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風水師 第二百一十三章 古寺疑雲

作者 ︰ 徐公子鍺許

那空山行旅圖上的背景,倒像是四川蜀山般的蜀道一般,崎嶇不平山道狹窄,那年老的和尚衣著普通,在山間道中低頭施施前行,令豐虛道長感到吃驚的是,這個僧人的年紀,從畫卷的角度看不出這僧人的年紀到底有多大?

豐虛道長只覺得畫中的年輕人,滿面全是重重疊疊的皺紋,牙齒顯然全都掉了,所以口部形成了一個凹痕,畫卷中的僧人他睜大著眼楮,但是一看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瞎子,一個如此年老的瞎眼和尚,卻在如此陡峭的山路上崎嶇而行,如此鮮明的對比,顯得極其詭異。

本來豐虛道長未來五台山之前,就已經對五台山歲數最大的元智禪師多有耳聞,元智禪師在五台山,無疑是資格最老、智慧最深的一位,從小就瞎了眼。這位禪師的智慧,遠近知名,連蒙古佛教的宗師也要慕名來向他請教疑難,不過若不是有緣,想見他一面都難,遠道而來的人,能夠隔著門,听到他一兩句指點,已經十分難得。

豐虛道長心中預期,會在這座小殿中看到甚麼怪異莫名的東西,可是卻並未曾看到甚麼,雖然房間中的人,就算一動都不動的,都透著一股莫名的詭異,但實在沒有甚麼特別。豐虛道長皺了下眉頭,神情疑惑地向法程望去,法程向他作了一個手勢,向前指了一指。

屋內一時之間很安靜,豐虛道長循著法程所指看去,他的視線,接觸到了法程指著、要他看的東西,就是那卷空山行旅圖,不過法程指的是《空山行旅圖》上邊刻著的是一句詩——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

這是唐朝詩人賈島《題李凝幽居》,一段流傳千古的詩句,在歷史上,賈島一位佛學詩人,他的堂弟無可隱居修行,終成高僧,而賈島本人以苦吟詩人著稱。苦吟二字,直白地說,頗有些書呆子氣。不過賈島比書呆子更甚,誠如他自己所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他要是一天不作詩,便覺心中荒蕪,宛如廢井,可以想見對于創作是如何的勤勉了。

好友王建說他「盡日吟詩坐忍饑」,肚子挨餓不算,有時騎驢出去,只顧著吟詩,驢放到田里也不知跑哪兒去了。寫作的時候,冥思苦想,心中有詩,目中無人,賈島本人最出名的一首詩應該屬于《憶江上吳處士》,以「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這句詩名滿長安。

豐虛道長看到牆上畫卷上題的詩句,仍然不明白自己要明白些甚麼,那只有一個可能,自己未領會到其中真意,不過他知道現在房中的四人眼光,都時時刻刻的注視著那畫卷,

其中兩個僧人筆直站著的,雙眼之中,都閃著一種異樣的光芒,盯著那幅畫卷在看,像是想把那幅畫卷看穿一般。

那側身而臥的和尚,一手托腮,另一手放在地上,豐虛道長這時才注意到,他平放在地上的那只手,四指屈著,只有中指伸向前,指著那畫卷。最後的那個和尚卻是豐虛道長的老熟人了,普法禪師端坐在蒲團之上,雙手的姿態也相當特別,雙眼目視著畫卷不知道看了多久。

豐虛道長足足盯著那塊石頭看了好幾分鐘,竭力想著出它有甚麼與眾不同之處,甚至運轉起風水秘法來看那幅懸在牆上的畫卷,但是那只是一幅普普通通的畫卷,沒有任何的奇特之處,。

豐虛道長又向法程看去,看到法程也正在望向他,充滿了希望,顯然是希望他能給以答案。豐虛道長皺了下眉頭,只好十分抱歉地作了一個手勢。他想說甚麼,可是房間中的氣氛是如此肅穆,使他一點聲音也發不出來。

不過,豐虛道長根本不必說甚麼,他的神情和手勢,已經說明了一切,年老踏實的法程立時失望,緩緩搖了搖頭。豐虛道長又向他作了一個手勢,示意是不是可以和他一起離開,好讓他說話。

一身黃袍的法程無可奈何地點了點頭,後退了一步,打開門率先出了門去。

勁風又令得燭光晃起來,那十盞長命燈和幾個人的影子,也在房間的四壁搖動著,看來很是古怪。

法程和豐虛道長一走出來,就把門關上,豐虛道長再也壓制不住自己心中的疑問道︰「恕在下愚鈍,我不知道那幅畫卷到底與佛念轉世有何關系,以至于你們幾人要在哪里參禪?」法程並沒有立時回答,又把豐虛道長帶回了原來的小房間之中。

