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大鱷 第三百三十七章、三百三十八章封神事了

作者 ︰ 肆胖子

如今這五莊觀之主鎮元子正獨自一人在自家後院的人參果樹下閉目打坐,心中知在思量些什麼,想了許久之後,那鎮元子似乎想清楚了,下定了決心,用手用力的把手中的拂塵一捏叫道︰

「童子何在?」話音未落,就有一總角小童跑進來弓身行禮道︰

「小的在此,不知老爺有何吩咐?」

那鎮元子一擺拂塵道︰

「傳令下去,即日起我萬壽山五莊觀封山不出,不在接見外客,那人參果會即日停辦,爾快去打開我山中的禁法,將萬壽山封閉起來,爾等還不快去!」

那小童不知道為何自己家的老爺會布這樣的命令,但是自己家老爺的話又不能不听,只得答應了一聲之後,立刻小跑著出去,叫自己的同伴一同去打開那山中的禁法。

這封山禁法乃鎮元子鴻蒙采先天戊土精華,混合乙木靈根所煉,一經動,整個萬壽山混元一體,幾乎是萬邪不侵,待眾童子催動禁法就听見一片金鐵交鳴,整個萬壽山憑空涌起一層黃雲,將整個山連腳都罩住,一點縫隙都沒有。這黃雲將那萬壽山籠罩不久之後,就見天邊有一團祥雲飄來,待來到那萬壽山,見黃雲籠罩萬壽山已然不見了蹤影,那祥雲上之人明白這鎮元子恐因果纏身,是不願出山了,不由嘆息一聲,那祥雲就飄然而去了。

再說這周朝這邊武王姬終于決定自己親自出征,但卻將姜子牙等人留下鎮守朝歌,自己只帶那雷震子一人和諸多諸侯前往征討那殷洪,這姜子牙苦勸無果,只得同意,此時那姜子牙心下明白這是那姬要削弱自己的影力了,所以那姜子牙只得安撫下一眾忿忿不平的諸位門人,留下鎮守朝歌準備後勤之事。但是在姜子牙的心中卻是擔心不已。

果然沒過多久,那噩耗傳來,那武王姬的大軍,在天門陣中吃足了苦頭,接連大敗,後來來中了對方的十面埋伏之計,大軍皆沒,麾下大將或死或擒,惟有那武王自己依靠著八駿馬快捷之力,和那雷震子連同那幾員大將的拼死保護之下才逃了出來,趕回朝歌,但是在斷後的時候,那雷震子居然和那殷洪手下的一員凡人大將殷成繡同歸于盡了,姜子牙听到這個消息之後是吃驚不已。

經過打听得知原來那殷成繡居然就是當年帝辛派去追捕姬昌的兩員大將雷開,殷破敗中殷破敗的兒子,後來殷成繡知道自己的父親是死于雷震子之手,就立志報仇,也不知到從哪里尋模到一種秘法,可將自身血肉之中儲存力量,到時一並爆出來,那身體就宛如那威力巨大的雷法一般,這殷成繡是存了死志,所以一見到雷震子就使出這秘法,兩人同歸于盡了,尸骨無存,僅有真靈被封神榜保存,那姜子牙知道事情經過之後氣噓不已。

這武王姬逃回之後,暴怒異常,下令取全國之兵再伐西秦,姜子牙無奈之下只得答應,于是又盡起國中之兵,姜子牙與武王姬再次征伐西秦,此次有姜子牙掌兵,闡教之人又再次出山,那天門陣很快就被破去大半,不想在關鍵時刻那殷洪催動這天門陣的核心,以十位諸侯的帝王龍氣沖開天維之門,已天地偉力再次獲勝,這下那闡教的諸位金仙也坐不住了,再次出山,而就在這個時候,水族中人也是出手,連帶已經隱匿的截教中人又是出手,而西方教也參與了進來,最後引大戰,雙方激戰之下死傷極重,這西方教中有幾位高手先後身死,那截教中本已逃過一劫的幾位金仙也落得身死,而闡教之中也折了靈寶**師和李靖、韋護,而水族中是有那幾員大將,先後隕落,其中就有那黃河府君何巨以及那蘇護連同他兩個兒子蘇全忠和蘇全孝,幸虧蘇全忠留有一子,不然這蘇氏一們已然絕後。

