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十五章 騎名虎豹 棍號蟠龍

作者 ︰ 獠羽

劉宇收服了踏雪烏騅,起名黑風。孫琳竟然喜歡上了那匹追風白馬,並給它起名叫風鈴

劉宇悄悄地向張世平詢問這白馬的性別問題,張世平很確定的告訴他,這是匹母馬!劉宇松了口氣——不用擔心吃馬的醋了!至于那匹絕地駒就給了許褚,寶馬配英雄嘛!如此皆大歡喜,張世平和蘇雙也來請辭回鄉。劉宇心想︰「不對呀,這倆人應該還有好東西啊!三國演義上寫的明明白白,他們當時可還送給了劉備兄弟千斤好鐵啊!劉關張就是用他們送的鐵鍛制三樣神兵——雙股劍、青龍偃月、還有丈八蛇矛!怎麼到我這兒就光剩馬啦?感情他們以為我不缺鐵?的確,我還真是不缺鐵,但據後世專家推理,他們的鐵不是凡品啊!不行,得想辦法再敲敲他們!」想到這兒,劉宇拱手道︰「既然二位歸鄉心切,宇也不強留,就由我親自送二位出城!」

來至城外,劉宇殷殷囑托道︰「二位往來北地,路上難免艱難,切切珍重!」張蘇二人躬身相謝。劉宇扶起兩人,因又嘆道︰「只恨我至今未曾尋到合適的兵器,不然當向朝廷請提一旅之師,往北地揚我大漢天威!」張世平詫異道︰「使君尚精通武藝乎?」許褚在一旁插言道︰「我家主公臂有千斤之力,曾拔楊柳,舞石獅。可惜未得好鐵,難煉趁手的兵器!」張世平沉思片刻,忽抬頭道︰「某有一物,不知對使君可有用處。」言罷,命人抬來一大塊鐵胚似的東西。張世平稱此物乃得自北地,當地人曾夜見流螢墜地,轟然有聲,紅光滿天。待紅光褪去,竟得此物。當地人不知其用,故賣于張世平兩人。劉宇一听激動萬分,這是隕鐵啊!再仔細一打量,就見這隕鐵周身竟似有隱隱紫氣,知道這次又敲出一件寶物,于是以3000貫的價格將此鐵買下,這才與張世平兩人于長亭相別。

回到城中,劉宇馬上找來了鄭渾,要他拿這塊隕鐵鍛煉兵器,並親自設計了一幅圖樣,讓鄭渾依圖而制。如今有了這五百匹駿馬,劉宇的騎兵部隊終于有了希望。雖說500匹少了點,但兵在精而不在多嘛。何況到年底還會有500匹馬運到。到時再與張世平他們簽上一個兩年合作協議,那麼在黃巾之亂爆發前擁有3000精銳騎兵恐怕也不是夢想!不過一只優秀的騎兵是由精湛的騎兵技術,優良的戰馬還有能最大發揮騎兵特色的裝備,這三個要素組成的。如今駿馬有了,技術這東西不是一天兩天能練出來的,而且目前的武將里,還真沒有幾個擅長騎兵訓練的,劉宇和孫琳的那個時代騎兵已經被機械化裝甲部隊所代替,所以他們對騎兵也是一竅不通。「看來等過一陣子諸事完備之後,要去北方的幾個州尋找將才了!算起來,張遼、趙雲這些人也都長大了,想想就讓人流口水啊!」劉宇心中計劃著。不過訓練可以先從基礎做起,還不著急。最後是裝備。雖說劉宇沒見過騎兵,不過不代表他不知道騎兵用什麼裝備。水滸傳上的連環馬就不錯,不過這連環就算了,一連起來反而有了破綻,不過馬的裝備數據倒可以參考。

