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第二百四十八章 建立科舉制

作者 ︰ 望平安

第二百四十八章建立科舉制

調李勤東進鎮壓黃巾軍的聖旨,一天一夜的功夫就送到了長安,送信的使者足足跑死了三匹馬,這才把聖旨送進了長安。

此時的長安,李勤已經進入了城里,他把長安城里的留守官員,全都給升了級,並向官員們表示了很大的重視,無比的信任,所以要讓他們繼續做官,做更大的官

蓋勛是長安的京兆尹,首當其沖,他第一個升官,被委派為巡撫,被李勤派往扶角堡,在那里直接受副堡主劉勝的領導,而其他長安的高級官員,逐次升職,都被派往扶角堡,用李勤的話來講,這是對他們的信任,要不然豈能派他們去扶角堡當官呢,那可是扶角軍的大本營啊,涼州的新治所。

長安的高級官員們都被派往扶角堡了,職位上出現了一大批的空缺,不過沒關系,李勤有的是辦法,他舉行了一次考試,他和賈詡擬定了一份考卷,里有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還有論述題

這份考卷新穎之極,漢末年代,別說這種新式的考試,就算是老式的都沒有,這年代連九品中正制還沒有呢,科舉考試更是沒有,官員們升官哪有靠考試的,所以李勤忽然讓官員們如此,長安的中低級官員全都發蒙了

不過,正因為是第一次,所以相對來講,算是很公平的,至少沒有人作弊。不是沒有人想不作弊,而是不知道該怎麼個做法,如果這樣的考試多了,那各種作弊方法就會層出不窮了

筆試之後,刷掉了一批不好好讀書,文化水平不高的官員,然後又進行了面試,賈詡先來頭一場面試,又刷掉一批,然後選出十個成績最好的官員,由李勤進行最後一次面試,當場問答,定出名次。

前三名,第一名叫扶角狀元,第二名叫扶角榜眼,第三名叫扶角探花,後七名統稱為扶角進士,都是按著名次排下來的。前十名之後的官員,則稱為扶角舉人,仍舊按著考試的成績排名。所有名稱前都特地加上扶角二字,一來是宣誓所有權,這些考試合格的官員都是他們扶角堡的,二來是讓官員們有歸屬感,從此以後他們就是扶角堡的一份子了,要為扶角堡的建設大業添磚加瓦了

名次定下來後,李勤下令長安全城,張燈結彩,大放爆竹,以示慶祝,而且還從府庫里拿出糧食來,宰殺掉一批豬羊,煮飯做肉,在長安的大街上分發,給別人吃肉,是李勤最拿手的本事之他的扶角軍最開始就是這麼拉人入伙的,等到百姓都被招集到了街上,他又讓通過考試的所有官員,全都披紅掛綠,騎著高頭大馬,滿大街地游行,還讓差役們抬著大榜,榜上寫滿了官員的名字,全都是有排名的,一路走一路敲鑼打鼓,讓百姓們來評論。

這套流程下來,可把長安的官員給忽悠暈了,看來李勤對于選拔人才還真是別具風采啊,真正是太有風采了,這風刮得他們都找不著北了。可同樣這也證明了一點,李勤是真的想要把司州劃入他的地盤,而且是真的想把長安治理好,要不然不可能這麼大動作的,這簡直可以說是和朝廷對著干了,委派官員這種大事,竟然由他一個外地的軍閥來作,就算沒有明著說造反,實際上也和造反沒有區別了

可李勤的這套官場組合拳,卻也讓更多的文人士子們看到了希望,雖然漢末是門閥的天下,不出身豪門望族就別想身居要職,可畢竟天下沒有那麼多的豪門,沒有那麼多的貴族子弟,如果大家都豪門了,都是貴族了,那還貴個啥呀,什麼事情都是一樣,物以稀為貴,要是什麼東西一多,那就不值錢了,而寒門士子們卻從中看到了希望,這種選拔官員的方法,不看官員的出身,只看本事,這就讓寒門士子出身的官員,有了進一步登上大舞台的希望,而只要有希望,就會有干勁,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尤其是李勤在公布了考試結果之後,他立即又公布了一項重要措施,那就是扶角堡所控制的地區,從此以後選拔人才,不再實行保舉制,而是同樣進行考試,只要是認為自己有點水平,識文斷字,有能力當官的人,不論身份如何,都可以參加考試,而只要考試通過了,就可以被扶角堡錄取,就可以當官,從此進入仕途

漢末沒有炸彈,可這個重要措施一公布出來,卻象一顆重型炸彈一樣,把整個長安都給震驚了,從古至今還從來沒有過這種選拔官員的方法,平民百姓也能當官,這在以前簡直都是想都沒有法想的事情