這下可不得了,這終于引得那諸位聖人再次出手,不過由于這次那周宇與通天教主一起聯手,這兩人又是已肉搏神通為長,所以兩人聯手之後,對戰四大聖人卻絲毫不落下風,這六大聖人一同出手打的是天地蹦壞,終于引得那鴻鈞出手將六大聖人制止住,而後那鴻鈞出手將將這整個已經接近蹦壞的天地重新修補好,然後點化出一個星球作為這個世界的投影,讓其自行演化,而後在鴻鈞的要求之下,諸位聖人達成協議,此次暫且停手,待下一量劫再作計較,諸位聖人只得同意。

而在諸位聖人退走之時,那武王突然在軍營之中暴斃,原來當日在黃河之中跳上龍舟的那條鯉魚是黃河府君何巨已法力幻化的,專為毒殺武王所用,那武王突然在軍營之中暴斃,而與此同時那南方的晉國乘機攻打周國,姜子牙無法只得按照那與周朝宗室所商議的,與秦國停戰,在金雞嶺處修一道關卡,劃分兩國邊界,那殷洪見狀也就順勢答應了,至此以後,秦周兩國停戰,以關為界,秦國稱周國領土為關東,而周國稱秦國領土為關中。而這個關的名字就叫做涵谷關。

姜子牙領兵回師之後,立刻攻打晉國,只把晉國打到江水以南,最後兩國以江水為界,不再交戰,而後姜自牙開始按照封神榜上所寫封命諸神,不過此時的封神榜大不相同,多了許多肉身封神之人,那殷洪得了紫薇大帝的尊位,其夫人龍吉公主的封為斗姆元君,這何巨也被封為水德星君,還有雷部、火部、財部之也是肉身封神之人,這里不同之處就不細說了。

姜子牙封神之後,周國的君主即位也完成了,由武王之子即位,號為成王,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而由于此時還有那秦晉兩個大國存在的原因,那周朝並沒有大肆的分封諸國,而是將一些不在自己掌控的地方分封了出去,比如把姜子牙分封到東夷故地,從此極大的保留了自身的實力,從此以後天下進入到秦、晉、周三國鼎立,諸位小國並存的時代。

姜子牙分封到東夷故地後,立國號為齊,當國四年後,身死,轉世重新投入到闡教門下,而那諸位聖人也漸漸的淡出眾人的視野。

至此過了不過三百年的時間,那周國出了一個周幽王一下喪失天下,這時那周公旦奮起復國,重立周國,為了區分與前國不同因此這周國因為過渡向東遷移了不少路程,所以稱為東周,而前一周國則稱為西周,而那長江以南的晉國則也由于各種原因在吞食的諸多小國之後分裂開了,那由幽明血海扶持一脈自立為魏國,北冥妖師府扶持一脈自立為趙國,而那原本的晉國之主鄂氏一脈也分為兩支,一支自立楚國,一支自立吳國,而那姜子牙所立的齊國也在吞食了周遍的諸多國家之後,成了東方的大國,惟有那秦國一直沒有邁過涵谷關,一直朝西邊拓展領土,此時秦國的領土已經是開國之時的一倍有余。這就是春秋戰國,正是諸子百年爭鳴,群雄並起之時

經過三百年休養生息,西方教可以說是大興。六聖大戰,洪荒破碎,靈脈崩散,鴻鈞無奈出手或許正因如此才成全了西方,靈脈崩散,原本貧瘠得鳥不拉屎的西方竟然一改從前的凋零,漸漸的人杰地靈山清水秀起來。當初從截教搜刮來的許多人才,都被接引準提以**力大智慧渡化,漸漸消了心中對截教的眷戀,投入西方。唯有那些心智堅定的,譬如烏雲仙,仍舊在八德池里以金須鰲魚之身游弋。那八德池方圓不知幾千萬里,在三十三天外的靈台方寸山中,波濤洶涌,仙島林立,宛如汪洋大海,看似自由自在的烏雲仙卻是有苦難言,每日都受那功德水的洗滌,宛如刀割。到底燃燈道人帶著文殊,普賢。懼留孫連同韋護投了西方,燃燈以靈鷲燈演化諸天世界,毫光照耀寰宇,被接引道人加伸大持正果,拜為燃燈上古佛。文殊普賢分別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韋護則代替了原本羽翼仙的位子,成為燃燈上古佛的護法明王。

