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風水師 第三十六章 不敗于江湖

作者 ︰ 徐公子鍺許

風水器物皆有靈性,好的武器就如同有感情的同伴,能與之共患難同甘苦,而器物所謂的靈牲,就在于它與人之間能產生的精神共鳴,這一點離淵在畫卷身邊時,對此有著切身的感受,常常在習練風水靈覺的時候,憑空的多出了一種空靈浩蕩的感覺,這就是風水山河圖中暗藏的風水底蘊。而且所謂的靈性往往是很獨私的感受!不論後來者是誰,只要功夫到了地步,都可以在器物上感受到前人特意留下的信息,當然每個人感受的都是不同的,這一切都還要後人去感悟。

冷謙這麼一解釋,離淵倒是明白了不少,手中把玩著山河圖,開口問道︰「看來我的風水秘法現在還不夠,待到化靈覺為神識之後,就可以了在一些風水器物上凝練神引了吧?」冷謙微微一笑︰「那也差得遠,等你的風水秘法至少到我現在這種地步才行,我現在才算是勉強可以。」

听冷謙這麼一說,離淵頓時如氣球般立刻癟了,眼珠一轉,將風水山河圖遙遞過去道︰「您老人家一定有這個本事嘍,只是不知道你老人家是屬于哪個層次的,我現在只知道靈覺這一層,再往上就不清楚了,老前輩如此厲害,要不看看這風水山河圖里的神引到底是什麼?」

「哈哈,你這小子不就是想讓變著法的讓我教你些東西麼,也罷我今天晚上看你練功的時候,發現見你靈覺秘法修為好像受傷了,而且一旦治療不好的話,恐怕今後的成就就止步到這個層次了,那我先給你講下,風水秘法分的層次吧。」冷謙說道這里,表情顯得很是凝重,慢慢的向離淵解釋著風水秘法修為。

風水一脈中,風水秘法分為三個大層次,每一個大層次又有著其不同的分類,風水秘法第一步可以稱為靈覺,按離淵的秘法境界,他現在已經算是入門了,風水師在靈覺的層次,能夠以靈覺反復感應不同環境下的地氣與靈氣,這氣又包涵著陰氣、陽氣、生氣、煞氣等等變化,將自古風水學中的理論,轉化為最直觀的感知,但冷謙還著重提到了一種「收斂」的講究,這是離淵所不知道的。

自古一脈相傳,風水秘法與一些外門功夫不同,外門功夫有練法、打法、演法的區別一樣,練法講究勁力含而不發,而靈覺最初的鍛煉之法也要求「含而不發」。不一味追求將靈覺的感覺延伸到最遠,首先要學會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盡量與周圍的地氣之間不發生擾動,在地氣平和之處漸漸習練,直至完全收斂這樣才會達到一種和諧。

然後在收斂的層次上,會達到另一種從未體會的境界,那就是靈覺時刻保持若有若無、含而不發的常態。雖然不刻意延伸而出感應周圍,但只要能夠感應到的範圍內有異常的地氣擾動、物性或靈氣的變化,就會產生自然的反應,從而做出相應的判斷,直至「靈覺隨思所致」。

至于離淵靈覺入門之後,所要再加強的則是壯大靈覺,主要是培養靈覺的強大——使感應更靈敏、範圍也更遠。在不同環境下發動靈覺延伸而出,試探著去擾動、運轉、控制周圍的地氣與物性,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

靈覺至此種階段,若用漢字的玄妙來形容,就是從「練」過渡到「煉」。使靈覺的強大程度增長最快、也是最凶險的一種方式叫做「淬煉」,就是在地氣變化極為劇烈、物性反差極大的環境中主動釋放靈覺,在一定範圍內進行控制與運轉。冷謙對離淵特別提醒,修為境界不到家的情況下切勿嘗試,否則很可能造成元神的傷害,輕者秘法受損,重者風水靈覺全部喪失!

