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大鱷 第三百四十九章、三百五十章玄奘西行(兩章合一)

作者 ︰ 肆胖子

第三百四十九章、三百五十章玄奘西行兩章合一

這呂洞賓和觀世音各現化身,戰在當場,當真是一場好殺,直是法力橫飛氣勁四掃,打的兩人身下的山川破碎,河水斷流,也不知有多少無辜的生命遭到橫死,當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兩人一路打來正來道一處雄俊的高山,就在此時兩人都將各自化身收回全力一拼之時,忽然兩人身下騰起一道黃塵將兩人硬生生的分開,正待兩人詫異之時,那身下的高山突然傳出一個渾厚的聲音道︰

「何方之人膽敢在我成都載天之山打斗,還不立刻退去」

這兩人聞听此聲,連忙向下望去,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兩人都心下暗道︰

「怎生來道此處了」

這觀世音想了一想,開口道︰

「既然我等已到三山大帝道場不如此戰作罷如何?」

那呂洞賓聞言答道︰

「好,下次再與道友一較高下」

說完那呂洞賓頭也不回的走了,而那觀世音淡然一笑直往長安而去去尋找取經人去了,大唐貞觀十三年,歲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陳玄奘大闡法師,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長安城化生寺開演諸品妙經那皇帝早朝已畢,帥文武多官,乘鳳輦龍車,出離金鑾寶殿,徑上寺來拈香怎見那鑾駕?只見一天瑞氣,萬道祥光仁風輕淡蕩,化日麗非常千官環佩分前後,五衛旌旗列兩旁執金瓜,擎斧鋮,雙雙對對;絳紗燭,御爐香,靄靄堂堂龍飛鳳舞,鶚薦鷹揚聖明天子正,忠義大臣良介福千年過舜禹,升平萬代賽堯湯又見那曲柄傘,滾龍袍,輝光相射;玉連環,彩鳳扇,瑞靄飄揚珠冠玉帶,紫綬金章護駕軍千隊,扶輿將兩行這皇帝沐浴虔誠尊敬佛,皈依善果喜拈香

唐王大駕,早到寺前,吩咐住了音樂響器,下了車輦,引著多官,拜佛拈香三匝已畢,抬頭觀看,果然好座道場但見幢幡飄舞,寶蓋飛輝幢幡飄舞,凝空道道彩霞搖;寶蓋飛輝,映日翩翩紅電徹世尊金象貌臻臻,羅漢玉容威烈烈瓶插仙花,爐焚檀降瓶插仙花,錦樹輝輝漫寶剎;爐焚檀降,香雲靄靄透清霄時果品砌朱盤,奇樣糖酥堆彩案高僧羅列誦真經,願拔孤魂離苦難太宗文武俱各拈香,拜了佛祖金身,參了羅漢又見那大闡都綱陳玄奘法師引眾僧羅拜唐王禮畢,分班各安禪位,法師獻上濟孤榜文與太宗看榜曰︰

至德渺茫,禪宗寂滅清淨靈通,周流三界千變萬化,統攝陰陽體用真常,無窮極矣觀彼孤魂,深宜哀愍此奉太宗聖命︰選集諸僧,參禪**大開方便門庭,廣運慈悲舟楫,普濟苦海群生,月兌免沉痾六趣引歸真路,普玩鴻蒙;動止無為,混成純素仗此良因,邀賞清都絳闕;乘吾勝會,月兌離地獄凡籠早登極樂任逍遙,來往西方隨自在詩曰︰一爐永壽香,幾卷生無邊妙法宣,無際天恩沐冤孽盡消除,孤魂皆出獄願保我邦家,清平萬年福

太宗看了滿心歡喜,對眾僧道︰

汝等秉立丹衷,切休怠慢佛事待後功成完備,各各福有所歸,朕當重賞,決不空勞」那一千二百僧,一齊頓稱謝當日三齋已畢,唐王駕回待七日正會,復請拈香時天色將晚,各官俱退卻說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自領了如來佛旨,在長安城訪察取經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忽聞得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大會,又見得法師壇主,乃是江流兒和尚,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長老,菩薩十分歡喜就將佛賜的寶貝,捧上長街,與惠岸貨賣你道他是何寶貝?有一件錦蝠異寶袈裟、九環錫杖,還有那金緊禁三個箍兒,密密藏收,以俟後用只將袈裟、錫杖出賣長安城里,有那選不中的愚僧,倒有幾貫村鈔