西方教強勢無匹,又因其教名帶有很強的地域性,遂更名為佛教。接引道人被尊為萬佛之祖,是謂阿彌陀佛。萬佛朝宗,齊齊禮敬,口誦阿彌陀佛。

闡截兩教都是元氣大傷,但好歹元始天尊乃是封神之戰的贏家,執掌封神之姜子牙乃是闡教弟子,故此封神榜與打神鞭都在玉虛宮內放置。後因三界聖人都遷入三十三天之外的混沌深處,元始天尊開闢彌羅天,帶走封神榜,留下了打神鞭。闡教一應事務都由轉世而來的姜子牙打理

老子與準提本就不顯人間,而通天教主更是決絕,直接就將金鰲島原樣不動的搬進上清天去了,從此東海之上空曠一片,原本萬仙來朝地所在聖地,只剩下一片激揚滾浪地汪洋。

西方阿彌陀佛仍舊在極樂世界居住,倒算得上是盡心盡力。佛教勢強。門人弟無數。紛紛入主人間,宣揚教義。玄門這邊式微。頂得起大梁的只剩下雲中子,卻俗務纏身,分身乏術,其余金仙在九曲黃河陣中被封了三花五氣,修為一下子退步了很多,都潛心閉關,不理會外務。只是憑借元始天尊威名,在天庭內縱橫來去,無人敢阻。畢竟,天庭正統冊封,符命皆出自元始。

截教這邊更是消極怠工,一心要看闡教自己惹下的禍患,任憑佛教做大,讓闡教去頭痛。洪荒上雖然是新興地人族朝代,但也是有潛力可挖,畢竟朝夕相對,誰都希望上邊供奉的是自己一教聖人。雖然相爭洪荒,老子見闡截兩教一方無奈一方罷工,水族不顯人間只得親身臨凡,化身李聃,欲行教化,宣揚天道思想

老子臨凡教化生靈,天降異像,生來白須白,紫氣盤旋,那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了。三界眾人但凡神通廣大的都有感知,卻誰也不敢做什麼。如今雖然是百家爭鳴時代將近,人才輩出,卻也不知有誰能產生如此異像。天下爭亂不斷,而且此時地大地之上有名的雄關要塞尚不及後世之多,函谷關無可質疑,乃是不多見的天然奇觀,也是兵家古來必爭之地。函谷關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後人有贊,「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由此可見一般。

其時守關的官員名喚尹喜,自幼好觀天文,酷愛古籍,乃是不可多得凡世少見的博學修養之士,這一日正在城樓之上觀望,就見東方紫雲凝集,形如長龍,綿延三萬里,由東向西滾滾而來。尹喜心中乍驚乍喜,不自禁的喃喃自語道︰

「紫氣東來三萬里,聖人西行經此地。」當下慌忙從城樓上走下來,周國建朝,早年虧有聖人之助,早一些卷軼中頗有關于當年封神之戰的一些表象。只是作者也語焉不詳,但尹喜博覽群書,通達古今,從這絲絲跡象之上就推斷出來人應是傳說中的太清聖人老子。吩咐左右清掃官道,又夾道焚香,靜靜等候。老子在紅塵中混跡百載,宣揚道家微言精義,然世人多蒙昧,後世又有言說「道化賢良釋化愚」,大體便是封神之後佛道兩家地展趨向。截教遁世不出,老子無為而治,元始注重出身根行,大抵道門衰落,總是因為如此。佛教卻是接引閻浮大千終生,只要心有佛性,便導引入門,便是如此。

