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爭雄之李元霸別傳 20年前,就有個文學夢

作者 ︰ 弦戈

我的案頭,一邊放一套《金庸作品集》(三聯版1998年重印版),另一邊放一部《宮本武藏》(重慶出版社和新世界出版社聯合版)。wWw.keNweN.coM

20多年前,大概在1984年,年少的我就有機緣讀到香港出版的繁體字金庸小說。我看到的第一部金庸小說正是金庸先生的新派武俠小說處女作《書劍恩仇錄》,可是我竟讀不下去,覺得此書情節過于離譜。後來,在坊間書攤上掏到《射雕英雄傳》,一段一段的在伙伴手中傳閱,竟為之著迷。然後又讀到《連城訣》、《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等,嘆為觀止。當讀到《笑傲江湖》的時候,以致感嘆這樣好看的小說恐怕以後沒有人能再寫出。無多樂趣的少年時光,因為有金庸小說,才留下了許多因為閱讀而帶來的快樂記憶。然後又是《神雕俠侶〉,直至《鹿鼎記》,可是,讀起來開始出現難受之感。金庸小說,重要的十幾部,我基本上都讀過了,有的甚至讀了不止一遍。可以說,金庸小說極大地娛樂了我的精神和幻想。

再到後來,遇見了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寫的劍道小說《宮本武藏》,仿佛又發現了小說世界的另一片天地。這部小說,據說作者構思醞釀了20年,可以說凝聚了作者極大的心血。這部小說在日本及世界界的影響是深遠的,因為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為日本人所崇拜的武者形象。在這個小說里,主人公為了追求劍與道的合一,雖然內心也有極大的掙扎,但最終卻能拒絕纏an悱惻的兒女之情。相比之下,在金庸小說里完全找不到這樣的情節。如果拿金庸小說和《宮本武藏》來比較,那麼前者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遠遠比不上後者。雖然,前者極盡了娛情悅性之能事。

後來,在1994年10月,我在深圳寫出了一篇短文,名曰《戲說金庸》,當時投給香港的《大公報》,很快被退稿。直到1999年我直接寄給《佛教文化》雜志的主編何雲先生,也很快就在當年的《佛教文化》雜志第二期上發表了。在這片短文里,我的思想和精神擺月兌了金庸小說的迷惑,完成了對它的超越。到這個時候,我終于發現,金庸小說是媚俗的,因此它追求的完全是娛樂的效果。從某個角度講,金庸小說是香港文化底蘊的一種縮影。

然後,我開始覺得金庸小說不過如此,認為它絕不是中國傳奇小說的頂峰,我們還可以用漢字寫出比它更好看也更有境界的小說。為了嘗試這樣一件事,從十多年前開始,我一直都在醞釀自己的小說,卻一直遲遲不肯動筆。因為,我對文字的要求很嚴,比如我的第一部傳奇小說《玄武爭雄錄》,按三部曲的結構展開(李元霸別傳、虯髯客後傳、武則天外傳),雖然完成了總體構思,但是一直沒有真正動筆寫出。因為,我需要將內心所感受到的化所特有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不斷的凝結、凝結、再凝結,提升、提升、再提升。又或許,在我的內心里,對寫小說居然滋生一種不屑與為的念頭,總覺得寫小說畢竟是末流,因此,我的注意力更多的轉向對化典籍的學習和思考,比如多年來我一直研習《周易》,並樂此不疲。目前,也想寫一部有關《周易》的書。

可是,深藏在心里的夢也一直困擾著我,時不時會浮上心頭。我深知,寫小說是很累很苦的事。很多年了,我已經習慣于逍遙自在的生活,有點不大喜歡苦了自己、娛樂別人的生涯。最後,當蘊蓄了20多年的夢突然向我襲來之際,我所能做的就是向她繳械投降。我終于決定,要把《玄武爭雄錄》三部曲寫出來,想通過起點這個學夢傳遞給大家。

這幾天來,小說得到了不少書友的點擊閱讀,令我大受鼓舞。我在想,只要還有一個書友樂于繼續閱讀我的小說,那麼我也要努力把它寫出來,並最後完成。

這里想向書友抱歉的是,因為寫這部小說,完全是利用業余時間寫的,有些情節和文字尚欠潤色和推敲,以後有更多時間的時候我會慢慢再改。現在,只想先努力把一個完整的但尚欠雕琢的小說拿出來貢獻給大家。以後,只要有機會,我會將小說改寫得更臻完善。

應該說,我現在已經開始感受到了寫小說的快樂,仿佛一頭女乃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女乃,雖然女乃的味道和產量並不完全令飲者滿意,但畢竟是自己的女乃水。又用一句俗話來形容,雖然自己的孩子長的並不很美,但畢竟是自己親生的。這一點心情,希望獲得更大書友和讀者的認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武爭雄之李元霸別傳最新章節 | 玄武爭雄之李元霸別傳全文閱讀 | 玄武爭雄之李元霸別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