按冷謙的說法,風水秘法的第二個層次,也就是鍛煉靈覺最終的境界是「化靈覺為神識」,第三個層次就是能夠與天地風水合一的神識如實體一般存在,正如元神出現一般,對于後兩個層次,冷謙都沒有多做解釋,只留了這樣一句似是而非的話「淬煉靈覺、隨思而至、自在出入,是為元神出現、靈覺可化神識。」

這番話也算是冷謙最後對離淵的警告,不到境界的情況下去嘗試其他的東西,無異于拔苗助長,等到運用靈覺真正入門之後,對淬煉靈覺之法有了初步的掌握,神識自然會水到渠成。離淵也是第一次接觸這些個新奇的風水理論,頓時欣喜無比,待得將冷謙的話弄懂之後,他試探著向冷謙開口問道︰「尋龍宗好好的為什麼會被滅掉,得罪人了,還是犯下什麼大罪了,被風門圍剿滅派?」

冷謙听完離淵的話,閉上了眼楮閉目沉思了一會,仿佛是不願意回憶過去的那段崢嶸歲月,緩緩的開口道︰「還不是為了追名逐利,風水界也不是聖地,也有著一些居心叵測之人,尋龍宗曾經在風門五百年內都是江湖風門之首,掌管著風水一脈的傳承和規則制定,這只因尋龍宗與在風水堪輿界大名鼎鼎的楊筠松有著密切的關聯,小伙子,你學的也是《撼龍經》,你對楊筠松又熟悉多少?」

離淵見他相問,笑著答道︰「我自從得到《撼龍經》知曉那楊筠松之後,回去也翻閱了很多史書,也算是比較的了解了。」

這楊筠松本是盛唐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名益別號亦玄,世稱‘救貧先生’。著《疑龍經》、《撼龍經》、《一粒粟》、《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

大概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三月初八戌時,卒于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祖籍廣東信宜,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後寓居江西于都、興國等地,自稱救貧先生,是我國唐代相地的形勢派大師。《辭海》中收有楊筠松條曰︰楊筠松竇州今廣東信宜縣人,精堪輿術。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犯闕,斷發入昆侖山,後以地理術行世,時稱「救貧先生」。

在朝中任職期間,潛心披閱中國勘輿學鼻祖青烏子的《葬經》、郭璞的《錦囊經》、陶侃的《捉脈賦》、一行和尚的《界水說》、司馬頭陀的《水法》和丘延翰的《八字》、《天機》等一大批珍貴古籍。勘輿理論大有長進。

楊筠松在贛南的興國、于都和寧都一帶廣招徒弟,開展講學活動,授以青鳥術。楊仙嶺還有楊筠松當年設壇講學遺址。楊仙嶺有許多弟子是堪輿名流。他的高徒有曾文迪、賴布衣、等。還有明十三陵勘測營造者廖均卿、上海古城營造者李國紀、為福建永定著名園形土樓——承啟樓選址設計者陶張都是他在贛南的弟子,深得楊筠松真傳。

只不過當時楊筠松並未創派,羽化前留給嫡傳弟子留下了一件圖錄,就是他走訪江湖時的風水山河圖。至于當代江湖風門的「尋龍宗」卻不是他本人所創,而是楊筠松的徒弟廖均卿在風水秘法流傳中形成的,正式開創者是數百年後的明代。廖均卿繼承了歷代尋龍宗的嫡傳衣缽,在明末的時候影響很大,形成了風水學的一個派系,是官府認可的風水大師,在風門中獨佔鰲頭。

冷謙听到離淵介紹楊筠松的來歷,他正說話間,冷謙突然好像中風一般,劇烈的咳嗽起來,臉色變得潮紅血氣郁結,原本就略顯瘦小的身子蜷縮的厲害,絲毫看不出原先精壯的模樣,離淵趕緊停止說話,上前扶起冷謙急道︰「老先生怎麼了,要不要去看醫生?」

這種狀態冷謙保持了很久,才逐漸的停止下來,同時揮揮手表示自己無大礙,但是嘴里卻是嘆了口氣道︰「不敗于江湖,敗于歲月,陰陽消長、生煞相化,一個人風水秘法修為再高,又再大的本事,也終將歸于塵土,神識散于地氣之中。這都是幾十年前的老毛病了,我中年的說話與對手斗法受重創,五十年過去了還是沒有痊愈,這麼多年雖說沒死,但是還能活多久?小伙子你猜猜我多大了。」

離淵見冷謙略顯呆滯的眼神,趕緊搖頭道︰「老前輩又說笑了,你的風水秘法修為如此之高,我看你滿面紅潤的樣子,也就是六十歲的樣子,還有四五十年的壽命可以存活呢。」

冷謙臉上露出一絲略微欣慰的目光,笑道︰「小家伙懂得奉承人啊,我現在的年齡都快有六十歲的一倍了,再過兩年正好一百二十歲,我也知道天年將盡,才會如此毫無禁忌的出外行走,只為尋找好的繼承人,我死了沒關系,但是尋龍一脈的傳承不能夠毀在我的手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極品風水師最新章節 | 極品風水師全文閱讀 | 極品風水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