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為農 重溫童年 第六十章 家鄉的發展

作者 ︰ 溪舞

(2)(求推薦票)

漫長的兩個月暑假過完。思藍就要遠去京城上大學了。上了大學,就不能隨隨便便的往家跑了,所以,她這整個暑假,哪里也沒去,都是在家里陪著家人度過的。

因為思藍的重生,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本來這一年女乃女乃會大病一場的,或許是現在生活好了,女乃女乃的身體並沒有出現什麼不適的癥狀,依舊能樂呵呵的坐在村頭,與幾個老姐妹聊天。

思寒已經八歲了,馬上就要上三年級,和他姐姐一樣,學習好,乖巧懂事,也不調皮,很少讓家里人擔心,再也不用女乃女乃每天看著。

村里因為最先種植的大棚,幾年來大部分人家都積攢了不少的錢。家家戶戶都蓋起了二層小樓,再也沒有原先農村的樣子。遠遠看去,宛如一個別墅區。因為市里發展的快,市區的範圍向周邊擴展了很大一段距離,幾乎都快到村頭了。不知情的外地人路過,還會以為這是哪個高檔別墅區呢!

或許是出于對秦玉國一家的尊敬,村里幾十棟小洋樓,全部都是兩層的,從外表上看也沒有能在外觀上超過思藍家的,大部分都是模仿的思藍家的房子建設。不是沒有錢建更好的,但秦玉國畢竟是村里的代表,全國有名的能人,如果蓋的房子超過他家,會讓別人說閑話的。這就是農村人,勤勞樸實的農村人,從來沒有忘記是誰帶領著他們從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窮苦日子中走出來,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說到幾年前的摩托車進村,很多人腦海里還記憶猶新,但是現在,村里的流行趨勢卻再也不是摩托車了,現在誰家沒有個一輛兩輛的摩托車。村里自從劉真開著一輛嶄新的桑塔納回來之後,把村里老少爺們們羨慕的要死,都暗自打算著自己家是不是也買輛小轎車。

以前思藍是打算讓家里先買輛面包車的,後來出現了摩托三輪車,因為價格能讓老百姓接受,而且賣菜也方便,很快在農村流行開來。劉真也買了一輛,思藍見狀。也就沒再提買面包車的事。

現在家里雖然還跟蔬菜打交道,但是已經不再種大棚了,劉真因為蔬菜公司業務繁忙,買輛車開著到處跑也方便。思藍又在想,是不是也給爸爸買一輛。現在農村人一家有兩輛車的貌似還真沒有。

村里的小學也重建了,再也不是思藍上學的時候的那幾座平房,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三層高的教學樓,操場上籃球架等各種設施齊全。當時村里計劃要重建小學的時候,因為村委資金不夠,需要從村里各家各戶湊錢。村長王忠實本來想的是能湊個一小部分就很不錯了,最後令人沒想到的是,一天的時間,村民們交到村委會的錢,佔到了學校建設資金的一半。

出錢最多的還是村里的兩大「富翁」,秦玉鳳一家和思藍一家。尤其是秦玉鳳,因為她所開的超市里有賣各種文具,所以她還大方的說以後每年會提供一部分紙筆等文具給學校。

村民們的齊心協力令王忠實感動不已,當他不由自主的說出感謝兩字時,村民們對他說的是︰村長啊,這點事謝啥呢!別說現在各家都有錢了,就算沒錢。也要把學校建起來,咱不能苦了孩子啊!

「不能苦了孩子」,這句話成了第二天市電視台播放新聞時的重點。市里領導還專門提出了「改善學校軟硬件設施,給孩子好的學習環境」的號召。其他鄉鎮以及各村紛紛響應,沒用多長時間,全市所有學校的教學環境煥然一新,孩子們可以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認真的上課,在嶄新的籃球架下打籃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市里大力改變教學環境的好處很快的凸顯出來。因為隨著教學環境的改善,教學質量也跟著水漲船高,每年不管是中考還是高考,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是越來越多。

……

鄭國慶升到了副市長,所以鄭建軍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官二代」。為此,思藍還開玩笑的跟他說了許多前世那些「官二代」的作風,尤其是那些「我爸是誰誰誰」,讓鄭建軍听了乍舌不已。當然,思藍都是把事件的背景和時間作了修改,要是照實說了,鄭建軍肯定會以為她瘋了。