老子無可奈何,眼見西方佛教越來越盛,不得已之下采取對策。「強己弱敵」雙管齊下。西方佛教有兩位聖人坐鎮,又有九品蓮台在,氣運可以說是一時鼎盛。左思右想之下,只得行駛釜底抽薪之際,分裂佛教氣運,才是上策。玄門之中可堪此任者必是驚才絕艷之輩,自身根行足夠才可。縱觀門下,也就只有玄都一人,連挑剔都不可得,一來二去,只好將這事著落在桃園中地多寶道人身上。

這多寶道人乃是截教通天坐下大弟子,法力神通自不必說,根行也夠,即便是當年封神之戰,截教中神聖隕落不可計量,這位道人能存活下來,可見一斑。此刻又在桃園中听老子講解太清大道幾百年,兼修雙家,更是不可揣度。就見多寶在前引著青牛,青牛背上載著老子李聃,緩緩西來。在桃園中靜听大道多年,多寶對這位大師伯心中也是欽敬不已,更何況,流落在外,哪里不是一樣,自己根本沒有可以選擇的余地,也就听從老子安排,準備西出函谷,化道為佛。

兩人一牛緩緩而來,周圍大路上被風激揚而起地塵埃縱橫亂揚,夾道穿來的凜冽干風也是帶著輕微的呼嘯,傳入耳膜,卻都在身外翻滾,一行都是片塵不染,離世出塵。走到函谷關外,就見一人跪伏在地,那人眼見老子前來,慌忙奔上前來,拜倒在青牛之前道︰

「尹喜拜見聖人。」

多寶見來人如此,眼中精光一閃,隨即默默,沉吟不語。老子卻見來人方臉厚唇濃眉,臉上正氣凜然,銳意勃,心中一動,輕聲一笑道︰

「果然不錯,神州大地,人杰地靈,到底還有可傳我道統之人。」當下兩人一個誠心拜師,一個有意收徒,一拍即合,老子有出關之任,卻也在函谷關館舍中停留幾日,傳下道德真經五千言,分上下兩卷,詳述大道奧妙。

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是為流傳千古的《道德經》。

尹喜得之如獲至寶,戀戀不舍之下毅然跟隨老子一路西行,後尹喜斬出一尊化身,那尹喜跟隨老子而走,後號文始真人,而化身則在峨眉山時不得已之下才放棄跟隨,就隱身在峨眉金頂之上,因思及老子乃是白眉白,便字號長眉,創下蜀山一脈。最為開始的蜀山承奉老子之精要,分為不少的門派,修行之道也是條條不同,各有其妙。不似後來那般以修劍斬妖為主,其中煉丹服餌,闢谷食氣者亦不在少數。而且,剛剛開始那般以修劍為主的修行道還是為旁門所看不起的。

但到了南北朝時,南梁武帝信奉佛教,大肆誅戮天下修道之士,無數高僧和尚法師殺上蜀山,那些煉丹的,闢谷的因為戰斗力不強,死傷無數,最後還是修劍的力挽狂瀾,殺得梁武帝兵馬慘敗,這才開始作為蜀山主修的神通為世人所知。卻說老子與多寶出了邊界,一望無垠的盡是無窮盡的琉璃寶光,縴塵不染,光明繁盛,中有點點妙音梵唱,天女散花。一片極樂盛景,惹人遐思。老子遙望其中。眼神迷離一片,雪白地須飛揚,長嘆一口氣道︰

「就是此處了!」

那多寶道人身子微微一僵,隨即又恢復原樣,臉容如千年古井,波瀾不驚。轉過身來向東方默默眺望。天上白雲悠悠,天風蕩蕩,不留一絲塵世痕跡。多寶跪伏在地。臉色剛毅,稜角分明的臉龐此刻竟是不帶絲毫感情,生硬冰冷地口氣讓周圍空氣為之凝固道︰

「還請大師伯施法,多寶恭領。」

老子隨手一拋。一個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隨之而起。白光如熾,濃烈之極,竟連天上的陽光都遮蓋下去。多寶不在多言,微微躬身,從圈子里一穿而過,消失不見了。老子又是一聲嘆息,收了金剛琢。這琢子乃是老子收集赤銅所煉,正好借此化胡之功德成寶,一拍坐下青牛。紫光巍巍如山岳。飄逸灑月兌,上九天而去。偌大的虛空中間突然裂開一道門戶。直直通往三十三天外的混沌深處,老子偕同青牛一起消失不見。

