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第六十章 約法三章

作者 ︰ 望平安

李勤看向下面亂哄哄的人群,問馮成道︰「現在總共有多少人?先說全部的,再說壯丁。」

馮成忙道︰「回軍侯的話,一共有五百六十多人,因為老婦和小孩我沒怎麼統計,所以具體人數不清楚,但就算差也差不了多少。至于說到壯丁……」

頓了頓,馮成小心翼翼地道︰「是按二十三歲到五十六歲算的嗎?那麼壯丁的人數是湊夠二百人了,還有多,是二百二十七人。」關于總共的人數,他沒說出準數來,所以壯丁的人數就說得小心了些。

漢昭帝以後,役兵制度是百姓在二十三歲到五十六歲,在這三十四年里,必須戍邊一年,而在邊郡則表現為正卒、戍卒合一,戍邊二年,北地郡當然是邊郡了,再往北就是匈奴的地盤了。所以馮成便把壯丁的年紀算成是二十三歲到五十六歲了。

李勤皺起了眉頭,這種算法往下是因為怕士兵未娶妻生子,沒有留下後代,而往上則是年老體衰,不能再當兵了,既然朝廷規定了這種算法,那當然是因為實際需要了。可對他來講,卻是不行的,他需要的是職業士兵,在艱苦時刻,也就是現在,能也只能是半農半兵,而以後就要是全職的士兵了,但規矩必須提前定下來,要不然以後臨時決定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

他道︰「咱們不能這麼算,我看按著十六歲到四十歲之間,如果有超過四十的卻有特殊才能,也可以入伍,不過要本人願意才成,咱們不能強求。」

賈詡笑道︰「這年頭都說不強求,可何曾有不強求的事發生過?」

官府有事,拉百姓壯丁是常態,不拉壯丁,才是非常態呢!有了事時,哪有官吏會管百姓真實年紀的。你說你五十七了,我偏說你長得不象,才二十八,你能咋地,有地方講理去麼?

李勤立知他剛才說的規矩有漏洞,有了錯誤就要及時糾正,嘴硬是不行的,鴨子嘴硬,但卻是個被吃的貨。李勤立即轉頭道︰「姐夫所言極為有理,我剛才思慮不周,沒能想到這點,幸虧姐夫提醒,以後我要是再犯這種錯誤,姐夫須當第一時間提醒。」

賈詡很是得意,點頭道︰「那是自然。」

賈父在後面,卻大聲道︰「我兒子的話,那還能錯麼,阿勤以後有啥事听你姐夫的話,準沒錯!」

李勤想了想,又道︰「如果有年紀超過四十的人來當兵,那麼需先看看他有什麼本事,然後擇優收錄,但這種人一入伍,必須當軍官,不得小于伍長之職,當然正常入伍的人,也要按本事給官職,要通過考核。」

賈詡這回點了點頭,道︰「這就對了,拉壯丁就是欺負人,拉的都是草頭百姓,可沒見誰敢拉當官的!」他壓低聲音,故作深沉,但聲音卻故意還是能讓別的人听到,他道︰「這麼一來,估計附近有本事之人,會蜂擁而來啊!」

李勤笑了笑,沒有回答,心中卻想︰「姐夫開始玩手段了,想要與眾不同,還真會找時機呢!」

對于一個新成立的團體,成員會主動去尋求自己在這個團體中的地位。要讓賈詡居于別人之下,他一定不肯,所以他才會如此的做作。雖然看起來他的這種行為挺招人煩的,有點臭顯擺的味道,可卻同樣會讓別的成員有種感覺,在這個團體里,只有他能和李勤說得上話,還能隨時說。自然而然的,他就地位就鞏固了,就算是李勤不提,他自己也不提,可別人都會認為,他是重要成員之一,在沒有得到相應官職的時候,他必須得讓別人有這種感覺,這很重要。

事實上,李勤說的方法仍舊有漏洞,僅能杜絕少數拉壯丁的情況,但總比沒有強,完全有效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存在。可李勤的這個方法卻有另一個大好處,就是會讓很多自認為有點小本事,又有經驗的人來投奔。

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治理地方,經驗都是很重要的,而經驗是和年紀相對應的,而來這里,只要能加入,就能混個小官,別看官小,但這是一種李勤集團對外的姿態,能者居之的姿態,同時表明,在這里要想出頭,不用拼爹,憑的是本事。

在漢末這個門閥世家林立的年代,這已經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改革了,以才能選人,足以讓李勤集團有別于其他人的集團了。

看著百姓們,李勤沉默良久。忽然,他大聲道︰「各位鄉親,先不要喧嘩,听我李勤一言。」啪啪地拍了拍手。

下面的百姓們一起揚起頭來,看向城牆上的眾人,城牆上的這些人,可以算是核心人物了。

李勤大聲道︰「我們親手建起了這個城堡,這里以後就是我們的生息之所了,是我們要誓死保守的家鄉!就在今天,我正式宣布此堡名為扶角堡,我們都是其中一員!」說完話,他又啪啪地拍起手來。

