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九章 千金易得一匠難求

作者 ︰ 獠羽

卻說劉宇自到任譙郡太守之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人才危機。倒不是劉宇考慮不周全,而是因為譙郡事件本身就是他意料之外的,雖然自己靠計謀贏得了勝利,但對這勝利的果實卻一時還無力消化。本來劉宇是計劃到明年草長鶯飛的時候,和孫琳一起周游列國,同時去尋訪那些三國牛人的,現在趕鴨子上架,毫無人才儲備的劉宇自然是感到捉肘見巾了。軍事人才到很充足,現在部隊才剛成型,有許褚、臧霸、管亥三人統領就足夠了。只不過這內政人才的缺失就使劉宇倍感頭痛了。就在劉宇幾近抓狂時,新設立的招賢館派人來報︰「有人求仕!」

自開張以來就一直門可羅雀的招賢館近日終于有了第一筆生意,劉宇自然很高興,不過他還是問道︰「來人姓氏名誰,哪里人士?」雖說自己缺人材,但也不是哪個歪瓜裂棗都可以在老子這里混飯吃的。「啟稟大人,來人姓孫名乾,字公佑,北海人士。」「什麼?孫乾?」劉宇吃了一驚,接著大喜過望!鞋都來不及換,直接就朝招賢館跑去。要說孫乾的才能,再三國時代的眾多人物中只能算是中上之資,他後來能在蜀漢官居要職,很大原因是因為他是劉備軍的老資格。當然,孫乾的內政才能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他的外交才能,更是三國里出類拔萃的,只不過在亂世中,最出彩的是那些足智多謀的謀士,而短于智略,長于內政的孫乾自然無法在光輝上與他們相比。至于外交嗎,沒听說過弱國無外交嗎!不過對于現在已經被內政累得焦頭爛額的劉宇來說,長于治政的孫乾簡直就是及時雨啊。

招賢館內,穿著一身青色儒士服的孫乾正在館內躊躇著,他在想自己是不是有些冒昧了。雖然劉宇在士林中沒什麼名氣,但人家怎樣也是一郡的太守,對于自己這樣一個剛剛游學歸來的白身書生來說,也是只能仰視的存在。現在自己竟然如此貿然的前來求仕,會不會招致他的輕視呢?就在他患得患失的時候,突然看見一個人只穿著便服,倒穿著鞋履跑了進來,邊跑邊喊︰「公佑,公佑在?」

「這是誰?怎麼知道自己的名字?」孫乾心中一陣納悶。這時卻見館中吏員個個下拜道︰「參見太守大人!」

「此人就是太守劉宇?」孫乾大吃一驚,不及細細打量,連忙躬身道︰「學生北海孫乾,拜見明公!」劉宇兩步走到孫乾跟前,抓住他的手激動地說︰「公佑,來得好,來得好啊!我這里正缺公佑這樣的大才呀!蒙公佑不棄,前來投奔于我,我便任命公為郡丞,公意如何啊?」

孫乾簡直震驚了,開始是因為劉宇的衣著,現在則是因為劉宇的重用!自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儒生,初來求官竟然就被任命為郡丞,這,這個也未免太....

這時,劉宇身旁的小吏插嘴道︰「孫先生,我家太守听說先生前來求仕,飯也不吃,衣服也未及更換,就跑來恭迎先生了!」天哪!孫乾感動得快要哭了,一郡太守竟對自己這樣一個小儒生如此殊遇,這真是,真是太TMD有面子啦!孫乾強壓住內心的激動,大禮參拜道︰「乾蒙主公知遇之恩,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隨肝腦涂地,在所不惜!」殊不知,劉宇此刻內心的激動絲毫不下于他,姑且不說孫乾出色的內政才能,就說他的外交才能,就為自己和洛陽朝廷之間架起了一座可靠的橋梁!許商畢竟是商人,對于官面上的人情世故畢竟不熟。如今有了孫乾,自己和朝中各大勢力之間的交往就能更加密切了!

就這樣,孫乾被任命為譙郡郡丞,協助劉宇和孫琳打理內政。孫乾也的確沒讓劉宇失望,他的內政才能很快就顯現了出來,劉宇和孫琳身上的擔子一下就輕了不少!孫乾為報答劉宇的知遇之恩,盡心竭力地處理政務,同時他又向劉宇推薦了他的一個朋友——山陽人伊籍伊機伯。