不久之後,迦毗羅衛國降生一名太子,此子出世不凡,方出生便能言舉步,前後左右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言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三界內但凡有些神通者皆有感應,莫不震驚。多寶降生,果然拜入阿彌陀佛門下,修成無量金身,自命釋迦牟尼如來,在截教時以數千件先天靈寶斬出的化身反喚作多寶如來。而後精修西方寂滅**,以誅仙陣圖斬出忿念,既是忿念,做不得慈悲普度眾生的佛陀,是為五大明王,降服一切邪魔外道,守護佛教。

當年後土鎮守輪回,形成六道,分別是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六道輪回形如孔橋,隱沒于幽冥地獄的虛空之中,平時不可見。只有當有靈魂轉世,才會偶然現出輪廓,乃是天地間最為神奇的地方。

後土鎮守輪回,乃是天地間莫大的功德,散于天地虛空,卻是以幽冥陰煞氣感應功德形成陰鬼之身,是為十殿閻羅,分別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這十殿閻羅雖無**力,但地處幽冥,有無窮幽冥氣環繞,可以說近乎不死,就如同身處幽冥血海的冥河教祖一般。這一日幾人卻都聚集在六道輪回之前,臉上不自禁的有些焦急。數日前一道血線不知從哪里冒出來,在地獄內蜿蜒流轉,爬過了不知多少空間,最終緩緩來到六道輪回前,血線的一頭已經鑽進了輪回之中。對于自己掌控以外的事情,縱然是閻羅,也不自禁的有些驚懼。

就在這時,忽然一道金光自西方而來,落在六道輪回前,待金光逐漸散去,來人才顯示出真容,十殿閻羅凝目看去,竟是一個玉樹臨風的和尚,長身玉立,神情瀟灑,只是臉容略帶落寞,卻更顯得清俊。來人正是地藏菩薩。地藏王菩薩乃是佛教中後世聞名的四大菩薩之一,與文殊,普賢,觀音,分別號稱大智,大賢,大悲,大願。實則在大願之中依然包含前三者,論及佛法修為,地藏王菩薩更在其余三人之上。就連釋迦牟尼這等眼高于頂的奇才都稱贊之,「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是以為地藏王菩薩。

藏王正是佛門來入住地獄幽冥的先行菩薩,沿路東來,眼見地獄之內惡鬼申吟,億萬生靈遭受輪回苦厄,不得解月兌,整個地獄都是愁雲慘霧,慈悲之心普照,憐惜世人沉淪地獄,此刻在六道輪回前立定,一張清俊的臉龐放射出一片慈悲亮光,「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令得解月兌。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清亮的梵唱佛音溫和慈悲,絲毫不帶誘惑法力,竟是不可多見的純粹願力。

藏菩薩沉吟說完,卻是善念迸,身上霞光如怒,卷起光濤氣浪,在身周流轉不息,頂上天門大開,有三顆晶瑩舍利浮沉上下,晶瑩圓潤,金光普照,整片地獄都籠罩在一片祥光之中。無數倍業力纏身,痛哭掙扎的游魂野鬼,痛苦掙扎,嚎哭不已,哀歌淒淒,被祥光金雲一照,頓時心中通明,一股空靈的感覺升起,身上纏繞的滾滾慘霧也稀薄不少,面目變得安詳起來。此刻地藏菩薩頭頂的金光之中正有一尊法身睥睨四顧,通體金黃,四面八臂,手持加持寶杵,寶珠,幡旗,寶幢,蓮花,經書,錫杖,令牌,正是西方**修成的丈六金身。地藏見幽冥生靈苦厄,難逃輪回,善念迸,以金身為寄托,斬出化身,道行大進。

藏在距離血海不遠的陰山之上盤膝坐下,一朵畝大蓮花升起,白氣氤氳,繞著地藏上下翻騰,整個人看起來更加的神秘莫測。陰山乃是距離幽冥血海不遠的一處宏大山丘,雖說是山丘,卻也綿延幾萬里,地藏此刻施法,頓時佛音繚繞,梵唱響起,天龍圍繞,妙女散花,絲絲光雨閃爍著瑩亮的光輝灑落,無數冤魂厲鬼身上都是戾氣大減,看起來透明空靈許多。