鄭建軍在思藍高二的時候去了美國留學,這還是思藍給他提的意見,因為他在計算機這方面比較擅長,所以思藍就提議讓他去美國學習先進的計算機知識。

毫無意外的,一向清廉的鄭國慶來找秦玉國借錢了,畢竟孩子出國留學花費不小,而自己的錢又不夠,就只能來找自己這個同一個戰壕的戰友了。

兩家的關系沒的說,秦玉國兩口子也拿鄭建軍當自己的孩子,孩子有出息了做長輩的不能不支持,痛快的拿出錢來。讓鄭建軍順利的坐上了去往美國的飛機,這小子也算是出國了。

說到出國,就不得不提秦玉國了。蔬菜大棚的發展讓國家的鄰邦朝鮮政府羨慕不已,所以在思藍高考前的一個月,朝鮮政府派出代表團來考察市里的蔬菜大棚,並請求市里派遣技術員去指導他們的大棚建設。所以,秦玉國作為領頭人,有了一個重大的任務,就是帶領技術員去朝鮮。

這些所派遣過去的技術員,將由朝鮮政府發放不低的薪水,每年兩次的帶薪探親還會報銷來回的路費,當然,朝鮮也不富裕,坐火車可以,坐飛機的話就不能報銷了。就這樣,秦玉國領著五個技術員將溫室大棚種植的蔬菜的技術,傳出了國門。

朝鮮政府專門將靠近鴨綠江的新義州開闢成了特區,首先在那里進行蔬菜大棚的試種。計劃首期建設六千個大棚,包括秦玉國在內的六個技術員,每人指導一千個。如果成功了,每個大棚將另外支付給技術員1000元的獎金。也就是說,一旦大棚試種成功,秦玉國等人將會得到100萬元的獎金。看來朝鮮政府可是下了大成本。

因為市里大棚蔬菜知名度的提高,全國各地很多地方都來請求派遣技術員。西到新疆,北到東三省,市里派遣出去的技術員已經高達上千個。這些技術員在指導當地蔬菜大棚建設的同時,也將市里的大棚蔬菜的知名度再次提高。

市里所產出的蔬菜,每天通過幾百兩卡車,運往全國各地,京城、上海、廣州,以及回歸一年的香港,到處都有來自思藍家鄉的蔬菜所出售。為了讓蔬菜用最短的時間運達各地,以保證蔬菜的新鮮。中央專門給運送蔬菜的車輛開闢了「綠色通道」。凡是貼有「綠色通道」標簽的車輛,可以享受到免收過橋費和過路費減半,以及優先通過的待遇。

今天剛剛從大棚里摘下來的,還帶著露珠的新鮮蔬菜,第二天就能到達京城、上海等大城市,下午就能端到市民的餐桌上。這就是開通「綠色通道」的好處。

自從發展大棚蔬菜以來,秦玉國就一直強調綠色無公害,讓菜農們在治療蔬菜病蟲害的時候,不要用那些殘留大的農藥。鄭國慶還通過市里,下發了監察全市農藥出售點高殘留農藥的文件,還列出了嚴禁出售使用的農藥名單。只要一旦發現,取消其在當地的營業資格,並沒收違規農藥。听起來或許不盡人情,但是為了讓市里的蔬菜口碑,為了讓所有吃到市里蔬菜的老百姓放心,卻不得不這麼做。

後來在思藍的建議下,市農業局在全市給所有菜農的手里都發了一本「蔬菜生長記錄本」,每個大棚一本。菜農們從移苗開始,到采摘結束。對蔬菜的用藥、用肥,都要進行記錄,並嚴禁弄虛作假,由農業局不定時的下鄉抽查。如果發現違規,就不止是罰款那麼簡單了,整個大棚的蔬菜先暫時就不用賣了,等農藥殘留降低了再說。

雖然嚴格,但是自從實施以來,幾乎沒有幾例違規的。從一開始,菜農們就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用藥習慣。而且這還是農業局規定的,大棚致富帶頭人可是在里面上班呢,肯定是要支持的。

菜農的大力支持,讓市里的蔬菜更加的具有競爭力,每天來自收購蔬菜的客商日益增加,來市里投資做生意的人也越來越多,更加的帶動了全市經濟的發展。在今年全國百強縣評選中,名次往前提高了一大步,達到了前30,位列第29位。

不同于工業城市的污染嚴重。因為市里發展的是農業,所以並沒有出現其他城市的環境污染問題,市里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工廠,在市里監督、工廠自覺的情況下,也沒有出現污染的問題。

思藍前世記憶中,桃花扇開滿工廠的情況也沒有出現,滿山的桃樹依舊生長在那里,每年的春天,附近的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去那里郊游,欣賞大自然的美景。

思藍這個小小的蝴蝶,扇動了自己小小的翅膀,讓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走上了一條與前世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當然,這條道路也會更加的精彩。

——————

稍晚一些還有一章,請親們多支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為農最新章節 | 重生為農全文閱讀 | 重生為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