那觀世音由于吃了呂洞賓的暗虧,不敢再以女子向世人而變化個疥癩形容,身穿破衲,赤腳光頭,將袈裟捧定,艷艷生光,他上前問道︰

「那癩和尚,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

觀世音道︰

「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

那愚僧笑道︰

「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了去,賣不成」

那觀世音不爭吵,與惠岸往前又走行勾多時,來到東華門前,正撞著宰相蕭星散朝而回,眾頭踏喝開街道那菩薩公然不避,當街上拿著袈裟,徑迎著宰相宰相勒馬觀看,見袈裟艷艷生光,著手下人問那賣袈裟的要價幾何觀世音道︰

「袈裟要五千兩,錫杖要二千兩」

蕭星道︰

「有何好處,值這般高價?」

觀世音道︰

「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

蕭星道︰

「何為好?何為不好?」

觀世音道︰

「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若貪yin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

蕭星又問道︰

「何為要錢,不要錢?」

觀世音道︰

「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蕭星聞言,倍添春色,知他是個好人,即便下馬,與菩薩以禮相見,口稱︰

「**長老,恕我蕭星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滿朝的文武,無不奉行即今起建水6大會,這袈裟正好與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我和你入朝見駕去來」

觀世音欣然從之,拽轉步,徑進東華門里黃門官轉奏,蒙旨宣至寶殿見蕭星引著兩個疥癩僧人,立于階下,唐王問到︰「蕭星來奏何事?」

那蕭星俯伏階前道︰

「臣出了東華門前,偶遇二僧,乃賣袈裟與錫杖者臣思法師玄奘可著此服,故領僧人啟見」

太宗大喜,便問那袈裟價值幾何觀世音與惠岸侍立階下,不行禮,因問袈裟之價,答道︰

「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太宗道︰

「那袈裟有何好處,就值許多?」

觀世音道︰

「我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玲瓏散碎斗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艷穿上滿身紅霧繞,月兌來一段彩雲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岳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這袈裟,閑時折迭,遇聖才穿閑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聖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闢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聖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

唐王在那寶殿上聞言,十分歡喜,又問道︰

「那和尚,九環杖有甚好處?」

觀世音道︰

「我這錫杖,乃是銅瓖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摩呵五祖游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聞言,即命展開袈裟,從頭細看,果然是件好物,道︰

「**長老,實不瞞你,朕今大開善教,廣種福田,見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經法內中有一個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受用你端的要價幾何?」

觀世音聞言,與惠岸合掌皈依,道聲佛號,躬身上啟道︰

「既有德行,貧僧情願送他,決不要錢」

說罷,觀世音抽身便走唐王急著蕭星扯住,欠身立于殿上,問道︰

「你原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你見朕要買,就不要錢,敢是說朕心倚恃君位,強要你的物件?無此理朕照你原價奉償,卻不可推避」

觀世音起手道︰

「貧僧有願在前,原說果有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不要錢,願送與他今見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門,況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揚**,理當奉上,決不要錢貧僧願留下此物告回」

唐王見他這等勤懇甚喜,隨命光祿寺大排素宴酬謝觀世音又堅辭不受,暢然而去卻說太宗設午朝,著魏征齎旨,宣玄奘入朝那法師正聚眾登壇,諷經誦偈,一聞有旨,隨下壇整衣,與魏征同往見駕太宗道︰

「求證善事,有勞法師,無物酬謝早間蕭星迎著二僧,願送錦蝠異寶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條今特召法師領去受用」