影響最大的還是血海,原本許多飄往血海的魂魄都被金光照耀,頓時身上薄霧散去,誦經之聲不絕于耳。地藏更放出掌中佛國的佛兵佛子,頓時陰魂啾啾地森然陰山上出現了大片地浮屠廟宇,白塔高聳,更有娑羅林、波羅花擺動,宛如波濤起伏,絢彩生輝。血海之內大殿上冥河巍然端坐,下方魔王波旬,大焚天,濕婆,欲色天,天妃烏摩,因陀羅,毗濕奴,鬼母等都在座。大殿之內肅靜異常,冥河教祖默眼察機,暗中推算許久,睜開眼說道︰

「如今地藏已然身臨陰山,更佔據了血海邊緣,雖是佛門勢大,我等也不可坐以待斃,你等與我一同出血海迎敵!」

眾人轟然稱諾。地藏菩薩默坐在蓮台之上,無數佛子口誦佛經,梵唱響徹幽冥,舍利子金光翻滾,白虹如練,縱橫南北。而此刻遠在西方大雷音寺,釋迦牟尼佛講解經卷,清亮的聲音傳遍西方,下方無數佛陀菩薩並列,金剛羅漢無數,大殿之外更有無數的僧尼,比丘都凝神听講。如來忽然停頓,眼往大殿之外,眾人耳邊忽然失去了慈悲佛音,齊齊睜開眼看,就見殿外天空祥雲金光簇擁,隱隱有舍利子翻騰。如來在蓮台上站起,面無表情,吩咐左右道︰

「與我一起出迎!」

只見無數的佛陀菩薩在背後魚貫而出,就見來人有三位,卻是西方兩位聖人阿彌陀佛與準提道人弟子藥師佛、彌勒佛跟尸棄佛。尸棄佛乃是準提道人早收的五位弟子中的一位,見到來人,如來雙手合什道︰

「大善。」藥師佛不擅言辭,彌勒佛笑意盈盈道︰

「邪魔誅之,此乃天道。」

幾人不再說話,眾人早有準備,齊齊縱光駕雲,浩浩蕩蕩,往幽冥而來。血海之上突然波浪兼天而涌,數道血浪沖起巍峨如山岳聳峙,一朵幾畝大小的血色蓮花破浪而出,不住的旋轉,冥河教祖高坐,如山的血浪上站著四大魔王跟許多魔將。

「地藏,你在西方念你的經,拜你的佛,度你的人,何必要來我這幽冥血海攪擾,敢是欺我血海無人麼!」冥河教祖聲音柔和,卻是響如炸雷,血色彌漫延伸,縱橫遍布,地藏的金光被消融敗退,縮回陰山之後。無數佛子誦經之聲更大,響徹天地,無數的經文游離虛空,密密麻麻,居然擋住了血光的侵蝕。

「教祖此言差矣,六道幽冥乃是眾生輪回之地,今有巫族不識天數,妄自攪亂天地法則,我佛慈悲,特來渡化而已。」

冥河教祖哈哈一笑到︰

「好一個牙尖嘴利的和尚,只不過那血線在六道之旁,你怎的不去渡化接引,卻來我血海斷我根基,情殊可恨!」雙臂微微擺動,血海污穢之氣夾雜萬千幻想都往陰山撲來,猙獰可怖。地藏身上金光愈濃烈,但到底比不過冥河這等積年老魔,又佔據血海地利之便,不過幾個回合,佛光梵唱消融,陰山之上重又慘霧雲集,陰風呼號如怒。地藏卻是不退不避,緊緊守著一方狹窄的地域,金光固守虛空,封絕污血。冥河左手掐訣,右手外放,便要施展神通,破開地藏的防御,擊殺佛子。突然心頭警兆一現,右手上揚,一股青盈盈的焰火噴薄而出,周圍怒號的污血都被青焰點燃,火勢燎原,上燭重霄。一股金光從虛空中崩爆而出,與冥河的光焰撞擊到一起,縱是冥河,也不禁面色一變,不敢怠慢。血蓮轉動,卸去了其中蘊含的澎湃佛力。