裝甲重騎兵一般是在馬的身上披上板甲,騎士手持長槍。不過這樣一來馬隊的機動性就幾乎被抹殺了。所以劉宇決定采用魚鱗甲對戰馬進行武裝。而且並不是全身武裝,只在馬的脖頸,肚月復,以及臀蹄等要害部分副以魚鱗鎧,甲片呈長方形,在馬的脖頸下方以及胸部覆以板甲。馬的頭部僅在額頭處覆以板甲,同時于甲上安置尖銳的撞角。這樣,重裝騎兵的馬匹載重量僅是西歐重裝騎兵的一半左右,馬隊沖鋒的距離和時間以及靈活性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騎士著明光鎧,不再裝配重裝兵甲。歐洲重騎兵的騎士往往一旦墜馬,連站立都困難,這其實完全是一個巨大的疏漏。所以劉宇摒棄了騎士重甲的理念,作為變通,將騎士胸前護心鏡增為兩塊,並且在月復部配以板甲以增強防御力。騎士配長槍,腰刀還有連弩。騎槍比普通步兵槍長三分之一,槍柄粗一圈,槍尖采用後世三稜軍刺工藝,三面置血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使敵人大量失血!佩刀以後世唐刀,主要是陌刀為基礎進行打造,刀身擁有一定的弧度,以加強劈砍的流暢性。

同時人手一架連弩,配箭匣五個。弩身設有一個機關,若是情況危急,必須要開啟機關,這樣在最後一支弩箭射出後,連弩將自動解體,以防止敵方仿造。這樣裝備的騎兵計劃有1000騎,這次的五百良駒及創伺渲茫??Σ錛薊?∮判愕謀??00人進行訓練,此騎兵名曰虎騎。取猛虎下山,勢不可擋之意!

不過即使精簡了裝甲,重裝騎兵始終在機動性上存在劣勢。所以,一支無敵的騎兵部隊還需要有一支機動力超群,來去如風的輕騎兵對重騎兵進行輔助和策應,需要的話,還可以對重點目標進行遠距離快速打擊。

輕騎兵的裝備相對簡單,為提高速度,馬身不置甲,僅配以馬鞍等馬具。騎士著明光鎧,持長馬刀。

劉宇設計的馬刀,是以後世蒙古馬刀為雛形,結合斬馬刀的優點鍛造的。蒙古馬刀的線條流暢,刀柄一般都略向刀刃方向彎曲,這樣帶弧度的刀柄更利于騎手掌控,不易月兌手,但是蒙古騎兵刀刀身比普通軍用馬刀薄,分量也輕,這固然是因為蒙古人早期的鋼鐵產量不足,同時也是因為他們的騎術精湛,主要是利用馬的速度形成的強大沖擊力帶動馬刀完成劈砍等戰術動作。劉宇可不妄想自己的騎兵部隊的技術能和後世無敵的蒙古騎兵軍團相媲美,所以他設計的馬刀,又結合了斬馬刀的優點。斬馬刀刀刃鋒利,帶有刀尖和血槽,這樣除了象普通馬刀那樣能完成削、劈、砍等動作之外還可進行刺、戳等功能,由于血槽的存在,斬馬刀往往在刺、戳的時候更能使敵人很快的喪失戰斗力,另外斬馬刀也可以雙手持握,可以彌補騎士在沖擊力量上的不足。其他的如連弩等裝配與重騎兵相同。劉宇為輕騎兵建號為豹騎,取獵豹迅猛無倫之意。

到此,劉宇大軍中的騎兵神話——虎豹騎,就此成型!

只是對不起曹大大了,日後他的騎兵就要另起它名了!

早在劉宇剛來到許家村兩個月的時候,他就命人制作出了馬鐙,此時自然是全面裝配部隊。另外劉宇有將後世騎兵的又一利器——馬蹄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馬掌的圖樣畫了出來,令軍械局打造並釘于馬掌之上,用于更好的保護馬掌,從而利于騎兵在復雜地形環境中的作戰。這一切裝備都要由鄭渾的軍械局進行制造,可憐的鄭渾已經忙昏了頭,畢竟他除了要監督騎兵裝備的制造外,還要完成另一項重大的使命——為他的主公鑄造兵器!