當听到伊籍的名字時,劉宇又是一陣激動,這又是一個中上的人才啊!伊籍不但是個內政好手,同時他的謀略也有過人之處。三國演義上記載,曹操攻打荊州時,伊籍曾向劉備獻計,勸其趁勢攻取荊襄以拒曹操,不過劉備考慮到自己多年經營起來的仁義招牌,權衡之後便以不忍奪同宗之基業為名拒絕了。(當然,劉備後來奪得不亦樂乎!)可以說,伊籍當時的建議是很中肯和正確的,具有很好的戰略眼光和很強的戰術可操作性。只不過劉備也有自己的苦衷,在劉備看來,土地沒了可以再奪,但名聲沒了可沒有後悔藥吃!放棄荊襄就可得到名聲,這樣,只要自己不死,劉備軍團就永遠會得到天下人的支持!而在自己身邊文武集團的輔佐下,東山再起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而事後的發展也印證了劉備的觀點,赤壁之戰後,劉備軍團借由荊州迅速崛起成為與孫曹相抗衡的強勢集團。這也說明劉備做作為縱橫天下的一代梟雄,他的大局觀還是要比伊籍高明的多的!

不過不管怎麼樣,這樣的人才,劉宇是決不會放過的,于是便派孫乾攜帶厚禮以及譙郡長史的任命,親往山陽請伊籍出仕!最後,在孫乾的邀請和游說下,也感于劉宇的誠意,20歲的伊籍出仕為譙郡長史!至此,日後劉備集團的四大內政達人有一半投到了劉宇的麾下。「唉,不知劉大大以後還能不能玩轉內政。」劉宇在心里不負責任的YY著。

得到了孫乾和伊籍的效力後的劉宇和孫琳總算是松了一口氣,雖說平時仍然有些事務要親自處理,但畢竟是比開始的時候要輕松許多。不過劉宇又發愁了,這次他是在為農業發展發愁。其實如果按照其他州郡的治理辦法來看,孫乾和伊籍的施政是很妥當的,只要繼續妥善施政,農業產量自然會上去。可劉宇是熟知歷史的後世人,先不說三年後的那場起義,單說明年,自己如果沒記錯的話,淮河流域就會遭遇一場大的水患,而由于救助不及時加上雨後天氣悶熱,瘟疫很快便流行起來。歷史上的張角就是在這次大災中最終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的。有這樣幾顆定時炸彈在自己頭上懸著,劉宇怎麼可能有耐心去等著農業自然發展!不過怎樣才能快速發展農業呢?按照歷史經驗,農業的發展是和水利設施的建設密切相關的,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發展農業就要合理充分的利用水資源,而充分利用水資源則要有更為先進的灌溉工具!劉宇記得三國志還有後漢書里曾經記載魏國馬鈞曾設計制作了翻車,也就是後世最為簡單的原始引水灌溉設備。

可惜劉宇對這翻車只知其名,不知其實,因為劉宇在啃三國時都是著重看軍事、政治、謀略方面的記載,其他如農業、商業方面的事往往只是掃上一眼。不過劉宇隱約記得後漢書上似乎記載著,馬鈞只是改進了翻車,而翻車的最初制造者另有其人,而且也在這個時代,只不過,那人是個太監,那個太監好像是叫畢什麼的,唉,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如今劉宇只好悲嘆︰「千金易得,一匠難求啊!」

也許老天體諒劉宇的一片苦心,劉宇正為那個姓畢的宦官的全名發愁時,門吏高聲大喊︰「聖旨到!」劉宇連忙下跪接旨。聖旨的大體意思就是︰劉宇上次進獻的那幾件水晶制品很受皇室人員的喜歡,故而漢靈帝下旨命譙郡太守劉宇火速再進貢一批水晶器物進京。

看著這份公然索賄的聖旨,劉宇不禁大嘆昏君無道!老子這里辛辛苦苦求發展,你那里口口聲聲討貢奉!靠,你不亡誰忘!不過這些話可不能宣之于口。事實上,也就只有劉宇這樣反動到骨子里的人才敢有如此月復誹!劉宇將聖旨接過,信口問了一句︰「公公怎麼稱呼?」那宦官答道︰「咱家畢嵐!」

劉宇足足愣了5秒鐘,才一下子跳了起來,拉著宦官的手大叫︰「對,畢嵐,就是叫畢嵐!」激動過後,劉宇和畢嵐又細細攀談了一番,發現畢嵐自小進宮,大概是受漢靈帝的影響,他對工匠手藝十分感興趣,經常做點小玩意。可惜他的品階太低,漢靈帝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在宮中竟有這樣一個同行!劉宇在了解完全部情況之後,嘴角露出一絲邪邪的笑容。

五天後,譙郡新進貢的水晶制品和譙郡太守劉宇的一份奏折一起送進了洛陽,奏折的內容很簡單︰「為保證向皇家進貢的水晶質量,臣請派常侍畢嵐常駐譙郡監工!」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