玄奘叩頭謝恩太宗道︰

「法師如不棄,可穿上與朕看看」

長老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君臣個個欣然誠為如來佛子,你看他凜凜威顏多雅秀,佛衣可體如裁就輝光艷艷滿乾坤,結彩紛紛凝宇宙朗朗明珠上下排,層層金線穿前後兜羅四面錦沿邊,萬樣稀奇鋪綺繡八寶妝花縛鈕絲,金環束領攀絨扣佛天大小列高低,星象尊卑分左右玄奘法師大有緣,現前此物堪承受渾如極樂活羅漢,賽過西方真覺秀錫杖叮噹斗九環,毗盧帽映多豐厚誠為佛子不虛傳,勝似菩提無詐謬

當時文武階前喝采,太宗喜之不勝,即著法師穿了袈裟,持了寶杖,又賜兩隊儀從,著多官送出朝門,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狀元夸官的一般這位玄奘再拜謝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轟轟,搖搖擺擺你看那長安城里,行商坐賈、公子王孫、墨客文人、大男小女,無不爭看夸獎俱道︰

「好個法師,真是個活羅漢下降,活菩薩臨凡」

玄奘直至寺里,僧人下榻來迎一見他披此袈裟,執此錫杖,都道是地藏王來了,各各歸依,侍于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禮佛,又對眾感述聖恩已畢,各歸禪座,光陰拈指,卻當七日正會,玄奘又具表,請唐王拈香此時善聲遍滿天下太宗即排駕,率文武多官、後妃國戚,早赴寺里那一城人,無論大小尊卑,俱詣寺听講當有菩薩與惠岸道︰「今日是水6正會,以一七繼七七,可矣了我和你雜在眾人叢中,一則看他那會何如,二則看金蟬子可有福穿我的寶貝,三則也听他講的是那一門經法」兩人隨投寺里正是有緣得遇舊相識,般若還歸本道場入到寺里觀看,真個是天朝大國,果勝裟婆,賽過祗園舍衛,也不亞上剎招提那一派仙音響亮,佛號喧嘩這菩薩直至多寶台邊,果然是明智金蟬之相那法師在台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這觀世音闖近前來,拍著寶台厲聲高叫道︰

「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

玄奘聞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來,對菩薩起手道︰

「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觀世音道︰

「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亡者升天,能度難人月兌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兩人正講處,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

「法師正講談妙法,被兩個疥癩游僧,扯下來亂說胡話」

唐王令擒來,只見許多人將二僧推擁進後法堂見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

「陛下問我何事?」

唐王卻認得他,道︰

「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觀世音︰

「正是」

太宗道︰

「你既來此處听講,只該吃些齋便了,為何與我法師亂講,擾亂經堂,誤我佛事?」

觀世音道︰

「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月兌苦,壽身無壞」

太宗正色喜問道︰

「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處?」

觀世音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太宗道︰

「你可記得麼?」

觀世音道︰

「我記得」

太宗大喜道︰

「教法師引去,請上台開講」

那觀世音帶了惠岸,飛上高台,遂踏祥雲,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托了淨瓶楊柳左邊是惠岸行者,執著棍,抖擻精神喜的個唐王朝天禮拜,眾文武跪地焚香,滿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賈,無一人不拜禱道︰

「好菩薩,好菩薩」

那觀世音祥雲漸遠,霎時間不見了金光只見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張簡帖,上有幾句頌子,寫得明白頌曰︰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見了頌子,即命眾僧︰

「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

眾官無不遵依當時在寺中問道︰

「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問不了,旁邊閃過法師,帝前施禮道︰

「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王大喜,上前將御手扶起道︰

「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

玄奘頓謝恩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里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玄奘感謝不盡道︰

「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隨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唐王甚喜,即命回鑾,待選良利日辰,牒出行,遂此駕回各散玄奘亦回洪福寺里那本寺多僧與幾個徒弟,早聞取經之事,都來相見,因問︰

「誓願上西天,實否?」

玄奘道︰

「是實」

他徒弟道︰

「師父呵,嘗聞人言,西天路遠,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

玄奘道︰

「我已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

玄奘又道︰

「徒弟們,我去之後,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門里松枝頭向東,我即回來不然,斷不回矣」眾徒將此言切切而記次早,太宗設朝,聚集文武,寫了取**牒,用了通行寶印有欽天監奏曰︰