漢光和四年,秋十月,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奮戰,軍械局終于按時完成了輕、重騎兵裝備各五百套的任務。同時,鄭渾也向劉宇獻上了他耗盡心力用隕鐵鍛造的兵器——棍!

對于自己的武器,劉宇很是頭疼了一陣。按理說,在三國時代,刀和槍是騎戰的主流武器,戟的使用也很少。但問題是,無論是刀還是槍,它們的使用都帶有很強的技巧性。可劉宇這個來自現代和平年代的人跟本就不懂什麼槍法和刀法。而且槍和刀都無法發揮自己天賦神力的優勢。尤其是槍這個東西,不是說誰力氣大誰出槍就快的。能完美體現力量優勢的應該是錘,比如薛剛的兒子薛魁用的就是一對擂鼓嗡金錘,很是拉風!不過錘屬于短兵,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錘法的精妙更在槍法、刀法之上,古代用錘的名人,不管是李元霸還是薛魁,哪個不是得到名師傳授,高人指點!可在三國時代,錘這種兵器本就不多見,你讓劉宇到哪里去找那些名師高人?所以干脆退而求其次,直接選擇了力量型兵器的第二把交椅——棍!

棍其實是一種擁有很悠久歷史的兵器,有稜無鋒,殺傷面積大,利于力量型武將的發揮。在唐代以前,棍作為馬戰兵器並不常見,但自從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後,棍在武器重點的地位就開始有所提升了,而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據傳是用棍高手,一路太祖棍法打遍天下,罕逢敵手!所以棍在宋朝兵器中的地位很高。劉宇選擇棍作為兵器,除了它更適合發揮力量大得優勢之外,還因為後世的武俠戰爭電視劇上很多人都是用棍的,比如孫悟空的鐵棒,少林寺的各種棍法,五台山的五郎八卦棍,以及綠林好漢的悶棍嗯,悶棍看似上不得台面,其實它實在是偷襲中的王者啊!

劉宇給自己設計的棍有很多特點,棍重180斤,棍身渾圓,兩頭則是四稜長方形,稜角尖銳似槍,稜邊鋒利似刀,而且棍內暗藏機關,棍頭之中藏有一寸長的槍尖,只需轉動棍身中央的機關,槍頭就會自棍頂旋出來,立時變做鋼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使敵將防不勝防!可以說,劉宇的這條棍,是機械、動力學相結合的無上神兵利器!由于棍身暗刻蟠龍圖案,加上隱隱有紫氣環繞,劉宇便將此棍命名為——紫金蟠龍棍!

那塊隕鐵在鍛造了紫金蟠龍棍之後仍有富余,劉宇本來想給孫琳打造一桿槍的,但孫琳還是堅持女孩子不便舞刀弄槍,劉宇無法,雖然孫琳箭法卓絕,但弓箭畢竟是遠程兵器,萬一在日後的亂世中陷入近身戰,只帶弓箭如何讓人放心!無奈之下,劉宇只得按照唐刀的規格,為孫琳鑄造了一柄長刀。孫琳還想說自己不會用刀,結果被劉宇一句︰「那到時你就把敵兵當菜砍吧!」給堵了回去。雖說有點不情願,但孫琳還是比較喜歡這柄刀的,她給此刀命名——驚鴻!

現在的劉宇良駒神兵在手,手創的三軍士氣高昂,裝備精良,郡治清明,百姓安居,實在可說是意氣風發!他現在為應對黃巾之亂以及三國亂世所做的準備,可謂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而這東風就是——人才!

PS.先在這里祝各位情人節快樂!從下一章開始,三國的各位謀臣武將就要粉墨登場了!只不過獠羽對于如何能夠將這些牛人更順理成章的拉到劉宇的麾下還是感到很棘手。已經有了一章的底稿,等明天發上來後,還希望各位看官能夠多多批評指教。另外,如果各位認為本書寫的還合您的心意的話,還請代為宣傳一下,獠羽在此先謝過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