良久良久,法程等豐虛道長講完,他才道︰「你知道這幅畫卷是怎麼來的?」

豐虛道長愣了一下,並未直接回答,搖了搖頭不吭聲。

法程繼續道︰「這幅畫卷是我們五台山‘尊法禪師’—元智禪師生前遺留下來的,是他圓寂之前親身繪制,按照禪理而言,是預示著元智禪師的佛念轉世的訊息。

在五台山,尊法禪師是人人崇敬的智者,我們廟里的僧人,平時見他的機會也不多,要是能得到他開口指點一兩句、傳授一兩句,那就是至高無上的榮耀,直到有一天,當那天早上,雷聲大作,元智禪師坐禪的房間中,傳出了異樣的聲響,整個廟宇的人都似乎听到了什麼。

當寺廟中人進入禪房的時候,元智禪師已經圓寂了,沒有遺留下任何的轉世遺言,這近乎是不可能的,以元智禪師的佛念之深,定能推測到何事圓寂轉世,又如何會不留下任何的轉世信息呢,而當時禪師的禪房中,除了平日的器物外,只剩下這幅空山行旅圖。

‘尊法禪師’自然不會做沒有用意的事情,而且這幅畫卷上邊的老僧正是元智禪師本尊,寺廟的眾僧人顯然以為這是元智禪師留下的詀語,告訴他轉世的訊息!「

「慢著,元智禪師不是雙目失明麼,怎能又能親自畫呢?」豐虛道長問了一句道。

「施主誤解了,元智禪師早已領會了佛家的大神通,開了慧眼,能看因果造化,這畫卷對他來說也只是拈花而笑罷了!」法程愣了一下,緊接著向豐虛道長解釋道。

「這般說來,我倒明白了不少,我想那元智禪師圓寂之前定然是佛念未消,仍要轉世否則的話他不會留下此畫卷,而且按照那畫上詩句的意思是,到時候禪師本人佛念轉世自會找尋到寺廟而來,不必讓人費心尋找,僧敲月下門,應該是這個意思。」豐虛道長有些似懂非懂的道。

「當初我們也是這般認為的,元智禪師佛法高深,想必早已佛念輪轉帶著一番記憶,這般而來,本寺也沒有做何種尋找,一直挨到了如今的四月初四,已經輪轉九年,佛念轉世在世俗中耽擱的時間越長,留下的記憶就越少,倘若過了這個禮佛節,恐怕元智禪師的佛念轉世就找尋不過來了!」法程這般擔憂的,恐怕這也是寺廟如今最大的擔心。

元智禪師在五台山被尊稱為‘尊法禪師’,除卻本身的佛學修為,一定與他的慧眼有關,他這般匆忙的佛念輪轉,一點訊息都不留給寺廟眾人,說明本人在佛學參悟上遇到了什麼大無解,竟至于沒有一點留念的轉世重修,可是現如今不知道元智禪師的佛念到底遇到了什麼事情,竟然無法按時回歸五台山。

這般下來,對五台山整個佛學傳承都是一個極大的損失,匆忙之下,法程所在的寺廟才會召集眾人為元智禪師的轉世找尋答案,看來事情真的緊急于斯,只是不曉得到底元智禪師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竟然耽擱下來?

豐虛道長大概的了解到事情的來龍去脈,略一思量道︰「法程大師,能否領晚輩去那元智禪師的房間一看,我作為一個外人,弄不好還能為貴寺提供一些見解?「

法程點了點頭領著豐虛道長往寺廟最里面走去,元智禪師的禪房上,在一個小院子中,那小院子的左邊,是一座放經書法器的房舍,小院子正中,是一座鐵鑄的,年代久遠的香爐,這一切,全是法程最為所熟悉的。

豐虛道長在院子中轉來轉去,禪房之內極干淨,也極其的整潔,一目望去寥寥無幾,跟眾多禪師的環境一模一樣?似乎並沒有什麼可疑的地方,當初為何元智禪師會匆忙的轉世而去,顧不得留下任何的風水信息,只留下一副沒頭沒尾的畫卷。

更至于到如今佛念轉世,遲遲不回歸,這在以前的典籍記錄中,可未曾有過!

「法程大師,元智禪師的房間可曾有人動過?「豐虛道長眼光四撒之間,忽然一亮,似乎發現了什麼不同的信息,奇怪的出聲問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極品風水師最新章節 | 極品風水師全文閱讀 | 極品風水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