他的話百姓們听了,都是大喜,這就表明李勤正式接納了他們,他們都是自己人了!啪啪聲中,百姓們一起鼓起掌來。

李勤又大聲道︰「從此後,我們扶角堡要立下無數的規矩,並要記錄在案,人人遵守。現在我先宣布三條,請大家听好!」

城牆上的人听了,微微皺起眉頭,心想︰「這樣不好,大喜的日子,這麼心急火燎地就要規定兵役和徭役了,怪不得剛才說年紀的事呢!」

下面的百姓也都有點難受,雖然是自己人了,可是該承擔的,怕是不會少承擔半點,李郎是要說交稅的事了,不會比官府要的還高?

關鍵也是漢末朝廷制度崩壞的太嚴重了,一說規矩,大家就都往不好的方面去想。

李勤道︰「第一條,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李勤將請教書先生,來給堡里所有十六歲以下的孩子教書,讓他們識字,所有費用堡里承擔,而且還要開大學堂,讓不管年紀多大的人都能來听講。大家都要識字,要讓孩子們有前途,學到大本事,自己也不要再做睜眼瞎!」

城牆上的人盡皆驚訝,原來不是要定兵役和徭役的事,而是開辦學堂,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啊!下面的百姓也都大感驚訝,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漢末,紙張沒有普及,當然就算再過個幾百年,紙張普及了,書仍舊是寶貴的東西,讀書受教育是世家子弟的特權,寒門子弟參加科考那是隋唐時的事,就算是那個時候,能讀得起書也不是件小事,要不然能出那麼多的勵志故事麼!

這年代的百姓知道讀書重要不?這是廢話,如果不重要,世家子弟干嘛讀書?但百姓沒有機會讀書,有的人一輩子都沒見過書是啥東西!有的百姓說,讀書沒用,就應該老實種地打糧食吃飽飯,讀書那玩意干嘛?這是因為他沒有機會,如果有了機會,看他送自己孩子讀書去不!

城牆下的百姓誰也不說話,都靜靜地听著,可城牆上的眾人小聲議論開了,都在說這是不可能的,不是說李勤不會辦這個事,而是辦不成,就算請來教書先生,百姓們也沒時間去讀書啊,而教孩子們讀書,效果要十年之後才會顯現出來,而且會不會白教給他們,也是未知兩可的事!

賈詡初听此言,也是一愣,可稍微一想,就露出笑容了。這時,賈父在後面推了推他,小聲道︰「快點提意見,別讓阿勤冒傻氣!」

賈詡搖了搖頭,心想︰「這哪是冒傻氣,這是妙到不能再妙的高招啊!唉,我自認就很能吹牛了,可沒想到我這妻弟,比我還能吹啊!」

他認為李勤這是在吹牛,短時間內李勤的這個說法也只能是吹牛,因為人們讀書後的效果顯現的太慢,絕大多數人也只能會寫自己的名字,以取代按手印。但這卻是一個重要的消息,就是扶角堡有這個「福利」,而別處沒有!

可憐天下父母心,大人們寧可自己吃苦,也會為孩子著想。如果來扶角堡,能讓孩子讀上書,有可能有前途,僅「有可能」這三個字,就足夠讓父母們拼命了。李勤要再招人,這就是最好的宣傳,會有很多人來投靠,原因就是李勤可以提供他們的孩子「有可能」會過上比他們自己好的生活,只有「李勤能」,別人做不到,這點很重要。

李勤道︰「請教書先生這事,就這麼定了,不但管孩子讀書,每天還管兩頓飯,孩子在十六歲以前,我替大家養活!」

百姓听了,無不大喜,不管是有沒有小孩子的,都感歡喜,這代表下一代有希望了,至少有可能比他們活得要好!

賈父大急,又拉賈詡,讓兒子給李勤進言,他養不起的,萬一以後孩子一大群,還個頂個的能吃,那怎麼養活,得多少糧食?

賈詡轉過身,對父親輕輕搖了搖頭,他心知肚明,百姓們為了孩子,一定會拼命干活,為了孩子不會抗稅,而交上來的稅,李勤拿出一小部份來養孩子,不但能讓孩子終生感恩,而且大人也會緊緊團結在他身邊。至于說到糧食,那不就是稅麼,看看富平的縣令,那可是收不上來稅的。

賈父見兒子不理他,只能干著急,他終究是看不到長遠利益。

這時,李勤說到了第二條規矩。

第一更送到!平安繼續求收藏,小說下新書榜了,平安小草根一名,沒什麼機會上周點周推榜的,所以只能求大家幫忙,多支持下《主公》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主公最新章節 | 主公全文閱讀 | 主公全集閱讀