「今日是人專吉星,堪宜出行遠路」

唐王大喜又見黃門官奏道︰

「御弟法師朝門外候旨」

隨即宣上寶殿道︰

「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這是通關文牒朕又有一個紫金缽盂,送你途中化齋而用再選兩個長行的從者,又銀絺的馬一匹,送為遠行腳力你可就此行程」

玄奘大喜,即便謝了恩,領了物事,無留滯之意唐王排駕,與多官同送至關外,只見那洪福寺僧與諸徒將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關外相等唐王見了,先教收拾行囊馬匹,然後著官人執壺酌酒太宗舉爵,又問道︰

「御弟雅號甚稱?」

玄奘道︰

「貧僧出家人,未敢稱號」

太宗道︰

「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御弟可指經取號,號作三藏何如?」

玄奘又謝恩,接了御酒道︰

「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

太宗道︰

「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

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飲,只見太宗低頭,將御指拾一撮塵土,彈入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

「御弟呵,這一去,到西天,幾時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徑回上國」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復謝恩飲盡,辭謝出關而去唐王駕回眾僧們燈下議論佛門定旨,上西天取經的原由有的說水遠山高,有的說路多虎豹,有的說峻嶺陡崖難度,有的說毒魔惡怪難降三藏鉗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點頭幾度眾僧們莫解其意,合掌請問道︰「法師指心點頭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對佛設下洪誓大願,不由我不盡此心這一去,定要到西天,見佛求經,使我們**回轉,願聖主皇圖永固」眾僧聞得此言,人人稱羨,個個宣揚,都叫一聲「忠心赤膽大闡法師」,夸贊不盡,請師入榻安寐早又是竹敲殘月落,雞唱曉雲生那眾僧起來,收拾茶水早齋玄奘遂穿了袈裟,上正殿,佛前禮拜,道︰

「弟子陳玄奘,前往西天取經,但肉眼愚迷,不識活佛真形今願立誓︰路中逢廟燒香,遇佛拜佛,遇塔掃塔但願我佛慈悲,早現丈六金身,賜真經,留傳東土」

祝罷,回方丈進齋齋畢,那二從者整頓了鞍馬,促趲行程三藏出了山門,辭別眾僧眾僧不忍分別,直送有十里之遙,噙淚而返,三藏遂直西前進正是那季秋天氣但見——數村木落蘆花碎,幾樹楓楊紅葉墜路途煙雨故人稀,黃菊麗,山骨細,水寒荷破人憔悴白灊紅蓼霜天雪,落霞孤鶩長空墜依稀黯淡野雲飛,玄鳥去,賓鴻至,嘹嘹嚦嚦聲宵碎師徒們行了數日,到了鞏州城早有鞏州合屬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饑餐渴飲,夜住曉行,兩三日,又至河州衛此乃是大唐的山河邊界早有鎮邊的總兵與本處僧道,聞得是欽差御弟法師上西方見佛,無不恭敬,接至里面供給了,著僧綱請往福原寺安歇本寺僧人,一一參見,安排晚齋齋畢,吩咐二從者飽喂馬匹,天不明就行及雞方鳴,隨喚從者,卻又驚動寺僧,整治茶湯齋供齋罷,出離邊界

這長老心忙,太起早了原來此時秋深時節,雞鳴得早,只好有四天氣一行三人,連馬四口,迎著清霜,看著明月,行有數十里遠近,見一山嶺,只得撥草尋路,說不盡崎嶇難走,又恐怕錯了路徑正疑思之間,忽然失足,三人連馬都跌落坑坎之中三藏心慌,從者膽戰卻才悚懼,又聞得里面哮吼高呼,叫︰

「拿將來,拿將來」

只見狂風滾滾,擁出五六十個妖邪,將三藏、從者揪了上去這法師戰戰兢兢的,偷眼觀看,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凶惡,真個是——雄威身凜凜,猛氣貌堂堂電目飛光艷,雷聲振四方鋸牙舒口外,鑿齒露腮旁錦繡圍身體,文斑裹脊梁鋼須稀見肉,鉤爪利如霜東海黃公懼,南山白額王唬得個三藏魂飛魄散,二從者骨軟筋麻魔王喝令綁了,眾妖一齊將三人用繩索綁縛正要安排吞食,只听得外面喧嘩,有人來報︰