虛空劃開,無數的佛陀走出,都是金黃一片,釋迦牟尼如來當先,彌勒藥師緊隨其後,還有尸棄佛,燃燈上古佛,無量壽佛,金剛不壞佛,懼留孫古佛,還有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密密麻麻,更有無數的羅漢金剛,八部天龍眾,無窮無盡。冥河倒抽了一口涼氣,佛門勢大,如此可見一般。佛門這次全力出動,看來是要對東方動手了,而六道輪回,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場所。

「阿彌陀佛,冥河教祖卻是執著于表象了。眾生得享極樂,乃是莫大功德,如何為一教之利而棄天下眾生于不顧!」

只听那釋迦牟尼如來高聲洪亮,聲浪在地獄之內滾蕩。听得這話冥河教祖怒極反笑道︰

「好一個多寶道人,好一個釋迦如來。只是不知當年封神時截教教主通天道人怎的就不知道舍棄一教之利而平靖天下之亂呢!若是知道他這位弟子如今覺悟遠高于他不知會作何感想!」

釋迦牟尼如來一听臉色一變長嘆一聲道︰

「既然老祖不肯退讓,少不得本佛就要行誅魔卻邪之事了!」

只見釋迦牟尼如來身上袈裟鼓蕩不休,緩步上前,龐大的壓力如山岳推移,瀚海凌空般不可抵御。此時如來跟冥河已經交上了手,佛光血雲交互撞擊,轟隆不絕,龐大的力量讓周圍空間不住的碎裂,余波如弩箭一般四面飆射,旁人縱是想要出手,也要掂量自己的分量,不然只怕還沒到跟前就被打成篩子,然後被奔涌的如怒潮的法力轟成粉碎。兩人都是不世出的奇才,一個生于鴻蒙開闢之初,在血海中孕育,曾在紫霄宮听道的遠古大神通者;一個是截教徒,兼修上清、太清、寂滅佛法地集三家**于一身者;而且兩人都是斬去兩尸的準聖,無論神通法力、修為道行,都是三界中不可多見的絕世強者。

這一戰,正是棋逢對手,旗鼓相當之勢。那本體釋迦如來一手外放太清玄光,一手外放寂滅禪光,頭頂多寶如來千手揮舞,千種法器在手中揮舞,晶芒閃耀,氤氳流動。先天法寶靈光如銀河璀璨的匹練,耀目縱橫。五大明王在佛光之中浮沉,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剛夜叉明王,各自金身高達,光明無量,表情各異,猙獰憤怒、冷笑滾煞,剛猛凌厲的殺意縱橫虛空,令冥河不敢直涉鋒芒!

只見金光清光交織,密密麻麻地滿布虛空,跟漫天的血雲不住地轟擊對撞,相互推擠踫爆,火星怒卷,閃現明滅,幻化成佛陀慈悲相,魔王猙獰狀。冥河教祖頂上血雲盤旋,彌漫了大片的虛空,更是背靠血海,後繼之力無窮無盡,血神化身在血雲之中時聚時散,靈活剛猛,時而逸舞炸散,時而聚合為一,極盡變化之能事。修羅旗上涌現出大片大片的黑色蓮花,與血雲交纏翻滾,冥河手捏法訣,印篆翻飛,情盈盈的光焰不帶半份邪氣,仙氣盎然,點燃血雲,圍繞如來炙烤,滋滋啦啦的 啪不絕于耳。

冥河背後的四大魔王相互對視,率領無盡的阿修羅大軍一擁而上,陰雷轟炸,愁雲慘霧一起撲上,中間夾雜無數的惡鬼夜叉虛像,惡鬼申吟,神魔嚎哭,淒厲慘絕。冥河要守護血海阿修羅一族,如來要佔據幽冥地獄輪回之所,廣大佛門,正是勢不兩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洪荒大鱷最新章節 | 洪荒大鱷全文閱讀 | 洪荒大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