駕,甄豫這條命應該就不會那麼早就嗚呼了。果然,華佗和張仲景在經過一番商議之後,確定甄豫是因為操勞過度,起居不定且飲食不當,導致心脈堵塞,氣血不暢,說穿了,就是有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前兆。不過還好只是前兆。兩個神醫共同討論了一個方子,華佗又將自己所創的一套健身之法傳給甄豫,讓他每日習練。劉宇順口說了一句︰「元化先生,不如把這五禽戲的圖譜畫下來,我等也可習之強身健體啊。」華佗一臉莫名道︰「何謂五禽戲?」劉宇比他更吃驚︰「你這套功法不是根據熊、虎、猿、鹿、鳥五種動物的特征而創造,故而叫五禽戲嗎?」華佗皺著眉說︰「我的確是通過動物的動作創出的這套健身之法,但一直尚未命名。嗯,五禽戲,貼切,既如此,就蒙太守賜名,這套功法就叫五禽戲吧。」

劉宇無語中,這是繼郭嘉的「鬼才」稱號之後,自己第二次侵犯人家的著作權了。看來以後要少說話為是。劉宇希望華佗能留在自己這里研究醫術,但被華佗拒絕了。劉宇並不感到沮喪,因為華佗的不愛名利是三國出了名的。就如董奉的行醫道場在杏林,張仲景的道場在醫館一樣,華佗的實現自己懸壺濟世理想的道場,大概就是江湖吧。人各有志,何必強求。不過華佗臨走的時候,劉宇將一疊自制的紙張送給華佗,請他隨時將經歷的疾病、處方、療效仔細記錄下來,為後世的醫學提供一個珍貴的參考。後世祖國中醫的衰落,與歷代的中醫名方的流失、湮滅密不可分。中醫的沒落成為眾多國人心中永遠的痛。而記載了華佗畢生心血的《青囊書》的被毀,更是中國中醫界最深沉的痛。劉宇雖然身處古代,但也同樣想為後世中醫做點事,所以他下決心一定要保住華佗的《青囊書》,一定不能再讓它毀在愚夫蠢夫之手!華佗對劉宇的請求欣然允諾,告辭後,便與弟子翩然而去。

放走了華佗,張仲景可不能再放過。張仲景和華佗不一樣。雖然他本人不喜名利,但他的父親卻是望子成龍,堅持要他走仕途做官。在以孝道治國的漢代,張仲景也只能遵從父親的意願。

對劉宇來說,只要想做官,那就好辦,馬上將張仲景拜為從事,任務就是在譙縣設醫館,潛心研究並傳授醫術。這當然合張仲景的口味,而且還能使他的父親滿意,所以張仲景就高高興興的留在了譙郡。

劉宇心中偷著樂,張仲景既然肯留下,那自己的軍隊構架中的醫務兵就算有了著落。不過這都是以後要到益州去辦的事了,隨著秋收的到來,劉宇分明的感受到︰三國亂世的序幕,已經慢慢拉開。

PS︰明天還有一章,第一卷就結束了。因為是第一次寫書,所以其中的不足之處還希望大家原諒。十分感謝各位大大們對于這樣一本新書的支持,下周好像是個分業封面強推期,還希望一直關注本書的看官們能夠繼續支持,也希望第一次閱讀此書的新讀者們能推薦收藏一下,先在這里謝過各位啦!第二卷《黃巾之亂》將在後天開始,仍然是一天兩更,每次大概3000到3200字左右。每張的題目會統一為兩個字,算是一種嘗試吧。從下卷開始,才算是三國序幕的真正拉開,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奸雄、梟雄、英雄都將一一閃亮登場,請大家密切關注!呵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