「熊山君與特處士二位來也」

三藏聞言,抬頭觀看,前走的是一條黑漢,你道他是怎生模樣——雄豪多膽量,輕健夯身軀涉水惟凶力,跑林逞怒威向來符吉夢,今獨露英姿綠樹能攀折,知寒善諭時準靈惟顯處,故此號山君又見那後邊來的是一條胖漢,你道怎生模樣——嵯峨雙角冠,端肅聳肩背性服青衣穩,蹄步多遲滯宗名父作牯,原號母稱犢能為田者功,因名特處士這兩個搖搖擺擺走入里面,慌得那魔王奔出迎接熊山君道︰

「寅將軍,一向得意,可賀,可賀」

特處士道︰

「寅將軍豐姿勝常,真可喜,真可喜」

魔王道︰

「二公連日如何?」

山君道︰

「惟守素耳」

處士道︰

「惟隨時耳」三個敘罷,各坐談笑只見那從者綁得痛切悲啼,那黑漢道︰

「此三者何來?」

魔王道︰

「自送上門來者」

處士笑雲︰

「可能待客否?」魔王道︰「奉承,奉承」

山君道︰

「不可盡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

魔王領諾,即呼左右,將二從者剖月復剜心,剁碎其尸,將級與心肝奉獻二客,將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給各妖只听得渝麻之聲,真似虎啖羊羔,霎時食盡把一個長老,幾乎唬死這才是初出長安第一場苦難正愴慌之間,漸漸的東方白,那二怪至天曉方散,俱道︰

「今日厚擾,容日竭誠奉酬」

方一擁而退不一時,紅日高升三藏昏昏沉沉,也辨不得東西南北,正在那不得命處,忽然見一老叟,手持拄杖而來走上前,用手一拂,繩索皆斷,對面吹了一口氣,三藏方蘇,跪拜于地道︰

「多謝老公公,搭救貧僧性命」

老叟答禮道︰

「你起來你可曾疏失了什麼東西?」

三藏道︰

「貧僧的從人,已是被怪食了,只不知行李馬匹在于何處?」

老叟用杖指定道︰

「那廂不是一匹馬、兩個包袱?」

三藏回頭看時,果是他的物件,並不曾失落,心才略放下些,問老叟道︰

「老公公,此處是甚所在?公公何由在此?」

老叟道︰

「此是雙叉嶺,乃虎狼巢穴處你為何墮此?」

三藏道︰

「貧僧雞鳴時,出河州衛界,不料起得早了,冒霜撥露,忽失落此地見一魔王,凶頑太甚,將貧僧與二從者綁了又見一條黑漢,稱是熊山君;一條胖漢,稱是特處士,走進來,稱那魔王是寅將軍他三個把我二從者吃了,天光才散不想我是那里有這大緣大分,感得老公公來此救我?」

老叟道︰

「處士者是個野牛精,山君者是個熊羆精,寅將軍者是個老虎精左右妖邪,盡都是山精樹鬼,怪獸蒼狼只因你的本性元明,所以吃不得你你跟我來,引你上路」

三藏不勝感激,將包袱捎在馬上,牽著韁繩,相隨老叟徑出了坑坎之中,走上大路卻將馬拴在道旁草頭上,轉身拜謝那公公,那公公遂化作一陣清風,跨一只朱頂白鶴,騰空而去只見風飄飄遺下一張簡帖,騰上四句頌子,頌子雲︰吾乃西天太白星,特來搭救汝生靈前行自有神徒助,莫為艱難報怨經三藏看了,對天禮拜道︰