寒門士子們奔走相告,大加議論,從考試制度上他們都看到了希望,那就是自家的希望,只要有本事,那麼他們就不用再看豪門的臉s ,不用削尖了腦袋去奉承豪門,奉承好了才能撿點豪門的殘羹剩飯,而奉承不好了連剩飯都撈不到一口,如果李勤能長久地把持長安的政務,那他們的前途就無限光明了

幾乎是在這個措施一公布出來,李勤就得到了絕大多數寒門的支持,甚至如果李勤不要司州,不再長安待著了,這些寒門士子都有可能跟著他走,李勤去哪兒,他們便跟著去哪兒

不但是寒門士子支持李勤,就連普通百姓也都思想轉變,不再害怕扶角軍了,而是轉而開始支持扶角軍了。其實老百姓的要求很簡單,誰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就支持誰,很樸素的想法。跟著李勤以後能不能有好日子,這個畢竟是以後的事,還不知道,可現在李勤卻在請大家吃吃喝喝,這個就絕對是很實在的事情了,百姓能不夸他是好人麼,好人卡無數張地沖著李勤就砸了過來

建立科舉制,是李勤在自己的地盤所要進行的第一項改革,當然要好好地運作才行,他親自帶著士兵,給通過考試的官員們開道,長安大街上熱鬧非凡,熱鬧的老百姓

長安多大呢,而且看熱鬧的百姓一多,大街都被堵上了,行走緩慢,李勤帶著官員們游街,竟然足足走了大半天,下午開始游街的,一直到晚上都沒有游完

別看所耗費的時間長,可百姓們高興,這麼大的熱鬧以前哪有過,本來就沒啥娛樂節目,現在好不容易踫上一個,看熱鬧還管飯,這好事上哪兒找去,他們能不願意看麼,跟著游行的隊伍走,人越來越多。

而官員們別看累,可累歸累,心里高興啊,他們大多數都是寒門出身,這輩子哪有這麼風光過,而那些豪門出身的官員,他們被全城百姓這麼追捧,又有李勤親自給他們開道,這份榮耀簡直是難以形容。

一開始官員們還都挺靦腆的,不太好意思,可走過幾條大街後,他們就全都適應了,騎在馬上,不停地對百姓揮手致意,幾乎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甚至有些官員還盼著,要是能這麼一直走下去就好了,太光宗耀祖了

本來長安的官員們對李勤還不怎麼服氣,頂級豪門的大官都逃走了,只剩下他們這些豪門和寒門,他們都相當地害怕李勤,尤其是看到李勤把蓋勛這些高官給收拾了,他們正為自己的命運擔憂呢,卻沒想到李勤弄出來了一個考試選拔官員的措施來,結果他們一下子就對李勤產生了好感,有些人已經改口管李勤叫主公了,決意跟隨李勤,以後就跟著李郎魂飯吃了

從洛陽出來送聖旨的一個宦官和幾個羽林軍,玩了命地狂奔,終于到了長安城外,來到城外時天已經黑了,他們心中都很焦急,天一黑就要關城門,他們要想去見李勤,怕得明天早晨了,就算他們帶著聖旨,也不見得能叫開城門,他們怕人家不信他們帶著聖旨啊,總不能讓守門的兵將先驗驗聖旨吧,這東西可不是可以被驗的

可當他們來城門口時,卻發現城門沒有關,城里城外行人往來,熱鬧非凡,他們心中驚疑,不明白天都黑了,還不關城門,到底是啥意思,難不成李勤仗著扶角軍厲害,連城門都不需要關了嗎?

等進了長安城之後,宦官和羽林軍們更加吃驚,又不過年過節的,怎麼城里一片燈火輝煌,到處都是人,人人都在慶祝,他們在慶祝什麼呀待找了個百姓問了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在慶祝官員們考試通過,什麼狀元榜眼啥的,听都沒听說的一大通新名詞

宦官相當地納悶,人家當官,管你們老百姓啥事啊,用得這麼歡樂麼,沒事閑的吧?可李勤怎麼可自行委派官員呢,他又不是司州的最高長官?

正納悶著呢,一個羽林軍叫道︰「中官大人,這事要糟啊,這麼多人擠在路上,咱們怎麼過去啊,咱們路上已經耽擱一天了,就剩兩天的時間,李君侯再怎麼著,他也沒法帶著軍隊趕去長安了,可不要連累咱們啊」

宦官一听這話,立即著急上火起來,可不是麼,時間可真是再也耽誤不起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主公最新章節 | 主公全文閱讀 | 主公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