「多謝金星,度月兌此難」

拜畢,牽了馬匹,獨自個孤孤淒淒,往前苦進這嶺上,真個是——寒颯颯雨林風,響潺潺澗下水香馥馥野花開,密叢叢亂石磊鬧嚷嚷鹿與猿,一隊隊獐和麂喧雜雜鳥聲多,靜悄悄人事靡那長老,戰兢兢心不寧;這馬兒,力怯怯蹄難舉三藏舍身拚命,上了那峻嶺之間行經半日,不見個人煙村舍一則月復中饑了,二則路又不平,正在危急之際,只見前面有兩只猛虎咆哮,後邊有幾條長蛇盤繞左有毒蟲,右有怪獸,三藏孤身無策,只得放心,听天所命又無奈那馬腰軟蹄彎,即便跪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牽又牽不動苦得個法師襯身無地,真個有萬分淒楚,已自分必死,莫可奈何卻說他雖有災哈,卻有救應正在那不得命處,忽然見毒蟲奔古走,妖獸飛逃;猛虎潛蹤,長蛇隱跡三藏抬頭看時,只見一人,手執鋼叉,腰懸弓箭,自那山坡前轉出,果然是一條好漢你看他——頭上戴一頂艾葉花斑豹皮帽,身上穿一領羊絨織錦叵羅衣,腰間束一條獅蠻帶腳下一對麂皮靴環眼圓楮如吊客,圈須亂擾似河奎懸一囊毒藥弓矢,拿一桿點鋼大叉雷聲震破山蟲膽,勇猛驚殘野雉魂

三藏見他來得漸近,跪在路旁,合掌高叫道︰

「大王救命,大王救命」

那條漢到跟前,放下鋼叉,用手攙起道︰

「長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這山中的獵戶,姓劉名伯欽,綽號鎮山太保我才自來,要尋兩只山蟲食用,不期遇著你,多有沖撞」

三藏道︰

「貧僧是大唐駕下欽差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適間來到此處,遇著些狼虎蛇蟲,四邊圍繞,不能前進忽見太保來,眾獸皆走,救了貧僧性命,多謝,多謝」

伯欽道︰

「我在這里住人,專倚打些狼虎為生,捉些蛇蟲過活,故此眾獸怕我走了你既是唐朝來的,與我都是鄉里此間還是大唐的地界,我也是唐朝的百姓,我和你同食皇王的水土,誠然是一國之人你休怕,跟我來,到我舍下歇馬,明朝我送你上路」

三藏聞言,滿心歡喜,謝了伯欽,牽馬隨行過了山坡,又听得呼呼風響伯欽道︰

「長老休走,坐在此間風響處,是個山貓來了等我拿他家去管待你」

三藏見說,又膽戰心驚,不敢舉步那太保執了鋼叉,拽開步,迎將上去只見一只斑斕虎,對面撞見他看見伯欽,急回頭就走,這太保霹靂一聲,咄道︰

「那業畜,那里走」

那虎見趕得急,轉身輪爪撲來這太保三股叉舉手迎敵,唬得個三藏軟癱在草地,這和尚自出娘肚皮,那曾見這樣凶險的勾當?太保與那虎在那山坡下,人虎相持,果是一場好斗但見——怒氣紛紛,狂風滾滾怒氣紛紛,太保沖冠多膂力;狂風滾滾,斑彪逞勢噴紅塵那一個張牙舞爪,這一個轉步回身三股叉擎天幌日,千花尾擾霧飛雲這一個當胸亂刺,那一個劈面來吞閃過的再生人道,撞著的定見閻君只听得那斑彪哮吼,太保聲騕斑彪哮吼,振裂山川驚鳥獸;太保聲騕,喝開天府現星辰那一個金楮怒出,這一個壯膽生嗔可愛鎮山劉太保,堪夸據地獸之君人虎貪生爭勝負,些兒有慢喪三魂

他兩個斗了有一個時辰,只見那虎爪慢腰松,被太保舉叉平胸刺倒,可憐呵,鋼叉尖穿透心肝,霎時間血流滿地揪著耳朵,拖上路來,好男子氣不連喘,面不改色,對三藏道︰

「造化,造化這只山貓,彀長老食用幾日」

三藏夸贊不盡,道︰

「太保真山神也」

伯欽道︰

「有何本事,敢勞過獎?這個是長老的洪福去來趕早兒剝了皮,煮些肉,管待你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洪荒大鱷最新章節 | 洪荒大鱷全文閱讀 | 洪荒大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